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目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二、印刷书的诞生三、图书馆的成长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导入新课】2015年初,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现称安大简。随后,一系列战国时期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震动了学术界。这是继2008年清华大学清华简之后,又一战国年代简策的重大研究成果。简策指在竹片和木板上书写文章,编连成册的书籍,是我国最早的正式书籍形式。随着对以清华简、安大简为代表的战国简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认识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01学校教育的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材料 唐代国子监课程体系(部分)如下:儒学系统:国子、太学、四
2、门、律学、书学、算学等。通识课程:孝经论语(有时加老子尔雅等)。专业课程:礼记春秋左氏传诗经周礼仪礼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律令格式、法例,书学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基础课程: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等。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1)官学中国先秦时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材料 战国时代,齐国统治者在都城临淄创设的稷下学宫,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集教育、政治、学术功能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大学堂,是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中心;是诸子百家争鸣,促进各派
3、融合、发展,培育、创生新学派的文化沃土;是博士制度的先声,学术大师的摇篮;它兼容并包、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珍贵精神文化遗产。王志民:稷下学宫: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观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实现了私学教育的转型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促进文化的发展。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2)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 (宋代书院)这种讲学方式,更进一步发成为“讲会”制度,各书
4、院轮流主办,邀请其他书院师生共同讲论,当地官员、士绅、民众均可自由前来听讲,从而扩展为以书院为中心的地区性学术讲习活动,并且订立了完整的“讲会规约”,有的范国波及数那具,听讲者达一两千人。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2.近代西方学校的发展(1)近代西方学校的起源: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法国德国美国(2)近代西方学校的发展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拿破仓建
5、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起。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2.近代西方学校的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材料 为培养变法新人而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其目的就在于“以期人才辈出,其济时艰”。京师大学堂,“参访外国教育,以建设新教育”,要求从时务出发,深入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它不单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以变法维新,来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钱耕森京师大学堂:一个世纪前的教改成果3.近代中国学校教育(1)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既
6、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后,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很快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一、学校教育的发展(2)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梅贻琦1931-1948年任职校长期间,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4.现代中国的教育(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7、。(2)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数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5)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6)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02印刷书的诞生二、印刷书的诞生2.造纸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1)造纸术的发展概况: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
8、验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意义:书写材料由竹木、缣帛逐渐过渡为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最早的书籍(1)世界: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2)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二、印刷书的诞生(2)印刷术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术一次质的飞跃。约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这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材料材料 14世纪之前,欧洲的书籍以手抄复制,仅有
9、几千册。15世纪中叶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发明应用后,书籍的产量激增,15世纪末欧洲已经有250个城镇开设了活版印刷所,印制的“摇蓝本”达3万种,每种平均印制200部。据估计,16世纪的第一年,各种著作已出版4万多个版本,正规印刷厂有100多家,共印出900多万册书。李敏:印刷术在文献生产和传播中的功能,载晋图学刊,2005年第6期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的意义。促进新型印刷书的诞生;推动教育文化普及;促进新思想传播等。二、印刷书的诞生(3)意义: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典籍的翻
10、译佛经的翻译:从东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佛经翻译得到官方支持。唐代,译经活动的规模更加宏大。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材料材料 隋唐时期,佛经翻译获得了国家统治者的直接支持。经过北周武帝毁佛之后,隋唐统治者积极复兴佛教。国家出面组织译场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并且建立了一套极为严格的翻译制度,佛经在流通前需经皇帝御览及皇帝钦赐。国家权力机构的积极参与使隋唐成为我国译经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玄奘这样承前启后、融古通今的大翻译家,把中国的佛经翻译事业推向了顶峰。王焱: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政治化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介绍天文、历算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耶稣会士把中国文化的优秀典籍介
11、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进入近代以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更促成翻译活动的频频展开。材料材料 正是这些科技知识,特别是关于近代的世界观念,打开了部分中国人的眼界,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梅文鼎、王锡阐以及清朝的康熙皇帝,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外来的科技知识。近代科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实证道路和数学语言,徐光启、方以智等人通过接触近代科技知识,开始重视“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这与我国古代学者思维方式的直观性、模糊性相比较,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初步显示了近代思维的风貌。曹蓉:明末清初西学东浙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03图书馆的成长三、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图书馆的发
12、展(1)古代世界: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材料材料 图书馆中的藏书门类齐全,包括哲学、数学,语言学、医学、文学以及占星学等各类著作,几乎囊括了当时的全部学识。其中的王朝世表表、史事札记、宫廷教令以及神话故事、歌谣和颂诗,为后人了解亚述帝国乃至整个亚述巴比伦文明提供了钥匙。尤其珍贵的是,在文学类泥版中,这里藏有世界史上第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创造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陈晓红、毛锐著:失落的文明:巴比伦三、图书馆的成长2.中国图书馆的发展 材料一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
13、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改编自卿玉弢、王黎、朱俊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改编自徐凌志、卓腮娇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材料三材料三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救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材料四材料四 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
14、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戊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1)古代中国官藏: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存,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藏: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三、图书馆的成长(2)近代中国: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3)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
15、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04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博物馆的起源与近代西方博物馆的发展(1)博物馆的起源: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2)近代西方博物馆的发展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材料材料 1675年英国贵族阿什莫尔(Elias
16、 Ashmole)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考古出土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1683年由此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开创了将私人收藏公之于世,建立近代博物馆的先河。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设有古物部、西方艺术部、东方艺术部,赫伯登硬币馆、卡斯特画廊等部门。庄元:创新教育视野中的牛津、剑桥大学博物馆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2.近现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1)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
17、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博物馆的建设展现出新的气象。1912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南通博物苑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2.近现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2)现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
18、年,是为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而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在旧藏珍宝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故官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2.近现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
19、,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3.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的意义(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巩固练习1.东汉时期,经学家郑玄以书信教诚其子,要求他“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名臣蔡邕教育其女,“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据此可知当时士大夫()A.强调以修身治国为己任B.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C.注重家庭教育的塑造力D.受儒学官方哲学化的浸染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汉时期,郑玄和蔡邕都注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C项正确;材料
20、只涉及修身,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男女平等思想,排除B项;儒学哲学化是理学的形成,排除D项。巩固练习2.近代以来,一些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10年颁布了图书馆章程,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京师图书馆和各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这说明()A.绅吏阶层支持推动新政兴起B.社会读书风气浓厚C.公共资源建设彰显国家自觉D.西学东渐影响深刻解析:根据材料“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10年颁布了图书馆章程,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京师图书馆和各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可知,
21、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的态度非常积极,在1910年颁布图书馆章程,说明国家自觉对公共资源进行建设,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新政兴起信息,排除A项;社会读书风气浓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西学东渐影响深刻,材料未提及向西方学习的信息,排除D项。巩固练习3.1905年4月30日,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这表明,京师大学堂()A.进步与落后思想并存B.实行中西合璧教育体制C.深受传统价值观影响 D.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典范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4月30日,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
22、,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可知,京师大学堂在培养青年学生方面仍强调忠勇精神,体现了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进步与落后思想并存的信息,排除A项;实行中西合璧教育体制,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新式教育的典范不能准确体现材料信息,排除D项。巩固练习4.1950年,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接收天主教会在华开办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接收受到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一部分改为公办学校,一部分改为人民自办、政府予以补助的私立学校。这一做法()A.适应了巩固新政权的需要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C.缩小了中西方教育的差距D.建立了与国家相适
23、应的教育体系解析:根据材料“接收天主教会在华开办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接收受到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加上材料中的时间是1950年,可以推断此时我国正在有序从帝国主义收回教育主权,而收回教育主权有利于巩固新政权,A项正确;仅收回教育主权并不能全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收回教育主权并不能立刻缩小中西方教育的差距,排除C项;1950年,新中国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还没有条件建立了与国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排除D项。巩固练习5.英国文化部(DCMS)在2016-2020年大英博物馆管理协议中将“持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商业和慈善手段获取收入”三项内容列为工作重点。2018-2019年度大英博物馆总收入1.049亿英镑,来自政府津贴1310万英镑,总支出9620万英镑。据此可知,英国旨在()履行博物馆的服务公众职能 宣传政府责任担当意识彰显博物馆个性,实现双赢 保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A.B.C.D.解析: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持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以体现目的;由20182019年度大英博物馆收支微平衡可以看出“以商业和慈善手段获取收入”发挥了作用,正确;非主题之意;与题干无关,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