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6MB ,
文档编号:5404128      下载积分:12.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40412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汇编.docx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汇编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13课、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4:心愿语文园地四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4个字,默写竹石。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

2、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语文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马诗课时目标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板块一 积累成语,情境导入1.师:同

3、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课件出示:你会填吗?一( )当先( )到成功老( )识途千军万( )万( )奔腾快( )加鞭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板书课题:马诗)【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的成语,用成语填空的形式导入,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以下字词:课件出示:燕(yn) 山(s

4、hn)似(s)金(jn) 络(lu) 脑(no)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2)指名学生读,交流停顿。课件出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5.学生齐读古诗。【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板块三 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1)大漠

5、:广阔无边的大沙漠。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2)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课件出示钩的图片)4.品读第一、二句。(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师: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桌交流。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小结,并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3)指导朗读。(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5.品读第三、四句

6、。(1)指名读。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贵重的马、矫健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课件出示: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5)指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板块四 关注表达,体会学法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

7、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3.师: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8、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4.指导朗读全诗。5.指导学生背诵古诗。(1)师: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着背一背吧。(2)指名学生背诵。(3)四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4)集体背诵古诗。6.总结学习方法。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简称“四字法”。7.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2)按“四字法”学习搜集到的诗歌。【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信手拈来、自由释放,所以背诵古诗是必不可少的

9、一个环节。板书设计第2课时石灰吟竹石课时目标1.读准“劲”字的读音,会写“锤、凿、焚”3个字。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竹石。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以马诗为例,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学法1.了解表达方法。师: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2.回顾学习方法。(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设计意图】陶行知说:“我以为

10、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板块二 学习石灰吟1.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o”;“碎”读“su”。(2)明确诗歌节奏。课件出示:石灰吟千锤(chu)/万凿(zo)/出深山,烈火/焚烧(fnsho)/若等闲。粉骨/碎(su)身/浑(hn)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

11、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集体交流。(5)品析诗句。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a.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b.若等闲: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c.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课件出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a.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b.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c.学生

12、交流,教师相机补充。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3.深入研读,领略意境。(1)讨论交流: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千锤万凿”,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第一、二句诗。(2)过渡: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读第三、四句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石灰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的品质。齐读第三、四句诗。(3)指导练读全诗。(4)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13、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5)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课件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6)师: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7)教师小结:千

14、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8)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4.情境演读,熟读成诵。(1)指名读。(2)齐读。(3)练习背诵。小结: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和诗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作者的心声,明白诗人的志向。在一遍遍的深情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板块三 学习竹石1.自学,

15、读懂竹石。(1)回顾学习方法:板书“四字法”:读、品、悟、背。(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l 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l 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课件出示: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16、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2.小组汇报,组员补充。(1)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预设:生1:“咬”字表现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生2:“破岩”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生3: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3)理解“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4)指导朗读。师: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表达手法。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6)拓展延伸:梅、兰、竹、菊合称为“四

17、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7)熟读成诵。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3.总结方法,布置作业。(1)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2)默写竹石。【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感受诗意美和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的运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遵循“十六字”规律,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因此,在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以读为重。古诗教学中,朗读尤其重要,我力求给予充分的时间,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

18、,让学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2.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这三首古诗都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因此,我采用学习方法指导和迁移训练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古诗。 由扶到放,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品、悟、背的“学诗四字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石灰吟和竹石。3.以情为魂。托物言志的诗,抒发的情感尤为强烈。所以,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熟悉写作背景,再悟文本,让学生于无形中受到情感熏陶。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

19、人做斗争的事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可结合偏旁分类进行记忆。如:“稚、峻、啪、瞪、僻、瞅、靴、刑、哼、绑、啃、袍、执”是左右结构的字;“避、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形近字“僻、避”。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理解。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十六年前的回忆”蕴含着的深深怀念,感悟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3.语言运用本课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颇具特色,在引导学生品悟相关文段后

20、,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句式训练。这样不仅能升华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语文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 音乐声起新课现,未成曲调情先染1.播放音乐五月的鲜花。当这优美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3.

21、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板块二 朗朗书声初感知,忆字藏在词句间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课件出示:本文是按照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这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3.了解倒叙。师: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课

22、件出示相关词语。课件出示: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1)学生自读生字词。重点正音:僻静(p)、含糊(hu)。(2)小组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3)齐读词语。【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工”,生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板块三 写写练练促巩固,革命事迹记心中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1)指导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避、魔”。(2)“避”:“辶”捺要平而长,托住“辟”。“魔”:广字头的撇是长撇,里面写紧凑,不要忘写里面的撇折和点。2.描红、临摹本课字帖。3.学生

23、练写。4.展评作业。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词语勤听写,理解运用再入情1.听写本课词语。2.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4.默读课文。【设计意图】听写有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钻研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板块二 品词析句探内涵,革命形象入心间1.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课件出示:对“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中“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A

24、.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1)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课件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2)提示: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父亲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3)将“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2.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预设一:“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不慌不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大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更与

25、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强烈对比。预设二:“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3.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对比的描写手法)(2)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前后态度的对比。提示: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课件出示: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还认识了一个_的李大钊。

26、4.学习方法迁移。(1)请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2)学生交流汇报。预设:“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5.写法指导。(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2)教师揭示此种写法为首尾呼应。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教学

27、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板块三 读读写写意深长,坚贞不屈好榜样1.学生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课件出示: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2.师: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又来到烈士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些烈士们说些什么?3.课件播放五月的鲜花。学生齐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叶挺的囚歌。4.教师小结: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

28、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设疑导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接着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启发学生感受革命精神,理清课题的关键词及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体,掌握学习方法。2.质疑导思。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质疑设疑,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重点词句领悟革命者沉着镇

29、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读中悟情,质疑导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析疑导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让学生乐于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内容时,请学生小组合作自学,使学生通过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内心对李大钊同志的崇敬之情。进而激疑,引导学生参与,继而探索。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异中求同,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领悟文章精髓。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9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0、23自然段。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葬”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

31、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文体了解了解议论文的写法。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语文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彻、迁”等 9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教学过程板块一 响亮口号现服务,未

32、成曲调情先染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阅兵式的铿锵回应中,在每位学生的琅琅诵读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板块二 生字新词触服务,思德形象立眼前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课件出示预习要求。课件出示:l 自由朗读课文

3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l 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词。课件出示:剥削革命解救压迫牺牲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五湖四海(2)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读音。正音:“剥削”的“削”读“xu”;“鸿”读“”。(3)学生齐读词语。3.了解张思德。(1)梳理脉络: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写给谁的。预设: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2)播放影片: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段。15:0020:00(3)了解张思德:张思德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毛主席竟然为他写悼念词?请同学们观看关

34、于张思德的电影片段,再结合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思德的了解。(4)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板书: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文章主要人物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块三 默读课文探服务,三大方面绕中心1.将文本读薄。(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

35、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方面的意思。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提炼出关键词。(2)提炼关键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的意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怕批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互助。(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3)提炼方法: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读着读着书就读薄了。2.初步了解议论文。(1)像本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几方面内容的文章叫作议论文。(2)谁来说说自己对议论文的了解?学生交流。(3)教师相机补充:议论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本文是如何将这几方面写具体的。【设计意

36、图】“文体意识”是沟通学生语感和境感的唯一枢纽,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文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为今后的议论文学习奠定基础。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议论文的严谨性。3.学习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板块一 情境演习说服务,初触写法入新课1.将文本读厚。上节课我们把文本读薄了,提出观点后还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毛主席围绕观点是怎样展开去说、具体地说、深入地说,这就是把书重新读厚。2.课件出示演讲稿的基本格式。【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课文由薄读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深意,受到

37、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板块二 品词析句悟服务,不怕牺牲为人民1.明确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毛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毛主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学生交流。(1)预设一:课件出示: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里引用名言,说明了有的人死得其所,有些人死得毫无意义。齐读司马迁的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课件出示:l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l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l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

38、言,它们表达了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读来是那样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所以,毛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2)预设二:课件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此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两种死“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进行对比。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学生交流: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例如雷锋、董存瑞、郝副营长等人,他们的牺牲是重于泰山的;出卖人民的利益的人,比如那些汉奸,他们死了,就比鸿毛还轻。朗读指导: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通过对比,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请

39、同学们试着读一读。(3)预设三:课件出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读一读:此处用了怎样的方法?(列举张思德同志的例子)请回忆上节课我们看过的片段,说说张思德都做了哪些事。(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干活、烧炭)课件出示张思德牺牲的片段,配乐朗读灰色空间。教师小结:张思德同志永远离去了,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间!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毛主席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两个部分吗?【设计意图】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诵读日常积累的关于生死的

40、名言。力求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促进教学向学生开放,向生活开放,向未来开放,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板块三 举一反三拓服务,授人以渔心中明1.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不怕批评”和“团结互助”部分的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2.学生交流。(1)预设一:课件出示: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联系自己以往阅读的书目,说说革命队伍的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事例。(2)预设二:课件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

41、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关注关联词:上面的句子有几对关联词?这些关联词有什么作用?“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这些关联词的使用让文段读起来特别有逻辑性,而且层层深入。3.拓展延伸。(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议论文除了要讲清楚、写明白外,还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与严谨性。(3)拓展练笔。同学们,文中这些令你心动的话使你想到了什么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设计意图】读中悟写,以写促读,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读写互动,这种方式是阅读教学指向体验和表达的一种深刻的课程自

42、觉和担当。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文本的内容,通过“写”来拓展延伸,达到情感的升华。板块四 拓展延伸品服务,推荐阅读乐成长1.浏览网站。你知道张思德纪念馆吗?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写下了自己的感言。我们一起去张思德网上纪念馆看看吧!2.写写感受。学了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吧。3.推荐阅读。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革命先辈的事迹呢?同学们可以课后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想一想周总理生前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同学们也可以读读雷锋、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再一次体会革命先辈

43、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设计意图】“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一堂课的学习,只能激发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兴趣,因此,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去网站留下自己的感想,以及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助于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为人民服务一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通过缜密的论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个人为人民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三点:1.扎扎实实,关注字词的理解。在词句教学中,运用了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精雕细琢,对语言文字训练做到扎扎实实,加深学生对该字的理解记忆。2.紧扣中心,关注文体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文章的中心“

44、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初读时将文本由厚读薄,概括出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三个分论点,并随之对议论文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议论文形成初步印象。再将文本由薄读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文本所运用的方法引用、对比、举例子,使学生对议论文有了进一步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3.适当拓展,关注时代的背景。这篇文章是小学阶段学生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它创作的年代比较特殊,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遥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渗透对学生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课后作业注重阅读拓展,类文链接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让

45、学生自读革命先辈的事迹,深化情感。13*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颧”字的读音是“qun”;“弥”字的读音是“m”,不是“n”。2.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3.表达运用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