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幼儿队形队列活动的设计与探索一、背景首先,大部分时候,体育课都是在室外进行的。由于室外空旷,无关刺激物多且不易控制,经常干扰孩子的注意。这个时候如果当课堂上再出现不合理的队列队形就会妨碍孩子的视线,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就会骤降,注意力出现转移,从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有的老师“自由意识”过度,平时常常采取随意、“放羊”的管理方式,忽略对幼儿必要体育常规的训练和必要的纪律要求,或者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相对固定的常规要求,结果孩子在变换队列队形或环节过度时因听不懂或听不清老师指令,常常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进行训话、重新排队等组织教
2、学,使活动进程不顺畅,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最后,体育的挑战性、竞争性很强,本身具有危险性,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伤害事故。在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今幼儿园,对幼儿体育课安全日益重视,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我们郊县硬件条件不理想的状况下,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问题已成困扰幼儿园体育的一大隐患,在“安全第一”的思想下,我们许多的教师由于过分担心幼儿在体育课上受伤,怕受到领导、家长的指责,于是体育课上总是小心谨慎,几乎不敢让幼儿放开运动。并且一些不科学的队列队形也常常是造成孩子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队列队形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3、保证幼儿安全的关键。二、理性思考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
4、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
5、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探索体育课堂上示范讲解、练习、游戏时需要的各种有效的队列队形,不仅能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而且能达到保障幼儿的安全的目的。假如平日能训练一套行之有效的队列队形,那么上课时就能灵活调用,进而形成常规。有了良好常规,老师组织活动就驾轻就熟,使各种个环节得以顺畅进行。三、程序第一阶段:2010年8月运用文献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了解国内外同行提高体育课堂效益的方式方法。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5月(一)运用调查法、观察法了解:1我园大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体育常规的现状。2观察体育课堂上哪些队列队形是有效的?3教师对有效队列队形的看
6、法。(二)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不断探索、改进、建立适合体育课堂的有效的队列队形。如:讲解示范、接力比赛时的有效队形等,及时总结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概括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各种现象,形成各种有效的队列队形,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第三阶段:2011年6月整理、分析各类资料,撰写案例、论文。四、操作要点1结合对幼儿的了解,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预计幼儿学习状况。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幼儿身体体能的特征及实际情况,进行周密地规划,科学地安排各个环节各个活动的队列队形。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什么样的队列队形最科学?幼儿在接力比赛时什么样的队列队
7、形最合适?在练习动作时什么样的队列队形能提高运动量?幼儿排队和调动队伍约用多长时间?2幼儿空间知觉差,什么样的手势和信号对幼儿来说是一目了然的?3幼儿理解能力有限,什么样的口令是浅显易懂、容易记忆的?4良好队列队形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体育课中不断地探索、修正,并长期坚持。一些队列队形经过训练已经初步建立,但时间一长,幼儿容易忘记。因此,我认为,这些队列队形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课中使用,更要在晨间活动、下午体育活动以及散步或者郊游中反复使用,这样才能巩固。五、效果评析1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固定的幼儿听得明白的口令、信号或手势。体育课中非语言信号是指教师运用手势、哨音、掌声等非语言动作和
8、音响将信息传递给幼儿的一种形式。实践证明:在人多声杂的操场上组织教学,老师的一声哨音加上一种简单的手势,其效果往往胜过用嗓子喊。因为非语言信号便于在嘈杂的环境中引起幼儿的注意,其清晰、短促、简洁的信号,使幼儿一听就知道,一看就明白。在体育课中,适当运用非语言信号来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纪律,既节省时间,又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其效果决不亚于语言。体育教学中的信号,是体育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保证。队列信号在组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信号是体育课中的非语言指令,信号不仅可以在集合整队中应用,而且还可以在幼儿练习、轮换以及放松等活动中
9、应用。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常用初步建立了的8种语言信号。如:列队信号、散开信号、集中信号、速度信号、起立信号、下蹲信号、安静信号、返回信号等。2初步训练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不同环节需要的队列队形,以备上课时灵活调用。队列队形的练习,是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加强孩子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精神,训练动作的节奏感和提高协同一致的集体动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学很枯燥,孩子们练习的时候往往没劲。本人尝试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穿插各种有趣的游戏,枯燥的教学立刻变得趣味盎然,很受孩子的欢迎。通过一年的探索与研究,我班建立一套有效的队列队形,如:镜面示范讲解队形(纵队、横队、圆圈队形、前低
10、后高队形)、双圈队形、四圈队形、接力赛队形、相向队形、相背队形等等。3培养了幼儿机智、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队列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幼儿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幼儿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集体意识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是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态度。(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现代组织意识) 在组织中,集体意识一般包括两个层次: 其一,是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 其二,是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
11、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前者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进一步培养和升华的结果。 集体意识其现实表现形式往往是集体无意识。其对某一类行为的认同接受和行为是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自然而然的遵从和无条件的接受。 对集体的认同来自远古时代人类集体生活的经验,远古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人类必须集体生活和行动,离开集体意味着个体的灭亡。这种生活体验深深烙印在人类的大脑中,慢慢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入人类的潜意识。集体意识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一般来说,与集体意识相对应的是个体意识。十九世纪英国以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为代表的对人类个体意识觉醒的文学描写,力图证明个体意识的前在性,却反而证明了
12、集体意识的前在。这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有所说明。在美国,无论老师或是家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论去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但在教育过程中,教授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包容,彰显自己的同时又不伤害别人,这是孩子成熟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不可缺少的。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社会能力,让孩子能够尽快地在情商方面成熟起来。将来孩子长大,在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比如找工作、谈恋爱失败时,就不会太脆弱了。说起美国的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对个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但通过养育一双儿女的经历,我发现美国对于集体观念的培养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我女儿小时候,在洛杉矶参加了几次女童子军的训练营活动。记得有一次,
13、女童子军们要一起爬山,而上山的路有两条,于是孩子们有了争执,有的说走西面,有的说走西北。最后相持不下,大家就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结果,6个孩子要走西面,4个孩子要走西北,所有孩子就都走西面了。我当时很惊讶,这些孩子才 10岁,正是彰显自我个性的时候,别人否定了自己,他们却不哭不恼,真奇怪。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很平常。儿子上幼儿园时,经常不喜欢这里的饭菜,总是把刚吃一半的饭倒掉。老师说了几次,效果都不明显。有一天,老师忽然对我说,你儿子今天把饭全吃了。我很高兴,马上问她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老师笑着对我说,她让全班同学对儿子的行为举手表决,认为他行为不好的举手。结果同学们都举手了。这让儿子感到很
14、大的压力,怕同学们从此不同他玩了,立时改掉了毛病。大班幼儿入学准备需建立的意识与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来,幼儿园围绕着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开展着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综合性的活动逐渐增多。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活动中没了清晰的领域界限,活动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明显,与小学规整的活动安排和严格的作息制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活动性质来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游戏与学习的本质差异就在于后者有很强的任务性和规则性,而前者没有。因此,在现行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框架下,如果不在大班用相当长的时间做好入学准备,将影响到孩子们在小学学习的成功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大班幼
15、儿入学准备需要建立的重要意识与观念是任务意识、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一、任务意识任务指与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的特定社会角色相联系的个体必须履行的义务、职责,具有强迫性,是角色担当者必须完成的。从心理学上讲,任务具有坚持性、时间性、独立性的特点。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幼儿园也有一些学习任务,但在任务的内容、类型和性质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别。幼儿园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受到同样重视,而小学不仅以学习活动为主,而且,以语言和数学为主的读与算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在任务性质上,幼儿园基本没有强制性的任务,教师很少对活动结果,即幼儿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小学的任务则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完成任务的情况要
16、受到教师的检查和奖惩。因此,要从大班开始,让孩子们学着自己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如学着安排一星期内每天区域活动的内容和自己的任务,尝试着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个指定的内容。二、时间观念目前,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是比较松散、自由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孩子们要建立的时间观念,包括认识时间,建立时间概念和知觉。如上学、放学的时间,一节课的长度,课间十分钟的长度,对作息制度的认识等。但是,与小学生活有关的作息制度和时间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建立的,应用大班一年的时间逐渐渗透,尤其是最后一个学期,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这些重要的时间概念和观
17、念。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要从幼儿的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如把入园、做操、活动、午餐、午睡、起床、午点、离园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三、规则意识规则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社会角色为履行义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则与任务联系在一起,没有一定的规则,便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规则是社会影响个体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只有少量的、一般的规则,入学后,规则量增加,规则更加细致、具体,而且具有强制性。入学意味着儿童将受到更多的、更严格的规则约束。目前,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少量的教师管理众多的儿童,最少的也有145,最高甚至可达180,众多的人共享有限的空间,严格而细致的规则约束是保证安全有序的重要条件。为了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在幼儿园大班除了要增加一些必要的规则外,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让孩子们经历规则产生的过程,体验规则对同伴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意义,才能为入学后自觉地遵守规则和遵守更多的规则做好准备。通过让孩子们经历规则产生的过程建立规则意识,可以从孩子们最熟悉的游戏规则开始,并用孩子们共同约定的、看得懂的方式记录下来,随时提醒、提示孩子们,逐渐地使遵守规则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习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