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0 ,大小:1.24MB ,
文档编号:5410157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41015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湘教考苑《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湘教考苑《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1、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九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4年湖南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论述类文章”。所谓论述类文章,指的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主张的文章,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考点包括:1理解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鉴赏评价D(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章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湖南高考卷2010年、2011年考查论述类文章阅读,2012年、2013年考查实用类文章阅读。2013年、2012年都为一道填空题、两道选择题,分值为10分。答案:B解析:“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错。原文第一段“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字应该是指“先秦诸子”,而非“老子和道家”。答案:D解析:原文中先引用孔子师生关于怎样

3、“报怨、报德”的一段对白,然后引朱熹的话(语气不确定),以证明老子一书也有这样的话。因此,D项的表述有两个错误:一是无中生有,二是强加因果。答案:C解析:“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原文第四段中,作者引入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学者的事例,讲他们曾引用阐发黄帝书,主要是为了证明老子的年代比他们更早,而不是说因他们的引用阐发,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答案:D解析:该项扩大了范围,丢弃了“在古典柱式中”这个限制性短语,表达的意思就不能支持题干所说的观点了。答案:C解析: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传统建筑始

4、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3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答案: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这是文化的选择。解析:根据文本中第一段的文字,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可以概括出原因;根据文本最后一段的文字,特别是最后两句话,可以概括出原因。做此类题需要考生从原文中摘取关键词语来组织答案。答案:B解析:B项中“只需不要”的条件关系错误,根据第二段可知:电视上的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只是说“不一定”,没说“不要”。属改变限定错误。答案:C解析:A项中说“成功的电影明星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参照第一段可知,电影明星成功的紧要前提是必须扮演某个角色,故A项错误。B项中说“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

5、这一点原文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D项中说“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说法错误。依据最后一段中间部分的文字可知原文只是说“有成功的可能”“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故“必定成为明星”说法错误。3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答案:有了电视,明星生产的条件大大改变,明星的门槛大大降低,大众可直接参与明星的生产,自己当明星,并且影像电子文化与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解析:仔细研读全文就会发现麦克卢汉说这句话的前提与内涵,前提是把看电视与看电影比较起来说,电影中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而电视中明星的生产

6、条件大大改变,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大众可直接参与明星的生产,自己当明星,门槛大大降低。内涵是电视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联系上下文,不难组织出这两点答案。在论述类文章中,所谓“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或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的特定的表达意义,主要是概念的内涵义、概括义。1指代型词语指代型词语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文章中的指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事物,还

7、能替代复杂的概念。2概念术语型词语概念术语型词语概念术语型的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C解析:A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无“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的表述。B项,张冠李戴。“微博粉丝”关注偶像微博的目的是为偶像“争取人气”,使偶像成为大众的幻象,而不是自己成为大众的幻象。D项,曲解文意。“微博粉丝”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其主要原因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并获得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而不是被动的应对不良

8、情绪,也不是为了“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1解答指代词语类问题要注意:(1)指示代词运用于同一事物反复出现之时,所以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在本句中往往难以找到,而要从上句或上文入手。解题时,我们必须着眼于上句或上文,由近及远地去寻找。(2)指出代词的指代内容这一类试题,一般来说,难度不大,但也有两点需要引起重视:一是从原事物与指示代词的位置看,有近距离指代和远距离指代;二是从原事物与指示代词的内容含量看,有单纯因素指代和综合因素指代。做题时,如能很好地分清近距离指代和远距离指代,则有助于我们迅速找准答案的信息来源,从而准确作答;如能很好地分清单纯因素的指代和

9、综合因素的指代,则有助于我们对指示代词理解得全面,不致遗漏信息要点。2解答概念术语类问题要注意:(1)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所以,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2)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缩小。(3)联系语境理解。汉语词语总是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

10、”,本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C项以偏概全,与原文(最后一段)不符。D项强加因累,前后两个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可能不理解某一部分内容甚至难以理解全篇文章。在论述类文章中,“重要句子”一般指的是: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与文中正面观点对立的观点句;支撑观点的关键句;结构比较复杂且含意丰富的句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答案:B解析:该题是对画线句含意的理解,先要确定画线句所在的位置在第段,下面选项中的相关信息大都来自画线句的前后。A项信息来源于第二句话,原文是

11、“不表达什么感情”,而不是“不充分表达”,故错。B项,作者是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来阐述的,命题就是一个判断性的句子,“只有存在”与“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意思相同,该项的理解是正确的。C项信息原文是“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选项“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与原文的意思相差甚远,故错。D项,原文说“科学家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这个特点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D项说“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两者的意思完全不同。解答重要句子含意类问题要注意:(1)理解句子首先从句子本身入手,抓句中的关键词。(2)理解句子还要从分析句间关系入手。

12、分析句间关系就要找出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并分析它在这个特定位置上所辐射的“势力范围”。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其与上下相邻句甚至与全文的联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总分、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呼应等。(3)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要理清主干和枝叶,先进行语法分析,再进行意义分析。对复杂的单句,要明确句子陈述的对象,画出主干和枝叶,抓住标志性的词语;对于复句,则要弄清分句间的关系。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人具有“顺变”能力:能适应时尚。人有“从众”心理,往往会趋时逐流。人都爱“面子”,易于屈从时尚的压力。(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1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分析句间关系就可发现本句统领了下文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与下文的关系为扩展(阐释、解说)关系,据此可找到答题范围,从而正确理解句意。所谓“筛选信息”,是指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所谓“整合信息”,是指根据试题的要求,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加以概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信息主要是作者的观点。如果是辨析驳斥类的文章,还有对方的或其他人的不同观点。要阐明自己的看法,就得有根据,所以支撑观点的一些说法也很重要。这些就构成了文章的多方面的复杂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支持我们“心灵成长”

14、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第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段对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论述文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

15、等。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了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第二步,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的指向。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这里需要了解命题者命制试题干扰项时常用的方法:删减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改

16、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诸如此类;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陷阱”;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第四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第四步,整合信息,判断作答。答案:D解析:题干要求筛选的是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D项所述是关于国外的节日的,不属于这一现象。答案:C解析:题干要求选取能够揭示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的“真正原因”的选项。A项只是交代中国传统节日的式微情况。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B

17、项和D项虽说能够揭示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的原因,但都只是表面原因,不是“真正原因”。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答案:(1)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2)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在传统节日开展新的民俗活动,以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联系现实生活(举例略)。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作者认为“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观点及理由都集中在最后一段,将其中重要语句提取组合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自己对保

18、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回答时既要联系文本,又要进行拓展,联系现实。要有观点,有事例。观点明确,文字简洁。“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简而言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答案:经过了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术史

19、上经历了流变。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1从核心语句突破从核心语句突破文章中能瞻前顾后、领挈全文的某一关键词或句子,往往是理解文章、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2循主要线索突破循主要线索突破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方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寻找主要线索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和标志性的语句。3层层概括突破层层概括突破有些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4

20、挖掘隐含信息突破挖掘隐含信息突破语境是表达感情、思想的铺垫。文章的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其深层意义(即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义,从而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前四行可以推知此项不全面。2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答案:特点相同:不问效用、结果、是否满足个人欲望等实用问题。目的相同:只求证必然性、普遍性的真理。要求相同:必须排除偶然性的事实。解析:对照原文第二段,就可以清晰地推知答案了。3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

21、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答案:玄思的方法。通过唐代历史来解读白居易的诗,这是“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也就是“由全体观部分”的方法;通过卖炭翁考察唐代史实,这是“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就是“由部分观全体”的方法。(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根据第四段阐述的“玄思的方法”,“通过唐代历史来解读白居易的诗”属于“由全体观部分”;“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考察唐代宫市弊政”属于“由部分观全体”。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

22、态度是显豁的、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全文的中心句(包括首括句和尾括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但有的一般论述类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就不够明显。有的一般论述类文章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对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多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论述类文章中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集中在下列四个方面:(1)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一般从阅读的整体性出发,要求考生对全文涉及的内容探幽发微,作出仔细的辨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概括作者对文

23、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在一般论述类文章中大量出现,其要求一般在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的观点进行辨析和概括。(3)比较作者在文中引用、转述的多人的观点。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语境作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4)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的异同。作者对自己所论述的社会问题的观点态度,有时是比较复杂的,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赞成或者反对;有时对问题的某一方面是肯定的,对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否定的,有时可能对问题的一些方面还是有所保留的。这些情况考生在阅读中要仔细辨析,准确把握。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答案:C解析:C项错在“全部内容”。信息

24、来源于第一段,“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基本课题”与“全部内容”相差甚远。答案:B解析:A项,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以及它的作用”。C项,概括顺序错误,应该是“首先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再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D项,应该是“全文首先论述了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以及它的作用”,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答案:A解析:B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25、”应该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具体信息见第二段前几句话。C项,第二段中原文是“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现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所以应该是“中国的传统科技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一样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D项,分析所据信息源自第三段,原文说的是“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技巧归纳技巧归纳命题者往往从以下十个方面设置误区:1故意将“未然”(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然”(已经产生的情况)。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原因、主要方面)和“次要”的(次

26、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方面)倒置。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颠倒顺序。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成“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原因或条件)。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无“因果”关系强加为“因果”关系。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9故意凭空臆造,将“无据”当作“有据”。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做到如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培养阅读论述类文章的兴趣,精读细品。要认真揣摩语言

27、,体味语意,把握作者的深层用意,反复品读,把文章读懂读透。二是养成及时标记、及时批注的习惯,把自己的主观感悟及时记录下来。2多角度地进行比照,即勾画出选项的异处,然后进行比照、过滤、推理、选择,筛选出答案。比较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1下列对“文化大散文”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化大散文在内容上大规模地涉足历史的后花园,缅怀和追思旧文化、旧人物。B文化大散文力图建立起一种豪放的、有史学力度的比较大气的新散文路径。C余秋雨、王充闾、卞毓方、费振钟、朱鸿等人是文化大散文这一潮流的倡导者。D在文化大散文中,原本枯燥的史实,一经作者转述,就充满了文学性,给读

28、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答案:D解析:“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错。文章第二段说“本应是背景的史料,因着作者的转述,反而成了文章的主体,留给个人的想象空间就显得非常狭窄,自由心性的抒发和心灵力度的展示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见此选项不合文意。2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留下一堆漏洞和笑柄”这句话讽刺了某些历史文化大散文作者越俎代庖,只能贻笑大方。B本文批评了文化大散文作者“试图以史料说话、并求历史的正解”的做法,落到了整体主义和社会公论的旧话语制度中。C这篇文章不否认文化大散文的成就,并指出文化大散文的成就在于作家获得丰富的历史材料,获得洞见,从而具有独立创造的品质。D文章认为文学

29、需要独立和创造的品质,文化散文作者的写作应该以非历史的方式来面对历史本身。答案:C解析:“成就在于作家获得丰富的历史材料,获得洞见,从而具有独立创造的品质”错。文章最后一段说“历史文化散文的困境,不在于作家们缺乏历史知识无法超越材料,获得洞见”,选项明显与此内容相左。3联系全文,概括“不读文化大散文”的理由。答案:因为不值得一读的文化大散文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史料代替自己的深刻见解;把背景的史料当做文章的主体;寻求历史的正解;落到整体主义和社会公论的旧话语制度中。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干中说“不读”,自然要寻找文化散文的缺点、不足。围绕这一点,联系全文就能找到

30、要点。一、论述类文章解题的步骤1通读全文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数,明确每节的中心内容,尤其要认真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勾画出关键的字词,如“可能”“将”“一些”“正在”“主要”“如果”“假如”“但是”等,勾画出信息承载量大的句子,标示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全文的内容,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2精读原文精读原文 注重整体阅读,题文对照,找出明明白白的词语,要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词语,准确理解其含义。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有关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语句等。还有一些较长

31、的句子,结构复杂严密,表意细密。对于论述类文章要注重整体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论述类文章往往内容上较深奥,结构上有较强的逻辑性,从结构分析入手,能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知。3细读试题细读试题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根据拟题者的考查思路进行思考。题文对照,找出阅读的区域,细心捕捉间接或隐性的信息。4再读题目再读题目一定要分析运用相关的材料,充分利用相关的信息,可采用“增、删、调、换、留、补”等手法进行概括和表达。要认真拟稿,进行严密的语言整合,保证要点全面,表达简明、有序。5全面作答全面作答论述类文章中有一些主观表达题,我们要认真组织语言,拟出要点词语,然后进行组织,力求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

32、把意思表达全面。最后,要耐心进行复查,字斟句酌。二、论述类文章解题的方法技巧二、论述类文章解题的方法技巧1整体阅读与逐项比对相结合(1)基于理解与综合分析的整体考查定位,通篇浏览、整体阅读尤为重要。亦即在入题前先在阅读文本上下工功夫。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逐段归结,步步为营,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这样在第一轮阅读文本后,已经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整体结构、重要概念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文本阅读投入多,阅读到位,因此入题后利于快速回归文本,能够快速定位设题区间,有效节省时间,事半功倍。对于简答题,由于前期阅读到位,对文本已形成清晰的整体认识,有了

33、这样的总体认识,答题自然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阅读时要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关键词句一是指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二是指“角度”,就是从哪个方面表明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的。文章有时会有“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同一个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且试题的题干、选项也相应从一定的角度来设计,不仅读文章时要注意,读题时也要明确。三是指“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34、。四是指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3)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逐项比对。答题时要找到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找准答题区域,找全信息点。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逐一与原文对应区域的词语、句子比对,看相关的信息是否吻合。2抓住文章特点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实用类文章是有本质区别的。对论述类文章的考查,除了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外,主要考查段落、主旨,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所以在阅读和解题时要紧紧抓住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特别是在做简答题时,更要抓住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以文本本身为依托,

35、精选理据。这实际上是整个论述类文章的最重要的解题策略。(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类文章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因此,论述类文章的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章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倾向性一般是比较明确的,这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3)分析结构,把握思路我们应从分析结构入手,把握作者的思路。在分析结构时首先要善于把握各个语段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不少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直接表达或反复强调的。我们只要把握住直接表述的中心句或反复强调的内容,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文本的开头一两段和文本的结尾,以及文本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的句子。这一点和阅读文学类文章是有本质区别的。课时达标十八课时达标十八 进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