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6.36KB ,
文档编号:5344121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34412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青草1)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1、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玫瑰的颜色是红的,而矢车菊的颜色是蓝的。为什么会这样?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揭开这个谜团。尽管花儿有着明显不同的颜色,但它们有共同的色素。自1913年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植物学家。109年前,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问题是:为什么一种花色素会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呢?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理论,有人认为不同花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pH值,pH值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有

2、人认为不同的花从土壤中吸取了不同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不同导致花颜色的不同,如今,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也叫超分子。这种现象不仅让科学家感兴趣,也让商业花农感兴趣。多年来,他们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试图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出蓝色的花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这种玫瑰中产生了一种蓝色的色素,叫飞燕草色素苷,这种物质在飞燕草中能够自然发现,但从来没有在玫瑰中发现。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它们与1个被称为黄酮的色素分子结合,又与另外4个金

3、属离子结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铁离子、一个镁离子和两个钙离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固有的做法,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比如康乃馨、玫瑰和菊花等。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蓝色只能由飞燕草色素苷形成,这是多年来的教条。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而是说如今似乎有另外的方法可以培育蓝色的花朵,而且是矢车菊那样的蓝色,这种蓝色是真正的蓝色,非常漂亮。玫瑰花中的色素在矢车菊中也能发现,而这种色素在矢车菊中却形成了美丽的天蓝色,如果发现

4、其中的原因就有可能改变培育战略,从而能够培育蓝色的玫瑰。矢车菊和玫瑰色素中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是组成化学结构的方法不同才导致了颜色的不同。(摘编自任秋凌花儿为什么颜色不同?)材料二:花儿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花瓣中含有不同的色素。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植物呈现黄色与橙色通常是类胡萝卜素的功劳,红、蓝、紫等色彩则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石竹目植物则比较特别,它们的黄色或红色主要源于甜菜红碱。至于花朵中的绿色和茎叶中的翠绿色,则一样来自叶绿素。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植物色素的名称全都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成员都比较复杂,比如花

5、青素就是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众多植物的大多数器官之中。不同种类植物体内的花青素,不论是分子结构,还是呈现的颜色,都不相同。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花朵与果实中最常见的花青素类色素,在偏碱性的植物体内通常呈现浓郁的蓝紫色,在酸性条件下却会变脸为漂亮的红色。不过这种情况并不绝对,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不少品种的绣球花色决定于花萼中的飞燕草色素,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

6、色的绣球花。仅仅一个花青素家族,就能在红、蓝、紫、黑等颜色之间玩出诸多花样。如果一朵鲜花上有多种色素的同时出演,不同色素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使得花朵们的色彩魔术更加变幻无穷。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在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刚开放的时候,花瓣中的花青素浓度比较高,花朵的蓝紫色也显得格外深沉。随着花青素慢慢被鸳鸯茉莉花朵的母体分解与回收,花朵的颜色随之越来越淡,最后几乎变成纯白色。木芙蓉花的变色不仅与花青素的浓度有关,同时还受到气温以及植物体内酸度的影响。花儿的变脸把戏,归根结底是植物色素浓度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摘编自秦彧花为什么有颜色

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曾为在不能开出蓝花的植物上培育蓝色的花朵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后来研究培育出不褪色的蓝色玫瑰。B.矢车菊呈现蓝色是因为它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与1个黄酮色素分子结合,又与4个金属离子相结合。C.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色素、甜菜红碱等植物色素使植物颜色各异,但同一种色素因温度等因素的不同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D.鸳鸯茉莉的花朵刚开时,花青素浓度比较高,显现深沉的蓝紫色;随着花青素浓度变低,花朵的颜色变为纯白。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花儿颜色不同的原因,但二

8、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谈颜色不同的原因,后者侧重谈颜色产生变化的原因。B.对于同一种花色素因何呈现不同颜色的问题,以前认为原因在于pH值不同或金属离子不同,从新近的研究发现,两种观点是错误的。C.科学家曾经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培育出了想要的蓝色的花朵,在发现新理论以后,又开辟出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途径。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造成了花的颜色在不同时间的变化。3.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由矢车菊和玫瑰花色素一致却颜色不同引出为何花儿颜色不同的话题。B.材料一介绍了以往研究情况,并引用报告、运

9、用比喻,介绍了研究取得的突破。C.材料二从花瓣中的色素及其制约因素的角度,说明了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D.材料二从花青素浓度、气温及酸度影响等角度,说明了花儿颜色有变化的原因。4.凤凰花是广东省汕头市的市花,花呈红色,非常绚丽。请结合材料谈谈凤凰花呈现红色的可能性原因。5.如何通过人工干预改变花的颜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D 2.A 3.B 4.凤凰花中可能含有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凤凰花中可能含有的花青素具备了酸性条件;凤凰花中可能含有的花青素,其铝离子的浓度低。 5.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

10、构;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变为纯白”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说“几乎变成纯白色”。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现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C.“又开辟出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途径”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解成

11、完成时。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B.“材料一并引用报告、运用比喻”中“比喻”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比喻。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凤凰花呈现红色的可能性原因,从材料一第二段“科学家首先在蓝色的矢车菊中发现了花色素,后来,科学家又在红色的玫瑰中发现了同样的花色素”,材料二第二段“红、蓝、紫等色彩则

12、主要靠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来描绘”等内容可知,凤凰花中可能含有以花青素为代表的类黄酮色素。从材料二第三段“花朵与果实中最常见的花青素类色素,在偏碱性的植物体内通常呈现浓郁的蓝紫色,在酸性条件下却会变脸为漂亮的红色。”可知,凤凰花中可能含有的花青素县备了酸性条件。从材料二第四段“飞燕草色素也是一种花青素,但颜色却和植物体内的铝离子浓度高度相关,铝离子浓度高的时候呈现艳丽的蓝色,反之就是粉红或鲜红色的”“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活性通常比较高,因而可以培育出蓝色的绣球花”可知,凤凰花中可能含有的花青素,其铝离子的浓度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五段

13、“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打破了固有的做法,那就是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可知,可以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从材料一第三段“色素在矢车菊植物的细胞中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微胞”,第四段“科学家发现,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6个花色素分子组成但是在玫瑰中,就没有这种超分子形成,所以同样的色素在这两种花中形成了不同的颜色”可知,可以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从材料二第三段“植物体内的天然色素都是个性活泼的家伙,环境中的温度、酸碱度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稍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色素也会显现不同的颜色”

14、,最后一段“一旦体内植物色素的颜色或浓度发生变化,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等内容可以知道,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孩子梁实秋兰姆终身未娶,所以他把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伊利亚随笔里。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和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是,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这话无论怎样中肯,骨子里还是有一点葡萄酸。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坠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

15、,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大逆不道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先决问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此说并不偏激。我见过不少孩子,鼓噪起来像一营兵;动起武来像械斗;吃起东西来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如生番;不如

16、意时撒泼打滚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扔得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大部分是哀怨乞怜的性质;也许带一点威吓,但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从未兑现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凡是孩子的意志,为父母者宜多方体贴,勿使稍受挫阻。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又有“发展个性”之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我想起外国的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看见商店陈设的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踌躇满志,再也不肯下来。店员们叫孩子下来

17、,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加倍不听;母亲说带他吃冰淇淋去,依然不听;买朱古力糖去,格外不听。当时演成僵局,顿成胶着状态。最后一位聪明的店员建议说:“何妨把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家请来解围呢?”众谋佥同,于是把一位天生有教授面孔的专家从八层楼请了下来。专家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便像触电一般,滚鞍落马,牵着母亲的衣裙,仓皇遁去。原来,那专家说的是:“你若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这专家真不愧为专家,但是孩子假如受惯了不兑现的体罚、威吓,则这专家亦将无所施其技了。约翰逊博士主张不废体罚,因其妙处在于直截了当,然而他是十八世纪的人,不合时代潮流!哈代有一首小诗,写孩子初生大家誉

18、为珍珠宝贝,稍长都夸作玉树临风,长成则为非作歹,终至陈尸绞架。这老头子未免过于悲观。但是“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确是可普遍应用之公式。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之马上雄姿;孩子才把一曲抗战小歌哼得上口,父母便幻想着他将来喉声一啭彩声雷动的光景;孩子偶然拨动算盘,父母便暗中揣想他将来或能掌握财政大权,同时兼营投机买卖这种乐观往往形诸言语,成为炫耀,使旁观者有说不出的感想。曾见一幅漫画:一个孩子跪在父亲膝头用他的玩具敲打父亲的头,父亲眯眼在笑,像在宣告:“看看!我的孩子!多么活泼,多么可爱!”旁边坐着一位客人做咧大嘴傻笑状,表示他在看,而且感觉很有兴趣

19、。这幅画的标题是“演剧术”。一个客人看着别人的孩子而能表示有兴趣,确实需要良好的“演剧术”。兰姆显然不欢喜演这样的戏。孩子中之最蠢、最懒、最刁、最泼、最丑、最弱、最不讨人欢喜的,往往最得父母的钟爱。此事似颇费解,其实我们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偏偏欢喜猪八戒。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大了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有删改)文本二:一位古远的批评家说过,散文的功效不仅是诉于理性,对于读者要以情移。据他说,感情的渗入与文调的雅洁,便是文学的高超性的来由。不过感情的渗入,一方面固然救散文生硬冷酷之弊,另一方面也足以启出恣肆粗陋的缺点。怎样才能得到

20、文学的高超性,这完全要看在文调上有没有艺术的纪律。先有高超的思想,然后再配上高超的文调。高超的文调,一方面是挟着感情的魔力,另一方面是要避免种种的卑陋的语气和粗俗的辞句。写散文的人,不知是过分要求自然,抑是过分忽略艺术,常常沦于粗陋之一途,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皆出之以嬉笑怒骂,引车卖浆之流的语气和村妇骂街的口吻,都成为散文的正则。像这样恣肆的文字,里面有的是感情,但是文调,没有!(节选自梁实秋论散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是”,这句话带有兰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以此开头,引出下文有关“孩子”的话题。B.写“

21、我”与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的问答,饶有生活气息,通过孩子自己的说法,表现了父母以孩子为中心的做法的普遍。C.文章第三段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描述孩子种种恶劣的表现,凸显了孩子的顽劣,直接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娇惯。D.描述让孩子下木马一事,将用于严肃、庄严场合的词语用于生活场合,将用于大人的词语用于小孩,令人忍俊不禁。7.关于文本二作者对散文写法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反对古远批评家认为的“散文的功效诉于理性,对于读者要以情移”的观点。B.作者认为有感情可以避免散文生硬冷酷,但也容易生出恣肆粗陋的缺点。C.散文常常沦于粗陋的原因是写散文的人过分要求自然,同时过分忽略艺术。D.作者认

22、为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只要出之以嬉笑怒骂,就是散文的正则。8.从文本二来看,作者梁实秋认为高超的散文应具有怎样的特征?文本一是怎样实践的?请简要分析。9.梁实秋创作于上世纪初的散文孩子仍具有现实意义,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案】6.C 7.B 8.第一问:高超的散文应有高超的思想(感情的渗入)和高超的文调(文调的雅洁)。第二问:文章从孩子入笔,却表达了对父母教育子女态度、方式的关注,可谓思想高超(本文是对娇惯孩子的父母的善意规劝,以爱为出发点,娓娓而谈,感情真挚);文章语言文白交错,亦庄亦谐,充满温和气息和幽默的趣味,有雅洁的文调。 9.不要过分的以孩子为中心,不免害了孩子。不要过分的

23、迁就孩子,虽然不用体罚,但要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有所纠正。不要过分的赞誉和偏爱孩子。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管教,否则长大难以改正。【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艺术特色的能力。C.“直接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娇惯”错误。“鼓噪起来像一营兵;动起武来像械斗;吃起东西来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扔得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孩子顽劣的行为只能间接表现了家长的娇惯。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作者反对古远批评家”过于偏颇,原文“不过感情的渗入,一方面固然救散文生硬冷酷之弊,另一方面也足以启出恣肆粗陋

24、的缺点”,可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非反对古远批评家;“散文的功效诉于理性,对于读者要以情移”意思表达不明,原文是“散文的功效不仅是诉于理性,对于读者要以情移”,重点在后一句,选项没有侧重,表意不明。C.“写散文的人过分要求自然,同时过分忽略艺术”错误。原文“写散文的人,不知是过分要求自然,抑是过分忽略艺术,常常沦于粗陋之一途”,可知是或者的关系,不是同时一起的关系,而且文中说的是“不知是抑是”,这是表示推断。D.“作者认为只要出之以嬉笑怒骂,就是散文的正则”错误。文本二末尾指出“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皆出之以嬉笑怒骂”的写法没有“文调”,作者反对这种写法,更不可能认为其是“散文的正则”。

25、 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怎样才能得到文学的高超性,这完全要看在文调上有没有艺术的纪律。先有高超的思想,然后再配上高超的文调。高超的文调,一方面是挟着感情的魔力,另一方面是要避免种种的卑陋的语气和粗俗的辞句”,高超的散文应有高超的思想(感情的渗入)和高超的文调(文调的雅洁)。文本一中,“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先决问题”“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又有发展个性之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这专家真不愧为专家,但是孩子假如受

26、惯了不兑现的体罚、威吓,则这专家亦将无所施其技了。约翰逊博士主张不废体罚,因其妙处在于直截了当,然而他是十八世纪的人,不合时代潮流”“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大了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通观全文以及文题“孩子”,可知本文从孩子入笔,是对娇惯孩子的父母的善意规劝,表达了以爱为出发点,父母教育子女态度、方式的关注,娓娓而谈,感情真挚,可谓思想高超。“鼓噪起来像一营兵;动起武来像械斗;吃起东西来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扔得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近代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又有发展个性之

27、说,与无违之说正相符合”“骨子里还是有一点葡萄酸”“你若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文章语言文白交错,亦庄亦谐,充满温和气息和幽默的趣味,有雅洁的文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散文提出的观点有:“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大逆不道一般”“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观点之一:不要过分的以孩子为中心,不免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最后害了孩子。“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

28、然,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大部分是哀怨乞怜的性质;也许带一点威吓,但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从未兑现过”“体罚之制早已被人唾弃,以其不合儿童心理健康之故”,观点之二:不要过分的迁就孩子,虽然不用体罚,但要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有所纠正。“但是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乃与草木同朽确是可普遍应用之公式”“孩子才能骑木马,父母便幻想他将来指挥十万貔貅之马上雄姿;这幅画的标题是演剧术。一个客人看着别人的孩子而能表示有兴趣,确实需要良好的演剧术。兰姆显然不欢喜演这样的戏”,观点之三:不要过分的赞誉和偏爱孩子。“谚云树大自直

29、,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大了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观点之四: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管教,否则长大难以改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吴王将与之,伍子胥进谏曰:“不可与也!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丧越,越必丧吴。若燕秦齐晋,山处陆居,岂能逾五湖九江越十

30、七厄以有吴哉?今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财匮而民恐,悔无及也。不若勿与而攻之,固其数也。此昔吾先王之所以霸。且夫饥,代事也,犹渊之与阪,谁国无有?”吴王曰:“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之食。不出三年,而吴亦饥。使人请食于越,越王弗与,乃攻之,夫差为禽。楚王欲取息与蔡,乃先佯善蔡侯,而与之谋曰:“吾欲得息,奈何?”蔡侯曰:“息夫人,吾妻之姨也。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而与王俱,因而袭之。”楚王曰:“诺。”于是与蔡侯以飨礼入于息,楚军因与俱,遂取息。旋舍于蔡,又取蔡。赵简子病,召太子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

31、衰而上夏屋之山以望。”太子敬诺。简子死,已葬,服衰,召大臣而告之曰:“愿登夏屋以望。”大臣皆谏曰:“登夏屋以望,是游也。服衰以游,不可。”襄子曰:“此先君之命也,寡人弗敢废。”群臣敬诺。襄子上于夏屋,以望代俗,其乐甚美。于是襄子曰:“先君必以此教之也。”及归,虑所以取代,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请以其弟姊妻之,代君许诺。襄子谒于代君而请觞之。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斗,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故赵氏至今有刺笄之证与反斗之号。此三君者,其有所自而得之,不备遵理,然而后世称之,有功故也。有功于此,而无其

32、失,虽王可也。(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长攻,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B.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C.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D.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

33、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如飨客,又如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B.服衰,身着丧服。自周代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C.“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的“兵”指兵器,与过秦论中”斩木为兵”的“兵”含义不相同。D.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岁时举行盘发插笄的礼仪,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蠡认为吴国富庶,吴王年少,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将来的祸

34、患。B.楚王以伪善手段骗取蔡侯信任,与其同谋夺取了息国;回师驻扎在蔡国,又夺取了蔡国。C.赵襄子遵从赵简子的遗愿,想要登山观望,大臣们先是反对他穿着孝服出游,后又同意。D.越王、楚王、赵襄子三位国君为己所需而不完全按常理行事,后世都称赞他们功勋卓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2)及归,虑所以取代,乃先善之。14.伍子胥认为不能借粮给赵国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A 11.C 12.D 13.(1)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忧虑什么呢?(2)等到回来以后,(赵襄子)思考用来夺取代国的方法,于是先友好地对待代

35、国。 14.(1)吴国和越国是相互仇视征战的国家,不是吴国灭掉越就是越国灭掉吴。(2)给他们粮食相当于帮助其他对手养活我们的仇人。(3)国家一旦钱财出现匮乏,人民就会生怨。(4)闹饥荒是交替出现的事,哪个国家都会遇到,没有帮助的必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越国(发生)严重饥荒,越王很害怕,召见范蠡来商议。范蠡说:您对此忧虑什么呢?如今的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年轻,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后患。“恐”是内心的感受,应是因“越国大饥”而“恐”,“召”是外在的行动,应是先恐,后才想去召见臣子,两者存在先后的

36、时间顺序,中间应断开,排除BD。“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应在其前断句,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吾请为飨息侯与其妻者”的“飨”,用酒食招待客人。句意:请让我替(您)宴请息侯和他的妻子。“旦日飨士卒”的“飨”,用酒食招待客人。句意:明天犒劳士兵。C.“含义不相同”错误。“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的“兵”,兵器。句意:(赵襄子)事先命令几百个跳舞的人把兵器藏在他们的羽毛(做的舞具)中。过秦论中”斩木为兵”的“兵”,兵器。句意:砍削树木当兵器。两个“兵”字意思相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后世都称赞他

37、们功勋卓越”说法错误。后世称赞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功劳,但是称不上“功勋卓越”。原文“有功于此,而无其失,虽王可也”的评述也暗含作者对这三位国君为谋一己私利,所用手段偏离道义的批评、讥讽之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卒”,最终;“有”,占有;“患”,忧虑,担忧;“何患”,宾语前置。(2)“虑”,思考;“所以”,用来办法;“善”,友好地对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夫吴之与越,接土邻境,道易人通,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丧越,越必丧吴”可知,伍子胥认为吴国和越国是相互仇视征战的国家,不是吴国灭掉越就是越国灭掉吴

38、,所以不能援助越国。从“今与之食,是长吾雠而养吾仇也”可知,伍子胥认为给他们粮食相当于帮助其他对手养活我们的仇人,所以不能援助越国。从“财匮而民恐,悔无及也”可知,伍子胥认为国家一旦钱财出现匮乏,人民就会生怨,所以不能援助越国。从“且夫饥,代事也,犹渊之与阪,谁国无有”可知,伍子胥认为闹饥荒是交替出现的事,哪个国家都会遇到,没有帮助的必要,所以不能援助越国。参考译文: 越国(发生)严重饥荒,越王很害怕,召见范蠡来商议。范蠡说:“您对此忧虑什么呢?如今的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年轻,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后患。大王如果用丰厚的礼物、谦卑的

39、言辞向吴国请求借粮食,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了。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忧虑什么呢?”越王说:“好!”(越王)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食。吴王将要给越国粮食,伍子胥劝谏道:“不能给(越国粮食)!吴国和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道路平坦通畅,人民往来频繁,是相互仇视征战的国家,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像燕国、秦国、齐国、晋国,(它们)处于高山陆地,怎能跨越五湖九江穿过十七处险要的地方来占有吴国呢?现在给越国食物,这是帮助我们的对手养活我们的仇人啊。(等到国家)钱财缺乏人民怨恨,后悔就来不了。不如不给(越国粮食)而去攻打它,(这)是本来的道理。这是从前我们的先王成就

40、霸业的原因。再说闹饥荒(这)是交替出现的事,就如同深潭和山坡,哪个国家没有?”吴王说:“不对。我听说,正义的军队不攻打归服了的国家,仁德的人给饥饿的人粮食吃。现在(越国)归服了却攻打它,(这)不是正义的军队;(越国)闹饥荒却不(给它)粮食,(这)不是仁德的事情。(这样)不讲仁义,即使得到十个越国,我也 不去做。(吴国)于是给了越国粮食。不到三年,吴国也遭遇饥荒。(吴王)派人向越国请求(给)粮食,越王不给,竟来攻打吴国,(吴王)夫差被擒。 楚王想夺取息国和蔡国,于是先假装跟蔡侯友好并同他商量说:“我想得到息国,该怎么办?”蔡侯说:“息侯的夫人是我妻子的妹妹。请让我替(您)宴飨息侯和他的妻子,并跟

41、您一起,乘机偷袭息国。”楚王说:“好的。”当时楚王和蔡侯带着宴飨用的食品进入息国,军队趁机和他们一起前来,于是夺取了息国。(楚军)返回时驻扎在蔡国,又夺取了蔡国。 赵简子病重,召见太子并告诉他说:“等我死后安葬完毕,(你)穿着孝服登上夏屋山去观望。”太子恭敬地答应。赵简子死后,安葬完毕,太子穿着孝服,召见大臣们并且告诉他们说:“我想登上夏屋山去观望。”大臣们都劝阻说:“登上夏屋山去观望,这就是出游啊。穿着孝服去出游,不可以。”襄子说:“这是先君的命令,我不敢不遵从。” 大臣们都恭恭敬敬地答应了。赵襄子登上夏屋山,观望代国的风土人情,(看到)代国一派和美景象。这时赵襄子说:“先君必定是用这种办法

42、来教诲我。”等到回来以后,(赵襄子)思考夺取代国的方法,于是先友好地对待代国。代国君主爱好女色,(赵襄子)请求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国君主为妻,代国君主答应了。赵襄子告诉代国君主要请他宴饮。(赵襄子)事先命令几百个跳舞的人把兵器藏在他们的羽毛(做的舞具)中。(赵襄子又命人)事先准备好(盛酒用的)大金斗。代国君主来了,喝酒正喝得畅快,把金斗翻过来打中代国君主的头,只一下,(代国君主)脑浆流了一地。跳舞的人拿着兵器搏斗,把代国君主的随从全部杀死了。(赵襄子)于是(派人)用代国君主的车子去迎接代国君主的妻子,他的妻子远远地听说代国君主死亡的情形,(于是)磨利发簪自刺(而死)。所以赵国至今有“刺笄”为证和

43、“反斗”的名号。 这三位君主,他们(都)有办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完全按照常理(行事),但是后世称赞他们,(这)是他们有成就的缘故。(如果)有像这样的成就,却不失礼,(那么他们)即使称王天下也是可以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生查子陆游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新结小茅茨,恰占清江口。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注】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交代了词人回乡的缘由,他回归田园从事农耕,是源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B.三四句交代新建茅屋的位置,推门便可饱

44、览清江美景。“恰”表明词人颇为自得。C.下片由自然环境写到人事交往,从而抒发了词人对往昔宦游时光的深深眷念之情。D.这首词以优美华丽的笔触描写词人去官退隐后的生活情景,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16.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 16.对比。用还山后,躬耕垄亩,结庐江畔,远离风尘,邻居邀饮的生活与宦游时,常常在长亭驿站与人折柳送别,辗转漂泊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或虚实结合。实写:还山后,躬耕垄亩,结庐江畔,远离风尘,邻居邀饮的生活;虚写:曾经宦游时,常常在长亭驿站与人折柳送别,辗转漂泊的生活,表达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宦游生活

45、的厌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词作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源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错,根据“还山荷主恩”,可知是皇上放其还乡。C.“从而抒发了词人对往昔宦游时光的深深眷念之情”不正确。最后四句“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诗人觉得如今不再风尘仆仆奔赴在路上,能长与邻居饮酒交往何其快乐,哪里像宦游时,总是与好友离别,无法长久相处,可见,诗人对于宦游时光并不眷念,对宦游生活的感慨带有不堪回首的意味。D.“优美华丽的笔触”不正确,这首词不是以优美华丽的笔触描写,应为“平易自然的笔触”。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作表现手法的能力。词的前两句写自

46、己因皇恩放还而回归田园,姑且试一试把犁耕种的乐趣,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自己在清江口新建茅屋,举目便可饱览清江美景,怡然自乐。五六句写田园生活的惬意舒适:不必再被风尘染黑了衣衫,长年奔波,而是与邻居和睦相处,经常对饮作乐。最后两句表达如今的生活再也不似宦游时那般漂泊不定,常常在长亭驿站与人折柳送别,处于送别他人与被人送别的离别感伤中。将如今的生活与宦游生活形成对比,从而表达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可见,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也可以说运用了虚实结合表现手法。词的前六句是实写:还山后,躬耕垄亩,结庐江畔,远离风尘,邻居邀饮的生活;而词的后两句是虚写:回想曾经宦游

47、时,常常在长亭驿站与人折柳送别,辗转漂泊的生活。诗词人通过实写如今的现状与虚写曾经的宦游生活,表达出对闲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是“_,_”。(2)李凭箜篌引中“_,_”两句正面写乐声,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答案】(1)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3)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昆、凰、芙蓉、戍、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喀纳斯被誉为“神的后花园”,其风景_,而这里的图瓦人的村落则被誉为“神的后花园中的自留地”。我办公室的墙上就挂着一张喀纳斯图瓦人村落的照片,谁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