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接高考,时效热点,失分误区,考向1,考向2,考向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向1:世界的物质性,对接高考,真题引路,(2014课标卷,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
2、B C D,B,解析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选项符合题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应是有条件的,表述错误;“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1.什么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同时也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1理解一个概念:物质概念,考点精讲,2进行一种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考点精讲,对点训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
3、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项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D,考向2:哲学的运动概念,(2017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
4、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 ,真题引路,解析 风筝作为一门艺术体现“普遍性”,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流派体现“特殊性”,故入选;风筝从用于军事、娱乐到成为一门艺术并流传至今,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入选;的“规律”与的“发展道路曲折”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B,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考点精讲,2.全面理解相对静止,(1)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承认
5、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相对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并非绝对不动。(3)相对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4)相对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考点精讲,(2015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 B C D,对点训练,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
6、化思想与观念,故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A,考向3:物质运动的规律,真题引路,(2014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真题引路,审题解题:,真题引路,答案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
7、表现;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使人们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一问题也随之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答题模版,常见设问方式:,(1) 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2)运用哲学观点,分析说明自然环境恶化和各种极端天气出现的原因。(3)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人类应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答题模版,答题模版,价值规律自主创新信誉形象社会责任兼并重组市场准则
8、科学发展对外开放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1)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3)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答题要素:,1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考点精讲,提醒,规律联系。
9、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考点精讲,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精讲,提醒,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考点精讲,对点训练,(2015北京卷,24),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节气表体现了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因此符合题意,当选;材料体现了人们把这种认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当选;错误,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征
10、服自然,人的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并没有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A,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A B C D,失分误区,对规律的客观性理解有误,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剖析矫正,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
11、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这说明()A. 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D,矫正训练,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A、B、C三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割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示例1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示例2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剖析矫正,提醒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剖析矫正,(2014重
12、庆卷,10)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D,矫正训练,解析 A项说法错误;B项“从根本上变革”一词太绝对;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项“消除”说法错误;D项“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正确且符合题意。,时效热点,本文档仅为【2019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资料,分层突破,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6月5日是环境日,2017年环境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彰显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意志。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分层突破,推进生态文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