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活动中幼儿公平参与对话的探索【摘要】: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因教师的教育观念、家庭的教养方式、幼儿的自身特征等原因,存在着幼儿无法公平参与的问题。相比其他领域,语言活动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孩子们进行对话、互动,几十个孩子面对一个教师,每个孩子参与对话与互动的机会就相对少了,由此容易产生不公平现象。语言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解决日益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措施,以更大限度地做到让孩子们公平参与。公平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自身特征,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接纳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关键词】:公平 语
2、言活动 幼儿 对话一、问题的提出幼儿生来是平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保证每个儿童都享受到人性化的、均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公平的主要目标1。很多教师都努力创造着让孩子公平参与活动的机会,我们发现,在美术等可操作的活动中,幼儿公平参与的机会相对多一些,因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材料,可以自己画、自己操作。相比其他领域,语言活动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孩子进行对话、互动,几十个孩子面对一个教师,每个孩子参与对话与互动的机会就相对少了,由此容易产生不公平现象。一些外向的、善于表现的孩子更多地享有了参与机
3、会,而那些内向的、不善表现自我的孩子则参与机会较少。所以,我选择了语言活动这一对话与互动性较多的领域进行研究,以探索幼儿公平参与活动的支持策略。二、语言活动中幼儿参与对话的现状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活动目标的第一点是:“喜欢与人谈话,交流。”语言活动离不开对话。“对话”可以说是言说者与倾听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2。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教师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对话方法。(一) 举手说。这是幼儿园集体活动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发言方法。幼儿举手,教师就请他说,不举手的,就不请。尊重了大部分孩子想表达的欲望,又尊
4、重了少部分孩子不想说的愿望。但有时候也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举手特别多,课堂上被请了三、四次,而有的孩子偶尔举一次手,教师偏偏又没看到他,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我们发现用心的老师在运用此方法的时候,注意到自己和孩子的位置,处于能看到全体孩子的位置,而不偏向哪一边,一些老师还注意到在活动中起码让举手的孩子都发言一次后,再给举手比较多的孩子第二次发言的机会。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能参与的孩子比较少,无法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二)轮流说。语言活动中,轮流说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如“介绍自己”这样的活动就较适合轮流说。轮流说最大的缺点是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容易造成简单的平均主义。而且
5、轮流说的时候其他幼儿等待的时间太长,有些孩子说话的声音又特别低,其他孩子听不到,会变得更加不想听,于是和旁边的小朋友交头接耳,教室里变得闹哄哄的。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轮流说的方式在活动中适用的机会并不多。(三)小组说。语言活动中,老师们经常让幼儿分组讨论,但是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孩子想说,有些孩子不想说;有的声音比较高,有的声音比较低;有的说得比较贴近主题,有的说的一点不着边际。容易造成“能者更能、弱者更弱”。幼儿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小组说也显得比较嘈杂,相邻的小组容易受到干扰。小组说在大班比较容易进行,小班的孩子不太适合。(四)自由说。一些阅读活动适合此方法。如绘本活动我妈妈,教师一页一页地将
6、绘本翻过去,幼儿看到一些画面,心里产生一些想法,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不用教师问什么,也不用举手。等孩子们自己说过了之后,教师再完整讲述一遍。这样教师营造了一种自由的氛围。幼儿想说就说,就算那些平时比较胆小,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也会小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呢。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表达心里的想法,能体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但也有弊端:教师一般只能听见比较响亮的发言,对于那些声音比较低的孩子,只知道他在说,却无法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虽然那些孩子表达了,但教师无法反馈。三、引起幼儿不公平参与活动的原因(一)教师的教育观念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幼儿,对那些符合自己喜欢标准的幼儿不知不觉关注会
7、多一些,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喜欢标准的幼儿则显得漠不关心,对那些经常捣乱、犯错误的孩子又显得较不耐烦。如此公平问题也就产生了。幼儿不是一个被动的个体,而是一个对外部刺激能做出分辨与取舍的个体,在教师的不良暗示下,幼儿就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在语言活动中表现为:会说的孩子更会说,沉默的孩子更沉默。(二)幼儿的自身特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或多言外向,或少言内向。那些举手比较多的孩子,参与的机会相对要多一些。那些不举手的孩子,也许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会很积极地思考,也许在美术、科学等活动中参与性很强,但在语言活动中参与的机会难免少了些。在爱举手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确实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参与
8、得就多,但也有的孩子对问题不加思考,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寻求关注。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容易游离于课堂,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目光关注和语言引领,可是因为外在特征的原因又容易被教师忽视。孩子自身特征的差异性也导致了活动参与的不公平。(三)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特别重要。一些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备至: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行为上对孩子严加干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安排好的,孩子自己无需努力、无需尝试。这些孩子虽然得到了家长看似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他们的自主性被桎酷了,上课时变得被动,在语言活动中表现为:不去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习惯于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自
9、主性较强的孩子课堂参与较多,被家长包办过多的孩子课堂参与较少。四、针对不同情况为幼儿的公平参与提供支持策略语言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在寻找着让幼儿公平参与对话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努力做到让每个想说的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如何针对不同情况为幼儿的公平参与提供支持策略呢?通过集体活动的观摩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我总结了一下几点。(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努力寻求公平的方法教师不能对任何幼儿有偏见,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幼儿积极的言语暗示。有时候,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或很少有人回答的时候,就说明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提问的策略。如小班的我爸爸这一活动中,教师提问:“你觉得你爸爸像什么?”只
10、有少数几个孩子举手,教师请这少数几个人说,其他更多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经验。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改变课堂策略,可以自己先举例:“我觉得我爸爸像袋鼠,因为它能将我抱在怀里跳;我觉得我爸爸像狮子,因为他吼起来声音很响那你们的爸爸像什么呢?”如果有的孩子还是不知道怎么说,可请孩子们看一看爸爸和他们玩游戏时候的照片,提问:“这个时候的爸爸,像什么呢?”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会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其中来。有时候,当一些幼儿无法用语言进行表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其它方式让孩子进行表达,有了其它方式的依托,再鼓励孩子进行语言表达就比较容易了。如:孩子的涂鸦。涂鸦也是孩子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11、。一些不善语言表达的孩子,可能更善思考,画出来的东西会更丰富,我们可以从画中,读出他想表达的意思。如“害羞的哈利”中,教师问:“你想设计一种衣服,将自己隐藏起来吗?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衣服,将自己隐藏在哪里呢?”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老师换了一种方式:让幼儿将心里所想的画出来。在画的时候,那些平时不善言辞的孩子,设计了很多丰富的“服装”和“场景”,如设计了小草的衣服,将自己藏在草丛里;设计了荷花的衣服,将自己藏在了池塘里如果让孩子用语言表达,班上几十个孩子,能参与说的很少。而绘画,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当孩子们画好后,老师再问:“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呢?
12、藏在了哪里呢?”有了自己的画为依托,那么本不想说或不会说的孩子也乐意说了。(二)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通过语言活动中的课堂观察,我们能发现幼儿的个别性与差异性表现。教师要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认识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他们的发展目标,给与适合幼儿的期望3。能言善辩的孩子,给他们提升自己的机会。集体活动中,有些孩子举手特别多,特别喜欢说。但在语言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应该有语言的参与,还需要有思维的参与。我们要鼓励这些孩子多思考,经过思考后再表达。也有一些孩子,通过认真地思考,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有些问题一经他回答,别的孩子都没有机会思考了。针对这种情况
13、,老师也可以请他们适当等待,让其它孩子先说一说,最后再请他们表述自己的意见。有时候,他们的回答甚至能起到总结的作用。这样,其它的孩子有了表达的机会,这些能力强的孩子又能针对其它孩子的回答进行总结,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沉默内向的孩子,给他们慢慢成长的机会。在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默默无闻,不喜欢说。如果老师硬是请他们说,让他们“大声点,再大声点!”,这样会给幼儿造成更大的压力,孩子反而更加害怕。教师大可不必强求那些不想说的孩子马上就说,而应该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一些机智的老师能够巧妙运用鼓励措施:“你这次先跟我说悄悄话,好吗?”“老师知道你心里很清楚,只是不愿意说,等你想说
14、的时候再告诉我好吗?”对于那些不愿意开口的小朋友,老师先让他们小声地说几次,再鼓励他们大声地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好办法。当然,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观察,如果他们在课堂中非常投入,思考问题时很专注,那么这些孩子的思维已经积极参与了,只是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或是不善表达,或是不想表达。教师可以在活动后单独问他,经常和他聊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渐渐变得大方、大胆。也有些孩子,仅仅靠教师在幼儿园的观察与交流无法让其开口,那么还需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为其创造适宜的机会表达自己。(三)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共同营造公平的环境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一些孩子因家长包办过多,习惯
15、了被动地接受,而不去主动参与活动。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并分析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让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能让孩子主动思考、主动表达的生活环境,孩子能做主的事情让孩子做主。比如:周末,让孩子自己决定到哪里去游玩,和孩子一起制定游玩计划,让孩子参与买票等。孩子的生活自主了,到了幼儿园才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语言活动中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当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了,教室里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教室里的相对公平。公平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接纳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参考文献】:1姜美芬幼儿园教育机会均等的特征与实现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10)2王志成,刘智成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师幼对话教学怀化学院学报,2011(3)3张楠浅谈幼儿园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学前教育研究, 2007(9)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