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596.11KB ,
文档编号:5416525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41652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当堂达标题.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当堂达标题.docx

1、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时作业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这些做法()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两大王朝速亡C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少数民族主要活动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定都兴庆府,创制

2、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 ,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3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方式是()A行省管辖B宣政院管辖C宣慰司管辖D理藩院管辖4元朝官修史书辽史营卫志载:“天地之间,风气异宜;人生其间,各适其便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这可以用来说明()A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B

3、长城南北地理区域的封闭性C地理环境决定文明高低D各族群间经济交往的必然性5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两个原则划分的:一是山川形便,另一个是犬牙交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割据。材料所指的是()A秦朝郡县制度B汉朝刺史制度C辽朝南北面官制D元朝行省制度6“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史料应出自()A辽史B宋史C金史D元史7辽史百官志记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所述官制的主要特点是()A

4、民族歧视B因地制宜C兵农合一D排斥汉化8有学者认为,某朝代之前,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不在其中。实现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9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成功治理边疆的经验有()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

5、投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ABCD10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与内地。” 与上述文字匹配的示意图是()ABCD11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元朝()A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B沿袭变革是地方管理的主线C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D根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2元初,西藏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林立,统治者在对西藏事务以及它的地区性特点进行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以管理西藏地区。这说明宣政

6、院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B开发边疆地区C推动民族交融D维护政权统一13武溪集契丹官仪记载,“胡人(契丹国)东有渤海,西有奚,南有燕,北据其窟穴,四姓杂居衣服、饮食、言语,各从其俗。凡四姓(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人)相犯,皆用汉法;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故别立契丹司,以掌其狱。”该记载说明()A蕃律和汉律走向统一B契丹封建化进程加快C契丹国社会矛盾缓和D辽朝蕃律和汉律并用14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众多的阎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A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B契丹的“南北面官”制度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

7、D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15汉唐时期,中原地区推行郡县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册封和羁縻为形式的封建制,这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属于“多元”“多体”的复合制国家类型。为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推行()A四等人制B南北面官制C行省制度D猛安谋克制二、材料分析题16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主流诉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

8、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阖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这种观念主要体现为“诸族同源”,它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维度的考量:从横向关联的角度上说,是华夏与夷、蛮、戎、狄同源;从纵向历程角度上说,是三皇、五帝、虞夏商周一脉承袭、同根共体。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材料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它从侧面也反映了边城范阳(安史叛军大本营)之地位的不断提升,即范阳作为横跨“华夷”政治中心地位的开始显赫,最终依次作为契丹一辽帝

9、国的副都南京、女真金帝国的首都中都、蒙古世界帝国的首都大都。换一句话说,它意味着这不平凡的六百年孕育并实现了“中华”从“小中国”(这个“小中国”在盛唐时期曾膨胀到它的极限)变型为“大中国”的“一次漂亮的转身”。此种“变身”初见端倪于契丹建立的辽王朝,而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华的框架是在13到14世纪的蒙古时代一下子扩大起来的,此后的清朝将此种框架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正是这样一个崭新的建国框架,才真正把中华引上了通向“多民族之巨大中国”的道路。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夏金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和战争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其与中华各族一体同源观念形成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

10、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辽、西夏、金、元四个民族政权为“大中国发展所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时期,匈奴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同时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域外。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公元前101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今新疆轮台和库尔勒西南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后又设置“护部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摘编自孙玉琴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

11、易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

12、路开辟和发展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1A【详解】秦朝和元朝的这些道路交通建设都属于规模浩大的大型工程,都有利于对于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元朝没有速亡,排除B项;材料中工程并非专门针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些工程,并非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材料“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可知契丹916年建立辽国;根据材料“定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可知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根据材料“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可知女真族建立金朝,金世宗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

13、展,史称“大定之治”;根据材料“完成统一 ,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可知,蒙古族建立元朝,完成统一,A项正确;鲜卑族、吐蕃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题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在东北地区采取的管辖方式是实行行省制,A项正确;元朝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排除B项;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具体地实施着元中央和宣政院的各项职能,排除C项;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宋元时期,长城南北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巨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政治和经济状况迥异,自然资源和物产等有很强

14、的互补性,可以用来说明各族群间经济交往的必然性,D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优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长城南北地理区域的封闭性,排除B项;地理环境决定文明高低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据材料“有一个朝代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割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在划分省级行政区划时把“犬牙交错”原则运用到了极致,有利的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而不是秦朝的郡县制,排除A项;汉朝刺史的区划是设立州,州作为监察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是“一国两制”,而不是行政区划

15、,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根据材料“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民族政策方面实行四等人制,把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不同级别,材料内容体现了元朝时期推行的民族政策,因此该论述出自元史,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元朝时期的民族政策,与辽朝、宋朝、金朝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7B【详解】根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南北面官制度,对不同地区代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B项正确;ACD

16、项与南北面官制度不符合,排除ACD项。故选B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中国”是指实现了疆域空前辽阔并实现了多民族的大统一,结合所学,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D项正确;汉唐王朝虽然疆域辽阔,但是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排除A、B项;宋朝时期始终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元朝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加强了 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有助于边疆管理;对于吐

17、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宜政院进行管理,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以上都是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经验,正确,D项正确;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这不属于边疆治理,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0B【详解】根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一改唐朝的羁縻制度,而是与内地一样,收取赋税管理,反映出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唐朝,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唐朝,排除A项;明朝通过设置卫所、改土归流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

18、理,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设置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材料 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根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与唐朝相比较,元朝时期边境地区不在采取唐所谓羁縻政策,而是将其纳入与内地一样的政策进行管理,推行行省制度,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排除A项;沿袭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根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统治者在对西藏事务以及它的地区性

19、特点进行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以管理西藏地区。”可得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主要是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D项正确;AB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13D【详解】根据材料,契丹国“各从其俗”“凡四姓相犯,皆用汉法;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可知辽朝蕃律和汉律并用,D项正确;四姓用汉法,契丹人用本国法,蕃律和汉律分别治理,没有统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契丹实行蕃律和汉律分治,没有学习汉族文化,不能加快封建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四姓相犯”“本类自相犯”体现有矛盾但不能体现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根据所学辽朝史实可知,辽朝统治区域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

20、辽朝为了有效治理被征服地区和被统治民族,吸收不同民族人士的建议,学习其他民族文明,因俗而治,实施北面官和南面官双轨制,北面官主要治理辽朝本民族,南面官主要治理汉族,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B项正确;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是指分封制和郡县制并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金国女真所采用的是一种名为猛安谋克制的军事制度,这是一种“寓兵于农、并农合一”的军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元朝时期的中书省是中央中枢机构,地方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

21、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所以元朝推行行省制度,C项正确;“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所建立的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南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猛安谋克制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22、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1)制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或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加强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传播了周文化(或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统一、同一文化观念的形成。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中原诸侯国与周边各民族(或各族群)的冲突增多,客观上促使他们的联系和往来日益频繁,彼此间的认知不断加深,相对先进的华夏文化持续向周边传播,这有利于“一体同源”观念的形成和发展。(2)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西夏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有汉式和本民族两套官称;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元朝在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外,

23、还实行行省、宣慰司、驿道(站)等开创性制度和措施。(3)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或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多元一体格局;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任意四点)【详解】(1)关系:根据材料“西周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再结合分封制的影响可知制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地区(或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加强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传播了周文化(或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统一、同一文化观念的形成。根据材料“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可知战争春秋战国

24、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中原诸侯国与周边各民族(或各族群)的冲突增多,客观上促使他们的联系和往来日益频繁,彼此间的认知不断加深,相对先进的华夏文化持续向周边传播,这有利于“一体同源”观念的形成和发展。(2)措施:根据所学辽朝政治上的制度是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根据所学西夏政治上的制度是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有汉式和本民族两套官称;根据所学金朝政治上的制度是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根据所学元朝政治上的制度是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外,还实行行省、宣慰司、驿道(站)等开创性制度和措施。(3)认识:根据材料从西周到清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在向前发展可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

25、程(或源远流长);根据辽、西夏、金、元民族政权“大中国”发展措施的不同可知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结合中原地区的突出地位可知多元一体格局;许多少数民族政权融入到“大中国”中来可知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根据辽、西夏、金、元民族政权“大中国”发展措施可知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17(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2)措施: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传播农耕技术;任命当地官员;册封宗教首领;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答出四点即可)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出两点即可)【详解】(1)条件

26、:依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21年,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依据材料“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又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后又设置护部善以西校尉”可知,对匈奴的军事胜利;行政机构的设置。(2)措施:依据材料“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可知,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依据材料“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可知,传播农耕技术;依据材料“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可知,任命当地官员;依据材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可知,册封宗教首领;依据材料“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可知,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