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共三篇诗作,芙蓉楼送辛渐中辛渐是王昌龄的挚友,辛渐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探望遭贬的诗人。诗人感激他的深情友谊,于芙蓉楼送辛渐。诗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前两句写景,暗示心迹;后两句抒情,告慰亲友。塞下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诗人将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不是初学古诗,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独立学习知识,并发现疑难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深人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深入理解名句。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及古诗等。学生准备:熟读古诗;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
3、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导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你最喜欢哪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2.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和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新诗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划分节奏,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
4、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三、理解古诗内容1.解诗题,知诗人。(1)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知道,王昌龄送别辛渐的地点是芙蓉楼,即润州的城楼。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从诗题还可以知道事件是王昌龄给辛渐送行。(2)知诗人。王昌龄(?一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皆有名。后人辑有王昌龄集。2.学习生字词。3.明诗意。(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2)理解诗句的含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秋季。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平明”点
5、明了送客的时间。一个“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点明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诗意: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作者借由“冰心”“玉壶”表达自己有像冰一样清澈、玉一样纯洁的心。诗意: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3)指导朗读。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读出依依惜别及孤独之情。朗读后两句诗时要读出叮咛和嘱托的意味。4.悟诗情。(
6、1)这首诗写到了哪些景物?(芙蓉楼、雨、江、楚山)(2)在古诗的描述中,除了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朋友的离别)(3)最后一句由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的精神品格。)5.指导背诵。6.小结。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感到寒心,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诗,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观察课后写
7、字表中的“芙、蓉、洛”,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2.课件分类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3.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芙、蓉、洛”,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1)将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语气。(2)默写芙蓉楼送辛渐。设计意图将学到的古诗与家人分享,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的文学积淀。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入:卢纶
8、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塞下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多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诗人卢纶在这首诗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划分节奏,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
9、进一步学习做准备。三、理解古诗内容1.知作者。卢纶,(约742约799)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有卢纶诗集十卷行世。2.学字词。(1)先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借助拼音读好诗句。“单”是多音字。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n;表示姓的时候读shn;其他情况一般读dn。(3)学习会写字“雁”。(4)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5)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3.明诗意。(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2)理解诗句的含
10、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雪夜月黑,大雁惊飞,暴露敌人夜逃的行踪。“月黑”“雁飞高”交代了当时的环境,是将士们所见、所听,烘托了战前的紧张气氛。第二句是将士们所想。诗意: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第三、四句写出了作战环境的恶劣,反衬出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可嘉。“大雪”的寒气,“弓刀”的寒光,写出战场上的肃杀之气,表现了雪夜作战的艰苦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诗意: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4.指导朗读。前两句要读出“月黑雁飞、遁逃”的紧张气氛,后两句朗读时语调要高昂。5.悟
11、诗情。(1)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惊起了休息中的大雁飞向高空。)(2)单于在“逃”,边防守军在“逐”,从这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什么精神?(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勇威武和大无畏的精神。)6.指导背诵。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从景入手,抓重点词句感悟画面内容,并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1)将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
12、地读给家人听,注意读出语气。(2)搜集边塞诗。设计意图将学到的古诗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边塞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厚重了学生的文学积淀。第三课时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1.指生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2.导入:梅花历来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基础,而引导学生吟梅悟梅既做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感知体验,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3)指名读。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3.
13、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设计意图诗最重要的是意境,只有读通、读顺,才会理解诗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熟古诗。三、理解诗意。1.解诗题,知诗人。(1)解诗题。“墨梅”指的是墨迹点化开朵朵盛开的梅花,点明了描写的对象。(2)知诗人。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主要成就: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2.学字词。(1)先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借助拼音读好诗句。读好“砚”和“乾坤”。(3)指导写好字。a.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砚、乾、坤”,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
14、法。b.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c.教师利用课件演示“乾”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d.学生再次观察生字“砚、坤”,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e.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3.明诗意。(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2)理解诗句的含义。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直接描写墨梅的形态。“洗砚池”化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油水尽黑”的典故。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诗意: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上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抒情言志,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
15、上是表达诗人不媚俗、坚守内心的志向和品格。“清气”指清香之气。诗意: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3)指导朗读。前两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和自豪感,后两句要读得坚定有力,读出自信、昂扬的精神。4.悟诗情。(1)诗中描写了梅花有什么特点?(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墨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品格?(表达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5.指导背诵。6.拓展延伸。(1)朗读这三首诗,分析三首诗的异同之处。(2)假如让你做王冕这幅墨梅图的解说员,你会怎样解说呢?7.小结:同学们,诗人咏梅,咏的是梅之淡雅、梅之清香,咏的是梅之精神、梅之气节、梅之情操。他在表
16、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啊!他咏的是梅,言的是志啊!设计意图反复引读,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升华,诗意语文的魅力尽在教学艺术之中。语文具有工具性,但又具有人文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步入人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中的力量。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把古诗背给喜欢的人听。2.搜集“咏梅”的古诗,制作手抄报。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内化积淀。板书设计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寒孤夜满冰清玉洁英勇无畏墨梅梅:花开淡墨痕 人:清气满乾坤 托物咏志教学反思1.关注预习习惯培养。古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和古诗有关的资料。为古诗学习和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抓住关键词语学习。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对关键词“寒”“孤”“夜”“满”“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人物品质。3.注重在读中促进品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特别是激情引读的创设,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内化了学生积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