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人物短评写作作文题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请结合相关课文,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题目自拟。现实人物:袁隆平、张秉贵、钟扬、屠呦呦、加来道雄、焦裕禄历史人物:屈原、苏武佳作展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王羽桐诗经有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女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屠呦呦的童年时期,她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治病期间使用了不少的中草药
2、,两年后才恢复健康,从此中医药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年,屠呦呦从北京医学院毕业,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时间里,她对中草药研究从好奇变为热爱。这份热爱促使她将中医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疾药研究工作,她带领团队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多名老中医,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又从其中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这些提取物的疗效甚微,前期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她却不轻言放弃。在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后,她将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在经过190次失败之后,成功之花慢慢绽放。在第19
3、1次低沸点实验中,屠呦呦团队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难以开展新药试验的年代,屠呦呦及她的团队为确保青蒿素药物的安全性,勇敢以身试药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屠呦呦始终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仁爱之心。但这还不是终点,在提取出青蒿素后,屠呦呦继续引入羟基,创制出了双氢青蒿素,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机会。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对蜂拥而至的赞誉也未曾在意。作为“三无”教授的她,继续回到她熟悉的一线,寻找中医药现代化新的可能性。从好奇到热爱、从坚持到责任、自医者仁心到不忘初心,屠呦呦的贡献不止于发现青蒿素
4、,也在于她向世界表现了不断砥砺前行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风骨。一颗泡桐映初心俞佳颖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拐在豫东小县兰考。黄沙漫漫,盐碱茫茫,这是焦裕禄来之前的兰考;天蓝水清,绿树成荫,他走后的兰考已成为了如今的泡桐之乡,国家省级森林城市。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此时的兰考正遭受着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侵扰,兰考人饱受饥荒贫困之苦。一到这里,焦书记就马上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秉持着“凡事探索求真”的求实作风,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铁脚板走遍了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兰考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个
5、进行了走访,最终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风沙最大的时候,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焦裕禄说过“我是人民的儿子”。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出现在群众面前。他钻进草屋、牛棚,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身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焦裕禄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自己的初心,将焕兰考新颜作为自己的使命。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兰考县“除三害”的工
6、作依然念念不忘,将自己整个生命与党和人民紧密相连。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昔日风沙口,今日变良田,泡桐成林。在三代人的守护下,焦裕禄亲手栽下那棵泡桐树早已枝繁叶茂,高大挺拔。一颗泡桐映初心,“焦桐”不仅是种植在老百姓心中的树,更是泽被后世的精神之树,会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不断生根发芽。勿使呐喊孤独而终戴星语有一位贤臣,一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誓死坚守自己的美政理想;他如一渠清流,亦如一枝青莲,他便是屈原。屈原出身贵族,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过人的经世致略之才使他一度备受重用。可惜好景不长,怀王听之不聪,
7、当朝重臣多为奸佞小人,谗谄蔽明,邪曲害公。屈原饱受诬陷之苦,仍心系国家兴亡,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至诚至真之心,天地可鉴。有一位文人,在辞赋间作一抹清香,于史书中化一派清韵,他亦是屈原。他因才遭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他面对“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觉悟,正道直行、坚守自我,这样的文人风骨胜过万千怯懦之辈。即使纯洁的爱国之心不为世人理解,报国之志无以实现,他的一生充满了世俗意义上的失意,然而他仍于绝境中生长,寄情于文字,寄情于香草美人,承载着其文学主张与政治抱负的楚辞得以流芳百世。时人叹屈平抑郁而终,却少有人能理解他宁可葬身鱼腹亦要保持志洁行廉的呐喊。所幸他将坚韧与执着寄寓诗文,才得以穿越历史的长河寻觅知音,让那绝不随波逐流的灵魂不再孤独。【总 评】三篇文章中叙述部分内容充实,都做到了“言之有物”。三篇文章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人物主要事迹和精神风貌。王羽桐同学借助诗经诗句引出文章的主人公屠呦呦女士,这样的构思可谓“巧妙”;俞佳颖同学以种植“泡桐”带出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治沙脱贫的事迹,也将树和人紧密结合,使叙述和评价自然融合。戴星语同学的文章也有其个性色彩,着力书写了屈原的坚守和文人风骨,文字充满情感。当然,在记叙、抒情的同时,文章还需要加强评价的力度,更客观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