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61KB ,
文档编号:5507681      下载积分:1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50768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资料答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资料答案全册.doc

1、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1、2单元)复习资料 一、观潮 (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n m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 f),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 zh)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ng b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n chn)动起来。1、我

2、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马上 ) 犹如( 仿佛 ) 颤动( 颤抖 ) 逐渐( 渐渐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 声如洪钟 、 惊天动地 、 如雷贯耳、震耳欲聋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6、从第一段话中的“人声鼎沸 ”“ 沸腾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7、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景象非常壮观 所听到的声音所看到的样子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8、“再近些,只见白浪

3、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 说明 浪潮很高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远到近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移来、 再近些、 越来越近。”二、鸟的天堂 (一)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 ch)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ng y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4、,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ng x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 hu)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2用“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3、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品种和颜色_多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姿态多_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 ,而是鸟儿都归巢了,我看不见而已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对大榕树的称呼_ ;第二

5、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把序号填在横线上。)对大榕树的称呼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4、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静寂( 寂静 ) 兴奋( 高兴 ) 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6、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看榕树。 7、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更能突出这里的鸟生活得快乐。 鸟的天堂文段选读(二)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 z)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 sh)。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 shu)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

6、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 z)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ng f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 sh)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渐渐( 逐渐 ) 似乎( 仿佛 ) 颤动( 颤抖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 树枝 、 树根 、 树叶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近处 顺序来观察。5、“不可计数”的

7、“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计算 ),意思是 不可以计算 。“不可计数”指的是 树枝数量多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 本来的样子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热爱和赞美大榕树的思想感情。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 的树叶茂密而繁多的特点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8、 。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2)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三、古诗两首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1)、这首诗是()朝诗人()所写。(2)、诗中“缘”是(因为)的意思。(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 来表示。(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道理。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所写。(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3)、“疑”在诗中的

9、意思是。(4)、在 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四、爬山虎的脚 (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嫩红 、 嫩绿 、 绿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均匀( 匀称 ) 拂过( 吹过 ) 舒服( 舒适 )3、这段话选自课文 爬山虎的脚 ,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 颜色 和 排列 两个方面来写。

10、(二)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等词

11、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触、巴、拉、紧贴”、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嫩红、灰色” 等词语感受到的。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反面的地方 ,形状像 蜗牛的触角 ,脚的颜色是嫩红的 。五、蟋蟀的住宅(一)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1、这段话共有 6 句,主要写蟋蟀如何选择住宅的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2、1)“它们”指的是别的昆虫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这段话用了作比较 、 说明方法。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答: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二)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

13、弹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弯曲)-(平坦) (光滑)-(粗糙)2、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安静( 吵闹 ) 简朴( 朴素 ) 简单(单一 )3、照样子造句。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4、这段话是按从( 外 )到(内 )的顺序写的。5、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6、蟋蟀

14、的住宅在 朝着阳光的堤岸 上,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 ,就像 一座门 。门口很隐蔽 ,内部墙壁很光滑 。整个住所 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卫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3、4单元)复习资料班别 姓名 学号9、巨人的花园第1自然段1、这段话选自课文 巨人的花园 ,主要写 巨人有一个漂亮的花园 。2、文中“那里”指的是 巨人的花园 。3、第二句话按时间的 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鲜花 、 绿树 、 鲜果 、和 白雪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漂亮 的特点。第79自然段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喧闹(热闹)训斥(斥责)2、写反义词。 隆冬( 盛夏 ) 孤独( 热闹 ) 荒凉( 繁华 ) 漫长( 短暂

15、)3、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4、5句)4、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8句。)5、是 小男孩(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 6、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懂得分享才会收获快乐。 11、去年的树第1517自然段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睁着)、(盯着 )、( 看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来了_;第二个看仿佛在说:_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_。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3、

16、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_小鸟曾经答应过树:明年春天回来给它唱歌。_ 13、白鹅第2、3自然段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A )(选填序号)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 大、凶 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B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A 、比喻 B、对比 C、排比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第三句)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1)凡有生客进来,鹅( 必然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果然 )如此。(2)今天( 依然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仍然 )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17、。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中心 句,又是 过渡 句,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第4自然段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大模( m )大样 净角( ju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骄傲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傲然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局促不安 )4、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_。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第2句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步态 )和( 站姿 )两个方面具

18、体介绍鹅的傲慢。第5自然段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2、鹅需要 水 、 泥 、 草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我们的鹅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第7自然段1、“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因此鹅吃饭时,一定要有一个人侍候,真是架子十足。 2、鹅吃饭时要人侍候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第7自然段第2、3句。15、猫第1自然段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

19、怪。 2、猫的老实,表现在 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贪玩表现在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尽职又表现在可是她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3、造句(1)任凭也 (2)非不可 4、 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5、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6、猫

20、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 贪玩 ),既贪玩又( 尽职 ),既胆小又(勇猛 );高兴时( 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 一声不出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X )8、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第2自然段、1、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咕噜咕噜: 叮当叮当 、 哗啦哗啦 、 滴答滴答 淅沥淅沥 。2、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答: 不好 。因为“几朵小梅花”更突出小猫的可爱,更能体现老舍先生

21、对猫的喜爱之情。 3、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蹭腿 、 抓痒 、 踩梅花 、 丰富多腔地叫唤 、 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用文中的词归纳)4、注意本段中的关联词语。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5-8单元)复习资料第十七课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 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过

22、度句。承上启下的作用。2、那些动词说明已经来到了长城?答:站、踏、扶。3、“很自然的想起”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答: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4、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了作者无数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的长,与文章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字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第十八课颐和园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

23、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盖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文中能表现

24、有人心情舒畅的词语是什么?答:神清气爽。2、第一段重点描写了(长廊),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文中用表示颜色的词体现(美),用具体数字“七百多米”来说明长廊的(长)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先介绍了(柱子)、(栏杆),再介绍(横槛)、(花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抓住每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抓住长廊的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3、“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多且内容各异)。4、请用横“_”画出各段中的过渡

25、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点明(游览的行踪)。5、第一段中,有些动词记述了游览的过程,请写出来:(进了)、(绕过)、(来到)。第二段中用(走完)、(来到)。第三段用(登上)、(站)。6、画“”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7、第二段描写了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观察顺序是(从上到下)。8、第三自然段描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的颐和园的景色。分别写了(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色彩的美丽)。9、耸立的意思是:(高高的直立),从“耸立”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佛香阁的高大),从“一排排”这个词中能体会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10、作者在

26、写“佛香阁”和“排云殿”时用了相同的写法:都是先(具体描写特点),再(点明名称)。11、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美景,第一句先写了(静态)时的美,第二句写了(动态)时的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12、从“滑”字能体会到什么?换成“划”字好吗?为什么?答: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静”。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不好。因为“滑”指在表面滑过,“划”指在水中划过,“滑”字更能体现湖水的静。13、作者根据(游览)顺序先后游览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物的特点,都突出了景色(美)。课

27、文的开头和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14、课文运用动词体现游览的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长长的石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形象。15、”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的句子中通过描写“游船、画舫”反衬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16、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本文通过对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17、 画舫:装饰华美的专供游人乘坐的船。隐隐

28、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葱郁:葱茏。耸立:高高的直立。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神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18、缩写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第二十课古诗两首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在诗中(李白)(谁)送(孟浩然)(谁)去(广陵)(地方)。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写景、叙事)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

29、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3、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王维)。这首诗描绘的是(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去(安西)的情景。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青青)、(柳色新)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时间是(春)季节。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都是送别朋友,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第二十一课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30、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在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头,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 这两段话围绕那句话写的?用“_”划出来。2、说说你对“紧走搭石慢走桥”这句话的理解。答:走搭石是要走得快才能保持平衡,过桥时不能太急,要慢一点儿。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看出那里的人们(

31、友好、团结)4、用“”画出“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句子。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不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

32、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大地震袭击台湾。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轻)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5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宽敞)的地方才算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振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6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33、同胞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问题:1、这里的“即将调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年轻人的生命)。2、在文中有两组反义词,它们是(凋零-绽放,苍白-红润)。3、从加点的两个词语中(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我读懂了救活年轻人的办法(只有一个)。4、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1999)年(9)月(22)日,(杭州)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5、(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34、答:体现小钱对生命的渴望;6、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这句话体现了什么?答: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的优秀品质;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7.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骨髓的人。这句话主要写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吗?答:在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中,找到适合的骨髓非常(困难);(答:不行。因为可能表示不确定性,更加准确,而且突出了寻找骨髓的不容易)8.课文中有两个“静静地”,分别说明了什么?答:第一个说明(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和对骨髓的期待);第二个则说明

35、(是台湾青年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让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课文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对比,使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突出。9、 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李博士必须停止工作10、最后一段的“生命桥”是指:血脉亲情11、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年轻的生命就将结束。突显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2、“在同一时刻”指的是:“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13、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说明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正处在(危险中),衬托出他们(不顾

36、自身安危,舍己救人)的精神。14、第四自然段补充说明青年目前所处的状况,反衬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转折作用,这段心理描写突出台湾青年心系大陆同胞的可贵品质.15、注音:沉者()间隔()骨髓()16、“此时此刻”指(发生余震的时候)。说明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15、读了第四自然段后,拟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学到了那些品质?答: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李博士为了救小钱不顾自己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

37、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你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由此可见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答: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他少年时代已立下大志,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爱国少年。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8、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它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它意思到(中国)必须(振兴)的重要意义。5、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效”是(效仿)的意思,“周生”指的是(学习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都应该像周恩来学习)。第二十六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中包含着期待,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先得虎虎有生气。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谈话,让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1、这段中的“我”是指(肖复兴),作家是指(叶圣陶)2、词语解释摇曳:摇荡沉郁:浓厚,形容程度很深。3、“庆幸”是指未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的意思。我感到庆幸的原因是(C)A:“我”的作文一幅画像获奖了。B:“我”能到大作家的家里做客,很荣幸。C:我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4、“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