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生命的三分之一教案 教学要求一、 目标1、 掌握本文以摆事实为主的论证方法。2、 认识珍惜生命时间的意义。二、 重点整理本文论据,概括论据所讲的道理。三、 本文大多是文言文论据,学生阅读时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四、 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一、 以学生讨论导入1、 教师:你们平时忙不忙?都忙些什么呢?学生:学生可能会说平时很忙,忙着上课、做大量的作业,甚至还要到外面去读书2、 教师:这么繁重的学业是不是大家都应付不了?学生:有的能应付自如,而有的就有困难。3、教师:那为什么有人能应付得了,而有人就觉得很吃力,整天手忙脚乱的呢?学生: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有谈到天赋的、有谈勤奋的等等4、 教师:那
2、么伟人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学生的回答可能和第三题大概相同。教师总结:有的同学可以把功课学得很好,有的人能够成为伟人,他们或许聪明、勤奋、刻苦但他们都应该是注意珍惜时间的人,能有效笑利用时间,才能比一般人有所成就。5、 导入爱迪生的例子,说明珍惜时间可以说是延长了生命。二、 引出课题,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论据。(一) 通论据大意1、 论据一:“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已经 从 搓绳线注:“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2、论据二:“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亲自做文章 决断 3、论据三:“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
3、炳烛乎?” 晚 照耀4、论据四:“虽务兼国军,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从事,做 放下 老人家 灰烬(二)、分析论据1、 教师:这四个论据的相同点是什么?学生:他们都是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工作、学习。2、 教师:根据这四个论据总结“生命的三分之一”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生命的三分之一”是指如果一个人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相当于增加了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它是生命三分之三时间额外的时间,只有珍惜它的人才能拥有它,为自己的生命增加三分之一的时间。3、 教师:文章罗列了有相同点的四个论据,有没有堆砌论据之嫌?学生:讨论
4、后回答教师明确:这不是在堆砌,这四个论据各有侧重。第一个以汉代妇女为例,代表的是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第二个以秦始皇为代表说明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统治者也是非常勤奋的,第三个以晋平公为例是想说明只要有效利用时间,即使年纪再大,夜可以老有所成,第四个说明很多政治家读书也很勤奋。说明不管你是何种身份的人,只要能珍惜时间,都可以“延长”生命的时间,并能取得一定成就。三、 在以上基础上总结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的三分之一论证:方法 论据 汉妇夜织 嬴政夜读摆事实 晋平公夜学 吕思礼夜读 增加了生命的三分之一 反映他勤政勤学讲道理 不能浪费生命的三分之一 夜读何等勤奋四、 分析文章开头
5、、结尾部分的作用?1、 教师:我们分析了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不是文章只要这一部分就可以了?学生:不可以,这样给人一种无头无尾的感觉。2、 教师:那么,文章的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第一段是在讨论生命的意义问题,实际是为了引出有关生命时间的探讨。3、 教师: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作者表明写作目的:倡导读者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五、 显示巴尔扎克的时间表,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珍惜、有效利用生命的时间。六、 教师总结: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连绵不断的系统。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犹豫地接近;“现在”,快如飞箭地消失;“过去”,永远地停止。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仅是流星般地闪光;在无限的时间长河里,人生仅仅是微小而又微小的波浪。珍惜时间,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美好、更成熟、更完善;浪费时间,实际上是荒废了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