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4课课 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概况地方实行郡、县二级制,郡有太守(京师所在地设内史或京兆尹,级别高于一般郡)、郡尉、郡丞。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由太守分别任用。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设令或长,之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分封的有王国与侯国(选必1)影响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景帝和武帝后,诸侯国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汉初政治制度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景帝在
2、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很快被平定。一一 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建立1 1、建立:、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2 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与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与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文景之治文景之治(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与民休息”政策。政策。(2)背景:)背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严刑峻法)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严刑峻法)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汉初基本沿袭秦制,
3、但施政方针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3)表现:)表现:采取采取“与民休息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4)结果和影响:)结果和影响:影响影响 出现出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即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即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为汉中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强盛奠定了基础。为汉中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强盛奠定了基础。结果: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王国问题,最终被平定)3.西汉的强盛西汉的强盛(1)
4、背景:急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困境:政治:诸侯坐大,威胁中央集权;相权过重,影响皇权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思想:思想混乱,“无为”思想无法适应大一统需要外部:匈奴威胁,边患不止。有利: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提供了物质基础武力平叛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2)巩固统治措施:政治: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地方制度)(地方制度)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即诸侯王死后,(即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列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列侯归郡统辖,由皇帝制定封号。),侯归郡统辖,由皇帝制定封号。),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成功削弱了
5、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设 刺史 ,负责对辖区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督。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加强君权加强君权(中央机(中央机构)构)设立中外朝制,为削减丞相权力,设立中外朝制,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中朝”,形成一个,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内朝”。依。依靠内朝,削弱相权。靠内朝,削弱相权。作用:削弱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确立以
6、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官员考核官员考核上计制监察体系监察体系中央: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级别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平定匈奴:卫青、霍去病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大片区域。设立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 郡;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户籍制度户
7、籍制度汉代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县下设乡和里基层管理基层管理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社会救济社会救济平仓制度平仓制度经经济济上上改革币制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用五铢钱代替圆形方孔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用五铢钱代替圆形方孔钱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实行算缗告缗作用作用打击地方豪强和大打击地方豪强和大商人,打击地方王商人,打击地方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国
8、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市场,集权;稳定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为增加政府收入。为汉武帝汉武帝许多政策的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础思思想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儒学成为我国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流意识形态内容内容目的目的“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加强
9、君主专制,限制君权过度膨胀“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伦理教化,巩固君权张骞出使西域目的配合对匈奴的战争经过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意义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扩充】董仲舒的新儒学背景:无为思想无法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目的: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内容:特点:百家思想的融合,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实质),儒学神秘化、法制化、政治化结果: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
10、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灭亡王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的改革不切实际,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王莽统治末年,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4.西汉灭亡:经过汉武帝的经营,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隶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最终灭亡。5、王莽建制:、王莽建制:政治上政治上a a、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皇权,
11、增强尚书台的作用;b b、严格控制外戚干政;、严格控制外戚干政;c c、裁并郡县,裁减、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官吏,节省开支;d d、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经济上a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b释放奴婢;思想上思想上重视儒学(二)东汉(二)东汉1、建立:、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内容:内容: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4.东汉中期以后政局(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年寿不长。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
12、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2)“党锢之祸”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3)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4)“黄巾军起义”与军阀割据:(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
13、名存实亡。)(5)匈奴问题:两汉时期,匈奴长期居住中国北方,中原强大之时,匈奴一般与中原维持和平的局面,但是,东汉后期,国力衰败,匈奴又趁机发展起来,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外部力量。5 5、东汉灭亡:、东汉灭亡: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建立魏,东汉结束。农业农业生产工具生产工具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西汉时期,赵过推行代田法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灌溉工具:东汉时期出现翻车手工业手工业纺织业丝织技术精湛,远销地中海,被成为“丝国”冶金
14、业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商业商业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三)两汉的经济(三)两汉的经济史学史学史记史记西汉中期司马迁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西汉中期司马迁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约3 0003 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不虚美、不隐恶,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具有重要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不虚美、不隐恶,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的思想价值。汉书东汉中期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
15、铺陈排比,辞藻华丽,用夸张手法表现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恢弘气势,为统治者丰功伟业润色。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科技科技医学(1)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该书系统阐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讲究辨证论治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东汉的华佗等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天文学张衡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
16、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农学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四)(四)两汉的文化两汉的文化宗教: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帝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
17、争夺大权。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名词解释“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选必选必1 汉代的民族政策汉代的民族政策(1)在中央设
18、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地方在北面,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攻打匈奴,取得大胜。东汉初,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东汉初攻打北匈奴取胜后,北匈奴数败之后,被迫西迁。在西面,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羌人生活的区域设护羌校尉;在氐人活动地区设武都、陇西、阴平三郡,置十三氐道;在西南设牂牁郡,管辖西南诸夷。在东北,汉朝设护乌桓校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在南方,汉朝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攻灭南越,重新设置郡县管理。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
19、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疑难破解疑难破解 理解理解“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中的中的“儒术儒术”“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是继承先秦儒家中民本等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汉承秦制汉承秦制”的表现的表现(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3)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20、“文景之治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2)“文景之治”时期,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但封建盛世是相对而言的,当时王国威胁中央集权、少数民族边境威胁及地主剥削农民等问题依然存在。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正确理解正确理解“光武中兴光武中兴”以及西汉以及西汉“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与东汉与东汉“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差异的差异“光武中兴”:一是指光复汉政权;二是指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是指汉王朝再次出现盛世景象。差异: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没有的。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是东汉王朝衰败的重要原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