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化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化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分析方法和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操作技能的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科学工作作风。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一般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无机化学介绍了四大平衡的相关知识(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这为分析化学的四大滴定(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溶解滴定)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学习也为相关公式的推导打牢了良好的基础。后续课程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有紧密的联系,分析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并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按章节来写)(一) 第一章 绪论(2学时)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一、分析化学的定义二、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内容一、分析化学的分类二、分析方法的选择三、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节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3、趋势一、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二、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1.基本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2)理解分析化学的重要性(3)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2.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难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二)第二章 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时)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一、准确度与误差二、精密度与偏差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一、频率分布二、正态分布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第三节 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t分布曲线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三、显著性检验四、可疑测定值的取舍第四
4、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二、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三、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二、数字修约规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基本要求(1)掌握下列概念的含义,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计算:算术平均值,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中位数,极差。 (2)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了解t分布表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了解可疑值的取舍的意义与方法(5)熟练掌握数字修约规则及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重点、难点重点:算术平均值,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
5、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中位数,极差;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以及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难点: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显著性检验F检验法。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三)第三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4学时)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步骤和要求第二节 分析化学中的溶液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概论一、滴定分析法的过程、有关术语和方法特点 二、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三、几种滴定方式第四节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一、物质的量
6、浓度二、滴定度第五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一、直接配制法二、间接配制法(标定法)第六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一、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常用公式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1.基本要求(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2)掌握用计量关系计算滴定分析中的相关量(3)了解滴定分析法的有关概念、滴定过程和方法特点(4)掌握标准溶液的配置及其浓度的计算(5)了解滴定分析的方式2.重点、难点重点:标准溶液浓度的配制及其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难点:用反应式中系数比的关系(或物质的量之比或摩尔比关系)解滴定分析中的有关量值计算。3.说明:教学方式及
7、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四)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12学时)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一、基本概念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三、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第二节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一、处理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方法二、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第三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一、一元强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二、一元弱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三、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四、两性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 酸碱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pH的计算二、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三、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第五节 酸碱指示剂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三、影响
8、指示剂变范围的因素四、混合指示剂第六节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一、强碱(酸)滴定强酸(碱)二、强碱(酸)滴定滴定一元弱酸(碱)三、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可行性判据四、终点误差第七节 多元酸(碱)的滴定一、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二、多元酸的滴定三、多元碱的滴定四、混合酸(碱)的滴定五、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第八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混合碱的分析二、氨盐中含氮量的测定三、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1.基本要求(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酸碱的强度及其表示方法,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2)了解酸碱平衡体系中酸碱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3)掌握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平衡
9、的含义及书写方法(4)了解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缓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的精确式的推导及其近似处理方法,熟练掌握以上溶液的近似计算(5)了解缓冲范围的大小,缓冲容量的意义(6)掌握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以及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7)掌握弱酸(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分步滴定和分别滴定的条件(8)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9)了解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计算(10)了解酸碱滴定的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质子平衡的含义及书写方法;强酸(碱)、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缓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的精确式的推导及其近
10、似处理方法;缓冲范围的大小,缓冲容量的意义;滴定曲线的绘制以及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弱酸(碱)直接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分步滴定和分别滴定的条件;酸碱滴定法的典型应用。难点:强酸(碱)、一元弱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五)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12学时)第一节 概述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三、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特点第二节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一、络合物的形成常数二、溶液中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第三节 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一、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二、络合物的条
11、件稳定常数第四节 EDTA滴定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一、滴定曲线的绘制二、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第五节 络合滴定指示剂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三、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四、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第六节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一、终点误差二、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三、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第七节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二、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三、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四、选用其它的滴定剂第八节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一、直接滴定法二、返滴定法三、置换滴定法四、间接滴定法1.基本要求(1)掌握配合物的形成常数(2)了解配位平
12、衡中有关各型体浓度的计算方法(3)掌握配位反应中主副反应的概念,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的计算,以及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4)掌握配位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及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5)掌握单一金属离子直接配位滴定的条件,混合金属离子分别配位滴定条件(6)掌握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的意义以及指示剂的选择。了解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现象及其解决办法(7)了解配位滴定酸度的选择(8)了解配位滴定中终点误差公式的意义及使用(9)了解配位滴定的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配位反应中主副反应的概念,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的意义及计算,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配位滴
13、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单一金属离子直接配位滴定的条件,混合金属离子分别配位滴定条件;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的意义以及指示剂的选择;配位滴定中终点误差公式的意义及使用;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配位掩蔽剂的意义及其作用;配位滴定法的日常应用。难点:配合物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配位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单一金属离子直接配位滴定的条件,混合金属离子分别配位滴定条件;配位滴定中终点误差公式的意义及使用。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 (六)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10学时)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一、条件电势二、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三、氧化还
14、原进行的程度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二、催化作用和诱导作用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一、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分数二、可逆氧化还原体系滴定曲线的计算三、化学计量点电势的计算通式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一、氧化还原指示剂二、其他指示剂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一、预处理的作用二、预处理所选用预氧化或还原剂的条件第六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一、高锰酸钾法二、重络酸钾法三、碘量法第七节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1.基本要求(1)掌握标准电极电势、条件电势及能斯特方程的含义和应用,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及其计算(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的含义(衡量反应完全程度的
15、尺度)与计算方法(3)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理论变色点,变色范围的意义以及正确选用指示剂的依据(4)掌握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势的计算(5)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与应用条件(6)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及测定结果的计算2.重点、难点重点:标准电极电势、条件电势及能斯特方程的含义和应用,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及其计算;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势的计算与滴定曲线的绘制;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与应用;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难点:影响条件电势的因素及其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七)
16、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4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一、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二、银合金中银的测定三、有机卤化物中卤素的测定1.基本要求(1)掌握分步沉淀与难溶化合物转化的原理(2)掌握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原理,测定对象与应用条件(3)了解法扬司法的原理,测定对象与应用条件(4)了解沉淀滴定法的日常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分步沉淀与难溶化合物转化的原理;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所用指示剂及其确定滴定终点的原理;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原理,测定对象与应用条件。沉淀滴定法常用标准溶液(AgNO3, NH4SCN)的配制与标定。
17、难点: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测定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八)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6学时)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第二节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一、沉淀的溶解度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第三节 沉淀的类型与沉淀的形成机理一、沉淀的类型二、沉淀的形成过程第四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一、共沉淀现象二、后沉淀现象三、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第五节 沉淀条件的选择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三、均匀沉淀法第六节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应用一、无机物的测定二、有机物的测定三、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基本要求(1)了解条件溶度积常数
18、Ksp的意义(2)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各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3)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及提高纯度的措施(4)掌握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条件的选择(5)掌握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包括化学因数的概念和计算)(6)了解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7)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和沉淀条件对于沉淀类型的影响(8)了解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条件溶度积常数Ksp的意义;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各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及提高纯度的措施;晶形沉淀和无定性沉淀条件的选择;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难点: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各种因素及其计算方法;分析结果的计算(包括化学因数的概念和计算)。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
19、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九)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6学时)第一节 吸收光度法基本原理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二、朗伯-比尔定律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一、分光光度计的构成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一、显色反应的类型和要求二、无机离子的常用显色剂三、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第四节 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控制一、测量波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二、比尔定律的偏离三、吸光度测量的误差四、共存组分的干扰及消除第五节 吸光光度分析方法一、经典光度分析方法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三、催化光度法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一、定量分析二、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1.基本要求(1)掌握朗伯-比尔定
20、律,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吸收曲线和工作曲线的绘制及应用(3)了解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与显色条件的选择(4)了解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5)掌握入射光波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6)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构成(7)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朗伯-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吸收曲线和工作曲线;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与显色条件的选择;入射光波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吸光光度法的应用。难点: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练习、讨论、作业、辅导。(十)第十章 分析试
21、样的采取和预处理(2学时)第一节 分析试样的采取与制备一、采取试样的一般原则二、固体试样采取三、液体试样的采取和保存四、气体试样的采取五、生物试样的采取与制备第二节 分析试样的预处理一、无机试样的分解二、有机试样的分解三、生物试样的预处理四、利用微波法预处理试样1.基本要求(1)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2)了解采样的一般原则(3)了解试样的采取、制备和保存的一般方法(4)了解分析试样预处理的原则和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试样的采取、制备和保存的一般方法;分析试样预处理的一般方法。难点: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分解。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十一)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
22、富集方法(2学时)第一节 概述一、分离方法的重要性 二、分离效果的衡量第二节 沉淀分离法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二、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三、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和纯化第三节 溶剂萃取分离法一、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二、重要的萃取体系三、萃取操作方法第四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性质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亲和力三、离子交换色谱法四、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五、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第五节 液相色谱分离法一、色谱分离法简述 二、固液吸附柱色谱法三、纸色谱法四、薄层色谱法第六节 其他生物试样分离技术1.基本要求(1)了解沉淀分离法(2)掌握溶剂萃取分离法(3)了解离子交换分离法(4)了
23、解液相色谱分离法(5)了解分离效果指标(回收率、分离率)2.重点、难点重点: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难点:溶剂萃取分离法。3.说明:教学方式及手段是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64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0学时。 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实践)习 题 课上 机看或录参像观小 计备注第一章 绪论22第二章 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314第三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44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10212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10212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8210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44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516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516第十章 分析试样
24、的采取和预处理22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22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参考资料:(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分析化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彭崇慧等编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林树昌,胡乃非编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执笔人:江雪清 教研室主任:江雪清 分管教学负责人:任翠娟2015 年 3 月 30 日12 / 1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