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汇编(一)我的暖,一寸长葛闪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你要到哪里
2、?”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
3、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
4、:“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选自读者,有改动)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乡下父亲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主动跟“我”搭讪交朋友。2.请谈谈用“我的暖,一寸长”做文题的好处。(4分)题目用长度单位修饰温暖,显得新颖独特,朴实有力,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乡下父亲放下尊严主动与城里人交朋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孩子,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温暖,更加突显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3.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谈一谈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
5、分)内容上,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表明中年男子只是个普通的打工者。结构上,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同时也与后面的内容相照应。4.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年男子看“我”接过他的烟后的兴奋与喜悦,也表现出他的淳朴与拘谨。(2)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语言描写,两句话对比鲜明,深切地表现出中年
6、男子内心的自责和对孩子的愧疚之情。5.文章的原文结尾是:“一寸长的暖!这句话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简短,又被它的高贵温暖!”可编者在把这篇文章选入读者时,却把这句话删掉了,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揣摩一下编者的用意。(4分)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平凡而伟大的父爱,也揭示了由于城乡差异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删去这句话,能给予读者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也展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二)烧饼葛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
7、八分,给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下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
8、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
9、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啊,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起初揉面,小葛那个狼狈,光是夏天不能用空调和风扇就够他受的。小葛开玩笑说:“着了风面团就感冒了,起硬皮儿,再怎么揉,都不会起那层活泛的光。”揉面就像练功一样,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中间最好别有停顿。小葛刚开始不懂,揉面时觉得眼皮重,照镜子一看,眼睫毛上都是白面粉,就去舀瓢冷水洗了脸。好嘛,就耽误这么点工夫,那炉饼就被父亲的老客挑毛病“面没发妥”。父亲问他中途是否走开,小葛才恍悟那个脸冼坏了:“回来就感觉面团的外面有点发硬
10、,加上洗过脸手温低,面就醒不到位。”补救的秘方父亲也教给他:添一饭勺的蜂蜜,一大团面就救回来了。但这样做增加成本,而且饼偏甜,有些客人不见得喜欢。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个饼,能跟做第一个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九十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二十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八十二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了十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二十三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直流,
11、说要带一百个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台湾老兵让他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7.第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写了小葛制作烧饼的过程和顾客的等待与担忧。(1分)作用:表现了小葛的忙碌,他动作熟练,麻利,有条不紊,很勤劳,制作的烧饼工序复杂,遵循传统深受欢迎(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下文对小葛烧饼特点的介绍(1分)。8.请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白
12、领来买小葛烧饼的周折费事(1分),从侧面突出了小葛烧饼的香气扑鼻,美味可口(1分),从而表现了小葛手艺高超(1分)。9.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小葛的性格特征?(4分)吃苦耐劳:每天早晨做烧饼,刻苦、用心学揉面;对自己的手艺热爱、执着:坚持用传统技艺打十年烧饼,还要继续坚持;遇事爱琢磨:对自己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在高峰期搞限购。(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0.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辛苦劳累,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示例一】不同意。文中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在带
13、给人们快乐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给予自己尊严和幸福。这本身就是一笔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财富。【示例二】不同意。文中小葛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当前社会,人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丢弃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良知、信义等,人们为此将付出越来越高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远离快乐和幸福。因此当代社会呼唤更多的小葛式的人和他们用心制作的“烧饼”。(4分,观点明确,且理由合情合理即可;持“同意”观点不给分。) (三)成功在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当我们从人群中穿过,能够从匆匆人流中发现哪些人是成功者,哪些人是失败者吗?其
14、实,区别他们很简单。成功者和失败者走路的姿势、速度、眼光、表情、神态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成功者,行走的速度是快捷的,目光如剑,神态自信,他周身洋溢着自信自强的气质。而一个失败者,走路拖泥带水,目光呆滞短浅,表情暗淡。我们很轻易地就能判断,这是一个缺乏决断力和自信力的人。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超越苦难,坚信自己的魄力能够打开困境,坚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出奇制胜,就一定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向成功。而一个失败者,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坚定的自信力,缺乏心理上的必胜信念,因此缺乏先行一步的勇气,最后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陷入不可救药的泥潭。对于一个人来说,才干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自信
15、可以创造奇迹。自信心能够把一个人的才干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能够帮助其把握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在一个自信者面前,我们能感觉这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是一个可以依靠信赖的人,你会感觉到安全和踏实。而一个失败者就不同了,那种穷途末路的无奈,那种无计可施的窘迫,那种无能为力的尴尬,只能让我们选择躲避。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有一段话:“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当时的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发现了年轻的苏轼,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当时,还有王安石、曾巩等一批年轻才俊,在欧阳修的举荐之下,纷纷走上文坛,宋代一时人文繁荣。
16、一批年轻人在欧阳修的引领下出来了,他们取代欧阳修了吗?没有,欧阳修与他们一起,组成了宋代最璀璨的文学星空,相互辉映。而欧阳修,因为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他们在一生当中,坎坷多难,但是愈挫愈奋,最终走向人生的巅峰。他们的身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忧郁、胆怯、恐惧这些词汇。这种成功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气质,只是有的人把它挖掘出来,而有的人终生都让它沉睡着。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点燃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之火。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确立自己的起跑线,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往无前,永远乐观,抛弃犹豫,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坚信自己必定会走向事业的成功,遇到困难决不瞻前顾后
17、、气馁后退,你的人生同样能够灿烂光明。人生没有注定的失败者,失败者是败在自己信心脚下的人。(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成功在气质。(或:成功的气质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1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1分),通过将成功者和失败者在走路的速度、目光、神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气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外在体现”的观点(2分)。13.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首先提出“从世界上杰出的人物中,我们还会发现,自信更是一种大无畏的领袖气质”的观点(1分);然后通过列举欧阳修举荐苏轼、王安石、曾巩
18、等人的事例,论证了领袖气度,更显气质不凡的观点,并进一步论述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即使经历挫折磨难,也会走向成功的道理(1分);最后,强调这种成功的气质,每个人都有,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将其挖掘出来(1分)。14.下面哪则材料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论点?请简述理由。(3分)材料一: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材料二: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材料二(1分)。因为材料二的名言阐述的是自信对人成功的重要性。而本文的观点是成功在气质,成功的气质又来源于持久、充足的自信,所以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观
19、点(1分)。而材料一中培根的名言,则论述的是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所以不能证明本文的论点(1分)。(四)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李汉荣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的“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
20、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21、。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
22、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
23、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6.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7.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8.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议论;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9.文章第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
24、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6分)“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意思相近即可)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等。10.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意近即可)(五)匿名电话周蕖我刚上班就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山洼乡旮旯村教学
25、点老师石仁经常躺着上课,电话反复打到县长办公室,还把他躺着上课的图片传得网上满天飞,影响恶劣。县长批示:立即查处!我们马上成立调查组,火速赶往山洼乡旮旯村。旮旯村教学点,窝在老山洼里,偏僻闭塞,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徒步攀爬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旮旯村,我们浑身汗湿透了。在旮旯村的田地里,我看到一群人正在干活,便笑吟吟地走近一位正在锄草的老农,问:“您好!老人家,请问石仁老师经常躺着上课吗?”老农拄着锄头,上下打量我一下,疑惑地问:“你们是不是县里下来调查石仁的?”我点了点头。老农一下子来了精神,气呼呼地说:“嗯,嗯,是经常躺着上课,不信你自己去看你们上面干吗不管?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
26、调走!”这时干活的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妇女说:“哎哟哟,这个石仁啦,躺着上课就躺着吧,还让我们送吃送喝,像个大爷!把他调走,调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不烦”“我们乡村都不愿要石大爷!马上滚走,最好滚到县城去!”一个青年人挤进来大声嚷嚷。“对,对,最好滚到县城去!”一群人马上跟着附和。没想到石仁在村里人缘这么差,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教学点,趴在窗口朝里望,果然看见黑板边凉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脸色铁青的老教师,颤颤抖抖地举着教鞭,吃力地指着墙上的生字卡片,有气无力地读着。一条旧被子裹着下半身。教室不大,只有十几个小学生。我气呼呼地跨进门,随同的人员指着我对石仁说:“这是教育局纪委的张书记,快站起来
27、!”石仁动了动,还是没起来。“你有病吗?!”我厉声质问石仁。石仁摇了摇头,嘴唇抖了抖,似乎想说话,但最终没有说出来。“孩子们,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躺着上课?”我掏出纸和笔,转身面对小学生和蔼地问,准备记录。小学生齐声回答:“是的,一直躺着。”这时教学点门口,除了悄悄跟随的那群干活的,又涌来了不少村民围观。“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我瞥了一眼门窗外围观的村民,瞪着石仁严厉地问。石仁抓了抓头,没作声也没起来。真是山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天底下竟有这样上课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揭开盖住石仁下半身的旧被子,露出上了石膏,缠着厚厚绷带的双腿。我禁不住“啊”了一声:“这双腿?”我盯着石仁问。石仁还是一言不发
28、,泪悄然滑落。“救学生时跌下山崖摔折的”好几个村民抢着回答。“啊,怎么会是这样!现在好些吗?”我缓过神来,轻轻捏了捏石仁的腿柔声问。“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真是官老爷!”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冷嘲热讽。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我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脸红。“我们全体村民,强烈要求把石仁老师调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为什么?是不是他教得不好?”“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我更加不明白了:“那你们为什么要撵他走呢?”“石老师家住镇上,师范毕业主动要求分到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啦!近几年身体不好,经常犯晕,现在救人又成这样,也没人理睬,我们实在不忍心他在这里
29、受一辈子罪啊!”“那你们为什么希望他调到县城呢?”“因为他的女儿嫁到县城,我们希望苦了那么多年的恩人,晚年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享受更好的生活!”“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打举报电话呢?还打到县长办公室?”我好奇地问。“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8.根据小说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4分)故事情节初到旮旯村调查看到石仁躺着上课村民告知详情“我”的心情沉重气愤惭愧(羞愧)9.请你结合全文,谈谈文中画线句的作用。(4分)写出了石仁老师所在的教学点偏远、难走;间接写出了旮旯村的教育不受上级重视的客观原因(旮旯村群众反映情况不受重视的客
30、观原因);侧面表现了石仁老师扎根山区二十多年的不易;为群众采用非常手段反应情况做铺垫(为下文石仁救学生跌下山崖摔折腿做铺垫)。(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0.“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请你结合语境说说几次的含意有何不同。(3分)“哼!太不像话,还不赶紧把他调走!”“哼!我们村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哪个不是石老师带出来的?!”“哼,反映多少次,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不这样做,你们谁会把眼睛落在像石老师那样的老实人身上!”第一次“哼!”表面上表达对石仁的不满,实际上是想引起政府官员对石仁的关注;第二次“哼!”表达对官员误解石仁老师的强烈不满,强调石仁老师对山村教育的贡献之大;第三次“哼”表达对官僚作
31、风(官员做法)的强烈不满。(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11.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设置悬念。本文在开头设置“举报老师”的悬念,然后层层铺垫,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结尾道出实情,解开悬念,让人恍然大悟(2分);欲扬先抑(对比)。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石仁老师的人缘差、不称职,与后文“我”发现石老师其实是个关爱学生、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形成对比,使情节起伏多变(2分)。(六)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
32、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
33、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
34、,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看
35、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月光下,窗台边,一
36、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1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分)去邻居家读“报纸墙”;借小人书读;捡包鞭炮的纸读;到废品
37、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旧书;在月光下读书。(答出任意四个即可)13.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动作描写(1分),运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2分)。14.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1分),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2分)。15.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38、。(3分)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分);点明主旨,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2分)。(七)朱仝的屈服鲍鹏山雷横打死了郓城县知县的相好白秀英,知县一心要雷横死,派朱仝押解雷横去州里判决。朱仝在路上私自放了雷横,自己去顶罪,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牢城曾经是林冲待过的地方,我们领教了那里的黑暗和无道,但是我们不必为朱仝担心,因为朱仝碰到了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沧州知府。沧州知府见朱仝仪表不凡,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并且知道他是因为私放雷横而获罪,内心便对朱仝有了一分敬重,于是没让他去牢城营服刑受苦役,而是留在本府听候使唤
39、。知府的亲生儿子小衙内年方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也很亲近朱仝,知府便吩咐朱仝早晚抱小衙内上街玩耍。此时的朱仝,一心想的就是回乡,和家里的妻儿团聚,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碰到这样一个好知府,实现他的愿望应该不会等太久。朱仝碰到沧州知府实在是运气,但沧州知府碰到朱仝却是天大的晦气不是朱仝会怎么样,而是朱仝有那么几个实在不怎么样的“朋友”。刚刚半个月,梁山的“朋友”来了宋江、吴用要逼朱仝上山。在大街上,吴用、雷横稳住朱仝,而李逵则趁机抱走了小衙内,一直抱到城外树林里,在僻静无人处,一板斧把孩子的头劈作两半!朱仝在树林里找到小衙内,李逵在一边拍着腰里的板斧扬扬得意。朱仝追着李逵要拼命,追到柴进庄上。柴进告诉
40、朱仝:“及时雨宋公明写一封密书,令吴学究、雷横、黑旋风礼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因见足下推阻不从,故意教李逵杀害了小衙内,先绝了足下归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吴用、雷横也说:“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吩咐如此。”朱仝对众人说道:“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我便罢!”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朱仝怒发,又要和李逵厮并,三个又劝住了。朱仝道:“若有黑旋风时,我死也不上山去!”如果要我在梁山好汉中选一个最为正派而厚道的人,我一定选朱仝。水浒传中救人最多的,是朱仝;明明白白地用毁掉自己的方式去救人的,也是朱仝。水浒传是歌颂义气的,而论讲
41、义气,首屈一指之人,非朱仝莫属。但是,他救过的宋江、吴用,还有雷横,是怎么报答他的呢?就是逼得他无法做人,逼得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美其名曰报答对方!更糟糕的是,他们这样做,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四岁孩子公平吗?对孩子的父亲,一个对朱仝颇为关照、为人颇为正派、心地颇为善良的地方官员沧州知府公正吗?后来沧州知府亲自到城外树林中来看儿子的尸首,痛哭不已,备办棺木烧化。这是何等的人间惨剧!这出惨剧的导演是宋江,副导演是吴用,而主演则是李逵。朱仝说,若有李逵在山上,他死也不上山去。他真正想说的,难道不是:宋江、吴用的梁山,他死也不愿意去!但是,确实如宋江和吴用设计的,此时的朱仝,除了上梁山,还真是无路
42、可走了。朱仝放过追罪宋江、吴用,他已经在自欺欺人,已经在内心屈服了。是的,他上梁山了。他屈服了。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件。它照出了梁山阴暗的一面,残忍的一面。有意思的是,朱仝上山以后,根本就没有向宋江问起这件事。不必问,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一个无路可走的人,已经没有问责别人的资本,也没有了问责别人的心气。马幼垣先生说,朱仝上梁山后,把这一切都宽恕了。说他是“唯大智慧能饶恕,独仁厚能刚大”(水浒人物之最)。我则认为,朱仝未必有这么高的精神境界,他只是有着无法言说的忧伤与无奈罢了。8.通读全文,说说朱仝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朱仝是一个讲义气(1分)、正派(1分)、厚道(1分)、大量(1分)的人。
43、9.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交代了朱仝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和内容各2分)10.如何理解文章第段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1)朱仝放过追罪宋江、吴用,他已经在自欺欺人,已经在内心屈服了。宋江、吴用是梁山的头面人物,朱仝虽明知这是二人的计策,但自己除了上梁山,已无路可走,只好自欺欺人。(2分,意思对即可)(2)它照出了梁山阴暗的一面,残忍的一面。因为宋江等人为了让朱仝上梁山,不惜杀害了无辜的小衙内,这种手段照射出梁山阴暗和残忍的一面。(2分,意思对即可)11.宋江等人设了怎样的计策,使得朱仝上了梁山
44、?(4分)吴用、雷横稳住朱仝,而李逵则趁机抱走了小衙内并杀害了小衙内,朱仝无路可走,被逼上了梁山。(4分,意思对即可)(八)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
45、、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46、。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1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从
47、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微信强大的吸引力,它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分)。13.“微信控”有哪些危害?(2分)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1分);伤害视力(1分)。14.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不能(1分),“绝大部分”表示范围,说明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天天接触电子产品(1分);如果去掉,则变成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天天接触电子产品,与事实不符(1分),该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5.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运用上文中的知识,分析导致姐姐如此现状的心理原因,并写一段话劝劝她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4分)原因:希望用微信满足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1分);找到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1分)。【示例】姐姐,微信是很方便、快捷,但是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快乐是微信永远无法给予的,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走进自然,走进人群,感受真正的生活乐趣吧。(2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