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
2、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
3、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材料二: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
4、“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
5、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
6、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
7、的。(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洋社会,“家庭”界限分明,由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共同组成。B.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能涉及无穷多的人的网络。C.材料二所谈及的“断亲”现象更多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上的。D.受目前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影响,可以预期,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会出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说明西洋社会的团体分子一般立在一个平面上,界限清晰。B.“家庭独立”的程度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
8、影响。C.一些年轻人往往成家立业养育子女后,才会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D.当今社会教育内卷严重地压榨了青少年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造成“断亲”现象最重要的原因。3.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李老师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顶,然后是“家族群”,这种排序体现了材料一中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B.中国家庭外出访友时经常用“阖第光临”,却无法清楚地说出到底去了哪些人,这说明中国人家庭观念非常淡薄。C.本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工作所在地相距较远而导致无法频繁交往,关系淡化,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D.家长们因教育孩子等问题
9、而相互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红楼梦中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贾府“草字辈”远房子孙)等便接了传于贾蓉(长房长孙)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某些论述,分析“贾家宗祠献祭”这一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北固山下张秀云一直以来,我对这座山无限向往。横枕长江的北固山,让辛弃疾怅恨交加留下千古名篇的北固山,会是怎般雄伟的模样,是如何的嵯峨险峻高耸入云?我期待有那么一天,我能
10、亲临镇江,登上北固山峰顶,踩着词人的足迹,一览历史苍茫,江涛滚滚。初秋的阳光下,镇江的高楼、街道和草木都笼罩在一片刺眼的白光里,我们在一辆大巴车上,听当地的作协主席介绍北固山。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朗诵起辛弃疾的这两阕词来,慷慨激昂神采飞扬,仿佛也如词人一般,正于高山之巅俯瞰神州,正在试图“看试手,补天裂”。下车了,走一小段路,拐个弯,前面是一片浩渺江水,这,就是长江了。北固山呢?他指着一座低矮的小山丘:“喏,这就是!”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心目中雄伟似辛弃疾的北固山,竟是如此一个小丘?真的很矮小很不起眼,高不过五十多米,据说长也只是二百米左右,与黄山、华山、武当山那些我攀登过的名山相比,它真不
11、过只是一个小丘啊!站在山下,下巴略举,山顶就尽收眼底,山顶葱绿的树木就尽收眼底。好在,早已经过了以貌度人的年龄,转瞬我就接受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固山堆砌的是历史,厚重的是历史,并非寻常的山石;曾经让辛弃疾感慨万端的,也非山石,而是无处寻觅的孙仲谋,是消失在斜阳草树里的刘寄奴,是一段段历史的风烟历史的故事。当年,孙权就是站在这个小山丘上,看他的将领训练他的东吴水师。他一步步徘徊在山头,与谋士们谈兵论道,思考兴国大计,山上的石头听过他拍案而起的愤怒,听过他失利后沉重的叹息,见证过他与刘备商讨的破曹大计,孙刘联合。赤壁好一场大战啊,烧得曹军喊爹哭娘,江中浮尸无数。十九岁就执掌军政大权的孙权,这个
12、统率千军雄踞江东英姿勃发的青年,就是辛弃疾眼中的榜样,就连向来目中无人的曹操都仰天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刘裕,那个小名寄奴的在北固山下土生土长的贫困青年,当年也率领万千军马,平内乱,取蛮夷,收复中原,成就帝业年少万兜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们都建立了多么大的功业,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快意,算得上圆满。词人站在北固山上北固楼头,举目眺望,辽阔的江水正滔滔东流,时光之水正滔滔东流,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早已经无处寻觅,可是,他们建立的丰功伟业却长存史册,长存人们心中。而我呢?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何时才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呢?一阕南乡子吟罢,辛弃疾发出痛苦的、沉重的叹
13、息。一阕永遇乐吟罢,辛弃疾发出痛苦的、沉重的叹息。已经六十五岁的辛弃疾,立在北固山头,怀古思今,胸中无限忧愤怅惘,此时,离他孤军深入敌营捉拿叛贼,已经四十三年,这个当年被宋室皇帝赞美不迭的“少年英雄”,已被冷落了四十三年,不能秣马厉兵上前线,一块好钢埋没于尘土中,眼看着再没有翻身之机。江山如此多娇,可惜功业未成,廉颇将老,英雄已是暮年了。可是,男儿到死心如铁,四十三年里被频繁调任频繁弹劾甚至不得不几度退隐乡间的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直到死,他收复中原的志向,都还是尖锐和雪亮的。三年后,金兵加紧进攻,危急之中,宋宁宗赵扩想到了骁勇善战的辛弃疾,欲起用他率兵杀敌
14、,但此时,他已经卧在榻上,病入膏肓了,诏书宣读的任命,不知他听懂了没,只是弥留之际,他仍口中念念有词:“杀贼杀贼”消息传到朝廷,赵扩泫然泪下。一切都晚了。北固山头,辛弃疾感慨着古人,北固山下,我感慨着辛弃疾。历史在一代一代人的感慨中层层堆积,伟岸了北固山。梁武帝萧衍昔年登临时,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字,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这座山的厚重,这个称谓,北固山担得起。这个秋阳热烈的正午,长江边上,我在北固山脚下徘徊着,踟蹰着,五十多米的山头,终究没有去攀登,它,太雄伟,也太沉重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作者对北固山无限向往,在他的想象中,辛弃疾留下名篇的北
15、固山是雄伟高峻的。B.第段强调北固山“真的很矮小很不起眼”,意在表现作者来北固山游览的失望不满之情。C.第段“廉颇将老,英雄已是暮年了”化用了“廉颇老矣”一句,表达对英雄失路的悲慨。D.第段写梁武帝登临北固山时题写“天下第一江山”,表达了作者对北固山厚重感的认同。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山下,下巴略举,山顶就尽收眼底”一句,从正面突出了北固山的矮小。B.两段使用重章复沓的手法,使辛弃疾痛苦沉重的叹息声,回荡在读者耳边。C.第段“终究没有去攀登”照应题目“北固山下”,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D.文章结尾用省略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含蓄深刻
16、,耐人寻味。8.请从“形散”“神聚”角度为北固山下写一则小评论,要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9.文章题目是“北固山下”,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讲述辛弃疾、孙权和刘裕的历史故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17、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
18、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二)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
19、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吕氏春秋尊师)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B.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C.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D.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诲人而不倦其惟此邪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C.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D.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见:显示12.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马说爱莲说等。B.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C.短歌行“呦呦鹿鸣”句与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句均用典,语出诗经。D.“七月既望”中“既望”指每月十五日,“戊申晦”中“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13.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论述了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
21、,整篇文章从立论、论证到结论,都紧紧扣住这一点,有的放矢,不蔓不枝,很有说服力。B.师说语言错综多变,如二、三段连用三个对比,三个对比的结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调,先感叹,再疑问,后肯定,既富有感情色彩,又增强了论辩的逻辑力量。C.尊师提出尊师最重要的是尊重和发扬老师之道,把遵循和发扬老师之道视为求学者最重要的责任,甚至把那种遵循而不尽力弘扬老师之道的行为称为背叛。D.尊师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成身”,成就自我,养成理想的人格。文章认为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自身的修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2、!(2)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长江万里图杨基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注】岷山:在四川省西北部。岷江、嘉陵江的发源地,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三巴:巴郡、巴西、巴东三郡,在今四川省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看到画卷上的万里长江,不由得倍感亲切,思乡之情油然而生。B.颔联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江水东流图。冰雪融化,化为江水,江水百折千回,向东流去。C.
23、颈联换韵,渐渐切入正题。浩荡的长江水奔流万里,自己客居他乡,写出了游子的无奈。D.尾联中的“猿声”与杜甫登高中的“猿啸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出作者的感伤之情。16.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诗。(三)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两句,写出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_,_”,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愁苦之情。(4)登泰山记中,姚鼐用“_,_”两句,描写日出时天边云彩片刻之间变成五颜六色。(5
24、)秦观在鹊桥仙中写到“_,_”,表明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就不必在意能否朝夕相守。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人对读书有许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南宋尤袤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此外,古人读书还留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等佳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读书可明理。朱熹有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一本好书能指引人们探寻真理,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读书可修身。“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热爱阅读,从书中汲取营养,并将之内化为崇高的价值追求,方能使人 。读书可增智。书是桥
25、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游万仞。读书可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成为更强更好的自己。善读者,首先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普通读者与学者不同,不是为研究和求证而读,读书就是为了 ,如果读书无益于做人行事,与不读无异。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做到读与记相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与思相结合,在深思熟虑上下功夫;读书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与做结合起来;每读必有心得,读与写相结合,形成文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调整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顺序,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
26、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研究表明,是否有“黑眼圈”, 。有个事实是,我们一生中都会有“黑眼圈”发生,不过是早晚和程度轻重的问题,而遗传因素直接决定了机体对形成“黑眼圈”的损伤因素是否敏感,尽管生活习惯和状态也会加重这些损伤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三种常见的“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首要原因是熬夜。长期熬夜、过度用眼会让眼周皮肤血液循环不好而形成“黑眼圈”。色素沉着型“黑眼圈”。 。日常不注意防晒、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曾患皮炎等炎症都会导致眼周黑色素沉淀。 。首要原因是眼周结构的改变。此种“黑眼圈”是由衰老、暂时性的眼部水肿导致的。另外,很多人分不清卧蚕、眼袋和泪沟的区别,错把眼袋当作卧蚕。
27、通俗地说,卧蚕其实是比较发达的眼轮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条“瘦肉”。眼袋则是向外膨出的眼眶脂肪,可以想成是一块“肥肉”。泪沟就可以当作是一根“筋”。因此,“黑眼圈”这件事,熬夜的影响只是其中之一,遗传、自然衰老的影响更多。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B.“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C.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D.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3.阅
28、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慎独,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也指一个人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警醒,不忘约束自己,提升自己。请你根据对“慎独”含义的理解和体会,结合自己的成长以及学习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 2.D 3.C 4.举例论证。互联网时代,00后青年更愿沉浸在虚拟世界,造成交往惰性。对比论证。传统社会中,互助是人们生存的必须,而现代社会,家庭独立,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互助。 5.“贾家宗
29、祠献祭”传递祭品的顺序体现了儒家的人伦秩序和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这种顺序发生在亲属关系中,以共同的祖宗为中心,类似向外推出的水波纹结构。6.B 7.A 8.“形散”:取材自由、内容丰富。从对北固山的想象写到真实的北固山;从北固山写到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辛弃疾对古人的感慨写到自己对辛弃疾的感慨;从所见、所想写到所感。“神聚”:以“对北固山认识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写孙权、刘裕、辛弃疾的历史故事是为了突出北固山因一代一代人的感慨,变得伟岸与沉重。 9.三人的故事都发生在北固山。辛弃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永遇乐,孙权和刘裕据此建立功业。英雄迟暮、功业未成的辛弃疾,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形成鲜明的对
30、比,更能凸显北固山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文章借北固山咏古抒怀,表达了作者对矢志报国却壮志未酬的辛弃疾的同情与敬佩,突出文章主旨。10.C 11.B 12.D 13.B 14.(1)巫医、乐师、各类工匠这些人,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2)凡学习,并不是能给人另增加什么,而是使人通达天性。能够保全上天赋予人的本性而不使它受到伤害,这就叫做善于学习。15.B 16.(1)实写:诗人看到了画卷上曲折东流、烟波浩渺长江,还有岸边的青草。(2)虚写:首联诗人由眼前的长江图联想起了位于长江上游的岷山和岷江,点明了故乡的地理位置;颔联诗人想象位于岷山脚下的故乡,白
31、雪在阳光下融化,化为江水向东流;画本无声,尾联诗人却从中听出了三峡的风声、雨声、猿啼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17.【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4)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5)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18.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 行稳致远/宁静致远 学以致用 19.读与写相结合,每读必有心得并形成文字;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20.(1)本体是书,喻体是桥梁、翅膀。(2)把书比作桥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有着沟通古今中外的重要作用;把书比作翅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让人增长智慧,思想活跃。21.C 22.遗传作用远远大于生活习惯。首要原因是黑色素过度沉积。结构型“黑眼圈”。23.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