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并且探究浮力的方向。(2)通过收集讨论,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养成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二、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小球能漂浮在水上引导学生认识浮力,再提问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
2、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浮力概念的建立(分三步)第一步:演示实验1: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漂浮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说明: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演示实验2:金属块在水中下沉问题一:浸在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针对学生思维障碍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思维)问题二:如何判定金属块是否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方案,教师演示托力的测量法,类比得出测浮力方案。第二步: 演示实验3: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浸在水中、煤油中的浮力。第三步: 归纳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指明“浸在”的涵义。指明浮力的单位牛。说明:从“浸没”到“浸在”,从水到其它液体,改变
3、实验条件,异中求同比较,提供归纳素材。通过归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初步归纳能力。3浮力的大小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想想做做”,找出获得最大浮力的办法。教材图13.52实验的基本器材,通过手压易拉罐的方法,体验易拉罐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水中的深度的关系。通过这个“想想做做“的内容为探究活动做铺垫。4.探究 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演示,猜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利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提出,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运用演绎法:因为浮力是一种力,而力具有三要素)类比:手对物体施加的托力的大小跟施力物体(手)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
4、跟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可能因素:深度h、物体的密度物、浸入液体的体积V排等。问题一:这些因素是否都会影响物体受到的浮力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它呢?(引导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实验:小组进行研究重物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对浮力的影响 实验过程需要控制变量,提醒学生V排需保持不变。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问题二:探索F浮与G排液的关系。师:根据第一组实验,F浮与V排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分组实验,分三次测出浮力与排开的水重铝块全部浸没 铝块部分浸没铁块全部浸没 比较、得出F浮与物无关(扫除学生的又一个思维障碍) 比较、得出F浮与V排有关问题三:探究浮力大小与液的关系?演示实验:老师将同一个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和放入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有关。三、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