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D)D.针灸甲乙经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B)张从正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D) D.神农本草经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 (A)A. 此消彼长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D) D. 所不胜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C.肾为肺之所胜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D)D.肾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B) B.肺与肾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C)10、被称为“髓海”的是( C )C.脑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C)C.肺与肝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
2、恒之腑的是(B) B.胆 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B) B.宗气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A)A.津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D) D.营气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C ) C. 气能摄血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B)B.足太阳经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 B )B.心经与小肠经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 B )B. 偏阴质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A)A、一气一病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D)D.重着疼痛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B )B.气
3、下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A )A.正气不足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 D )D.阴阳格拒2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B )B、实寒证26、“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 A )A.热因热用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C )C.失神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B)B.客色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D)D.水饮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B)B.疽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C)A. 辛味C. 甘味 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BCE )B. 土与水 C. 木与金E. 水与
4、火3、脾的生理特性为( CD )C. 喜燥恶湿 D. 以降为和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ABCDE)A.推动B.温煦C. 固摄D. 防御E.营养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DE)A.瞳仁属肾,称水轮D.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E.眼睑属脾,称肉轮三、填空题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2、五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3、藏象学说常以(五脏六腑)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4、(胆)称之为孤府。5、津液与血液之间相互渗透转化,称为(津血同源)。6、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不足)。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
5、热现象病证的治法,称为(热因热用 )。8、望面色之病色的特征是(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9、一般问诊包括问主诉、问(现病史)、问(既往史)、问个人生活史、问家族史。10、热证以(邪气盛)或(阴液不足)为主要病机。四、名词解释1、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各种相应的变化和反应。2、五行相克: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制约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3、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及与其相通应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4、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
6、力的物质基础。5、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6、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五、问答题1、何谓阴阳? 阴阳的特性有哪些?答:(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说明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也可以说明一个事物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2)阴阳的特性有以下几点: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规定性。2、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1)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
7、主管气的形成和调节全身气机。(2)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3)肺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3、气机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气滞,气机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2)气逆,气的升降运动失常,当降者降之不及,当升者升之太过,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3)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4)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5)气闭,气机郁闭,外出受阻的病理变化。4、血的失常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答:(1)血的失常主要有:血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两个方面。(2)血不足,濡养作用减退,又称为血虚。(3)血液运行失常:血瘀
8、,血行急迫,出血。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C )C.张元素2、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书籍是( B )B. 伤寒杂病论3、“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B)B、互根互用4、五脏相对于六腑属阴,五脏之中又分阴阳,属阳的是( C )C.肺5、下列说法中,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 C )C. 木为金之所不胜6、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C )C.脾7、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C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8、肝肾同源是由于( B )B、精血同源9、脾在窍为(D)D.口10、肝在志为(D) D.怒11、被称为“水之上源
9、”的是( A )A. 肺12、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C )C脾肺肾13、人体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 )A.三焦14、与呼吸微弱、语音低微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B ) B.宗气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D )D.营气16、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具有滋润作用的是(C)C. 津17、临床上以补气药配合止血药治疗出血证的理论基础是( C )C. 气能摄血18、在足小趾端交接的经脉是(B)B.膀胱经与肾经19、各种致病因素又可称为( B )B.邪气20、下列哪项不是七情的致病特点( B )B、耗气伤津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10、( D )D.重着疼痛22、具有“易于蒙蔽心神”特点的外感邪气是( A )A.痰饮23、内燥常见的脏腑是(D)D、肺胃大肠24、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神清多语、两颧泛红如妆、意欲进食的表现的是(D)D.假神25、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是(A)A.主色26、以下哪项不是白色主病( D )D.水饮27、可以判断病证虚实的舌形是(A)A.老嫩28、咳声如犬吠的是(B)B.白喉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D) D、虚寒证30、“真寒假热证”宜采用(A)A.热因热用二、多项选择题1、阴阳关系中含有量变、质变内容的是(ABCDE)A.阴阳对立 B.阴阳制约 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2
11、、奇恒之腑包括 (ACDE)A.脑 C.脉 D.骨 E.髓3、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有 ( ABD)A.大肠经 B.小肠经 D.三焦经 4、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BDE )B. 炎上 D. 动血 E. 扰神 5、以下属于痢疾里急后重表现的是(ABC)A.腹痛窘迫 B.时时欲泻C.肛门重坠三、填空题1、阴阳的原始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2、五行起源于古代的(五材)观念。3、灵枢海论指出:(脑)为髓海。4、同名的两条手足阳经,都在(头面)交接。5、疫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疾病,称为(一气致一病)。6、培土生金法适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
12、、以致肺气虚弱之证)。7、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或(补其不足)8、望面色之常色的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9、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10、 数脉主病为(里热证)、(表热证)。四、名词解释1、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和条件。2、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称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3、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的理论。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
13、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6、疫(疠)气:泛指一类具有强烈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7、血: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五、问答题1、何谓五行学说?答: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2、肝主疏泄有哪些生理作用?答:肝主疏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
14、用有:(1)调节精神情志(2)促进消化吸收(3)维持气血运行(4)调节水液代谢(5)调节性与生殖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答:(1)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阳经;(2)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3)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阴经;(4)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复交手三阴经。4、何谓寒从中生?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寒从中生,即是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2)内寒主要是体内阳虚阴盛而寒,以虚为主,属虚寒;外寒主要是外感寒邪为病,虽然也有寒邪伤阳的病理变化,但以
15、寒为主,属实寒。二者之间的主要联系是寒邪侵犯人体必然会伤及机体阳气,从而导致阳虚;而机体阳气亏虚又易感寒邪而致病。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A、 先秦秦汉2、金元四大家中“补土派”的代表人物是(C)C、 李杲 3、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肾为(A)A、阴中之至阴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C)C互根互用 5、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B)B、 明与暗 6、按五行生克规律,心的所胜是(C)C、 肾 7、称“罢极之本”的脏腑是( C )C肝 8、“朝百脉”是以下哪一个脏的生理功能?(C)C、 肺 9、与津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一组脏
16、腑(D)D脾肺肾 10、脾在液为(C)C、涎11、称为生气之根的是(B)肾 12、下列何项符合胃的生理特性(C)C、 喜润 13、沿三焦下行于脐下以资先天元气的是(B)B、 宗气 14、脾的生理特性是(C)C喜燥恶湿 15、常为外感致病之先导的邪气是(B)B. 风邪 16、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责之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C)C推动 17、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D)D、重着疼痛 18、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喜则(B)B、气下 19、其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多兼“湿邪”的致病邪气是(B)B、暑邪20、一般认为以下哪项不会导致出血(D)D、 血寒 21、临床上治疗血瘀证配合
17、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A) A、气能行血 22、元气流行全身是通过什么完成的(D)D、三焦 23、“气逆”常见哪组脏腑(A)A、肺胃肝24、“易伤肺”而出现干咳少痰是下列哪一种外感邪气的致病特点 (C)C、燥邪25、“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饮致病的何项特点(D)D、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26、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A)A、正气不足 27、下列属于“用热远热”治法的是(B)B、阳虚慎用寒药28、“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C)C、虚热证29、根据不同的气候时令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C)C、因时治宜30、“大实有羸状”是指(D)D.真实假虚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
18、定的治疗方法有(ABD)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D、金水相生法2、肝藏血功能主要生理意义(ABCDE)A、涵养肝气B、调节血量C、防止出血 D、濡养肝及筋目 E、为经血之源3、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点是(ABD)A、化生和贮藏精气 B、藏而不泻D、满而不实4、下列脏腑生理功能中,具有推动血行作用的是(ABD)A、心主血脉 B. 肝主疏泄D. 肺朝百脉5、气机失调的表现有(ABCDE)A气滞 B气逆 C气陷 D气闭 E气脱6、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病”的范畴(ACD)A. 消渴C. 感冒 D. 中风 7、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CDE)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E、为阴邪,易阻遏气机8、瘀血病
19、证临床的共同表现有 (ACD) A、刺痛C、出血D、肿块9、下列何项属塞因塞用 (ACE) A、血虚经闭 B、食积泄泻 C、五更泄泻 D、湿热淋证 E、脾虚腹胀10、血液的化生之源包括(ACD) A. 营气C. 津液D. 肾精三、填空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是(虚则补其母)和(实则邪其子)。3、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传化糟粕)、(主津)。4、血的运行失常出现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出血)、(瘀血)。5、“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名词术语解释1、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
20、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2、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与制约,又称倍克3、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4、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5、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五、问答题1、简答五行各自的特性分别是什么?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2、 简述宗气的概念、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答:(1)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
21、胸中的气。(2)宗气的分布:上出息道、灌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3)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3、 简述肝主疏泄的含义及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以及情志的舒畅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精、血液与津液的运行分布(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4、 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答: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