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兰诗木兰诗学习目标学习目标0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0 2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0 3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简介作品简介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读准字音机杼(zh )可汗(khn)鞍鞯(jin)辔头(pi)燕 山(yn)胡骑(j)戎机(rng)朔气(shu)金柝(tu)红妆(zhung)著我旧时裳(zhu
2、)傍走地(bng)齐读文本唧(j)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可汗(k h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i)市鞍(n)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n ji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ji ji)。齐读文本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
3、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齐读文本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ng);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chng)。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ti)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梳理文本唧(j)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声,惟闻女叹息。唧唧(j j):纺织机的声音当户(dng h):对着门。机杼(zh)声:织布机发
4、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子。惟:只。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花木兰的勤劳孝顺梳理文本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可汗(k hn)大点兵。何:什么。忆:思念,惦记 军帖(ti):征兵的文书。可汗(k h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战事军情紧急梳理文本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i)市鞍(n)马,从此替爷征。军书十二卷:征
5、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愿为市鞍(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替父从军的紧急勇敢坚毅、忠孝两全梳理文本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
6、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梳理文本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p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n jin)。鞯(jin):马鞍下的垫子。辔(p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旦:早晨。辞:离开,辞行。溅溅(jin jin):水流激射的声音。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战前准备梳理文本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ji ji)。但闻:只听见胡骑(j):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
7、的称呼。啾啾(ji ji):马叫的声音。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思亲之情梳理文本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8、。梳理文本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朔(shu)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勇敢坚毅梳理文本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段,概写木兰
9、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梳理文本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ng)。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n):记很大的功。策勋,
10、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赏赐百千强(qi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梳理文本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愿意做。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不羡慕高官厚禄,指向回到亲人身边梳理文本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
11、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梳理文本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ng);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姊(z):姐姐。理:梳理。红妆(zhu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hu hu):模拟磨刀的声音。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回家看见亲人的喜悦,家人团聚其乐
12、融融 的氛围梳理文本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chng)。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ti)花黄。理:梳理。著(zhu):通假字 通“着”,穿。云鬓(b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ti)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木兰的女儿情态梳理文本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行:读hng。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
13、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木兰的机制、谨慎梳理文本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梳理文本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安能
14、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b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梳理文本第六段用比喻结尾的艺术效果?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梳理文本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古今异义: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
15、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梳理文本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梳理文本词语活用:“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
16、鸣啾啾。梳理文本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愿意为此去买鞍马。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文本探究木兰诗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一、(1,2)决定代父从军,二、(3)准备出征奔赴战场三、(4)十来年征战生活四、(5)还朝辞官五、(6)木兰还乡亲人团聚六、(7)比喻赞美,讴歌英雄文本探究文章修辞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文本探究复沓(1
17、)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文本探究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文本探究对偶(1)不闻
18、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文本探究“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
19、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文本探究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文本
20、探究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文本探究主题思想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
21、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文本探究主题思想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诗歌里面就已直接点明。便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不过,木兰诗并不像上述北朝民歌那样用愁苦的情调
22、、悲剧的形式来表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女子代父从军的喜剧的形式来表达。当然,故事情节本身使诗在客观上有可能起到歌颂女子英雄精神的作用,但是歌颂英雄这个问题在诗中比之主题所反映的问题毕竟是居于次要的,它只能算是诗所包含的一个思想内容,不能说就是主题。文本探究木兰形象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课堂小
23、结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着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感谢观看感谢观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