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角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六认识图形”中的“认识角”(第62-64页(第一课时内容)。三维目标:认知目标:让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力目标: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考虑、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让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协助同学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概况出角的几何图形特点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小木棒、纸张、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长方形与正
2、方形框和面板等。教学时数: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形与正方形框和面板),这些都是几何图形。(老师用纸棒折一个图形进而引出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PPT显示,让学生读出来。)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同学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认识角。PPT显示:弯水管、钟面、剪刀等实物图。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从这些物体图片中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再摸一摸。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局部隐去,留下角的轮廓。让同学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同学的叙述写上角各部分
3、的名称。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课件出示练习题)设计意图:通过“看”、“找”、“摸”、“辨”的活动,体会角在面上,并借助课件协助同学体验角的特点,通过口述定义 ,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概念。2做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几何图形,能用自身灵巧的小手做一个角吗?(每个小组都有小棒等可做角的资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感觉你做的角与同桌做的角大小怎样?展示一下你做的角。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折”角,让同学用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小棒拼角、纸折、细丝折等),给同学留
4、出充分的考虑和表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3.记写角。谈话:为了区别,要给角起名字。先写角的符号在标记,读作角*。给自己画的角起一个名字并读出来。(纠正不规范的标记)4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做(画)的角与同桌的一样吗?谁决定角的大小?(2)用角的动边摸型演示。谈话:观察钟边移动时角的大小变化,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提示两边间的张口的含义)(3)大小不同的角的比较方法。(顶点对齐一边重合)课件动画演示:比较红角与蓝角的大小;延长一个角的两边辨析脚的大小变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资料,引导同学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实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归纳巩固,拓展延伸(一)学习小结:1、角是什么?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几何图形。2、角的大小与谁有关?与谁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口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3、怎么画角?记角?读角?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开始画两条边;角的符号后跟写标号,如1,读作角1.(注意角的符号与大于号、小于号的区别) (二)作业:张开你想像的翅膀,想一想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剪去两个呢?看谁的剪法多。谈话: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