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79.53KB ,
文档编号:5346861      下载积分:12.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34686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基础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基础练习题汇编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2) 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早发韦庄(

2、唐)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注释】珪:gu古玉器名。(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3. 阅读泊秦淮,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 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2) 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 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 _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古诗文阅读。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李群玉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朗吟无渌酒,贱价买清秋。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注】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洲(今湖南澧县)人,极有诗才。朗吟:高声吟诵。渌酒:美酒。(1) 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本诗以景衬情,首联以乐景衬哀情,颈联以哀景衬哀情,反衬正衬相结合,彰显艺术魅

4、力。 B首联“出”“射”二字动感十足,形象地描绘出中秋夜月光的皎洁,诗人的视角在远近高低之间切换。 C颈联借“鱼龙寂”暗示天气的寒冷,加上明月高悬,营造出凄冷清幽的氛围。 D尾联运用侧面描写,间接塑造出一个身在异乡的孤独游子形象。(2) 该诗尾联中的“饯”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5.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一二句作者呈现的画面。(2) 本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抒发情感的?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 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7. 古诗词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 _ 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 _ 的思想感情。(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8. 古诗词阅读

6、。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_ ”“ _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春夜洛城闻笛是

7、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 C.第二句实写了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散”写出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情状,“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出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D.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又用反问手法怎么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呢!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内容。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定

8、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词的小序写苏轼被贬黄州时偕友出游的情形以及创作此词的背景。 B.“竹杖”句写词人视竹杖草鞋轻捷胜过骑马,反映其平静悠闲的心态。 C.“山头”句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衬托出词人此时沮丧、郁闷的心情。 D.全词因自然现象,寓心中

9、情,谈人生哲理,语言诙谐幽默,意蕴深刻。(2) 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与“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词句中,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崆 峒(清)谭嗣同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10、。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注】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拏(n):执持。(1) 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_ 、 _ 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2) 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13. 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 杜甫诗的风格常被称为“沉郁顿挫”。“沉郁”指情感悲郁深沉,如春望一诗的颈联中,“连三月”写出战火持续不断的动荡时局,“抵万金”运用 _ (填写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11、“顿挫”则指抒情含蓄委婉,这首诗的首联中,“山河在”明写山河犹在,暗指物是人非,“草木深”明写草木丛生,暗指 _ 的景象。(2) 杜甫的春望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提到了“花”和“鸟”,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请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填写下表。 诗题诗句诗人借“花”“鸟”表达情感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花溅泪”“鸟惊心”写出了时局的动乱和百姓的离散,表达了诗人的 _ 之情。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借“早莺”“新燕”“乱花”写出了早春西湖 _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 _ 之情。1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12、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的话题,写出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在本诗中,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而是身处“ _ ”。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来车往的喧嚣,可诗人却说“ _ ”,为什么呢?诗人自问自答:因为 _ ,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2) 请结合画线诗句的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中呈现的画面。15. 阅读秋词(其一),完成问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1) 诗人首先指出自古诗家词人因秋天 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特点发出慨叹;进而直抒胸臆,以“ _ ”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描绘所见秋景,融情于景,耐人寻味。(2) 古诗学习重朗读。朗读中语气语调的表达,体现了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请从“轻松欢快”“沉静舒缓”“豪迈昂扬”中选择适合的语气语调,朗读下面诗句,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6.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 “天净沙”是_,“秋思”是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

14、“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7. 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1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峡口进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

15、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 “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 _ 和 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1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注释】芸藿:锄豆。芸通“耘”,耕耘。东皋:房舍东边的田地。刈黍:收割黍子。(1)请简要概括诗歌前两句所叙写的内容。(2)请找出全诗关键词(诗眼),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 古诗鉴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

16、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野,但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此词可以看做是他身世的缩影。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着:又遭受。一任:任凭。零落:凋谢。 (1)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2) 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D【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

17、误即可。 ABC正确; D有误,“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有误,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基调。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和对诗歌的理解。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有所启示,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案: (1)D (2)示例:晴空一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

18、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扣住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

19、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高悬,极力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 (1)首联:“早雾”直接点题;颔联:“鸡未唱”“马频嘶”暗示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译文: 早晨有雾浓度超过下雨,田野中夜色深谙,禾稻

20、低垂。出门的时候还没鸡叫,过路的客人出行的马却在不断地嘶鸣。树的暗影遮住了旅店,泉水黑暗中沿着畦边流淌。自己吟唱着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抬头仰望,月亮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小题2】【解析】本诗是一首五言唐诗。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早雾还未散去,长夜未尽,诗人已经登程。颔联中写诗人在路上“鸡未唱,马频嘶”,雄鸡尚未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颈联,树色掩映店铺在早行时更加微茫,这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诗歌尾联写自己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望月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写出早行的孤寂冷清之感。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

21、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3.【答案】【小题1】A【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重点诗句的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

22、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2)本题考查炼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有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23、 (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例句:月是自然之月; A“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月是自然之月。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月寄托思念之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月象征哲理的启迪。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月寄托思念之情。 故选:A。 答案: (1)示例:诗句中“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诗的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

24、”和“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这句诗承上启下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2)示例:“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商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指责商女,实则却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3)A。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泊秦淮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

25、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鉴赏诗歌: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4.【答案】【小题1】D【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分析尾联,“他乡此夜客

26、,对景饯多愁”写诗人身处异乡,看着外面凄寒的景象,越喝酒越惆怅,一个“愁”字直接塑造了一个中秋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借酒浇愁的孤独悲苦游子形象,故E项“侧面描写,间接塑造出.”理解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字词。解答此题,首先解释“饯”的本义为“饯行”,其次解释它在句子中的意思,这里理解为“为.送行”,然后回归原诗“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这里写的是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凄清的夜景,在中秋节饮酒,为孤独悲伤的情绪送行。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悲凉和豁达的心胸。 答案: (1)D (2)“饯”原指设酒食为人送行,这里引申为“送行”。诗人独在异乡,在中秋佳节面对皎洁的月光,面对凄清冷幽的深秋

27、之景,只能用高声吟诵诗篇的方式送走心中的忧愁。一方面表现诗人独处他乡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诗人的豁达之意。 译文: 站在湖边南楼的诗人看着中秋明月,月光朗照下的翻滚波浪如白银,湖光向上映射着高楼。高声吟诗,遗憾没有美酒相佐,如此明净爽朗的中秋夜,本应与家人朋友团聚赏月抒怀,却独在他乡唯有吟诗酬答。身处异乡,面对凄清的夜景,在中秋节饮酒,为孤独悲伤的情绪送行。首联写站在湖边南楼的诗人看着中秋明月,月光朗照下的翻滚波浪如白银,湖光向上映射着高楼,暗示了这是一个天朗气清的中秋良宵。“出”“射”二字颇有动感,精妙传神。颔联紧承首联,如此中秋美景,激发了诗人的诗兴雅致,高声吟诗,遗憾没有美酒相佐,如此明净

28、爽朗的中秋夜,本应与家人朋友团聚赏月抒怀,诗人却独在他乡唯有吟诗酬答,蕴含淡淡哀愁。颈联写夜深寒气弥漫,就算鱼龙水族也耐不住凄冷沉寂水底,明月高悬天宇,空旷的天地之间更显幽冷。鱼龙犹如此,人亦倍感凄凉。尾联诗人情绪从高昂渐渐转为低落,塑造出一个独在异乡的孤独游子形象。直接抒发独在异乡的孤独悲情,同时又隐约流露出豁达之意。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5.【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描写的景表述出来,语言要优美。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意象连在一起。 用了黑云、城、日等

29、意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 (2)本题考査对诗句的写作手法和主旨的理解与分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话的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大下士。这是运用典故,引用这个故爭,写出将士们报效朝

30、廷的决心和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答案: (1)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 (2)引用典故(或引用故事、用典)。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或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小题2】【解析】雁门太

31、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

32、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阅读全诗,了解诗歌的意境,本句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重点理解“历历”“萋萋”两词的意思,故概括的画面内容是: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

33、景。 (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呢,宦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在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上树木清晰可见;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2)一个“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

34、这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小题2】【解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解答此题,先要读诗理解诗歌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要联系诗句内容,解读出

35、词语在写景的特点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7.【答案】【小题1】连三月【小题2】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及情感的理解。“连三月”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的含义是家书珍贵能值万金,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国都沦陷

36、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此题抓住“国破”(国都被攻陷)、“草木深”情景交融进行作答或描绘。该句描绘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满目凄凉景象,表现了诗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 答案: (1)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

37、插不上簪。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答案】【小题1】冰塞川【小题2】雪满山【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

38、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本题考查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感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运用典故,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答案: (1)冰塞川雪满山 (

39、2)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0、,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9.【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ABD正确; C有误,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

41、张。不是实写。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进行生动的描绘即可。此句可译为: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答案: (1)C (2)示例: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

42、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词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词理解词的内容,从词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把握主旨。10.【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BD.正确; C.有误,“山头”句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态度的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

43、强性格和旷达胸怀。“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 答案: (1)C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表达了词人身处忧患中的淡定、超脱与旷达。“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保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参考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

44、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赏析答题技巧: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11.【答案】【小题1

45、】(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根据“潮平两岸阔”“江春入旧年”明确本诗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根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明确抒发了游子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答案: (1)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游子旅途中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46、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小题2】【解析】本诗是一首律诗。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2.【答案】【小题1】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小题2】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