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BC770年,平王东迁,史称东周。BC770年-BC476年,为春秋时期。BC475年-BC221年,为战国时期。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原始社会铁器时代铁器时代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春秋战国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夏商周政治-列国纷争春秋五霸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宋襄公、秦穆公)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争霸。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战国七雄齐楚韩赵魏燕秦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兼并。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政治变革社会阶层:世袭流动 西周等级秩序西周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可流动旧封建领主贵族平民之有军功
2、者平民之有文化才艺者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士阶层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士阶层战国士阶层流动流动政治-列国纷争所属领域表现政治变革影响对民众:人民生活因战争而困苦。对经济:社会经济因战争遭到破坏。对周朝: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礼乐制度等)遭到破坏,权力下移。社会发展趋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关系:推动了民族交融,促进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具体表现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具体表现在:1.天子和诸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兼并战争不断(战国);2.诸侯和卿大夫:国内斗争激烈,权力下移,宗族制度遭受打击;3
3、.士阶层:摆脱宗法束缚,逐渐崛起,社会流动性增强;4.民众:在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中,民众的力量越发得到重视,成为君王争取或利用的对象。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诸侯纷争。客观上进一步推动各民族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周边民族所认同,逐渐形成华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华夏族发展壮大、民族分布更为广泛;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基。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政治-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时间BC356年目的富国强兵内容政治:政治: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社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族特权;废分封,行县制。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BC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结果 商鞅被杀,但是变法措施深入人心;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为富国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强对国民的直接控制,为征收赋税徭役提供了保障;控制
5、思想,统一法令。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1 1)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2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3 3)频繁的战争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频繁的战争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上层建筑变革上层建筑变革(变法运动)(变法运动)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铁农具、牛耕)(铁农具、牛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政治变动(列国纷争)(列国纷争)经济经济-农业农业农业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
6、推广 生产力发展。2.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春秋-楚国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秦国蜀郡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秦国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3.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生产关系的变化。(春秋时期: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正式承认)4.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向农业家庭式劳作转变,小农经济产生。【深化认识】【深化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提高),井田制走,井田制走向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向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变化),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生产关系变化),小农经济逐渐形
7、成。核心概念:小农经济1.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2.形成时间:春秋战国3.形成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铁器牛耕)私有土地的出现 政府政策的推动(如授田制、均田制;重农抑商政策等)4 4.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落后性经济【小农经济】经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与相关概念辨析经济【小农经济】经济【小农经济】5.评价:积极:农民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自耕农是
8、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局限: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天灾人祸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经济经济-工商业工商业工商业1.手工业-春秋晚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铁器广泛使用且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2.商业-政策突破: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私商崛起。-城市:各地涌现了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货币:各诸侯国有铸币权,货币流通广泛。-借贷: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农工商的关系农工商的关系】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9、。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P10P10“陶朱公陶朱公”范蠡范蠡功成身退;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泛舟五湖;三致千金;三致千金;三散家财。三散家财。仲父吕不韦仲父吕不韦囤积居奇;囤积居奇;投机政治;投机政治;操持国政;操持国政;事败自杀。事败自杀。女商人巴清女商人巴清经营丹砂;经营丹砂;始皇礼遇;始皇礼遇;待之国宾。待之国宾。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文化文化-百家争鸣的背景百家争鸣的背景经济: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礼崩乐坏)分封宗
10、法制崩溃(礼崩乐坏),各国统治者争先招揽人才;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壮大;士阶层崛起士阶层崛起;文化:私学兴起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文化文化-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类别类别 内容内容孔子论语政治思想核心思想:“仁”和“礼”:(1)“仁”仁者爱人,关爱他人;体现在政治上“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2)“礼”,克己复礼,即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教育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整理六经,构成儒家经典;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于论语哲学 敬鬼神而远之老子道德经哲学 朴
11、素的唯物论:“道”是万物的本原,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政治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文化-百家争鸣【战国诸子】学派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君舟民水”;礼法并施(隆礼重法),王霸并用;“性恶论”道家庄子“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没有区别)“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不受任何条件左右)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天命观)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力”(强调生产劳动重要性);政治主
12、张:“尚贤”;提倡节俭:节用和节葬法家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明法令,严法典;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兵家孙膑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和创造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阴阳家 邹衍 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文化-百家争鸣的意义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总结早期国家政治统治经济发展思想文化1、“家天下”政治格局形成,国家机构初步完备;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原始民主遗存;间接控制地方)3
13、、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4、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血缘政治)、家国同构;5、等级森严,贵贱有序;世卿世禄,贵族政治。1、农业: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实际贵族土地所有)、集体劳作(井田制)2、手工业: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3、商业:工商食官(工商业为贵族服务),商业初步发展。1、系统文字(甲骨文:中国最早成熟文字、金文)2、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祖先崇拜;礼乐文化。3、学在官府(教育被贵族垄断)思考:概括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归纳总结:春秋战争时期: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表现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民族关系军事方面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产生和推广,经济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成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统治者重视:重农抑商政策)。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思想解放。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华夷”观念削弱,促进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观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