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讲 收入与分配 重难点梳理 题一: 杭州、宁波等地在农村土地流转 过程中实行的 “ 土地换股权 ” 模式得到有关部门、专家肯定。“ 土地换股权 ” 模式的实质在于 , 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 , 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 , 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产生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产生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A B C D 题 二 : 关于引导 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指出: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长期流转承包土地,鼓励通过互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
2、,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此规定,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有 ( ) 农民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分配中的按劳分配所得 以承包经营权入股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 通过互换解决土地细碎化从根本上说是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存量,可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A B C D 题 三 : “ 分配率 ”( 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 GDP 的比例 )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 54% 65%之间 ,而我国则在 15% 21%之间。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 “ 分配率 ” 的是 ( )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
3、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实现劳动报酬 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 B C D 题 四 : 某国有企业将一项工程派给甲乙丙丁四 人,同时开工,同种生产条件,同时完工 。都按质量完成的工作量甲为 38%,乙为 20%,丙为 30%,丁为 12%。企业将 10 万元款分配给 4 人,有两种方案: 方案 方案 甲: 10 万 38% 38000 元 甲: 1 万 6 万 38% 32800 元 乙: 10 万 20% 20000 元 乙: 1 万 6 万 20% 22000 元 丙: 10 万 30% 30000 元 丙:
4、1 万 6 万 30% 28000 元 丁: 10 万 12% 12000 元 丁: 1 万 6 万 12% 17200 元 注:不需计算;类似上表 “1 万元 ” 为企业规定劳动 者完成总工作量一定比率的基本工资。 如果全社会同性质企业个人收入分配 参照两个方案,下列说法你赞成的是 ( ) A 方案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 方案体现了个人消费品按生产要素分配 B 方案有利于增加收入,提高效率; 方案体现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方案不利于社会公平; 方案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社会公平 D 方案体现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方案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题 五 : 初次分配体制改革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
5、尤其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措施有 ( )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 增长机制 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 A B C D 题 六 :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 我国在完善 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下列能够体现通过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做法是 ( ) A 南京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 B 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活动 C 江苏省提高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保补贴标准 D 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由 1 820 元提至 2 020 元 题 七 : 实 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列改革
6、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 ) 正式实施 中央 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开展农民 股份合作改革试点,赋 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增加对扶贫的财政投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A B C D 题 八 : 目前 ,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 , 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 , 要素的驱动力减弱。因此 , 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国家应做到 (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培育 “ 四有 ” 公民 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合理比重 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再分配 , 促进教育公
7、平 , 提高劳动者素质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 , 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A B C D 题 九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 脱离 “ 温饱 ” 困境 , 日益 “ 富起来 ” 的中国人更加关注公平。工薪阶层目前成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主体;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之外;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小 ,覆盖水平低,社会保障资金大多投向城市,农村社 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小,转移支付模式单一,难以承担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任等现象广受人民群众的诟病,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概括材料反映的 经济问题。 (2)提
8、出 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题 十 : 在 “ 四个全面 ” 的战略布局中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但目前无论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还是从转变发展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来说 , 解决收 入分配机制这一民生“短板”的焦点问题都已势在必行。如下图所示: 2011 2014 年我国居民收入情况表 时间 基尼系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2011 年 0.477 6 977 23 979 2012 年 0.474 7 917 24 565 2013 年 0.473 8 896 26 955 2014 年 0.469 9 892 28 844 注:基尼系
9、数 , 是判断收入 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 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 0 1 之间 ,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根据 材料 , 分析上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 并从 “ 收入与分配 ” 的角度谈谈 , 如何才能解决表格中所反映的收入分配问题。 第 4讲 收入与分配 重难点梳理 题一: D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 , 并享受分红 , 这一部分收入是农民凭借土地所获得的收入 , 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土地要素 ,“ 土地换股权 ” 模式也有
10、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 故 符合题意; 观点与题 意不符 , 不是按劳分配 , 而是按生产要素分 配;观 点错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没有 发生改变。 题二 : D 详解:允许农 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说法正确,错误;鼓励通过互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说明了通过互换解决土地细碎化从根本上说是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故排除。 题三: B 详解:提高“分配率”目的是 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 GDP 的比例,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健全以税收、社
11、会保障、转移支付为 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涉及的是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故排 除;与题意不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不能提高“分配率”,故排除。 题四: C 详解:方案将导致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方案提供基本工资,有利于社会公平, C 正确;方案强调的是效率,并不利于公平, D 排除;国有企业内的劳动所得应属于按劳分配,没有体现其他分配方式, A、 B 排除。 题五: 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初次分配的认识。 中的措施属于再分配范围,不选; 中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都入选。 题六: D 详解: A、 B、 C 属于再分配政策;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
12、行的 分配 , 属于初次分配 , D 符合题意。 题七: C 解析:注意设问要求的是再分配, 是 初次分配,故排除;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对扶贫的财政投入,均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体现, 正确。 题八: D 详解: 属于文化生活 , 不符合题意 , 的主体应 是企业自身,题目设问的主体是国家。故排除。 题九: (1)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较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覆盖率较低;转移支付调节功能较弱 ;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有待提高。 (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 。 发挥财政的作用 , 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
13、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 ,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 , 实现社会公平。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规 范收入分配秩序 , 保护合法收入 ,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 调节过 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收入 差距。 详解 :材料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调节乏力、社会保障不健全、转移支付不足。这些都是再分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 从根本上讲是 发展经济,其次是运用财政等政策通过再分配加以调节。 题十: (1)经济信息: 2011 2014 年以来 , 我国城乡居 民可支配收 入不断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近年来差距有所缩小,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贫富差距仍然严重,居民收入的公平性还有待提高。 (2)措施: 完善我国分配制度 , 坚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 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 增加农民收入。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 , 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发挥财政作用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促进社会公平。 详解 :第一小问需要指出图表中的经济信息 , 并结合注的内容进行对比;第二小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