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8 ,大小:8.02MB ,
文档编号:5478540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47854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Q1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1、重点知识重点知识1.1.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1 1)一个)一个“趋势趋势”:民族交融加强;:民族交融加强;(2 2)两个)两个“重点重点”: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史实;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史实;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及影响。式及影响。2.2.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1 1)两大)两大“政策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2)三大)三大“阶段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放新时期。

2、3.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与国际法发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与国际法发展(1 1)一个)一个“过程过程”: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展的总趋势;(2 2)两个)两个“重点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的发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的发展。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220220年年581581年年907907年年960960年年13681368年年1840

3、1840年年秦汉秦汉隋唐隋唐宋元宋元明清明清秦朝设典客等;汉朝设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羁縻州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朝贡”外交民民族族关关系系对对外外交交

4、往往时空坐标:民族关系:各民族间既有和睦相处,也有冲突矛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流。对外交往:利用陆路与海路与周边各国交流,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民族交融:是指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状态,它意味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形态的认同。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高潮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进民族交融;南方衣冠南渡,江南开发;民族

5、大交融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加快了周边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1)周边民族分布:东北:夫余、乌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2)设立官职: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a.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b.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地方:北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方: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1)设立官职: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6、秦朝典客演变而来)(2)边疆管理:北方:和亲与战争(匈奴)a.汉初和亲:汉初的“和亲”政策除保证了和平的边疆关系外,也大大推进了两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及血缘的融会。b.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取得大胜。c.匈奴分裂: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d.窦宪破北匈奴之战: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燕然山勒石记功。e.北匈奴西迁: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清末废。西部: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7、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设置护乌桓校尉。边疆:行屯戍政策,开发边疆,移民屯田,设置田官 影响: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扰;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3.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1 1)东汉)东汉以来,西部、北部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

8、数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到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五胡内迁)。)。(2 2)西晋灭亡后,)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开始建立内迁的少数民族开始建立政权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间彼此频繁接触,通婚杂居,相互影响。触,通婚杂居,相互影响。(3 3)5 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推行汉法,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4 4)在南方,三国至东晋南朝,)在南方,

9、三国至东晋南朝,南方的经济南方的经济开发开发,加强了,加强了南迁中原人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南迁中原人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的交融。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时期(1)管理机构: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隋朝民族关系概况:北方、西北:隋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服隋朝。南方: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开皇九年(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在岭南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3)边疆管理: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

10、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台湾:隋朝加强了与流求(今中国台湾)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2.唐朝时期(1)周边民族: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吐蕃: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3)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4)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大都护府,东北设安东大都护府,南方设安南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

11、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5)特点: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都护府与都督府 都护府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由唐朝派官员及士兵驻守。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需向朝廷缴税。古代羁縻政策古代羁縻政策(1 1)内涵:)内涵:“羁羁”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縻縻”用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用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是历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是历代中央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

12、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怀柔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政治上隶属中央地区所采取的一种怀柔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其他事务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其他事务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2 2)表现:)表现:边郡制度(西汉在边疆新设的郡大多以当地民族或部落原有地域为范边郡制度(西汉在边疆新设的郡大多以当地民族或部落原有地域为范围,保留当地风俗法纪)围,保留当地风俗法纪)羁縻府州和册封制度。羁縻府州和册封制度。羁縻府州:羁縻府州:唐朝对民族地方进行间接统治的形式,其部落唐朝对民族地方进行间接统治的形式,

13、其部落列置州县,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列置州县,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土司制度(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制度(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3 3)评价:)评价:以夷制夷,因俗而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有利于边疆经济文以夷制夷,因俗而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有利于边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边疆稳定;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维护中原政权在政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边疆稳定;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维护中原政权在政治上核心地

14、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治上核心地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世袭其职,但但必须必须由中央任命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

15、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3.两宋时期(1)特点: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2)民族交融: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时期(1)民族政策: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边疆管理概况:西藏:元世祖忽必烈封八

16、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东北、云南等: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台湾:在福建晋江设澎湖设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2)民族关系:北方: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陆续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东北:明朝在东北设都司(奴儿干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乌斯藏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军政事务进行管辖,任用藏族上层人

17、士进行管理。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注: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署,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2.明朝时期(1)管理机构:明朝管理各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中央管理机构: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2)民族关系概况:北方: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族的控制。西北:通过军事斗争于1757年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1771年(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藏:清朝政府分别册封五世

18、达赖(顺治)与五世班禅(康熙)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24年(雍正时期)在青海设青海(西宁)办事大臣;1727年(雍正时期)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乾隆时期),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西南:在西南,清朝政府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清朝对边疆的治理方式有什么特点?因地制宜、多元治理;设置重要机

19、构,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采用法律手段。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时间时间 民族关系民族关系 边疆管理边疆管理机构机构措施措施专门管理机构专门管理机构其他措施其他措施秦朝秦朝典客、典属国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修长城北:逐匈奴、修长城 南南:南(征)抚夷越南(征)抚夷越无无北北:置九原郡;南置九原郡;南:置南海、桂林、置南海、桂林、象郡象郡汉朝汉朝大鸿胪大鸿胪北北:匈奴匈奴,和亲和亲-战争;东北战争;东北: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西西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东北东北设护乌桓校尉设护乌桓校尉1 1、西部、西部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

20、郡(武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管理;威、张掖、酒泉、敦煌)管理;2 2、边疆:屯戍政策、边疆:屯戍政策魏晋魏晋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隋朝隋朝礼部礼部 鸿胪寺鸿胪寺1 1、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2 2、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无无1 1、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任用少数民族、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2 2、加强与流求联系、加强与流求联

21、系唐朝唐朝礼部礼部 鸿胪寺鸿胪寺1 1、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天可汗”2”2、西南:、西南: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3 3、南:加封南诏王,南、南:加封南诏王,南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大都护府、都督府、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州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北方:安北、单于;东北:北方:安北、单于;东北:安东;南方:安南安东;南方:安南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加强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加强管理;通过册封、和亲等形式密切与吐管理;通过册封、和亲等形式密切与

22、吐蕃、回纥、突厥、南诏、渤海等政权的蕃、回纥、突厥、南诏、渤海等政权的关系关系宋朝宋朝先后与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长期并立。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交融没有中断过。先后与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长期并立。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交融没有中断过。元朝元朝宣政院宣政院行汉法行汉法 ;四等人制;四等人制宣政院宣政院 1 1、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2 2、设澎湖巡检司,、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玙和琉球管辖澎湖玙和琉球3 3、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明朝明朝 礼部礼部 鸿胪寺鸿胪寺 提督四夷馆提督四夷馆1 1、北:修长

23、城、置、北:修长城、置“九边九边”2”2、辽东、宣府、大同:开放、辽东、宣府、大同: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贸易:马市,与蒙古、女真贸易:3 3、西藏:封西藏僧俗领袖,任、西藏:封西藏僧俗领袖,任用藏族上层人管理西藏;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用藏族上层人管理西藏;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流。1 1、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黑龙江流域黑龙江流域)2 2、羁縻性质都司(西藏)、羁縻性质都司(西藏)1 1、东北、西北:设都司、卫、所、东北、西北:设都司、卫、所2 2、西南:设土司;、西南:设土司;清朝清朝理藩院理藩院北方: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族控制。北方: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族控制

24、。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安置土尔扈特部;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安置土尔扈特部;西部:设西宁办事大臣(青海);驻藏大臣;册封五世达西部:设西宁办事大臣(青海);驻藏大臣;册封五世达赖赖 五世班禅为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班禅额尔德尼”理藩院理藩院1 1、西南:、西南:“改土归流改土归流”。2 2、东南:治理台湾,设府归福建、东南:治理台湾,设府归福建3 3、东北:反击沙俄,签尼布楚条约、东北:反击沙俄,签尼布楚条约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民族迁徙: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民族战争:如秦汉与匈奴;宋朝与辽、西夏、金友好交往(互市贸易):如明在边境与蒙古、女真互市政

25、治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亲联姻:如西汉与匈奴和亲,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会盟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进行册封:唐朝封南诏王,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三郡;羁縻政策:唐羁縻州,明朝的羁縻卫所与土司。归纳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的阶段特征: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开疆拓土(击匈奴、定南越、收新疆);汉族核心;晋唐宋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交融(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怀柔羁縻;民族政权;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边疆稳定;多元一体;以北制南;因俗而治;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2

26、.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对日本: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国国王“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2.隋唐时期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1)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管理与西域商人的往来。唐朝与大食接触,造纸术等传播到阿拉伯。唐灭西突厥后,与西面的大食国发生冲突。天宝十年(751年)的恒罗斯一战,唐军

27、大败,一些人成为俘虏,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2)海路:唐朝与外国之间的海路交流活跃。隋朝大业四年(608年),常骏从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出航到达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亦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3.两宋时期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1)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2)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4.元朝时期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马可波罗从陆路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生活了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后来留下

28、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行纪5.明清时期(1)特点: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2)表现:1)明朝对外交往的表现: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倭寇骚扰东南,戚继光抗倭取胜;西方殖民者入侵(明朝中后期):1553年葡萄牙取得澳门的居住权,荷兰和西班牙侵占台湾。2)清朝对外交往的表现:中俄关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理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29、都是中国领土。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中英关系: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天朝上国的外交思想天朝上国的外交思想)。)。处在政治、文化相对封闭和经济自给自足境地之中的清政府,既不了解外部世界,也没有与西方各国建立正常交往关系的需要,更缺乏近代国际交往的经验,再加上礼仪争执所引起的不快,因此对英国使臣提出的要求采取了置之不理、断然拒绝的粗暴作法。西方与中国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以失败告终。黄爱平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朝贡体系:朝贡体系:是是公元前公元前3 3世纪到公元世纪到公元1919世纪末世纪

30、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基础以以中华帝国为主要核心中华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的等级制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体系。朝,就是指臣下觐见君主;贡,就是指臣下。朝,就是指臣下觐见君主;贡,就是指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朝贡最早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天子与诸侯之间隶属关系的表现,但在秦汉以后向君主献纳礼物。朝贡最早是先秦时期形成的天子与诸侯之间隶属关系的表现,但在秦汉以后被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成为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被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成为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1 1)朝贡体制的)朝贡体制的特点特点:以儒家价

31、值为基础以儒家价值为基础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厚往薄来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倍偿其价”(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政府垄断、控制政府垄断、控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2 2)朝贡体制瓦解的)朝贡体制瓦解的原因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朝贡体制与朝贡

32、贸易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大清王朝的天下秩序大清王朝的天下秩序朝贡贸易:朝贡贸易:(1 1)含义)含义:通过通过朝贡与赏赐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即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来,以礼物完成交易,即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来,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方式。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生的产物,是,是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2 2)目的)目的: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珍宝特产

33、,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3 3)特点)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4 4)影响)影响: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5 5)瓦解)瓦解的原因:的原因: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朝贡体制与朝贡贸易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闭关锁国的外交

34、政策含义含义:严格的限制对外交往。(清前期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严格的限制对外交往。(清前期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原因原因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重要重要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统治者的虚骄原因: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统治者的虚骄自大;自大;直接原因直接原因:防范外夷和沿海地区人防范外夷和沿海地区人民勾民勾结威胁结威胁统治。统治。评价:评价:a.a.对中国: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对中国: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开辟海外市

35、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主义萌芽的成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业化的契机,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b.b.对西方: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对西方: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这种政策最终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的政策,这种政策最终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朝代朝代表现表现先秦先秦 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以中原为核心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交往交流汉朝汉朝 海陆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海陆丝绸之路、

36、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唐隋唐陆路:陆路:与西域商路畅通,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与西域商路畅通,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区。海路海路交流活跃:常骏出航到赤土国;日本派遣唐使。交流活跃:常骏出航到赤土国;日本派遣唐使。宋朝宋朝陆路交通阻隔,陆路交通阻隔,海路渐趋发达海路渐趋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元朝 通往欧洲的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海陆通道都很通畅;马可;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来华,著马可波罗行纪。波罗行纪。明清明清朝贡体制和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朝贡贸易体系郑和下西洋、海禁郑和下西洋、海禁尼布楚

37、条约、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1.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 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2.2.由开放走向封闭由开放走向封闭 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3.3.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秦汉陆上丝绸之路秦汉陆上丝绸之路隋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隋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宋元时期(海路为主)。宋元时期(海路为主)。4.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汉朝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汉朝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本课思维导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