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敬业与乐业一、助学资料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本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又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二、字词通关1字词注音。旁骛(w) 亵渎(xi d) 强聒不舍(gu)佝偻(gu lu)蜩翼(tio)骈进(pin)2重点词语解释。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意思是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
2、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重点,主旨。主一无适:专一无杂念。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骛,追求。唯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佝偻:脊背弯曲。亵渎:轻慢,不尊敬。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骈进:并排前进。淘神:使人耗费精神。征引:引用。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理
3、的人比不上以理解这个道理为快乐的人。三、重难点透视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中心句: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先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
4、”,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
5、、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性。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性,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
6、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的积极作用。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助学资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
7、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二、字词通关1字词注音。赃物(zng)惊骇(hi)箱箧(qi)瞥见(pi)谴责(qin)2重点词语解释。赃物: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丰功伟绩:伟大的功
8、绩。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惊骇:害怕,恐惧。箱箧:箱子。箧,小箱子。制裁: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荡然无存: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不可名状: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和描绘的。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瞥见:一眼看见。谴责:严肃申斥。三、重难点透视1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作者这样说是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
9、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2“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结尾作者再
10、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8论教养一、助学资料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苏联著名的学者、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出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他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
11、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二、字词通关1字词注音。大发雷霆(tng)恕我直言(sh)恪守(k) 自持(ch)矫揉造作(jio) 箴言(zhn)絮絮叨叨(x) 疲惫不堪(kn)自吹自擂(li) 汲取(j)扭捏(nie) 嚼东西(jio)尴尬(g)2重点词语解释。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贤达:有才德和声望的人。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等。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
12、凭。欲,想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三、重难点透视1段落结构。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
13、现,论述什么是“有教养”。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2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第510段主要从反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表现的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3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之后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4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本文的
14、第510段和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9精神的三间小屋一、助学资料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作者是女作家毕淑敏,她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
15、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当兵期间,她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二、字词通关1字词注音。自惭形秽(z cn xng hu)广袤(gung mo)云霓(n) 游弋(yu y)轻觑(q) 麾下(hu xi)鸠占鹊巢(ji z
16、hn qu cho)相得益彰(xing d y zhng)2重点词语解释。雄浑:指的是雄健浑厚,一般用以形容声音,如“雄浑的乐曲”“雄浑的男中音”等等,又或为雄壮浩瀚,用以形容天空、大海等。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云霓:虹。游弋:在水中游动。困厄:指困苦危难,或(处境)艰难窘迫。轻觑:轻视,小看。麾下:将旗之下,这里指手下,手中。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
17、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一句俗语,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三、重难点透视1着眼中间,瞻前顾后,把握行文思路。(1)思考第16自然段的内容以及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关联。(2)明确中间段落部分,具体讲三间精神的小屋的内涵。(3)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明确总结全文的性质。2感悟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胸怀。例如: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
18、屋应多装“爱”。从中也体现了作者深广的胸怀。3针对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反思内化。例如:第二间精神的小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文中“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四、必会考点聚焦论证方法的种类与作用(一)举例论证法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性。例1: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作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地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地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
19、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问题: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法。举了“超载健忘症”的例子,证明了滥取资讯的严重后果(或:危害)。例2: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
20、,我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举例论证法。作用是用歌德、孙中山的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举例论证法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二)引用论证法引用论证法:简称引证法,是引用正确的科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认定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21、。”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问题:语段中使用了引用论证法,请你把相关句子找出来,并说明它的作用。参考答案: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引用古语阐明了“死”“
22、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引用论证法的作用: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三)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
23、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问题: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比喻论证法的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四)对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是一种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
24、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问题:这一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对比论证法。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对比论证法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方法点拨(一)掌握规律,熟练掌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一般举出事实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形式上较易判断。引用论证法:一般引用道理论据证明观点,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的外在形式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马列主义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比喻论证法:用来论证的
25、语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比论证法: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二)善于分析我们知道,论证方法是连接材料和观点的纽带,是一篇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从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出发,进行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用和不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等等。(三)注意事项举例论证法:读者一定要领会作者所举事实是从哪个方面、哪个层次、哪个角度去证明中心论点的,理解它与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引用论证法:注意所引言论、事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还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
26、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比喻论证法:注意比喻是否恰当,是否切合实际、论证中心。对比论证法:要注意对比点,注意分析对比点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链接中考(2018河北省课改试验区)1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问题:这一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参考答案:示例一: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
27、可贵。示例二: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作舞台,说明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示例三:对比论证。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2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
28、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问题:这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参考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2018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3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比喻论证法。证明了时间如果逝去,就无法挽回。4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他的目标的东西,避开不符合他的目标的事物。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问题: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对比论证法。表明确定目标的必要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