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课标解读课标分析: 对比两版课标要求可以发现,相比于实验版课标,2017年版课标更强调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对比归纳总结; 从“说出”到“说明”的转变,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做到“了解”的程度,更要达到“理解”的高度。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学生学习和将来步入社会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上节课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而本节课要“走进”地球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对上节课的深化,同时也为后面在空间范围内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奠定基
2、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由于高一学生刚进入高 中生活,可能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容易产生失落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意识也比较薄弱,因此,教 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类比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利用示意图和比较法,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给学生动手操作、研究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五、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名称、位置、主要成分和相互关系。举例说明各外部圈层的特点。 综合思维:读地震
3、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说出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说明“两圈”“三圈”位置关系、岩石圈、软流层位置。说出外部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人地协调观:体验地球内部结构的优美,以及外部圈层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人类生存在外部圈层内,要具有保护地球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征,横纵波的异同;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情况和各个圈层的主要特点。七、教学难点地震波的特点,如何用地震波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分,软流层的位置; 自然环境与外部圈层的关系。八、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读图绘图法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的活动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设
4、计意图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有没有好奇过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有些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探测呢?可以通过钻探技术吗?(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所能到达的深度不超过13km,而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远远大于13km,因此这个方法在目前来说还行不通。)那么可以利用火山喷发的物质吗?(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导入450km,也远远小于地球半径,这个方法也不行。)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展示大人们挑西瓜的照片) 我们可以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好坏,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利用地球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认识地球內部,这种信息就是地震波。新课讲解一、地震波【讲解】地震波定义与类型【演示】
5、演示纵波和横波的Flash动画,让学生体会两种波的特点。【问题】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在海洋中航行的人呢?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完成纵波和横波的比较。地震波速度方向媒介共性纵波(P)较快上下固液气随通过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而改变横波(S)较慢左右固体【回答1】先上下摇晃再左右摇晃【回答2】只能感受到上下摇晃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可以传递信息,是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重手段。地震波的学习为判断地球内部结构奠定了基础二、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指导学生读图,在地震波波速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速度,纵坐标表示的是深度,我们可以看到,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
6、不是单一的。【问题1】讲解不连续面的定义,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请找出来?【讲解】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三、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持征【问题2】上地幔上部有一个岩石圈,思考岩石圈和地壳有何异同?【问题3】推测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并说明判断依据。【类比】如果把地球内部比作煮熟的鸡蛋,可以如何类比?【回答1】在地面下平均3km处的叫做莫霍界面, 在这个界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地下2900m处的叫做古登堡界面, 在这个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回答2】范围厚度联系地壳莫霍面至地表平均17km岩石圈不仅包含地
7、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软流层至地表70-100km回答3】由于横波能通过地壳和地幔,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地壳和地幔为固态,横波在古登堡界面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外核和内核,推测外核为液态,由于压力极大内核被挤压成一个固态金属球。【回答】蛋壳=地壳 蛋白=地幔 蛋黄=地核教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并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对比法比较岩石圈和软流层,加深学生理解,突破难点。通过类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承转我们借助地震波探究到了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物质构成,在我们地表之外,即是存在我们视线之内,地球之外的世界,在一定范围内,人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同地球内部一样,我们试图
8、划分外部圈层结构。既是学习内容的过渡,也是认识手段的转换。新课讲解1、从岩石圈过渡到地球的外部圈层,用问答法由内到外一一互动讲解岩石圈生物图、水圈、大气圈的特点,并列表总结归纳。2、给出关系框架图,引导学生根据地球三大外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特点,将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填入关系图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3、让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会对地球的哪些圈层产生影响?如将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排人河流会影响水圈、燃烧秸秆会污染大气圈等。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理解和体会,并列表归纳总结其特点;积极思考各外部圈层之间的关系,并动手绘制
9、示意图。1、外部圈层的特点:圈层名称概念组成功能或特征大气圈有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缓和气温变化,提供氧气;有天气现象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主题是海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提供生存用水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坚硬的岩石表面高低不平,大部分被其他圈层覆盖问题式导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地理的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绘制关系图,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建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在知识、方法和情感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画出地球圈层结构图(内部和外部)。课堂小结对应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课后活动理解地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识面。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寻找地理规律。在知识学习方面,不涉 及深层次原因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外部圈层的特 征,为以后学习水循环、大气运动、岩石圈循环打好基础。教师 在学生思考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适当渗透后面章节 的知识,提出大气运动的能量从哪里来这种承上启下的问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