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话题。如有说的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点课件)这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这一点主要讲的是我们课前所要准备的内容。)(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四)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第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上课)和(一)识字教学。(二)阅读教学。(三)口语交际。(四)习作教学。第三、抓主体性的阅读教学,促整体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这两点是在教学过程
2、中我们可以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一)得法策略。(二)得乐策略。第四、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后我们可以拓展的内容。)(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正文: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翻课件”下面我就从第一方面备课谈起。一、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
3、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针对先阶段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把备课重点细化,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我在备古诗赠汪伦一课时,
4、搜集了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如在备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一部分播放出来,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起了新鲜之感。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四)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值得提醒注意的是备课应该是
5、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单指写教案、做课前准备、搜集教学资料,也包括教师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对于后者,我们如何进行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过的,那就是读书学习。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翻课件)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用的一些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灵性的学生,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与教材、教师、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主角;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
6、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即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兴趣的培养。如在 (一)识字教学。 我们可让学生说说字形结构,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也可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等。(这些方法在我们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都在用)认识运用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会汉字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识字写字相结合,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认识汉字的各种字体,感受汉字的字体美,引导学生在交流、评述、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阅读教学。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7、)我们要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进入文本,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三)口语交际。 我们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游戏,提供不同的口语交际机会,可以是推荐型的“我很棒”、“我愿和你交朋友”、“谁的书最好看”;还可以是诊断型的“大家来帮你”。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学会规范说话、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8、习作教学。 我们可以以事情发展的线索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唤起流淌心底的情感,运用生动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确、具体、生动、形象。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落实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所提出的: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评价的科学性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多维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9、,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参与评价过程,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找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表示赞赏或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情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我们教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抓主体性的阅读教学,促整体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上课) 阅读教学,从教学时间来看占语文教学总量的70%左右。可见阅读
10、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从这一层面上讲,只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必将有显著的提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得法策略。 读是语文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形成的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一般来说,读的形式及其目的、作用主要是:朗读:增强语感,加深体味;默读:提高读速,思考推敲;精读:深钻细研,融会贯通;略读:提纲挈领,观其大略;跳读:避轻就重,抓住要点;批读:圈点批注,品评褒贬。 根据各种读的特点和不同的文体,经过整合,引导学生要掌握的读书方法。如: 1、写人为主的记
11、叙文:如课文说声对不起。通过朗读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运用略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通过默读、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以揣摩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精读、批读,分析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了解主题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2、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语言障碍,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进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3、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如草原。通过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味
12、文章间的自然联系;通过跳读理清写景顺序、过渡方式及详略情况;精读重点段,体味段式特点,反复体会;运用朗读、批读参悟写景目的,学习写景技巧。4、说明文:如课文生命与水。运用朗读读通课文,了解概要内容;通过默读以理清说明顺序;通过画读、批读掌握说明方法;最后运用精读抓住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5、诗歌:如西江月。从朗读入手,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精读理解体会作品的形象,把握意境;反复朗读,品味艺术构思,理解其诗情画意。 这里提及的“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常伴随思、说、议、写等其他语文实践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读”的训练中,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得乐策略。“授之
13、以渔”后,教师的任务似乎已完成,其实不然,我们还要使之“乐以渔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又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具体方法如下:1、巧妙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1)以情激情。实质是新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即在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除知识技能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向多元的互动交流。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情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同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
14、学就会激情绽放。(2)情境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再或是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再现、角色表演的活动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3、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使情感、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15、。据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各层次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质疑解疑,由低到高一步步攀登,使学生从艰苦的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预习是学生自学,自己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预习首先接触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内容的钥匙,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够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学文的激情。 (2)引导学生在细读中质疑。 预习交流质疑后,教师应导向本环节学习目标,提示阅读方法或点拨思考角度,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自读课文,认识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阅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预习时质疑
16、:为什么说一根火柴发出的火焰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这个句子不理解,课文结尾句中的两个“幸福”不理解。学生自读前提示:抓重点,联系上下文,用心去体会;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几乎冻僵了,而对这个小小火焰,你会怎样?由于老师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读后很快提出疑问。随着阅读的加深,学生又读懂了新的内容,如小女孩每次擦然火柴的原因,之后可能产生新的疑问,教师应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再次自读解决。 (3)在精读中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精确地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关系,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了解表现手法和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要点。这一环节涉
17、及的问题是教材的重难点,往往也是学生理解的模糊点,其中包括学生层层质疑后留下来的深刻问题。教师应对疑难点予以点拨,启发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发现或提不出的问题。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描写第四、五次幻想的内容是重点段,学生细读后,虽有感悟,但只是浅层次的。第四、五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什么不解?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兴趣盎然,而后又产生许多疑问。如前三次没有写小女孩的语言,为什么这次写了,而且是叫起来的?前几次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而第五次却是毫不犹豫地擦燃一大把火柴,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思想开阔了,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激起探讨的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展开自学讨论。这样,通过
18、讨论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4)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质疑、反思。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总结全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全文的内容、段与段的联系、表现手法等方面,能有所理解和感悟。对积极质疑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再质疑,提出不同看法,并寻找途径解决。另一方面,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体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因此,在自主探究学习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问一问: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我读懂了什么?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
19、反思,把零散的知识整理、提炼、形成体系,使学生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识策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从而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痛快”之感。 四、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可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
20、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如下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1、课前预习创设悬念。2、课中设疑展示成果。3、课后总结拓展延伸。 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学生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形式、点缀或猎奇。通过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1、在同类题材处拓展:学习美丽的武夷山一课后,学生陶醉于武夷山展现出的美,非常想了解武夷山其它景物特点和祖国名山大川的特点,于是明确课后进行“名山大川”为内容
21、的拓展阅读。 2、在有关背景处拓展: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的学习,学生对周恩来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即使知道也是较为零碎,很不全面的。为此,教师确定拓展阅读的方向是“伟人周恩来”,想了解哪些内容,便是本次阅读的相关主题了。 3、在文章作者处拓展:对一些名家写的文章可采用此法,如学习了老舍的老北京的春节后,阅读方向便是读一些老舍先生写的文章,和一些关于写老舍先生的文章,从而了解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节选向全貌处拓展:比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学生更想知道三国中一些故事,那么,教师提供的拓展阅读的方向便是整个三国演义。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
22、生掌握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等于得到了“捕鱼的方法”,有了“点金术”,就获得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径,不仅一时得利,而且能终身受益。 当然,阅读方法因阅读目的和读物的特点而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批读等,不一而足。这些方法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科学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是能够为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贯穿在这些方法中的一根主线则是善于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离不开思考,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过的东西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人生就是一个通过思考持续解决来自自身和外界各种问题的过程。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23、1、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在全校中开展读好书、建立书香校园活动,除确保全校学生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外,教师还应注意从以下四种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完了丑小鸭可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3)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做铺垫,如鼓励学生多阅读报刊、优秀诗文等,学习写作方法。 2、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目标的落实情况。而课堂是否和谐开展,目标是否能切实落实,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与运用。以上是我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还不成熟,仍需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