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生理学模拟试卷科目代码:346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硕士模拟试卷(一)体育综合运动生理学(100分)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心电图反映心肌()。A.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 B.机械收缩过程C.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D.兴奋的恢复过程 2.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的现象称为()。A.原发高血压B.心源性高血压C.青春期高血压 D.肾源性高血压3.“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A.进入工作状态结束B.准备活动结束C.稳定状态结束D.疲劳的消除4.与平原相比,运动员在高
2、原比赛时,与有氧工作能力有关的竞技成绩()。A.明显提局B.明显下降C.略提局D.无变化5.从高处跳下落地时,股四头肌()。A.做等张收缩 B.做等动收缩C.做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被拉长)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离心收缩6.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评价运动强度的指标是()。A.最大吸氧量 B.肝糖原值 C.血糖值 D.血红蛋白值7.三磷酸腺苷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 ),并释放出能量。A.三磷酸腺苷和无机磷酸B.ADP和有机磷酸C.三磷酸腺苷和有机磷酸 D.ADP和无机磷酸8. 乳酸阈(也称为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运动强度运动时,由()的临界点A. ATPCP供能向无氧代谢供能过渡B. 有氧代谢供能
3、向ATPCP供能过渡C. 有氧代谢供能向无氧代谢供能过渡D. 无氧代谢供能向有氧代谢供能过渡9.“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本着( )A.疲劳的消除B.准备活动的结束C.稳定状态的结束D.进人工作状态的结束10. 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及运动成绩表现呈现( )关系。A.正U字形的曲线 B.倒U字形的曲线C.线性 D.正比二、判断题(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肌肉收缩过程是主动的,要消耗能量,肌肉舒张过程是被动的,不消耗能量( )2. 间歇训练法是发展无氧耐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3. 系统的速度性训练有助于快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 )4. 有氧耐力素质需要大量
4、的能量贮备作为基础,主要受体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5. 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可以通过补充铁物质预防治疗。( )6. “青春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正常,而舒张压增高。( )7.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 8. 血红蛋白含量直接影响无氧耐力水平。()9. 运动消耗肌糖原,通过血糖补充肌肉运动所需能置,通过肝糖原分解维持血糖稳定。( )10.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使通气/血流比值下降。( )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简述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试述最大吸氧量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科目代码:3
5、46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硕士模拟试卷(二)体育综合运动生理学(100分)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分解为(),并释放出能量。DA.AMP和无机磷酸B.ADP和有机磷酸C.AMP和有机磷酸D.ADP和无机磷酸2. 进行等长练习能有效地发展()。AA.最大静力性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C.爆发力D.相对肌力3.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A.外环境 B.内环境 C.稳态环境 D.代谢环境4. 个体乳酸阈水平可用来评定运动员的()能力
6、。A.无氧运动 B.有氧运动 C.缓冲血乳酸 D.ATP-CP供能系统5. 在田径项目中,运动员运动时血乳酸阈值较高的项目是()。A.短跑 B.中长跑 C.跳跃 D.投掷6. 与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相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出现机能节省化,在定量工作时机能反应()。A.较低 B.较高 C.或高或低 D.差异不明显7. 到达高原初期,运动员的趁脉比在平原时会( )。BA.下降B.升高C.不变D.不稳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8.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的过程。CA.反射B.条件反射C.运动条件反射D.非条件反射9. 慢肌纤维有以下代谢特征()。BA.糖酵解酶活性和有氧代谢酶活性均较低B
7、.糖酵解酶活性较低,而有氧代谢酶活性较高C.糖酵解酶活性和有氧代谢酶活性均较高D.糖酵解酶活性较高,而有氧代谢酶活性较低10. 细胞外液是细跑生活的环境,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AA.内环境B.外环境C.稳态环境D.代谢环境二、判断题(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是钠离子内流的平衡电位。( )2. 血红蛋白值越高,则血液运输养料和代谢产物的能力越强。( )3. Ca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解离是引发肌纤维收缩舒张的键环节。( )4. 低氧训练有助于改善机体供氧能力,有效提高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 )5. 系统的耐力性训练有助于快肌纤维
8、的选择性肥大。( )6. 血红蛋白含量是决定速度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 )7. 适当的运动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水平,过量运动则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水平下降。( )8.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无论处于何种机能状态,体内三个供能系统都要共同参与供能。() 9.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10. 有训练的人进行最大强度负荷运动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的特点是动员 快、机能潜力大、恢复快( )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简述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耐力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在,有 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 速度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在,优秀短跑运动员的乳酸脱氧
9、酶活性提高。)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试述机体三个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答案要点:(1) 供能系统包括:ATP-CP供能系统、糖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糖和脂肪的有氧化供能系统。(2) ATP-CP供能系统的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无氧供能,供能速率十分迅速,不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中起重要的作用。(3) 糖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的特点:供能总量较蹲酸原系统多,无氧供能,供能速率较迅速,产生导致疲劳的代谢产物一一乳酸;在较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中起重要作用。(4) 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供能总量大,需要氧气的参与,供能速率较慢,不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在长时间低
10、强度运动中起重要作用。运动训练学模拟试卷科目代码:346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硕士模拟试卷(一)体育综合运动训练学(100分)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AA.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美学因素、生理学因素2. 优秀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区间起伏的是()。CA.基础训练阶段 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 D.竞技保持阶段3. 下列不属于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是()。B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运动训
11、练过程中运动负荷与恢复的周期性关系C.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D.适应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4. “立定三级跳远”属于()DA.等张收缩训练 B.等动收缩训练 C.等长收缩训练 D.超等长收缩训练5. 下列不属于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是()。A.意念训练法 B.放松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 D.诱导训练法6.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体现在()。A.运动员参加比赛所获得的名次B.运动员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C.运动员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水平D.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7. 比赛前,跳远的完整技术训练常采用()。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8. 等动力量训练法的优点
12、是( ),并在各个角度上的力量都能得到提高。DA.肌肉长度和角度都有变化B.肌肉力臂和张力都有变化C.力臂长度和张力都有变化D.肌肉长度和张力都有变化9. 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不包括()。C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人体生物特点D.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10.影响比赛结果评定行为的不合理选项是()。AA.比赛气候B.竞赛规则C.评定手段D.裁判员道德和业务水平二、判断题(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技能、体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亦被称为运动能力。2. 个
13、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含训练水平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3. 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可从身体练习、动作构成和动作过程三个层面予以解析。4. 运动员水平越高,竞技越激烈,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相对就越大。5.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包括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教育学因素三个方面。()6.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神经系统在一定时间段内产生最大冲动的能力。()7. 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髙低,通过其动作质量判定。()8.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其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9. 速度素质是由运动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三部分组成。( )10.
14、在竞技保持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通常低于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同时间断性地保持较高的负荷量()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样性竞技能力结 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运动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现代竞技运动中,儿童少年接受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年轻化。请根据儿童少年的身体特征分析儿童少年时期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的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运动能力发展会产生哪些
15、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要点:(1) 儿童少年时期的训练属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基础训练阶段,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过度的负荷,尤其是高强度的训练会对少年儿童的内脏器官及支撑运动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致葬送他们的运动前途。高强度训练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缓身高的增长:过高强度的训练容易造成儿童少年骨骺软骨的局部损伤,出现骨骺的提前骨化,同时, 还会对生长激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影响长高。对骨骼、韧带、关节造成损害,因为运动训练可以使儿童少年的肌肉快速增长,而骨骼韧带等的发展相对较慢。对性器官发育的影响:已经有一些研究证实,少年女子运
16、动员长期大强度训练容易造成初潮时间晚、月经不规律甚至疼痛等现象,但对青少年男子运动员性器官发育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影响心肺功能的发育:过早的高强度训练,易使儿童少年心肌壁增厚,心肌增强,但心腔较小,不利于心脏的正常发育。降低免疫功能:高强度的训练会给儿童少年的免疫功能带来破坏。(2) 高强度的训练的确能在短时间提高儿童少年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但是,高强度专项化训练会使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潜力过早挖掘,昙花一现,严重影响其未来运动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运动生涯的过早结束。科目代码:346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硕士模拟试卷(二)体育综合运动训练学(100分)注意:考生须
17、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最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的方法是()。DA.间歇性循环训练方法B.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C.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D.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2. 运动员智力训练有()。DA.观察力、记忆力、表象训练B.记忆力、表象、思维想象力训练C.表象、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训练D.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训练3. 下列不属于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的是()。DA.力量耐力B.有氧耐力C.无氧耐力D.乳酸耐力4. 为了使运动员能够掌握某种战术配合的基本步骤,一般采用()。BA.完整战术训练法B.分解战术训练法C.减难训练法D.加难
18、训练法5. 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础的构成要素是()。A.运动训练 B.运动解剖 C.运动员选材 D.运动竞赛6. 机体在局部疲劳时更适用于发展运动员的()。A.爆发力 B.耐力 C.灵敏素质 D.最大力量7. 发展最大力量的负荷强度不宜低于本人最大负荷量的( )AA. 40% B. 30% C.50% D.20%8. 等动力量训练法是在指动作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肌肉始终能发挥出( )的训练方法。DA.最大力量 B.较小力量 C.持续力量 D.较大力量9. 变换训练方法有三种基本类型,不属于该类型的是( )。BA.负荷变换训练方法B.训练量变换训练方法C.形式变換训练方法D.内容变换训练方法1
19、0. 中长跑训练常用的一种手段称之为“法特莱克法”的练习手段是一种( )CA.重复性练习手段 B.间歇性练习手段C.持续性练习手段 D.比赛性练习手段二、判断题(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练过程是运动员按照训练计划主动进行承受负荷的过程,运动员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是训练质量的保证。( )2. 有效控制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3.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
20、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4. 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5. 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6. 意念训练时要使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我暗示并不属于意念的范畴。()7.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髙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的身体活动方式。()8. 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负荷应该将心率控制在170次/分180次/分。( )9.减量、提高训练强度是赛前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10. 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
21、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保持负荷在高水平之间起伏( )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简述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的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 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试述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以及克服情绪激动现象的方法。答案要点:(1)运动员在比赛前及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有:心理紧
22、张、心理胆怯、情绪消极、情绪激动、心理淡漠、盲目自信、注意力分散、心理焦虑等。(2)克服情绪激动的方法:第一,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有关,因此,应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特别对少儿运动员或初次参加重要比赛的运动员更是如此。第二,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也与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有关,有的运动员个性倾向比较突出、易冲动,在赛前很容易激动,对这样的运动员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区别对待,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三,动机水平与运动员情绪密切相关。动机支配着行为,是直接推动运动员参加训练与比赛的内部动力。过
23、高的动机水平会使运动员情绪激动,因此,在赛前,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好运动员的动机水平,使之处于一个适宜的中间水平。科目代码:346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硕士模拟试卷(一)体育综合学校体育学(100分)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 )年编辑出版的。 CA.1954B.1960 C.1956 D.19502.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中,最具灵活性、最活跃的要素是()。 DA.领域目标 B.水平目标C.单元教学目标 D.课时教学目标3. 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是( )。 DA.
24、学习复杂的体育技能 B.体育养成教育C.增加学生的体能水平 D.培养学生的种种体育能力4.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首要条件是( )。 AA.体验运动乐趣B.拥有成功体验C.感受体育D.接受教师奖励5. 体育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方法B.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C.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手段D.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6.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是()颁发的。A.2001年 B.2002年 C.2003年 D.2004年7.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CA. 动作示范法、演示法
25、、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B. 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C.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D. 竞赛法、游戏法8. 体育学科独有的运动认知体系是不断提高人体对物体,对自我的速度,对时间、空间、距离、重量、力量、方位、平衡、高度等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的能力,是一种身体一动觉 智力。构成身体一动觉智力有三个核心要素,其一是有效地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其二是 熟练地操作物体的能力;其三是( )的能力。 BA.语言和行动协调一致 B.体脑协调一致C.肢体和动作协调一致 D.时间和空间协调一致9.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在于( )。 CA.锻炼方法不同,竞赛内容不同,活动性质不同B.学校
26、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C.槪念不同,对象不同,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管理体制不同D.概念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内容不同,组织形式不同,活动性质不同10. 体育课一般密度是一节课中实际上课的总时间与下述()项的比例。BA.准备活动时间 B.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和C.课中讲解与练习时间D.课中练习和组织时间二、判断题(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体育学习集体形式与变化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规律、运动技能
27、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和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3. 小学低年级(12年级)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包括生活和生存技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等。( )4.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过程是: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阶段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阶段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阶段。( )5. 在当今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要逐步做到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确认。( )6. 课外运动竞赛的主要特点是有竞争性、知识性与协作性、多层次与群众性和趣味性与娱乐性。( )7. 动作技能形成、提高的过程是: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的阶段根据教
28、学的需要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的阶段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的阶段。()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的做法,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 )9. 学校对体育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学校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各校结合地方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10.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可分为诊断评价、形成期评价和综合评价。( )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简述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与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 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论述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新世纪学校体育的目标应该尽可能体现学校体育的“四发”功能,即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和发挥人的力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