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孩子学剪纸 “烦死了!烦死了!”陈浩然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 师:“剪坏了是吗?陈浩然只试了二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四次,第五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好朋友的剪法,是先看一下好朋友的中心线应该对准哪一边,然后就可以剪了,这样才不会断开了” 陈浩然小朋友又开始第三次尝试,他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陈浩然手里不停地翻转,他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拓印。终于,他动手拓印了,这次,是把中心线对准了不能分开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好朋友不再一分为二了,但是在剪的时候,差点把手的部分剪断。表面看来他已经接
2、近成功,他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师:“真棒!只要剪手的地方小心一点就行了,陈浩然再试一次行不行?”“行!” 他非常肯定地回答。 这一次陈浩然的动作特别迅速,很快就剪完了。可是打开一看,傻眼了,又变成两半了。此时可以想像陈浩然的心情,既有意料之外的失望,也有莫明的困惑。 最后,他用大眼睛望着老师寻求帮助。 师:“没关系,陈浩然再来是一次吧,只要你记住中心线对准那里,一定会成功的。”陈浩然立刻说:“我再试一次” 这次陈浩然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他兴奋地向老师报喜。“太好了!”“我想再剪一棵。好的。 尝到成功滋味的珉珉,心情好得很,还在继续进行着剪纸。 在传
3、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教师教一步,幼儿剪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只是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当小朋友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 教师此时的策略是:提醒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确定疑难究意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劳的尝试。当孩子有点进步时,要鼓励小朋友再次尝试,巩固和完善这一新技能,老师的行为是再次观察等待。教师要充分利用范例,不仅允许孩子看,还可以拿在手里,拆开研究,给小朋友进行有效的支持。相信成功的经验会增加幼儿在今后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适当的鼓励又使他们参与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意愿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