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5 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A.溶血毒素B.致热外毒素C.剥脱性毒素D.杀白细胞素E.肠毒素【答案】A2.了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A.淋巴小结B.脾小结C.红髓D.白髓E.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答案】E3.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B.小肠C.胆囊D.眼结膜E.尿道口【答案】C4.半抗原(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 淋巴细胞【答案】D5.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B.大肠杆菌
2、C.破伤风杆菌D.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答案】E6.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C 损伤细胞膜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答案】E7.与Tc 细胞表面CD8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MH&I 类分子轻链B.MHC-类分子0191 功能区C.MHC-n 类分子e2p2 功能区D.MHC-I 类分子重链ala2 功能区E.MHC-I 类分子重链3 功能区【答案】E8.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E.
3、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2014 执考交流QQ 群30952299 118525240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医学考试资讯可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执业医师考试资讯以及最新辅导资料【答案】D9.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C.破坏DNA 结构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答案】C10.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 伤寒杆菌B.霍乱杆菌C.肉毒杆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球菌【答案】C11.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答案】C
4、12.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索B.抗毒素C.类毒素D 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答案】B13.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E 受体B.PHA 受体C.C3b 受体D.抗原受体Smlg E.抗原受体TCR【答案】D14.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A 森林脑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汉坦病毒E.狂犬病毒【答案】C15.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 分,共10 分)5 题1. 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 _、_ _和_ _等。【答案】APC,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2.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是_ _、_ _ 、_
5、 _ _。【答案】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或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或反应阶段),效应阶段。3.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的疾病有:_、_、_ 、_ 、_ 、_ 。【答案】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药物国民性血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4.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取决于抗原的_,以及机体_和_。【答案】质、量、功能状态、反应性。5.补体的激活主要有三条途径,即: _ 、_。【答案】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 途径。三、名词解释题(每题4 分,共20 分)5 题1.免疫球蛋白:(P25)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2.单克隆抗体:(P36
6、)指由单一B 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基的均一抗体。3.免疫应答:(P109)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的过程。即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4.免疫耐受:(P137)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应答。5.超_塚_敏反应:(P158) 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发生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四、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 分)5 题1. 简述
7、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功能。P47-49答:(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在感染早期,特异性抗体产生之前,某些微生物“激活”补体旁路途径及MBL 途径,在感染后期或再次感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从而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插入靶细胞膜上,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这种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是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调理作用。血清调理素(如抗体和补体)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抗原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1、清除免疫复合物。体内中等分子量的循环IC 可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补体成分可参与清除循环IC;2、清除凋亡细胞。多种补体成分均可识别
8、和结合凋亡细胞,并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而及时被清除,对防止凋亡细胞表达多种自身抗原诱4发自身免疫病有重要的意义。(4)引起炎症反应。(5)参与适应性免疫。(6)参与免疫调节及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2. 比较T 细胞和B 细胞耐受的差异。P140答:T 细胞B 细胞耐受形成较易较难抗原TD 抗原(高、低剂量)TD 抗原(高剂量)TI 抗原(高剂量)诱导期较短(12 天) 较长(数十天)维持时间较长(数月) 较短(数周)3.简述研究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P143-145答:免疫耐受异常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通过干预、诱导和终止免疫耐受,有可能为某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1
9、)建立免疫耐受。1. 静脉注射抗原诱导全身耐受;2. 口服抗原诱导全身耐受;3.建立嵌合体诱导移植耐受;4. 阻断协同刺激信号诱导免疫耐受;5. 拮抗性抗原肽诱导免疫耐受。(2)打破免疫耐受。1. 治疗肿瘤;2. 治疗慢性感染性疾病。4. 举例说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P59答:(1)重组干扰素 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乙型肝炎;(2)重组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3)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重度贫血;(4)重组IL-2 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5)TNF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重组G-CSF 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5. 简述肿瘤免疫
10、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治疗方法P208-2095答: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为:借助免疫学理论和技术,提高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肿瘤对机体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在体内、外诱导肿瘤特异性效应细胞和分子,最终清除肿瘤。治疗方法:(一)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二)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1)过继细胞免疫治疗;(2)细胞因子免疫治疗;(3)抗体治疗。(三)肿瘤的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载体将相关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或效应细胞内,借助外源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效应,直接杀伤肿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此为肿瘤的基因治疗。(1)将肿瘤抗原基因转染肿瘤细胞
11、或将细胞分子如IL-2、4、7,IFN-,TNF-等的基因转染肿瘤细胞,或将共刺激分子B7 基因导入APC(如DC),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然后回输给患者,以促进APC 对肿瘤抗原的提呈,并诱导机体抗体肿瘤免疫应答;(2)采用反义核糖核酸技术或siRNA 干扰技术抑制或沉默原癌基因或过度表达的癌基因,或导入抑癌基因如野生型P53 可使癌细胞失去恶变性质,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3)将化疗药物多药耐受基因(multi-drugresistance gene,MDR)导入正常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提高造血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从而避免因化疗使造血干细胞受损而抑制造血功能的副作用;(4)将肿瘤化疗药物
12、前体酶基因定向导入肿瘤,其表达产物能在肿瘤局部将无毒性的化疗药物前体转化为有毒性的抗肿瘤药物,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_免疫学考试题及答案第一节1. 何谓免疫?如何从免疫的三大功能理解免疫对机体既有利又不利这一观点?答:免疫( 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功能生理性反应(有利)病理性反应(有害)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清除损伤衰老细胞维持自身耐受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清除突变或病毒感染细胞恶性肿瘤病毒持续感染2.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
13、自己与非己?答:克隆选择学说要点: 1、同一个体内存在许多LC克隆,一种Ag只能选择相应的LC克隆发生反应; 2、未成熟 LC克隆遇Ag刺激后发生克隆清除; 成熟 LC克隆遇Ag刺激后则活化增殖分化,并清除Ag;3、由于未成熟 LC克隆在胸腺、骨髓中与自身Ag相遇而致自身反应性LC克隆清除;所以成熟LC克隆主要针对外来Ag。因而免疫系统能区别自己与非己。4. 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一)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概念: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 先天具有; 无特异性(作用广泛); 无记忆性;
14、作用时间早(即刻 96小时); 个体差异小。构成: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尿液冲洗。 血-脑/血-胎/血-胸/血-甲/血-睾屏障 化学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的抑/杀菌物质。皮脂腺不饱和脂肪酸; 汗腺乳酸;胃液胃酸;唾液、泪液等溶菌酶生物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 T细胞、gd T细胞、B1细胞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防御素(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 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概念:指出生后通过与抗原接触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 功能。 特点: 后天获得; 有特异性; 有记忆性;
15、 作用时间晚(45天后); 个体差异大。 构成:体液免疫: 抗原 BC 抗体 细胞免疫: 抗原 TC 效应TC 、细胞因子 第二节1. 何谓抗原、半抗原、表位、共同抗原、交叉反应、超抗原、佐剂?抗原(antigen): 指能与BC的BCR及TC的T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C ,并能与之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共同抗原 (common antigen): 指两种不同Ag分子具有相同 / 相似的表位。交叉反应 ( cross reaction): 指一种Ag的Ab除与其相应Ag发生反应外,还可与其它Ag发生反应。2. 决定Ag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Ag 免疫原性
16、的因素(一) Ag因素1. 异物性: 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的物质 异种物质(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 同种异体物质(ABO血型Ag 、组织相容性Ag) 自身物质(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2. 理化性:分子量:10kD 化学结构和易接近性:苯环aa、表面、间距 化学性质:蛋白质 强;多糖、多肽较弱;核酸、脂类极弱 物理性状:聚合单体;环状直链2. 完整性:非经口途径进入机体(注射、吸入、伤口等)(二) 机体因素 1. 遗传因素: 机体对Ag的应答受遗传基因(HLA)控制2.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青壮年 幼年、老年; 雌性产生Ab 雄性 感染/免疫抑制剂正常(三)免疫方式 1. Ag剂量:
17、过大/过小 免疫耐受; 适中免疫应答 2. 免疫途径:皮内-最佳;皮下-次之;静脉、腹腔-最差 3. 免疫次数: 活疫苗次数少;死疫苗次数多 4. 免疫佐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4. 何谓TD- Ag?TI- Ag?其引起的免疫应答各有何特点?根据是否需 TC 帮助可将Ag分为: 1. 胸腺依赖性Ag (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 ) 定义:刺激BC产生Ab时需要Th帮助的Ag (主要为蛋白质Ag;由T 、BC表位组成)。 特点: 引起 CI 和 HI ; 产生Ab以IgG为主; 有免疫记忆。 2. 胸腺非依赖性Ag ( thymus independe
18、nt antigen , TI-Ag ) 定义:刺激BC产生Ab时不需要Th帮助的Ag (主要为多糖类Ag;由重复BC表位组成)。 特点: 引起 HI ; 仅产生IgM类Ab ; 无免疫记忆。第三节1.何谓Ig、CDR、调理作用、ADCC、Id?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antibody,Ab)是BC受Ag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Ag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指抗体、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颗粒性抗原的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
19、city, ADCC):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靶细胞上Fc 段而杀伤靶细胞的作用。3. Ig有哪些功能?各类Ig有哪些主要特性及功能?Ig的功能:(一)结合抗原( V区) (二)激活补体(IgG、IgM) (三)结合细胞 (Fc段 ) (四)通过胎盘(IgG)和粘膜(sIgA)各类Ig 的特性及功能: IgG:单体, 4个亚类,血清中含量最高, 半衰期最长(23D). 抗感染主要Ab(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活化补体、调理作用及ADCC; 唯一通过胎盘的Ig; Rh血型Ab; 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 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分布于血液与BC膜,产生最早. 抗感
20、染(溶菌、溶病毒); 活化补体IgG; 个体发育产生最早(胚胎晚期。脐血IgM宫内感染); 受Ag刺激后产生最早(血清IgM新近感染) ; 天然ABO血型Ab; 单体IgM是BCR的主要成分.IgA:血清型IgA 单体; 分泌型IgA 双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及乳汁、唾液、泪液等外分泌液) sIgA参与局部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婴儿从母亲初乳中获sIgA; 生后46月开始合成,青少年达成人水平。 IgD:单体,分布于血清及BC表面。 mIgD为BC的抗原受体,为成熟BC的标志.IgE:单体,含量最低,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 参与 I 型变态反应及寄生虫感染。4. mAb的
21、概念、特点及问题?举2例说明其解决办法。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由杂交瘤C产生的、针对某一AD的、高度均一性的Ab。优点:高度特异性;高度均一性;大量生产及稳定性。缺点:鼠源性Ab,引起超敏反应(HAMA反应,human-anti-mouse antibody,人抗鼠Ab反应)。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目的: 保留鼠mAb的特异性,降低鼠mAb的异源性。举例:嵌合Ab : V区鼠源,C区人源 改型Ab :CDR 鼠源,其余人源第四节3. 补体有哪些的生物学功能?(一)溶菌溶细胞溶病毒:MAC(二)调理作用
22、- 指Ab(IgG)补体 (C3b、C4b )促进吞噬细胞吞噬颗粒性Ag的作用。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红细胞借助CR1与含C3b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将它们运送至肝脾,由该处的吞噬细胞清除之。(四)促炎作用: 1. 过敏毒素(C3a、 C5a)- 使肥大C, 碱粒脱颗粒, 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炎症反应 2. 趋化因子 (C5a)- 吸引中粒向炎症区域聚集炎症反应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C3b/C4b调理作用有利Ag清除及提呈,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C3d/C3dg与Ag结合可促进BC活化; 3. FDC通过CR1/CR2将IC滞留于生发中心,诱导Bm产生。 第五节1. 何谓细胞因子
23、?简述其分类。细胞因子(cytokines, CK):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 分子蛋白。(可溶性CK 、膜型CK )分类:1、白C介素(interleukin, IL) 主要由白细胞产生的 、能介导白细胞间或白细胞与其它细胞间相互作用的CK( IL-137)。2、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能使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能刺激造血干C增殖、分化成某一
24、谱系的免疫细胞。5、趋化因子(chemokine) - 将血液中白细胞趋化至感染部位.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CK。第六节1. 何谓MHC、HLA、MHC限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指染色体上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由其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Ag。人类白细胞抗原 (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指由HLA复合体编码并表达在有核细胞膜表面的一组Ag,即主要组织相容性Ag 。MHC限制性
25、:TC仅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Ag 肽,即MHC限制性。2. 经典HLA-I、II类分子有哪些? 简述其结构、分布及功能。(一)分布: I类Ag:所有有核细胞、血小板II类Ag:APC(BC、Mon / M、DC)、胸腺上皮C、活化TC等I、II类Ag还以可溶性Ag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清,尿液、唾液、精 液、乳汁等。(二)基本结构相同点:1、均由a、b 2条多肽链组成; 2、均分为4个区; 3、跨膜区、胞浆区功能相同; 4、肽结合区是同种异型AD存在部位不同点:(三)肽结合区结构1. I 、II类肽结合区组成不同,但结构相似; 组成: I类(1 +2 ) ; II 类 (1 +1 ).
26、结构: 均由2个螺旋形成2个侧壁和8条反向平行的片层形成1个槽底.2. I 类肽结合区为封闭槽,容纳811aa; II类肽结合区为开放槽,容纳1017aa.四、HLA的生物学功能1、向TC提呈Ag,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I 类分子内源性Ag CD8+CTLII 类分子外源性Ag CD4+Th2、制约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MHC限制性) TC仅识别自身MHC分子提呈的Ag 肽,即MHC限制性。3、诱导TC成熟:参与阳性选择,阴性选择。第七节1. 何谓ICC、阳性择选、阴性选择。免疫活性细胞 ( immune competent cells , ICC ) 指具有Ag识别受体,且受Ag刺激后能活
27、化、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T、BC。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 DP TC 若能结合胸腺上皮C表达的MHC分子 ,则发育 为SP TC(结合I类分子CD8+TC, 结合II类分子CD4+TC ); 反之则凋亡 。通过阳性选择,TC获得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 SP TC 若能高亲和力结合胸腺DC / Mf表达的自身肽 : MHC复合物,则凋亡 ;反之则发育为成熟TC 。通过阴性选 择,TC获得自身耐受性。3. T细胞根据功能分几个亚群?各有何功能? 辅助性TC(CD4+ Th): Th1:IL-2、IFN- g、TNF-
28、 b CIR Th2:IL-4、5、6、10、13 HIR Th3:TGF- b IR Th17:IL-17 介导炎症反应 调节性TC ( CD4+CD25+Foxp3+ Treg)功能: 抑制免疫应答机制: 接触抑制(下调APC上B7及MHC ;抑制IL-2R表达;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 抑制性CK(TGF- b ;IL-10)分类:自然调节性TC(nTreg)u 胸腺产生:由自身Ag诱导产生u 负调机制:接触抑制;抑制性CKu 抑制自身反应性TC应答 适应性Treg/诱导性Treg(aTreg或iTreg) u 外周产生:由Ag及CK诱导CD4+初始TC产生u 负调机制:抑制性CKu 两
29、种亚型:Tr1 TGF- b ;IL-10 Th3 TGF- b 细胞毒性TC(CD8+ CTL / Tc) 功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机制: Cytolysis Pf、 sTNF Apoptosis Gz、 FasL、 mTNF 特点: 高特异性, MHC限制性, 高效性5. APC的种类及特性?. Ag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 APC ) -指能加工处理Ag, 并将Ag肽提呈给TC的一类细胞。1、专职 APC ( professional APC) : 组成: Mon / MF、DC、BC 特点: 组成性表达MHCII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等; Ag提呈能
30、力强,其中DC最强; 主要提呈外源性Ag给CD4+TC。 2、兼职APC ( non-professional APC) : 组成: 所有有核C (1类-内皮C、上皮C等;2类-靶C) 特点: 诱导后可表达MHC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等; Ag提呈能力弱; 主要提呈内源性Ag给CD8+TC。第八节?1. 免疫系统如何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2. 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及特点?效应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穿孔素 (perforin , Pf) cytolysis 颗粒酶 (granzyme, Gz) apoptosis FasL及mTNF apoptosis特点: ?3. 试述抗体产生
31、的一般规律及意义?初次再次比较 潜伏期 ( 长;短) BC(BCr;Bm); Ag 种类( TD-Ag、TI-Ag ; TD-Ag); Ab水平及持续时间( 低、短; 高、长); Ab亲和力( 低;高); Ab类别( IgM;IgG/ IgA / IgE)。意义: 制定最佳免疫方案; 检测IgM作为早期诊断第九节1. 何谓免疫耐受?T、BC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指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 为什么正常时免疫系统不攻击自身组织?第十一节1. 何谓超敏反应?传染性超敏反应?超敏反应: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Ag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3
32、. 比较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型 (速发型)特点: 1. 发生快,消退快; 2. Ab为IgE,效应C为肥大C、嗜碱性粒C; 3. 介质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无明显组织损伤; 4.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II型 (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特点: 1、Ag为细胞性Ag 2、Ab为IgG、IgM; 3、除补体外,还有M、NK、Neu参加; 4、细胞损伤不可逆。 型 (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特点:1. 由中分子免疫复合物(IC)引起;2. Ab为IgG、IgM 、 IgA;3. 有补体参与;4. 引起以中粒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型 (迟发型)特点:1. 发生慢,一般24h后出现,48-72h达高峰
33、;2. TC介导的损伤,无Ab、补体参与;3. 以Mon- LC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第十四节1. 何谓TSA?TAA?AFP? CEA? LAK? TIL? 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 FP/AFP)癌胚Ag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C(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 肿瘤患者或正常人外周血LC,体外经IL-2激活和扩增的杀瘤C。肿瘤浸润淋巴C(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肿瘤浸润部位LC,体外经IL-2激活和扩增的杀瘤C。?2
34、. 免疫系统如何对抗肿瘤?免疫监视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TC 、NK、 M等)能在体内搜索、杀伤因突变而改变Ag性的细胞。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 肿瘤Ag免疫原性弱: 与正常C成分差异小; 瘤C的表位/丢失2. 肿瘤Ag被封闭: 唾液多糖等3. 肿瘤细胞MHCI类/B7分子表达或缺失4. 肿瘤C抗凋亡并诱导CTL凋亡: 表达sTNF-BP; Fas FasL5. 分泌免疫抑制因子:TGF-、IL-10等第十五节1. 何谓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
35、unodeficiency Virus, HIV ) 引起。2. HIV的易感细胞有哪些?感染HIV后why CD4+ TC? CD4+TC:主要靶C (CD4 ) 。结局靶C死,免疫功能全面; Mon-M(神经小胶质C), DC:次要靶C(CD4 ) 。结局靶C不死,但丧失免疫功能,且成为HIV储存库,将V扩散至全身。3. HIV的免疫逃逸机制?1. HIV的高突变率: HIV的突变株可逃逸已形成Ab的中和作用及CTL的攻击。2. DC的保护作用: DC表面的CD209 (DC-SIGN) 能与HIVgp120结合,完整地包裹病毒颗粒,使之免于被吞噬。并可将V颗粒传递给CD4+TC。3. H
36、IV潜伏感染: CD4 分子表达(防止病毒超感染) MHCI分子表达(防CTL杀伤HIV 感染TC) 不表达HIV蛋白(逃避Ab,CTL的识别和攻击) FasL表达(使CTL-Apo)第一部分 免疫学基础绪 论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是指(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A、德国Behring B、法国Pasteur C、德国Koch D、澳大利亚Burnet E、英国Jenner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利也有
37、害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5、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E、英国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B细胞 B、T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红细胞 E、自然杀伤细胞二、多项选择题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抵抗病原生物的入侵 B、清除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 C、中和外毒素D、清除突变细胞 E、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免疫平衡。2、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上
38、皮细胞三、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4、适应性免疫四、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 、 、 组成。2、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 ,可预防 。3、免疫功能包括 、 、 。4、机体的免疫分为先天具有的 和后天获得的 两种类型。5、免疫防御反应过高会引起 ,反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 。五、问答题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表现。第一章 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半抗原的特点是( ):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原性 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2、TD-Ag( ):A、在胸腺中形成 B、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 C、不能引起
39、体液免疫应答D、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 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3、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A、半抗原 B、药物 C、免疫原 D、抗原 E、变应原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A、多糖 B、多肽 C、蛋白质 D、核酸 E、类脂5、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A、红细胞 B、血浆 C、淋巴细胞 D、精液 E、血小板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7、TI-Ag( ):A、大多数是蛋白质 B、引起强的IgG 应答 C、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应答 D、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 E、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细胞8、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抗原识别受体 B、独特型决定基 C、抗原结合价D、抗原决定基 E、以上均不对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 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