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几点体会 教师:郭小瑜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泥塑作为我班幼儿的民间艺术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泥塑活动中了解、接触民间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体验泥塑活动的快乐。慢慢学习运用立体造型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典型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空间知觉和立体造型的能力。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对小班幼儿进行泥塑活动有了以下几点体会:1、加深了对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塑造的特点的认知: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泥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
2、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给予命名。有的幼儿说,我捏了一个大饼;也有的幼儿看着自己捏的泥说,我这个是蛋糕;还有的幼儿整个活动中始终在揉泥、分泥、再揉泥,或用力摔泥。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感受到泥不断地变化:揉圆、拉长、压扁,还可将泥条卷起来等等。幼儿在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中。任意地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圆柱体、球体等,依据泥的变化和所塑造的形状赋予作品名称,如,“这个是沙发。”“这是苹果。”“这是一个人。”“这是一只小兔。”等等。 经过更多的摆弄、操作后,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
3、呈现出有意的尝试。幼儿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他要做个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产生了塑造的兴趣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如,小汽车、小动物、水果、蔬菜、小朋友等,但塑造的是浮雕作品。因为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如幼儿塑造的“小朋友”只有头和身体,“小兔子”只有头和一对长长的耳朵。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2、依据幼儿塑造特点及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 为了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就要针对幼儿的水平和兴趣、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和条件,设计活动,来推动幼儿塑造能力的发展。实践中,我们依据幼儿的兴趣、水平,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适宜用泥塑表现的事物作为塑造主题;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创设和提供适宜的环境与材料支持幼儿塑造;依据幼儿的发展与需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帮助其获得成功;注重引导幼儿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提升其塑造经验。 3、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小班泥塑活动的指导策略。 小班:依据这个年龄幼儿的塑造特点及水平,应更多地为其提供充分的活动材料和玩耍的机会,抓住幼
5、儿感兴趣的事。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感知油泥。如,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揉捏、敲打、弄碎、拉长、分块等,让幼儿用手接触油泥、了解油泥的特性,体验造型性感觉。常常以妈妈的口吻,启发孩子们给娃娃做什么吃“今天给娃娃做点好吃的大饼、面条、蛋糕”。有时,可以更多地用问题引导幼儿去发现泥的可变性。如,谁能把这块大泥变成许多小块泥?谁会帮娃娃家做糖球?谁还能让泥变成其它东西?还可以启发幼儿看看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幼儿在谈论中了解不同的方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团能使泥变圆;搓能使泥变长;压能使泥变成饼。一次小班幼儿塑造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口吻启发幼儿:“你们真
6、能干,今天看看大家可以用泥来变什么?”一会儿工夫,孩子们纷纷向老师介绍:“我的泥变成了萝卜”、“我的泥变成了小蛇”、“我的泥变成了大饼”、“我的泥变成了蛋糕”随着老师的一一肯定,孩子们对泥塑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总之,小班幼儿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阶段,应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引发其塑造兴趣,鼓励其大胆地玩泥,体验快乐并提高对油泥的了解与认识。泥塑作为一种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我们在活动中并不是单纯地要让孩子们学会制作一个物体造型,而是要在孩子们做一个物体造型的同时,探索发现一些与活动本身有关的有价值的知识与经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阶段,这时,我们老师就要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充分的探索机会,让孩子在用手接触泥、用印模制作动物玩具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泥塑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