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2021届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题一、 选择题 1. 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 B.三民主义C.海国图志 D.天朝田亩制度2.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封建统治D.抵抗外国侵略3.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马克思用“海盗式的扩张”来形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
2、( ) A.英法出兵占领天津 B.清政府被迫增开天津为商埠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5.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相同之处有( )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都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A.B
3、.C.D.7. 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俄国割占我大片北方领土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A.B.C.D.8. 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9.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10. 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
4、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1. 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 ) A.宋教仁案B.二次革命C.清帝退位D.护国战争12. 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A. B. C. D.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13. 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引发的国内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
5、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4.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A.B.C.D.15.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何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6. 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多兵占领重要城市,直接有高压政策,压住工人的革命行动,那么,他
6、们绝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这一思想( ) A.体现当时革命以城市为中心 B.与“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吻合C.强调资产阶级力量非常强大 D.表明革命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17.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这次会议”应指的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三大18.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蒋在日记里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
7、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等处。是其欲乘粤逆叛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可见,蒋介石认为日本侵略东北的原因是( ) A.中国内部动乱 B.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C.中国国力衰落军备废弛 D.日本既定国策决定的19. 西安的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 ) A.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东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20.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开
8、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1. 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正确的是( )A.B.C.D.22.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是( )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23. 如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B.C.D.24.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史实是( )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武汉会战25. 中国人民以落
9、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可见,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C.实现了国家独立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6. 如图显示的是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该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前期的探索B.土地革命的实践C.抗日战争的胜利D.中共革命的历程27.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
10、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解放南京28.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C.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29. 如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30. 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传统娱
11、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人们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动作,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这里的“它”指的是( ) A.电报B.电话C.电影D.电车二、 材料分析题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屈辱篇】材料一 1840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探索篇】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
12、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抗争篇】材料四: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反思篇】学史明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寻找出路。 (1)列举两个1840年至1901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的例子? (2)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材料二中说的“
13、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德、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抗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电话等的引进大大改善了人们的交通通信工具,照相和看电影逐渐成为新时尚,报刊等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材料二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1)用史实说明“报刊等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材料一中新事物的传入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2)
1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社会现象?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哪些社会风尚的革新?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33. 辛亥革命不是一蹴而成的,在此之前,革命先行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早年曾入私塾读书,后在檀香山、香港和广州等地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最终走上了从政之路。面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混乱的双重苦难,他以“救国”为己任,成为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撰写发刊词,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在随后的各种演说中进行系统的阐述,形成了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理论。文化发展
15、的历程材料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地域分布广东40人四川3人福建20人安徽3人广西6人华侨近30人,习惯只写上祖籍,分入广东、福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救国”所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理论”指什么?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哪一事件相关?依据材料三,概括“七十二烈士”地域分布的特点。 (4)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 15:DCADB 610::CCDCB1115::CBDBB 1620:BCABC21
16、25:DADBB 2630:DBACC二、 材料分析题 3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民主、科学(4)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2.(1)说明:申报等报刊的创办;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2)现象:剪发辫。 社会风尚:易服饰、改称呼、废止缠足等。(3)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涌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33.(1)活动:1894年,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理论:三民主义。 起义:萍浏醴起义。 影响:使同盟会声望大振。(3)事件:黄花岗起义。特点:均来自南方,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和祖籍为这两省的华侨。(4)认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近代革命志士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扩大了革命的影响和革命军的声望;广东、福建等地人民和华侨为近代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