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对联写谁?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郭沫若诗圣诗圣杜甫杜甫 杜甫,字子美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自自称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后人,后人称杜少陵。自唐以称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认为“诗史诗史”,他,他本人也被称为本人也被称为“诗诗圣圣”。主要代表诗作主要代表诗作返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春 望望 “三吏三吏”:新安吏新安吏 潼关吏潼关
2、吏 石壕吏石壕吏 “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 垂老别垂老别 无家别无家别杜甫诗歌的四个创作历程 1 1、漫游时期漫游时期: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拥有气概和抱负。如望岳望岳。2 2、长安十年时期长安十年时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诗风。如:的诗风。如:兵车行兵车行 3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是诗歌现实主义:是诗歌现实主义发展时期:发展时期:“三吏三吏”、“三别三别”4 4、漂泊西南时期漂泊西南时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写了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
3、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泰山简介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岱宗岱宗 对泰山的尊称对泰山的尊称 未了未了 不尽
4、不尽 凌绝顶凌绝顶 登上最高山峰登上最高山峰 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 一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显得一眼望去四周的山都显得渺小了渺小了 结合课下注释,你能说说诗歌大意吗?岱宗夫如何?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写(写远望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泰山的整体形象)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写(写近望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泰山的秀美高大)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写(写细望细望泰山的景
5、物、诗人感受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极极望望)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造化钟神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望岳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整体形象。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知识延伸:知识延伸:杜甫杜甫“
6、望岳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东岳泰山的。诗以“望望”入题,赞叹东岳,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细望,见山中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
7、顶之意愿。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们传诵。整体把握这首诗表达
8、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望 岳杜 甫(736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返回望 岳杜 甫(736年)荡胸生层云,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决眦入归鸟。岱宗夫如何?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岱宗夫如何?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会当凌绝顶,
9、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岱宗夫如何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望望 岳岳 杜甫(杜甫(736年)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
10、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望望 岳岳 杜甫(杜甫(736年)年)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望望 岳岳 杜甫(杜甫(736年)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11、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望望 岳岳 杜甫(杜甫(736年)年)返回 望望 岳岳 杜甫(杜甫(736年)年)体悟诗情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返回赏析和积累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与与“泰山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有关的成语、俗语人心齐人心齐,泰山移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重如泰山 老泰山老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返回人心齐人心齐,泰山移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重如泰山 老泰山老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