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综合知识1、安全(公路水运生产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财产设备设施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2、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在于管关系;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4、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包括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
2、等各个方面。5、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应急救援、安全生产档案等。6、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7、安全生产管理的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人。(1)、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各要素的母体,在空间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表层安全文化是以物质或物化形态表现的,看得见摸得着,如安全防护用品。中层安全文化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的,虽然摸不着,但能看见或听见,例如安全法律法规
3、和安全活动等。深层安全文化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它是无形的、内隐的、不易觉察的,是人们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和头脑中的各种安全观念。(2)、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的利器。坚持“以法治安”,必须“立法、懂法、守法、执法”。立法,就是要建立、修订、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法规规章等,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懂法,就是要实现安全生产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础。只有生产者学法、懂法、知法,才能为“以法治安“打好基础。守法,就是要把以法治安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必须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执法,就是坚持以法治安”离不开监督检查和严格执法。为此,要
4、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监督,维护安全法规的权威性。(3)、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必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要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坚持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多管齐下,使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4)、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动力。发展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安全科技,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环境和生产岗位上解放出来。应用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途径,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先导,是科学生产的延伸,是安全生产的强大技术
5、支持和巨大的动力源泉。(5)、安全投人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及非物质保障,是保护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安全生产的硬件、软件的改造与更新,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必须有安全投人,有投人才会有更高的回报。有计划的安全投人一方面要见其实效,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安全投人的滞后效应和公益效应。8、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安全第一”体现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把质量、安全、环保、进度、效益等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这些指标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2)“预防为主”主要体现为“六先”,即:安全意识在先。宣传、普及安全意识是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任务,要采取多种形
6、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只有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安全生产得到普遍的和高度的重视,极大地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使安全生产变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向好奠定浓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安全投人在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投人,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
7、要负责人予以保证,并对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人不足导效的后果承担责任。安全责任在先。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公司安委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公司安全部、工会等依法依规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章立制在先。预防为主需要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落实各种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废弛,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建章立制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隐患整改在先。预防为主,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隐患是由危险源防控措施不足形成的危险,及防控措施执
8、行缺陷形成的危险。如果防控措施周密,从业人员尽职尽责,管理到位,都能使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安全事故。监督执法在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工作重心要放在事前、事中监管上。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力度,重点查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且未导致事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发现事故隐患应当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者处罚措施,并且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3) “综合治理”是关键,体现在: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事故发生后,要查明事故的原因,分清事故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止同类事故
9、再次发生的各项措施;对事故责任者,企业还必须按照“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依章处分”的原则,对违章者批评教育,并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令其吸取教训,从而也对广大员工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使其意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并从中教育全体人员要认真履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杜绝有法不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的现象,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同时,综合治理要运用好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人、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文化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着手,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9、危险:不安全、险恶、险要之地。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
10、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还有是一些机械类的危害。10、风险: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潜在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及其不利后果的组合。11、风险事件: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程耐久性降低以及生态环境、社会、工期影响等不利后果的事件。注1: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风险事件;对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还要重点考虑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事件。注2风险事件可以包括没有发生的情形,有时称为事故。12、致险因素:可能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注:致险因素一般包括作业人员、施工设备、危险物品、地质水文条件、作业环境、技术方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因素。13一般作业
11、活动:施工工艺较简单或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其致险因素间关联性较低,通常仅导致单一风险事件发生,运用一般知识与经验即可防范的作业活动。14、重大作业活动:施工工艺较复杂或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致险因素间关联性较高,可能导致多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或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较大,需要从作业人员、施工设备、危险物品、地质水文条件、作业环境、技术方案及管理措施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的作业活动。15、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针对施工过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分析、估测,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的系列工作。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个阶段。16、总体风险评估:以工程项目或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主
12、体结构、作业单元为评估对象,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环境,地质条件、气象水文、资料完整性等,评估其施工的整体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注1、作业单元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目的的作业场所或区域。2、总体风险评估宜在项目施工招标前完成。3、总体风险评估宜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等方法;17、专项风险评估: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为评估对象,根据其施工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工艺成熟度、施工组织便利性、施工环境条件匹配性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案例等,进行风险辨识与风险分析,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注1、施工区段是指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相近、可能发生同类事故的纵向段落。2、专项风险评估包
13、括施工前专项风险评估、施工过程专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预期效果评价等环节,贯穿整个施工过程。3、专项风险评估可综合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专家调查法、指标体系法、风险矩阵法(LS)等方法,必要时宜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比对验证风险评估结果,当采用不同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出现较大差异时,应分析导致较大差异的原因,确定合理的评估结果。18、 风险控制预期效果评价:针对专项风险等级为较大风险及以上的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检查、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预期风险进行评价。19、 事故(概念)是发生于预期之外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或经济损失的事件。(1) 决定事故
14、等级的独立要素:一是事故的死亡人数,二是事故的重伤人数,三是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20、引发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1)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之中存有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造成事故和伤害)的状态。)不安全状态有4个属性:a事故属性(属于何种事故);b场所属性(在何种场所存在);c状态属性(属于何种状态);d作业属性(属于何种施工作业项目)。一般情况下,a、负责全面工作的
15、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负责人,宜以其事故属性为主(为核心)并兼顾其他属性抓好消除不安全状态的工作;b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从事安全措施技术与设计工作的人员宜以其状态属性为主兼顾其他属性做好相应工作;c、而现场管理和施工指挥人员则应以其场所和作业属性并兼顾其他属性做好工作。不安全状态分四类:a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c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d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施工作业
16、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和招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可以分成以下4类:a违章指挥在施工作业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的指挥;b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规定的作业c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其他由当事人发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上岗身体条件、违反上岗规定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护品等三种行为;d其他被动性不安全行为当事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的行为(会受到伤害物或主动不安全行为的伤害)。注: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17、代码将人的因素分为4类。1心里、生理性2其他辨识性3行为性4其他行为性.(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5)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21、施工安全事故的征兆:在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之前所显示出的即将或可能要出事的迹象称为事故的征兆。22、按征兆出现的顺序划分(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类):(1)早期征兆在事故起因物启动后初现的迹象,如初现的变形、开裂和滑移等。(2)中期征兆早期征兆的发展与扩大迹象,如变形迅速发展、裂缝显著扩大以及局部开始出现过大的滑移、沉降乃至损坏迹象。(3)晚期(临发)征兆在事故发生前出现的原有状
18、态面临突变的迹象,如即将发生断裂、脱离、倾倒等险情,预示事故即至。23、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事故的5个基本要素形成3类安全隐患;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的情况下,起因物开始启动,向三期事故征兆发展;在未能及时发现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由事故5要素的7种组合形式事故。24、防止事故发生的三期安全措施:可以分为前期预防、中期消除(隐患)和晚期应对(征兆)。(1)前期预防的任务是“四消除一保护”(消除不安全状态、消除不安全行为、消除起因物、消除致害物的存在和针对伤害方式进行保护);(2)中期消除隐患的任务是及时进行“两消除一制止”(即消除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存在的起因物和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19、);(3)晚期应对事故征兆的任务是“两阻止一撤离”(阻止起因物继续作用,阻止事态继续发展和及时撤离人员)。26、事故类别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020其它伤害。(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
20、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
21、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
22、人身伤害事故。(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27、安全生产隐患:是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等规定,或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28、安全隐患的构成。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起因物存在时,就构成了安全隐患。其构成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不安全状态+起因物。第二种:不安全行为+起因物或者不安全行为(同时也是起因物)。第三种: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29、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
23、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30、隐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31、按照隐患的危险程度,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可分为一般隐患、重大隐患两个等级。(1)一般隐患: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重大隐患: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
24、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32、是否是隐患。具体判定时应考虑以下方面。(1)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2)不符合针对风险点制定的“典型控制措施”;(3)不符合主管部门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特定要求;(4)不符合企业制定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5)违反企业采取的且证明有效的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6)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追求;(7)其他。33、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4、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
25、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1)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压力容器、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2)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3)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教材)危险源是指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5、危险源辨识: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6、危险源分类及其关系:(1)第一类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的物质或能量。(2)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有害的物质或能量可能失去控
26、制。(3)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所造成的。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7、危险源的控制方法(1)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a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例如:(1)用气压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防止发生电气事故-电击、电烧伤等(2)用液压系统代替气压系统,避免压力容器、压力管路破裂发生事故;(3)用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火灾;b避免或减少事故损
27、失的方法: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措施。(2)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a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b故障一安全设计:包括故障一消极方案(即故障发生后,设备、系统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直到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不能运转);故障一积极方案(即故障发生后,在没有采取校正措施之前使系统、设备处于安全的能量状态之下);故障一正常方案(即保证在采取校正行动之前,设备、系统正常发挥功能)。38、风险评估: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防控措施。39、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
28、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一般分为重大风险(级)、较大风险(级)、一般风险(级)、低风险(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色标识。40、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41、各级风险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1)重大风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2)较大风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高度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采取应急措施。(3)一
29、般风险:必须明确中度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4)低风险:需要跟踪监控,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42、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43、特殊作业人员: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44、危险性较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工程。45、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
30、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组成。46、警戒区:作业现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的区域。47、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在执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具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1)我国普遍性的职业道德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注册建造师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社会责任、诚实信用、职业能力、廉洁自律、尊重他人、公平公正、勇担责任。48、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六种基本方法: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但是,针对不同的工种工序,如何做到预防为主呢?如果抽去具体的差异不谈,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基本的方法有六
31、种。(1)消除:即通过科学管理与合理设计,尽可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比如使用无害工艺技术、遥控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进行自动化作业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物质有难度时,就必须预先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防止危险、危害发生。比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或者无法预防时,可以采取措施,减弱危险、有害物质的危险性。比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以低毒物质取代高毒物质、降温措施、避雷措施、消除静电装置、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分开,将不能共存
32、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防毒面具等。(5)连锁:当操作着失误或者设备运行到一定的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6)警告:在容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49、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双重预防机制,就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前移,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1)双重预防体系:基于过程,标本兼治;治未病,以疏导为主;注重事前预防;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2)传统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基于结果,治标;治已病,以封堵为主;注重事后处理;单纯以隐患排查治理进行。50、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分析、验证各类危险因素辨识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完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减少或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