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机械效率这一节有一定的难度,是基于杠杆、滑轮、斜面和功的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四个,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本节课只能着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前两个内容,让学生明白“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通过对比“想想议议”的三种办法并选择,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计算三种机械效率。下节再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一、教学流程复习: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主
2、要因素是什么?2.将重20 N的重物匀速举高2,人需做多少功? 探究活动:“想想议议”提问:1.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那部分功对我们是有用的?2.那种方案较好?怎样比较?(深入理解有用功、 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引出机械效率这个衡量机械性 能的重要物理量。)讨论:1.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2.机械效率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强调: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功越少越好;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二、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回顾提问思考分析小结”的教学方法,通过回顾功的概念和公式,分析搬水的事例(你都对谁做了功?其中我们需要的是谁?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是谁?)给出有用功、额外功、
3、总功的概念,思考“想想议议”中的三种方法进行选择,然后进一步建立机械效率的概念,最后对机械效率的简单应用。这样比较符合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在课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使学生在课内有所思、有所做、有所得,但学生的课堂参与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过程学生自己的探索较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的不够好,不能使学生形成很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主动学习习惯。 我认为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问题:1、严格规范W有用、W额外、W总的书写,强调物理量注下标的重要性。2、不能加深机械效率的计算难度,机械做功的实例也应选择简单的机械,避免组合机械。体现由易到难的阶梯式教学。3、机械效率中“效率”概念不能讲得太死,应留有引申的余地,为以后的效率问题做一定的铺垫。三、问题1、课上语言比较啰嗦不够精炼,对学生的引导能力有待提高。2、细节问题强调的不够,以后备课要多看多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上多多的强调。3、教学中没有体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应该讲一下身边各种各样的机械及其好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