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 1.先秦时期“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整体观: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3.辨证论治:”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
2、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4.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5.脾主运化: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6.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出喉咙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7.泌别清浊:小肠具有将胃传来的饮食水谷消化并分清别浊的功能。水谷的精微部分经小肠吸收后转输身体各处;糟粕部分下注大肠,部分水液泌入膀胱,成为大小便排出体外。 8.天葵:肾中精气亢盛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的并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物质。 9.先天之
3、精: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基物质。 10.气虚:指元气耗损、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机变化。 1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2.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于病因。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1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路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网络,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经脉较粗大,经脉较细小。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14.虚则补其母:即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15.肝肾阴虚:肾能涵养肝阴,是肝阳不致于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再生。肾阴虚
4、,不能滋养肝阴,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往往与肾阴不足合并出现。二简答题 1请简要叙述肝肾之间的关系答: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肝与肾的关系,主要有阴液互养,精血互生,同寄相火,藏泄互用。因此,肝与肾之间的病理影响,主要体现于阴阳失调、精血失调和藏泄失司等方面。 2.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阴阳互藏互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3五行相克的次序和含义答: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含义:克,克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 4.五脏与六腑各自
5、的生理特点和区别答:五脏:主化生贮藏精气、藏神,藏而不泻。六腑:主受盛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区别:a.生理功能特点不同。b.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而六腑中除胆外,一般与神志活动没有直接关系。c.形态有异。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故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器官,故传化水谷。 5.津液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滋养与濡养脏腑组织,参与血液的生成,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促进废物排泄。 6中医学中“证”、“症”和“病”的区别和联系答: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亦表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
6、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症:是疾病过程中的个别表象,是病者主观感觉到的自身的不适、异常反应和临床表现,或某些病态改变。病:是指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导致生活和劳动能力失常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体征,以及疾病某阶段的相应证候。区别:症状仅仅是疾病的个别表象,而证则能反映疾病某阶段的病理本质变化,能将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而能够揭示症状与疾病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有益于对疾病过程的深入认识。 7肺主宣发和肃降的含义是什么答:宣发,即指宣布与发散。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肃
7、降,即肃清、洁净和下降。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 8.心的形、窍、志、液分别是什么答: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9试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答: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10.气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11.心主血脉的作用体现是什么答:心主血,即心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和生成,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心主脉,即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道的运行,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营养物质输送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12.瘀血的致病特点是什么答
8、:阻滞气机,瘀阻经脉,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13.脾胃的关系体现在哪些地方答:脾与胃以膜相连,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相合关系。脾与胃在生理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受纳与运化相辅相成。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气主降,以降为和。脾气主升,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头目心肺;胃气主降,将水谷下降于小肠而秘别清浊,糟粕并得以下行。脾胃在五行中均属土,但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 14.试述元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的特点答:生成:元气以父母的先天精气为根基,与肾中精气关系甚密。同时,又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培养和充养。分布:元气出于下焦,藏于肾中。元气通过三焦布达
9、周身,凡脏腑、经络、组织、官窍等,无所不至。功能: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15.奇恒之腑些答: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肾藏精”答: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中的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2.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答:因为脾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主运化,即消化、运输的功能。其主运化的一方面为运化水谷,即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布散、转化等作用。而且人出生以后,全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来维持生命活动
10、,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3.论述脏腑在气的生成中的作用答: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结合起来而生成人体之气。先天之气,藏之于肾;自然界清气,吸收于肺;水谷精气,有赖脾胃。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肾为生气之主。 4.阴阳偏胜、偏衰与邪正盛衰的关系如何,请结合病机特点分别阐明答:a.阳偏盛,指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阳气偏盛,功能亢奋。病机特点为阳邪抗胜而阴液未虚(或亏损不堪);b.阴偏盛,指疾病过程中出现阴气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阴寒性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阴邪亢盛而阳气未虚,或阳气虚损不甚的实寒证候。a.阳
11、偏衰,指机体阳气虚损,脏腑功能减退,反应降低,温煦作用下降而产热不足的病机变化。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虚不能制阴,阴气相对偏盛。b.阴偏衰,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不足,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虚不能制阴,阳相对偏盛。 5.试述肺主宣发、肺主肃降的含义及其具体的生理作用答: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得生理功能。作用: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宣散水谷精微和津液;排出浊气,完成气体交换。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肃清呼吸道。 6.阐述肝藏血的含义和具体作用体
12、现答: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被各脏腑组织器官直接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贮藏起来。当人体某一部位活动量增加,血液需求量亦增加时,肝脏即可将贮藏的血液适时排放到相应部位,保证这些脏腑组织器官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当人体活动量减少,血液量需求也相应减少时,一部分血液又流回肝脏,由肝来贮藏之,肝脏即通过自身的藏血功能来调节全身的血量分布。肝的调节血量的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 7.论述心与肾的关系答: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砍离交济,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的
13、病理变化称之为心肾不交。在生理状态下,是以阴阳、水火、精血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主要体现于水火既济、精血互生、精神互用。 8请区别“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答: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其病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一样。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9.宗气的生理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宗气的生理功能谈谈你的理解答: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血气。血与气的运行,心脏的搏动等都与宗气关系密切。 10.请谈谈你对“心藏神”和“五脏主五志”答:心藏神,又称心主神明或心主神志。其中的“神”是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的主要理论依据为:a.整体观念。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神志活动,统属于五脏,是脏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b.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c.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故心有主神志的功能。五脏主五志,在藏象学说中,认为人的精神情志与意识思维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