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监测控制网以假定坐标系统为基准建立。控制点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在基坑周边2倍开挖深度外设置工作基点,选择一个基准点为监测起算点,联测工作基点组成监测控制网闭合线路,工作基点同基准点组成监测控制网,工作基点同监测点组成监测网。1、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1)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工作基准点采用强制对中的水泥观测墩,地下部分埋深1.2m,地面部分高1.2m。工作基点埋设时应注意保证与测点间的通视,保证强制对中标志顶面的水平,工作基点埋设完毕后,并作明显警示标记及点号。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见图1。(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施测按建筑变形测
2、量规范变形测量等级二等要求进行观测。观测仪器使用日本索佳NET1005型全站仪。性能指标为:望远镜放大倍数为30倍;水平角、竖向角精度为0.5;使用棱镜时测距精度(0.8+1ppmD)mm,最小显示为0.0001m。控制网应在基坑开挖前观测。观测应在成像清晰、气候条件稳定时进行,阴天、有微风时可全天观测,晴天最佳观测时间为日出后1小时至日落前1小时;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对全站仪打伞遮阳,严禁将镜头对准太阳。本工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首期观测分别在控制点上进行设站,角度测内角,测6个测回,距离测3个测回,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基准点坐标及工作
3、基点坐标。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假定正方向为垂直于基坑方向,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水平位移基准点首次联测三次,观测较差应满足要求,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监测控制网在监测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复测以检核其稳定性,基准点稳定性检核施工期间每12个月进行一次。工作基点每次观测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确定工作基点未超限后方可使用,若超限则用重新检核控制网。2、竖向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与施测(1) 竖向位移控制网的布设使用工程钻具,开挖直径120mm,深度大于1m孔;孔中心置入长度不小于100cm的钢
4、筋标志,标点顶部低于地面约23cm;孔内底部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上部充填细砂,顶面距地表距离约5cm左右;钢筋标志出露高度约23cm;地面加装混凝土保护盖。(2)竖向位移控制网的施测本工程拟使用天宝Trimble DiNi03精密水准仪配合专用铟瓦水准标尺,严格按照规范对精密几何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平差计算、整理成果。水准仪性能指标为:望远镜放大倍数为32倍,自动安平精度为0.2,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0.3mm。每次观测前,应校正数字水准仪的i角。施测时,按照二等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进行基准点之间、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往返观测,即控制测量,构成几何图形,每次观测时保持相同的几何图形。竖
5、向位移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三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分别与往测的偶、奇测站相同。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由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由竖向位移控制点开始观测。其精度按二等沉降观测标准进行。竖向位移控制网首次联测三次,观测较差应满足要求,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监测控制网在监测过程中需定期进行复测以检核其稳定性,基准点稳定性检核施工期间每12个月进行一次。工作基点每次观测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确定工作基点未超限后方可使用,若超限则重新检核控制网。3、位移监测点的布设与施测(1)位移监测点的布设顶部位移监测点布设在支护结构顶部,距
6、离坑边约20cm处。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测点间距一般在1520m左右。桩顶位移监测点拟在混凝土冠梁上用小螺钻打孔,灌入混凝土后再插入螺栓,螺栓顶端刻有十字圆头测量标志,并通过水泥墩进行保护。(2)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施测水平位移使用日本索佳NET1005型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基准点或工作基准点上分别设站,测量时把小棱镜立于每个观测点上,通过棱镜测得各点的水平角和平距,首期角度观测6测回,距离观测3测回,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各点坐标,每个观测点在不同测站上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首期观测成果;后期观测,其中角度观测2测回,距离观测2测回,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坐标后同上期比较,算得本期位
7、移量和累积位移量,并计算位移速率。(3) 竖向位移监测点的施测竖向位移采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进行监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等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方法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以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测点,以竖向位移控制点为基准点,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从而计算沉降量。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观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验,应符合相应规范技术要求。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施测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首期应
8、在基坑工程施工前观测,采用往返测的方法连续观测三次,在计算机上进行平差计算,取各监测点的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高程,环线闭合差及往返较差需满足:h1.0mm。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施测(1)监测孔布设在支护桩内,长度与支护桩桩长一致,安排专人随时对接支护桩基单位,了解工程进度。(2)待支护桩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将ABS测斜管绑扎在设计位置的钢筋骨架迎土面一侧,顶底密封,接头处用套管衔接并用自攻螺丝拧紧,同时用胶布封闭,随钢筋骨架下在钻孔灌注桩内,顶部用配套的塑料盖保护。(3)测斜管在钢筋笼吊装前采用分段连接绑扎形式,并宜每1m绑扎一次。并在顶部采用钢管进行保护,防止施工破桩头时将测斜管
9、损坏。埋设时应保证测斜管的一对导槽垂直于基坑边线。测斜管长度顶部高出钢筋笼,且测斜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有一组垂直于基坑边线,然后顶部用配套的塑料盖保护。(4)待施工破桩头时,安排专人了解工程进度,发现露出测斜管及时对测斜管进行加长连接,高度应高于冠梁10cm,并用钢管进行保护,并将其绑扎到冠梁钢筋上。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施测(1)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采用XB338-2型智能数显滑动式测斜仪,测斜仪应下入测斜管底停留510分钟,待探头接近管底温度后再测量。测量时采用从孔底往上顺序量测的方法,并且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2)同一深度相邻两次数值差即为本次该深度变化量,第一次变化量累
10、加至本次变化量即为该深度累计变化量。5、锚杆轴力监测点的布设与施测(1)锚杆轴力监测点的布设锚杆轴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本工程锚杆监测点布设在基坑每边跨中部位。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应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6、周边建筑监测点的布设及施测(1)周边建筑监测点的布设周边建筑的监测点拟用小螺钻打孔,灌入混凝土后再插入螺栓,螺栓顶端焊接十字圆头测量标志。(2)周边建筑监测点的施测周边建筑监测采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进行监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等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方法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以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
11、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点,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从而计算沉降量。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观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全面检验,应符合相应规范技术要求。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施测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首期应在基坑工程施工前观测,采用往返测的方法连续观测三次,在计算机上进行平差计算,取各监测点的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高程,环线闭合差及往返较差需满足:h1.0mm。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该
12、测点累计沉降量。7、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与施测1.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1)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工程钻机清水钻进,钻头的直径为108,沿铅直方向钻进。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2)井管加工:井管的原材料为75、管壁厚度为2.5mm的PVC管。为保证PVC管的透水性,在PVC管下端05m范围内加工蜂窝状8的通孔,孔的环向间距为12mm,轴向间距为12mm,并包土工布滤网。(3)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75的PVC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4)回填砾
13、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立即在井管的外围填砾料;(5)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6)保护:水位测管高出地面约30cm,设置300300200mm混凝土保护墩,水位管顶部设置保护盖,防止杂物进入。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施测地下水位监测采用WSJ-80钢尺水位计,观测精度为0.5cm。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点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8、巡视检查巡视内容包括支护结构、邻近地面、道路的裂缝、沉陷发生和发展情况。巡视项目具体而言主要
14、有以下几部分:(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或腰梁是否有裂缝;3)冠梁或腰梁的连续性,有无过大变形;4)围檩或腰梁与围护桩的密贴性;5)面层有无开裂、脱落。(2)施工工况1)边坡、侧壁及周边地表的排水、节水措施是否到位,坑边或坑底有无积水;2)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周边环境1)周边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2)围护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临近基坑施工(堆载、开挖、打桩)变化情况。(4)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情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
15、容。9、监测应遵循的原则(1)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2)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现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3)埋设于土层或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正常受力的影响。(4)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5)监测应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并形成监测报告。10、监测技术要求1.水平位移的监测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网采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16、,经计算需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变形测量平面控制网二等的要求。2.竖向位移及周边环境的监测技术要求首期对观测点采用往返测的方法连续观测三次,取各点的平均值作为首期沉降观测值。每次观测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核,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平差计算按间接平差法进行,求出各观测点高程,计算出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测量技术要求:视线长度50m,每站前后视距差1.5m,累积前后视距差5.0m,视线高度0.55m。(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要求(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2)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每个监测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4) 锚杆轴力监测技术要求(1)锚杆轴力采用安装在结构表面的内力计进行量测。(2)应力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 FS。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