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探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一、 课程标准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谷歌地图,描述喀斯特地区地貌特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借助谷歌地球查看地貌分布,并描述地貌的特点和人类与地貌的关系。(地理实践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地貌学习的意义,能够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建议,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人地协调观)三、 课时安排:1课时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借助谷歌地球内容进行讲如何达到人与地貌的和谐相处案例探究法罗平县、西畴县案例,探究人类活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法小组合
2、作,观察并讨论人与喀斯特地貌之间的关系。五、 教学媒体:图片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喀斯特地区居民点。视频喀斯特地貌视频,罗平县油菜花海六、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导入,首先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地貌类型及其简单特征,然后引入新课,(向学生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观察地貌?)#回答之前所学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温故知新,复习之前学习内容我们认识不同的地貌,然后结合地貌的特点进行生产生活,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理解认识地貌特征知道生产实践观察地貌的意义引入新课,为什么喀斯特地区风景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呢?思考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设置疑问,进入新课新课讲授喀斯特地貌中平原的人类活动:教师活动
3、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图,喀斯特地区优美的风景与地貌特征息息相关,那经济发展与地貌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吗?简单回答,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通过问题讲解,激发学生兴趣。地表喀斯特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表喀斯特有什么地貌组成呢?#溶沟、峰丛洼地、峰林、孤峰、残丘等组成复习地表喀斯特地貌学生分组,利用电子地图,进一步认识观察云南省罗平县的喀斯特地貌。观察遥感图像并描述云南省罗平县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东南部以峰丛洼地为主(分布规模较大),然后向西北逐渐过渡为峰林、残丘、平原等地貌归纳出罗平县的地貌特征绘制出从平原到峰林平原、峰丛洼地的地形剖面图,然后描述地形特征。峰丛洼地地势起伏大,
4、基座相连接绘制坡面图的方法向学生发问,选在在哪里居住呢?理由是什么?结合交通、土地、安全等方面进行思考回答分析地理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电子地图,寻找平原区人类活动(生产、生活)的足迹,教师展示遥感图像,实地景观图像,描述特征建筑物、农田分布的特征、规模大小等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喀斯特地貌中峰丛洼地的人类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电子地图,寻找峰丛洼地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足迹。(道路、农田、住房)描述洼地地区,生产生活的特征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分析洼地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道路、土地分析地理问题在峰丛洼地,小型居民点分布在洼地,小路连接居民点,耕地分布在平坦的洼地地区,洼地地区土层浅薄,洼地缺
5、水,生产力低下,如何取得更好的效益呢?思考回答问题,如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思考地理问题利用电子地图,寻找峰丛洼地地区山坡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足迹。并小组讨论,如果当地居民在山坡上砍伐树木,开垦耕地进行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会产生什么生态问题呢?思考过度耕种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理解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讲解水土流失、石漠化产生的过程,土层薄-山峰坡度陡峭-夏季降水集中-植被破坏-农业生产-水土流失。那么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呢?生态效益如何保障呢?思考如何治理石漠化喀斯特地貌中峰丛洼地的人类活动:教师展示云南省西畴县石漠化治理思路,让学生学习西畴县对于石漠化治理的方式方法。学习案例掌握如何治理荒漠化教师这是你还罗平县与西畴县两处景观,分析当地是如何借助地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回答,如何因地制宜课程小结课程小结采用表格式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出不同的地表喀斯特 ,地貌特征,人类生产生活特征,以及发展的措施等等。地貌区地貌特征人类生产生活特征发展措施喀斯特平原区峰丛洼地地区课程作业观察什么的地貌,认识地貌的特征,思考如何利用地貌特征进行生产生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