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册综合测试题第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 1.如图所示,关于人体水、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B 该图解释了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产生了渴觉现象C 该图属于负反馈调节D 该图可以解释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激发饮水行为现象2.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 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 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D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官兵跑步奔向灾区。在跑步时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
2、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脊髓A B C D 4.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A B C D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 其本质是蛋白质C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6.下列激素中,全为促进血糖升高的一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A B C D 7.关于反射活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 高等动物的反射需要脑或脊髓的参与C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 有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神经递质参与8.以下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
3、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B 免疫系统通过监控和清除功能,就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C 相对密闭的环境会诱导果蔬产生大量乙烯,有利于果蔬的长期贮藏D 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反馈调节9.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 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10.下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表示其死亡率。则()A 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
4、“S”型曲线增长B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C 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 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11.大型水利工程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B 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C 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D 利用水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1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I)是参与人体内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的
5、一种关键性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据图可推测糖异生途径发生的场所主要在肝细胞内,以弥补肝糖原储备不足B 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C 机体内也存在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途径,这与糖异生途径是一个可逆反应D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通过促进PEPCKI的乙酰化从而抑制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1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14.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
6、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 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C 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人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D 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人,其亲人中可能也存在此现象1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B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的密度和大小C 一个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而波动第卷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
7、5分) 16.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和图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个/mL。17.内环境
8、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据图回答:(1)图中、分别代表_和_。(2)正常人血浆pH为_,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等离子有关。(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4)目前普遍认为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8.一片农田弃耕一年后杂草丛生,现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如果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回答:(1)该农田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快,主要原因是_优越和植物繁殖体的存在。(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捕食关系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_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3
9、)图中曲线a、b中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变化的是_。(4)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加快,基本不变);若演替至森林阶段,在广东省最有可能出现的森林群落类型是_。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是_元素。19.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与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突触前膜与肌细胞膜之间是组织液,维持其渗透压大小的两种主要离子是_。(2)
10、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_的通透性,使其进入突触前膜内,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3)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_通过突触间隙,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4)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测定肌细胞膜某一位点的两侧电位差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a线段表示_电位;b点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5)某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_。20.某同学为了研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生物的污染情况,分别测定了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金属元素在各种生物体内的质
11、量分数,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两个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池塘生态系统:_。草原生态系统:_。(2)重金属元素在这两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的分布有什么规律?_。(3)出现这种现象,你认为合理的假设应当是_。(4)在上述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在上述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5)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原因是_,采取解毒的相应措施是可服用大量的_(选填:A.水;B.食盐水;C.牛奶;D.蛋清;E.豆浆)(多选)。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A错误;该图解释了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的原因,而产生渴觉
12、的是大脑皮层,B错误;图中输入的信息和输出的信息相反,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该图解释了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的原因,未涉及激发饮水行为现象,D错误。2.【答案】C【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A正确;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所以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B正确;神经元的突起称为树突和轴突,C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所以是一种可兴奋细胞,D正确。3.【答案】D【解析】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官兵跑步奔向灾区。在跑步时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脊髓,故选D。4.【答案】C【解析】根
13、据题意可知马尾松的年增长量为4 000 m3,而年采收量为1 000 m3,年采收量小于增长量;鲫鱼的年增长量为3 500 kg,而年采收量为3 600 kg,年采收量与增长量持平;甘草的年增长量为200 kg,而年采收量为300 kg,远大于年增长量;沙蚕的年增长量为3 000 kg,而年采收量为500 kg,年采收量小于增长量。5.【答案】B【解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A正确;植物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B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正确;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
14、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D正确。6.【答案】B【解析】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用于体温调节,错误;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错误;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正确。7.【答案】D【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C正确;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神经中枢是脑或脊髓,故B正确;反射弧至少包含2个神经元,所以涉及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需要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参与,故D错误。8.【答案】D【解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
15、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A错误;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错误;相对密闭的贮藏环境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呼吸较弱,乙烯产生较少,有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C错误;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D正确。9.【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A正确;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正确;CO2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
16、由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组织液)乙(血浆),D错误。10.【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降;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种群在c点之前呈现增长趋势,c点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位于a点之前;从曲线中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影响的结论。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虽然大型水利工程可以形成地理隔离,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形成新物种,形成新物种需要形成生殖隔离,只有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生殖隔离。人的活动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会使群落
17、的演替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并改变演替的速度。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之一,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密切相关,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三者缺一不可。水力发电可代替火力发电,减少CO2排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12.【答案】C【解析】据图可推测糖异生途径发生的场所主要在肝细胞内,以弥补肝糖原储备不足,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PEPCKI能使非糖物质异生为葡萄糖,因此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B正确;机体内也存在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途径,但这与糖异生途径不是一个可逆反应,C错误;血糖浓度升高后,可通过促进PEPCKI
18、的乙酰化从而抑制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13.【答案】A【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物种数目是不同的,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14.【答案】A【解析】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A错误;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B正确;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是因为第一次使用青霉素的时候产生了抗体,C正确;过敏反
19、应有遗传倾向,D正确。15.【答案】D【解析】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因而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不能构成一个种群;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一般不相同;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迁入和迁出也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而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的密度和大小。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种群密度常发生变动。16.【答案】(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藻细胞密度过大1108【解析】(1)分析图,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绿
20、藻,不同pH条件对其生长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分析图,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可见其利用CO2的能力最强。(2)藻类自身的生长代谢会改变溶液的pH,如光合作用会吸收培养液中的CO2,导致pH升高,故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3)藻类繁殖速度快,取样计数时若不立即加入固定液进行固定,则藻细胞会因细胞分裂而数量增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培养后期藻细胞密度过大,会因一个小方格内藻细胞数量过多而难以计数,故需在计数前将样液进行稀释。统计图中四个角落及位于中间的中方格中的藻细胞数量,求平均值得每个中方格中约含藻细胞4个,则每毫升培养液中含藻细胞的数量为4251 0000.110011
21、08个。17.【答案】(1)组织液内环境(或细胞外液)(2)7.357.45 HCO、HPO(3)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1)据图分析,可与血浆相互渗透,故表示组织液,表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因血浆中含有HCO、HPO等缓冲物质,可与进入内环境的酸或碱反应,所以其pH能保持相对稳定。(3)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人长时间发高烧,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使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新陈代谢减慢,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8.【答案】(1)土壤条件(2
22、)植物(3)a(4)草本基本不变常绿阔叶林碳【解析】(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是不同的,其中土壤条件是最为重要的。(2)由于植物是群落的基础,它的改变会导致以它为食的生物的变化。(3)群落演替过程中一般来说生物的种类会增加,提高群落的复杂程度。(4)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所以其前一阶段草本阶段是树木入侵的阶段并占有优势;因为此时灌木在群落中占优势,所以草本植物对演替进程影响不大,广东是水分充沛的亚热带,所以会演替为常绿阔叶林,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碳元素。19.【答案】(1)Na、Cl(2)Ca2(3)扩散(4)静息内正外负(5)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解
23、析】(1)突触前膜与肌细胞膜之间是组织液,维持其渗透压大小的两种主要离子是Na、Cl。(2)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其进入突触前膜内,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3)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4)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测定肌细胞膜某一位点的两侧电位差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5)某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但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20.【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2)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3)在生物体内有毒的物质不被分解,有生物富集的作用(4)浮游植物昆虫、食虫鸟、猫头鹰(5)重金属盐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CDE【解析】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作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增加的。营养级越高含有的有毒物质越多。人如果误服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重金属盐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相应的解毒措施是服用蛋白质类物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