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将中古西欧、东欧历史发展主线(或节点)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之中,并对相关史事进行描述。2.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认识中古时期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自己观点的论证依据,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和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进行分析。3.能够选择、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历史术语,对西欧城市兴起及获得自治方式的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近代社会与中古西欧的关系。4.能够理解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王权强化与城市,城市与封建领主的关系,对历史进行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更全面、客观的观点去认
2、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古时期西欧的制度创造和文化传统。重点难点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封建制度的影响。2.难点:中古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教法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设置疑问。“中世纪”是一个世纪时间点,还是一个时期?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
3、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钱乘旦西方那块土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是一个时期。(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概念导入,让学生知道“中世纪”的起止时间,以及有关学者的观点。同时设置疑问,这样既完成本课时间起止的界定,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内容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西欧封建社会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依据材料对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材料一 西欧封建制度,也与其他国家一样,并不是完全隔离前后的经济政治的发展,而成一个纯粹单独的时期。他也是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一
4、个连环,在这个社会中,还是保存着过去社会的残余,同时也产生发展将来社会的基本原素。在封建社会中,我们已经看见商品经济的原素已经发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因此绝不能使一个历史发展的时期与另一个历史发展的时期有个很显然的划分。金果儿西方革命史材料二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材料,得出西欧封建社会建立的背景。(1)西欧封建社会从罗马帝国发展而来。(2)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
5、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设计意图:西欧封建社会从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发展而来,这符合马克思总结的社会形态演变规律,新制度是在旧制度中孕育产生的。封建制度有其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体现出生产力发展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同时封建制度的建立与蛮族入侵、日耳曼固有的民族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能够借此从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理解西欧封建社会建立的历史背景。)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等级是僧侣,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掌握了教育、政治和立法的垄断大全。教会曾一度拥有欧洲三分之
6、一的土地。教会和僧侣给西欧封建社会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国王与封臣、领主为第二等级,他们组成社会的权力代表,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权力。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国王形同虚设,他的权力仅仅被限制在自己的封建庄园之内。国内其他领主和领地的人民,并不把国王看作是自己的君主。各领地和庄园的人民只效忠于自己的封建领主。市民、自由民和农奴组成第三等级。其中位于最底层的农奴,他们使欧洲封建社会的粮食生产者,耕种领主土地,接受领主保护,须交纳人头税、地租和不定期税。此外,还要在庄园内服一定期限的劳役。摘自侯钧生西方社会思想史材料二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做庄园。一个领主用种种方法来控制他的村民的
7、生活。作为地主,他收农民的地租,并受到农民的服侍。领主还具有对农奴的人身控制而衍生而来的权力,限制农奴离开出生的庄园。教会主张农奴拥有举行基督教婚礼的权力,但没有领主的同意,农奴不得与外村人结婚。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农奴)的人身和财产。摘自(美)布莱恩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回答问题。(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等级制)、庄园与农奴制度。(2)庄园农奴制的特点: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领主是统治阶级,农奴是被统治阶级。领主拥有政治和司法等大权,统治和压迫农奴。农奴被固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但
8、拥有一定的自由,有自己独立的家庭;他们需要向领主承担纳税或劳役的义务,但义务相对固定,拥有一定的个人财产。教师总结:西欧封建社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国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但由于封君封臣制的存在,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软弱。鉴于此,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成为其基本特征。封君与封臣通过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构成了社会上的统治阶级,但领主相对独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方割据。封建制度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的庄园,其中的领主与农民(包括自由民和农奴)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庄园既具有经济功能,也具有政治功能,是一个近似于封闭性的组织。(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材料以及教师的总
9、结,加深学生对西欧封建社会特征的了解。)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认识中古西欧王权、城市和教会的发展演变,分析王权强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基督教在西欧的巨大影响力和控制力。材料一 一个领主常常能够攫取自己土地上的管理权利。一个伯爵的政治权力有时被国王们随着土地的转让而转让给他们的更大的随从们。最终,无论他们是否拥有任何实际的对土地的权利,要阻止任何强大领主篡夺这些权力已经很困难了。(美)布莱恩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材料二 按照罗马和法兰克传统,加佩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力,很多都被地方上的大封建贵族篡夺,国王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还不如其他一些大封建主。吴于
10、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 中古西欧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工商业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国王和封建主可以根据领主权对城市居民进行剥削。城市居民的这种低下的地位不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许多城市用金钱向封建主赎买自由,建立自由城市。城市每年按固定数额向封建主纳税,后者不得再随意设关卡、不得收市场税、不能有专卖权、不得欠债不还。有的城市进而得以自己选举市政官员、以城市居民组成的市议会为市政机关,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自治城市。城市的自由和自治一般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特许证书为凭据。即使使自治城市,在政治上也不能完全摆脱封建主和国王的统治。城市的司法权使不完整的,城市受到封建教会的严密控制。在英、法王权强
11、化的过程中,城市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博得了城市的拥护,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一般都支持国王。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四 中古西欧是罗马正交的天下,西欧封建教会也就是罗马正教会,它不仅在文化方面占据特殊地位,而且在政治上、经济上也有很大势力。中古西欧居民无时不受基督教的熏陶。教会规定俗人应纳什一税,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教育和文化为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在神学的桎梏之下,当然不可能有动人的诗文和思想,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西欧封建社会在王权、城
12、市、教会方面具有新变化。(2)王权强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A.随着封君封臣制度的不断实行,王国内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为削弱地方封建主实力,国王采取授予城市自由的方式。B.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城市为获得自治,常常以金钱或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基督教会的影响A.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B.政治上: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C.思想上:基督教徒从生到死都受到教会影响,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教师总结:在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兴起。为了摆脱或减少封建领主的剥
13、削和压迫,城市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一度成为王权强化的“同盟军”,推动了王国的统一大业。城市中工商业得到巨大发展,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新经济因素的出现,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取代封建统治,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制度。教会对西欧社会居民的精神生活的影响,束缚着人性的发展,成为西欧社会进步的阻力。(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西欧王权、城市和教会的历史表现,分析西欧王权加强与城市兴起的关系,认识中古西欧教俗两元结构,分析教会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力。)三、拜占庭与俄罗斯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依据课前预习情况,梳理出拜占庭和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脉络,制作时间轴,并找出拜占庭与俄罗斯独特建树。
14、此外,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找出拜占庭帝国所编纂的罗马法的巨大影响。材料一 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谭建华社会变迁与的编撰材料二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摘编自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学生活动:梳理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历史,制作时间轴。依据材料分析拜占庭帝国法律建设方面的重大历史影响。1.拜占庭帝国历史时间轴2.俄罗斯历史时间轴3.罗马法的重要影响(1)罗马法在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欧洲古代法律的汇编,具有完善的系
15、统和法律体系。(2)罗马法为现代西方法律奠基,影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制建设。(设计意图:简化处理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欧洲历史横向发展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分析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的影响。)【课堂小结】515世纪的欧洲,整体上处于封建社会阶段。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王权相较于大贵族是强大的,但地方领主拥有极大的权力,逐渐呈现出地方割据的态势。农奴相较于奴隶的地位得到发展,但仍然受到封建领主的剥削。中古初期,王权软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王往往通过强化自身权力来增强对国家的控
16、制。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成为国王强化王权、推动统一的主要力量。同时,城市内部实行自治,手工业发展,这都为后来的欧洲走出中世纪、步入近代社会奠定了基础。基督教会对西欧居民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它控制着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成为中世纪“黑暗面”的主要表现。同时期,欧洲东部的东欧地区,拜占庭与俄罗斯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国家和民族特色,政治、法律方面有着亮眼的表现,与西欧虽有联系,但双方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时空角度回顾中古欧洲历史,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让学生知道中古时期欧洲的重点在西欧,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特殊性
17、。各种力量既有合作也有对抗,政教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基督教会的影响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晚期进步的阻力,逐渐成为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反抗的对象。同时期,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的发展呈现与西欧不同的景象,中央集权方面要比西欧更加有力,法律建树和集权措施分别是这两个国家的特色。)第四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案教学目标一、 知道中古时期亚洲国家、民族、宗教的基本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化二、 了解亚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亚洲社会生产关系主要变化三、 了解亚洲不同国家发展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二、教学难点:德里苏丹、大化改新与幕府统治教学过
18、程设计一、 西亚阿拉伯帝国1、时间:7世纪13世纪2、建立发展经过(1)发端: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其信徒被称之为穆斯林(2)建立: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至其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3)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至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补充知识(仅作了解):默罕默德去世后帝国经历了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750年)、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唐朝以来中国史书均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
19、;倭马亚王朝因为旗帜尚白被称之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因为旗帜尚黑被称之为“黑衣大食”;750年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之战中击败唐军,但由于唐朝安西都护府在西域的强大军事实力,阿拉伯人也无力东进3、社会状况(1)政治特征中央为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收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为军事封土制,哈里发将征服领土分封给有功将军,并让奴隶和农民耕种(仅作了解)(2)经济特征: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经济繁荣,都城巴格达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注:阿拉
20、伯帝国商业繁荣原因(仅作了解)帝国政府大力保护和鼓励商业发展,统一货币帝国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路,从而取得了从事东西方贸易的绝对优势东西方强烈的贸易需求推动了帝国商业的发展(一方面东方的中国和印度该时期政治较统一经济高涨,都有输出本国特产和输入奢侈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西欧经济得到复苏城市得到发展,与东方的贸易需求急剧增大)(3) 思想文化特征宗教:信奉伊斯兰教,学习古兰经文化: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文献,融合东西文化文学: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建筑:清真寺(宏伟穹顶与高耸尖塔;装饰风格以几何图案和花卉鸟兽为主)4、
21、历史贡献(1)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2)孕育并传播了伊斯兰教,丰富了人类精神文化成果(仅作了解)(3)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5、帝国灭亡(仅作了解)(1)帝国后期军事封土制下地方权力过大,帝国四分五裂并相互征伐(法蒂玛王朝、哈姆丹王朝、阿尤布王朝、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王朝)(2)13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最终被强大的蒙古帝国灭亡(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摧毁首都巴格达并屠城);但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却幸存下来,直到16世纪初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二、 西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时间:13世纪末20世纪初2、建立发
22、展经过(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注: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塞尔柱帝国所属罗姆苏丹国下属的小型突厥部落,1299年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在位时期正式独立,奠定了国家政权雏形(仅作了解)(2)14世纪中期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步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默罕默德二世指挥下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千年帝国拜占庭,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4) 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帝国日趋鼎盛,至16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
23、、社会状况(1)政治特征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各封建主是统治阶层,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2) 经济特征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欧亚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也是是造成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诱因之一(3) 思想文化特征(仅作了解)宗教: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但也容许基督教和犹太教发展文化:深受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影响4、帝国灭亡(仅作了解)(1)进入近代以来受到了现代文明强烈冲击,其势力范围不断被西方列强蚕食(尤其是沙俄
24、),境内民族独立浪潮不断,内部改革停滞不前,帝国趋于衰落(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同盟国一方,最终战败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1922年民族英雄凯末尔击退西方列强势力并于次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灭亡三、 南亚印度1、 笈多帝国(1) 时间:4世纪初6世纪中期(2) 建立发展经过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整个北印度5世纪初超日王/旃陀罗笈多二世在位时期帝国达到鼎盛(仅作了解)(3) 社会状况政治特征A、 封建制逐步取代奴隶制(仅作了解)B、 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C、 政局稳定;种姓制度继续发展经济特征
25、(仅作了解)A、 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推广铁制农具);对外贸易发展(输出棉花、香料和奢侈品)B、 首都华氏城工商业发达思想文化特征A、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层支持,后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B、 大乘佛教盛行;中国东晋高僧法显来此取经并写成佛国记(仅作了解)(4) 帝国灭亡(仅作了解)6世纪初在嚈哒人(匈奴西迁的变种)的入侵下灭亡6世纪中后期波斯人和突厥人夹击灭亡了嚈哒人在印度的统治,印度分裂为诸多小国2、 德里苏丹国(1) 时间:13世纪初16世纪初(2) 建立发展经过: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鼎盛时期占据南亚次大陆大部分地区(3) 社会
26、状况政治特征A、 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B、 地方推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C、补充知识(仅作了解):德里苏丹国是指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由于先后有5个王朝将德里作为都城并进行统治,故而被统称为德里苏丹国经济特征(仅作了解):田赋是政府重要税收来源;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工商业和外贸为主)思想文化特征:伊斯兰教为国教,残酷打压佛教和印度教(4)帝国灭亡(仅作了解):1526年德里苏丹国最后一个王朝被巴布尔(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的莫卧儿帝国灭亡四、 东亚日本1、初步发展: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
27、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发展补充知识:日本早期文明(仅作了解)(1) 绳文时代(BC1.2万BC300年):日本的旧石器时代(陶器使用,狩猎采集)(2) 弥生时代(BC300年250年):明显受到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的直接影响,普遍种植水稻使用铁器;各小国内战频繁(3) 古坟时代(250年592年):因统治者大量营造古坟而得名;该时期大和民族逐渐统一各部并建立全国性的中央政权,最高统治者称天皇2、大化改新(1)标志:646年孝德天皇(年号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2)背景: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内容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唐朝学习建立中央
28、集权国家废除贵族私有土地制和部民制(隶属皇室和贵族的奴隶),实行公田公民制(仅作了解)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仅作了解)(4)意义: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补充知识:日本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仅作了解)飞鸟时代(592年710年):苏我专权、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革新派和守旧派的博弈)、兴隆佛教和敬神(伊势神宫)奈良时代(710年794年):文化上深受盛唐影响;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编成;佛教盛行,鉴真东渡;日本处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天皇与贵族和僧侣阶层矛盾激化,中央集权开始瓦解3、 幕府统治(1
29、) 背景: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2) 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3) 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社会被分为士(将军【掌权】、大名【诸侯】、武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仅作了解)(4) 衰落: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
30、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5) 补充知识:幕府统治分期划分(仅作了解)镰仓幕府时代(1192年1333年):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侵日失败,幕府进一步加强统治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日本同时出现南北两个天皇,最终南朝势力衰退室町幕府时代(1336年1573年):初期实现南北两朝统一;后期爆发应仁之乱,幕府实力下滑,各地大名纷纷崛起并相互攻伐,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时代(1467年1603年):16世纪中期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崛起逐渐统一日本,并彻底终结了室町幕府,后家臣谋反被迫自杀;其部将丰臣秀吉继续完成统一日本大业,并派兵出征朝鲜但被明军击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统治时期被称之为安土桃山时代;丰
31、臣秀吉病逝后政权分裂,其部将德川家康最终建立起统一日本的政权,称德川幕府/江户幕府,战国时代结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被称之为战国三杰;战国时代是日本一个动荡转型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统一,文化上出现世俗化倾向德川幕府时代(1603年1868年):对内建立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并大力宣扬武士道精神,对外闭关锁国;德川幕府末年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1853年美国黑船事件);随着开国与尊王攘夷思想强盛,地方掀起倒幕运动(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最终德川幕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史称大政奉还;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步入近代五、 东亚朝鲜1、
32、朝鲜早期文明(仅作了解)(1) 箕子朝鲜(BC12世纪初BC194年):周武王灭商后,商纣王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政权;朝鲜半岛南部是土著人部落,统称为辰国(2) 卫满朝鲜(BC194年BC107年):西汉初期,一支燕国遗民避难到朝鲜半岛,夺取了箕子朝鲜的政权,因首领是卫国宗室后裔卫满,所以这个政权被称作卫满朝鲜(3) 汉四郡和三韩(BC108年313年):汉武帝时期派兵征服了卫满朝鲜并设四郡;与此同时南部辰国发生分裂,形成三个政权马韩、辰韩、和弁韩史称三韩(4) 三国时代(314年668年):随着汉朝灭亡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四郡逐渐被当地贵族吞并并建立起新政权高句丽;高句丽的一支
33、贵族南下征服了马韩,建立了百济国;而辰韩、弁韩则被新兴势力新罗所取代;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就此形成,其中最强大的为高句丽2、 新罗王朝: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并模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注:随着唐朝兴起新罗成最大受益者,新罗联合唐朝东西夹击攻灭高句丽和百济,成为半岛唯一政权,但其领土仅在大同江(今平壤附近)以南(仅作了解)3、 高丽王朝(王氏)(1)建立:10世纪初趁新罗内乱之际,权臣王建建立高丽王朝(2)社会状况政治特征:仿照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在地方划分十道;并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经济特征:推行土地国有制思想文化特征:学习中国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佛教盛行注:高丽王朝趁唐朝灭亡处于五
34、代十国之际大肆扩张,从大同江扩张到鸭绿江(仅作了解)4、 朝鲜王朝(李氏)(1) 建立;14世纪末高丽王朝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并将都城由平京(今朝鲜开城)迁到汉城(今韩国首尔),改国号为朝鲜(2) 抵抗:16世纪末日本的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朝鲜国王请求明朝出兵支援;明朝万历皇帝派军队赴朝作战,经过7年艰苦战斗(明朝大将邓子龙和朝鲜将军李舜臣牺牲),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3) 灭亡(仅作了解):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被迫开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朝鲜成为日本势力范围;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朝鲜王朝灭亡六、 东南亚越南(仅作了解)1、 北属时
35、期: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中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古称交趾(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征服岭南设三郡,越南北部是象郡的一部分(2) 秦末天下大乱之际,秦将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称帝,建南越国,首都番禺(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是南越国一部分(3) BC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中北部设三郡,此后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直属领土2、 封建时期(中国藩属国)(1) 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乘机脱离了中国控制并陷入分裂割据状态(2) 968年越南建立丁朝,后得到北宋承认获得藩属国地位,对中国称臣对内称帝(3) 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中国称安南;模仿宋制建立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奉佛
36、教为国教;后被陈朝所灭(4) 明成祖朱棣时期再度将越南并入直接管辖范围内,后又恢复越南藩属国地位(5) 15世纪18世纪越南陷入南北分裂局面,最终西山朝统一全国(6) 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掉西山朝建立阮朝,次年清朝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3、 殖民时期(1)19世纪中期以后法国开始逐步侵略蚕食越南(2)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清朝战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阮朝名存实亡成为傀儡(3)1940年日军击败法军,越南成为日本殖民地(4)1945年二战日本战败,法国欲恢复在越南的殖民统治,但遭到北越军民强烈抵抗,双方爆发印度支那战争,北越在奠边府战役中击败法军;1954年日内瓦会议,越南获得独
37、立但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方以河内为首都胡志明领导,南方以西贡为首都保大帝领导当堂练习1.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名列百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 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 B. 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 C. 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D.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2. 小亚细亚是一个历史名称,是联结亚欧大陆的通道。自公元1世纪起,这里先后处于几个跨洲大帝国的统治之下。按照建立时间顺序,依次是( )A.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38、 B. 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 C.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 D.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3.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 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A. 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 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 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 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4. 日本大化改新和高丽王朝均曾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
39、其中属于高丽王朝独有的改革措施是( )A. 推行土地国有制 B. 改革中央官制 C. 引入科举选官制 D. 加强中央集权5. 奥斯曼帝国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其主要表现在( )A. 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 B. 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 C. 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 D. 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兴盛标准答案:DABCC板书设计一、西亚阿拉伯帝国:7世纪13世纪二、西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3世纪末20世纪初三、南亚印度: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四、东亚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五、东亚朝鲜:新罗王朝、高丽王朝、朝鲜王朝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
40、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教学目标四、 知道古代非洲、美洲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条件五、 知道古代非洲与美洲国家、民族、宗教的基本状况,认识世界各文明的多元面貌教学重难点一、 教学重点:西非文明与东非文明二、教学难点: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三大美洲文明教学过程设计七、 古代非洲文明1、 西非文明(1) 班图人文明起源:非洲是古代农业重要发祥地之一,西非班图人培育出甜高梁、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掌握了冶铁技
41、术文明传播:班图人的活动逐步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其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2) 加纳帝国:兴起于8世纪,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3) 马里帝国建立扩张:13世纪初马里征服加纳并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国家社会状况A、 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贸易,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文化中心B、 信奉伊斯兰教;曼萨穆萨国王统治时期帝国经济文化达到鼎盛(仅作了解)(4)桑海帝国建立扩张:桑海原为马里属国,13世纪后期利用马里内乱攻灭马里,确立了西
42、非霸主地位;16世纪达到极盛社会状况A、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B、 扩大对外贸易和发展奴隶制经济C、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帝国衰亡:16世纪末桑海帝国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2、 东非文明(1) 东非高原阿克苏姆王国建立扩张: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社会状况(仅作了解)A、 王权较发达,拥有军队并颁布法令B、 奴隶制经济;农牧业较发达(小麦和葡萄);对外贸易集中在红海海域C、 基督教文化流行王国衰亡(仅作了解):公元7世纪伴随着阿拉伯人进攻而逐渐衰亡(2) 东非沿海国家兴起背景: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
43、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如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注:桑给巴尔位于今坦桑尼亚;蒙巴萨位于今肯尼亚;摩加迪沙位于今索马里(仅作了解)社会状况A、 奴隶社会B、 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的园艺业发达C、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把瓷器、纺织品输入当地,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王国衰亡(仅作了解):新航路开辟后沦为葡萄牙殖民地3、 南非文明(1) 建立扩张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都城为大津巴布韦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部分地区都被其纳入统治(2) 社会状况(仅作了解):使用铁器;先进的石制建筑技术;黄金贸易(3) 王国衰亡
44、(仅作了解):15世纪末国家南北分裂,此后又继续分裂并受到葡萄牙人入侵4、 北非文明(仅作了解)(1) 北非文明始终与欧洲和西亚两大文明相互影响交融(2) 古埃及文明是该地区的标志性文明(3) 从公元前6世纪至近代,北非相继受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汪达尔王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近代西欧殖民国家(英、法、意)统治5、 补充知识古代中非交流(仅作了解)(1) 交流历史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时黎靬曾到达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无准确记载)唐朝杜环在怛罗斯之战中被阿拔斯王朝俘获到达北非,并写成经行记元朝王大涵两次随商船出海到达过北非西端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记载
45、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非沿海地区和红海海域(2) 交流特征从民间交往到官方交往(两汉时期)从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唐朝时期)中非贸易品种和地区范围的扩大(宋元时期)大规模互访与广泛经济文化交流(明朝时期)中非交流的内容以经济为主,路线为海路并举八、 古代美洲文明1、 文明兴起(1) 农业与贸易发展(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2) 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创造出三大文明(玛雅、阿兹特克、印加)2、玛雅文明(1)繁荣时期:39世纪(2)存在地区:中美洲尤卡坦半岛(3)社会状况经济特征: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参与长途贸易(可可豆、盐和黑曜石仅作了解)政治特征:由众多城市
46、国家组成;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思想文化特征A、 建筑: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中心面积可达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B、 文化:制造精美陶器;发明独特文明;使用复杂历法;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4)文明衰亡:10世纪突然走向衰落,城市被废弃;15世纪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下彻底灭亡3、阿兹特克文明(1)繁荣时期:14世纪初16世纪初(2)存在地区:今墨西哥大部(3)社会状况经济特征:经济基础为农业,并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政治特征:国王加强王权;统治阶级垄断官职并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社会生活:鼎盛时期人口有600余万;都城为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人工岛),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至30万,它由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4)文明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