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楞次定律说课稿楞次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大家好,我是吴钦,来自曲阜师范大学.我的说课课题是楞次定律。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我的这堂课。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从两方面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分别得出了两条定律,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自感、互感等现象及其应用,也是以这两条定律为基础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会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
2、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和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进入我的第二部分学生分析。学生前面刚刚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个自然的过度,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对学生来说,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还存在着几个难点:从“静态场
3、”到“动态场”的飞跃,物理量多,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大多数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设制了“两步走”的教学方案:第一步,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从而完成对它的意义建构;第二步,运用讲解法,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展示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补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增大和减小时,感应电流的
4、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想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等一些因素,这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这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讨论猜想,设计实验。这一环节的开始,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认为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这是我设制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引导: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有施感磁场和受感电路两个要素。施感磁场可以怎样设计? 受感电路怎样设计?用什么仪器来检验感应电流并显示其方向?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同组几个同学的讨论,完全可以创
5、制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仪器的选用、使用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并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完成实验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楞次定律。首先,我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制成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因素,那么,我将请这组同学来介绍以下他们的思路,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先由学生来分析汇总的实验结果,这时,学生可能很难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我将适时点拨:根据安培定则,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代替感应电流的方向,
6、再来分析。这时,一经分析,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个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给出楞次定律的具体描述,并介绍有关楞次的背景资料。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所以,虽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第四环节,对“阻碍”的含义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的理解。然后,进行第五环节巩固联系,迁移应用。师生共同讨论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最后是课堂小结及学生自评。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过程设计。介绍板书设计。总结: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这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楞次定律,教师适时给于点拨,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