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西晋的统一与五胡内迁3.东晋的士族制度与江南地区的开发4.十六国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思考问题:历史上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问题引入三国与西晋一1、三国赤壁之战军阀割据刘备孙权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割据江南,基础坚固巩固西南,站稳脚跟曹操统一北方,无力南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222222年,孙权称王,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国号吴,定都建业。221221年,刘备称帝,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国号汉,定都,定都成都成都
2、220220年,曹丕自称帝,年,曹丕自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国号魏,定都洛阳。1、三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63263年,魏国灭蜀汉年,魏国灭蜀汉266266年,司马炎废魏年,司马炎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帝曹奂,建立西晋。280280年,晋灭吴年,晋灭吴,三国,三国鼎立鼎立局面结束局面结束。西晋。西晋完成完成统一。统一。西晋西晋2、西晋西晋的建立与统一五胡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民族矛盾激化。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结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称为“五胡。3、五胡内迁鲜卑匈 奴羯氐羌胡床、椅子、方凳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政治激化了民族矛盾经济促
3、进了江南的开发民族关系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五族内迁的影响3、五胡内迁八王之乱:魏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魏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腐败。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八王之乱之乱”。五胡乱华: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调敞,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国力空虚,民生调敞,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胡人趁机起兵
4、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乱,史称乱,史称“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基本概念东晋与南朝二东晋的建立与灭亡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定都建康,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1、东晋一、东晋与南朝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崇尚清谈,占据高官职位。士 族 专 权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坐不同席。1、东晋深化理解士族制度形成原因、衰落及衰落原因1、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经济原因,土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地兼
5、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支持。2、衰落: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问阀阅。3、衰落原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均田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
6、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唐朝制度的经济基础;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争权夺利的斗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士族与庶族: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庶族是指土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庶族是指土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门阀政治:魏魏晋时期实行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
7、,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权制度,即“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基本概念材料一材料一:东晋时期“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晋书卷117材料二:材料二:东晋谢安“于土山营墅,楼管竹林甚盛,带家人吃饭,就要花费白金。”晋书卷79思考:据材料概括东晋时期士族制度的特点?特点:门阀世族把持朝政;门阀世族经济富庶,生活奢侈。史料探究南 朝
8、420年,士族出身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东晋灭亡,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合称“南朝”。2、南朝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自然条件: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北方战乱,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主观因素: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政策: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3、江南的开发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大量开垦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长江流域最为活跃,番禺是主要的外贸港
9、口。3、江南的开发江南地区开发的时间及影响时间:魏晋南北朝影响:魏晋南北朝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差异明显缩小,趋于平衡,为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创造条件。秦岭淮河黄河流域3、江南的开发材料一: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u)。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材料二:(东晋)郡守县令按谷物产量多少衡量政绩的优劣所有军人一律参加农业生产。材料三:材料三: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思考: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材料二反映了政府的什么政策?材
10、料三这一现象对江南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西汉时期艰难、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生产力水平低下,材料二反映了东晋政府支持并发展农业的政策;材料三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史料探究十六国与北朝三十六 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五胡十六国)1、十六 国383年,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结果前秦失败,北方混乱。2、淝水之战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3、北 魏北魏的建立与北方的统一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定都平城。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内容作用措施政治整顿吏治,三长制,迁都洛阳,采用汉人制度提高农民积极性,缓和矛盾,加速封建化进程经济均田制推动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文化汉化政策:穿汉服、改汉姓、改籍贯、说汉话、与汉人通婚有利于民族融合,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性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改革3、北 魏010203040506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生活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社会习俗民族融合三长制: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这是北魏基层的行政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一里长,五里立
12、一党长。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徨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和兵役,推行均田制。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将政府控制的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将政府控制的土土地地,按照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授田农民必须向国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的租调家交纳一定的租调,负担兵役和徭役负担兵役和徭役。基本概念材料一:材料一: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
13、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北史材料二: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冯太后、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摘编自魏书思考:材料一的“正音”指的是什么?孝文帝颁布上述诏令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实行什么土地制度?该制度有何影响?“正音”指汉话;目的:是消除民族间交往的障碍。影响: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主的北魏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民族大融合。制度:均田制。影响:均田制的推行,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统治;发展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推动了北方农业生产
14、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史料探究自古对孝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一位民族交融的推手;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史学家的观点也存在不同争议。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陈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认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评价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利于中华民族团结;是否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知识提升北周北周魏魏蜀蜀吴吴西西晋晋东
15、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前秦前秦)北魏北魏三三国国隋隋朝朝东魏东魏北齐北齐宋宋梁梁齐齐陈陈唐唐朝朝西魏西魏北 朝南 朝4、南北朝对峙5、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隋朝统一北朝演变、隋朝统一三国鼎立、五胡内迁、八王之乱、东晋士族、北人南迁江南开发、民族融合十六国与北朝淝水之战、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知识梳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C.221年刘备称帝 D.222年孙权称帝测当堂测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2222年孙权年孙权称帝
16、,国号吴,都城建业。三国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故故D D项正项正确;确;ABCABC三项不合题意,排除。三项不合题意,排除。D准确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排除错误选项。答案解析测试1 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测当堂测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北方战乱,经济破坏,南朝初期北方战乱,经济破坏,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定,北方人口大量南
17、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促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进了江南的开发,故故C C项正确;项正确;A A、B B、D 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牢记基础知识很重要答案解析测试2 测当堂测试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 先进生产工具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 经济发展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B.C.D.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故故B B项项正确;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正确;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完
18、成。故故ACDACD三项不正确,排除。三项不正确,排除。注意运用基础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奥测试3 答案解析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洞中的佛像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商鞅变法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测当堂测试答案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时期的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时期的佛像服饰具有汉化特点,结合所佛像服饰具有汉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有: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改籍贯,故答案选故答案选D
19、 D。A A、B B、C C三三项不合题意,排除。项不合题意,排除。D牢记基础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测试4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上逐渐与汉族趋同B、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C、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促进了民族融合测当堂测试答案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所学可知,229229年孙权称帝,年孙权称帝,国号国号“吴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式成立。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不符。间不符。故故C C项不正确,符合答项不正确,符合答案。案。A A、B B、D D三项都是孝文帝改三项都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革的影响。C注意基础史实的准确记忆,结合所学排除测试5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