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指导中班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基于此,幼儿园创设了数学区,引导幼儿在动手动脑中探索和获得数学知识。一、数学区的创设与活动开展1创设宽松、和谐的数学区域环境一般来说,数学区域应安排在能让幼儿注意到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根据班级空间条件和幼儿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等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数学区域环境。比如,“算式接龙”游戏需要幼儿将算式接成长长的龙,小小的桌面根本就不够摆放。可在远离过道的地面上铺上软垫。幼儿可以坐一坐、趴一趴
2、,甚至可以躺一躺地玩接龙游戏。又如,“拼九宫格”游戏需要幼儿将几块不同形状的拼板进行组合,这就需要给幼儿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为此,用柜子将该游戏场地和其他游戏场地间隔开来。2提供丰富、适宜的数学区域材料(1)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比如,在数学区域内投放集体数学活动中延伸活动所需材料。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的组成与分解”后,在数学区域内投放的材料是“美丽的花篮”:花篮上贴有6以内的数字,幼儿在篓子里将分成两半的花瓣进行拼合,拼合后的总数就是花篮上贴着的数字。(2)提供“有弹性” 的材料。即材料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的方法体现不同的难度,可以供不同水平的幼儿操作。比如,“拼九宫格”游戏要求幼儿根据提
3、供的不同形状的拼板,任意进行组合。不同能力的幼儿就会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法:能力较低的幼儿只要求组合一两种即可,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则可以要求其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组合形式。甚至对于一些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规定其每次使用的拼板的数量来加强操作难度。3做好数学区域的观察者和指导者(1)对幼儿在数学区的活动进行观察,适时予以正确的指导,抓住教育契机,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和需要。如:材料的难度是否适合幼儿的数学水平、哪些材料幼儿已不感兴趣、幼儿是否正确地使用数学区的材料等。例如,在“拼九宫格”游戏中,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很快地拼出来,这时的材料对他已经不具有吸引力。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如规定他每
4、次只能用三块拼板组合,或是已经组合过的拼板不能重复等,以提高他挑战游戏的兴趣。(2)教师要以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当幼儿不了解材料属性时,往往难以对材料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要用游戏、故事等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鼓励幼儿将操作中的新发现、新玩法介绍给其他幼儿,将个别经验转换为全体幼儿的共同经验。例如,在“串花片”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绿、紫、黄、橙四种颜色的花片和吸管,操作的方法是用绳子将花片和吸管按一定的规律串起来。如果幼儿没有仔细观察材料就动手操作,往往会因找不到规律而对材料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特征,对材料的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
5、法进行创新。 二、数学区角材料投放的重要1层次性幼儿的思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同一类的数学区角活动时,可投放实物、图片和符号等三个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需要,使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并适时引导他们向下一阶段过渡。层次性还体现在根据同一目标的不同层次要求,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以适应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如在小班“图形分类”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维度不网的操作材料,包括颜色、大小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相同,大小、形状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这样可以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自由选择,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2多样性幼儿归纳思维的发展早
6、于演绎思维,这是因为幼儿还处于构各种知识概念的过程中,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概念体系来完成演绎的任务,对概念的获得主要是依赖于归纳思维。因此,幼儿要理解某个概念,必须要具备体现这个概念属性的多种经验,并在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性质中逐步完成概念属性的概括和抽象,最后形成初级概念。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对于同一种数概念属性,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材料和活动规则。如在“有规律排序”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形形色色的木珠、塑料棒、纽扣、几何图形,使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的拼、贴、串、摆、画的摆弄操作中,感知体验多种规律排序的方法,积累同类型的多种经验,从而概括和抽象出有规律排序的概念属性。3可检性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包括数学区
7、和其他领域的区角活动。在区角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流动性较大,这给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把正确的操作结果寓于材料的设计中,即提供的材料应尽量蕴涵可检验的因素,或能把操作结果保留下来。在小中班,一般可提供镶嵌式的材料(即上下镶嵌和镶嵌孔板等)和翻板拼图式材料(即幼儿按底版上的要求,逐一把相应的小方块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操作完毕,翻过小方块,如操作正确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图案),这祥,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自己检验操作结果,也可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成功。在大班,除继续使用翻版拼图外,还可增加一些书写记录表等材料,要求幼儿把自己在操作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8、操作结果用图画的形式(无论是实物描绘、半抽象的点图还是抽象的符号都可以)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记录表或活动后的交谈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班上每一个幼儿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教师以此为依据并结合自己的观察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从而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目标。除了材料的投放之外,精心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教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幼儿对数学区角材料的整理总是有些“零乱”,操作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不断减弱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做好数学区角的管理工作:首先,日常材料的布置和整理。为了保证幼儿顺利地进入区角活动,
9、日常的材料布置和整理是不可少的,包括材料归位,修补被损坏的材料,提供和补充必需的消耗性材料。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整理时间,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对所用材料应负的责任,意识到他们对教室环境的影响等,这样也能逐渐培养幼儿分类、排序和合理摆放的能力。其次,材料的更新和变换。数学区角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加以更新和变换。经验证明,如果操作材料不加以变化,幼儿很容易失去新鲜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定期地更新和变换数学区角中的材料。最后,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数学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在摆放新材料和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确定操作活动的规则,使幼儿
10、知道怎样做、怎样玩,还可以引导幼儿用图示的方法记录并在区角展示,当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予以提示等。 三、挖掘数学材料的多方面功用1通过改变材料的玩法和规则,挖掘材料多方面的功用如面对高矮不同的瓶子,可以设计这样的玩法:先数数有几个瓶子,再点数并说出瓶子的总数,从而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按瓶子高矮进行排序,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排序,从而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找出第个瓶子,从而发展幼儿的序数概念可见,针对同一组材料,即使其他条件不作任何的改变,玩法不同、规则不同,目标就不一样,自然就实现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2通过添加辅助材料,挖掘材料多方面的功用如分类盒在与各种不同数量的实物卡斤组合时,可供幼儿进
11、行分类活动;分类盒在与“喂你吃”(小动物实物图片及与这些小动物对应的食物图片,如熊猫、竹叶等)操作卡片组合时,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活动;分类盒在与分两份的实物组合时,可供幼儿进行数的组成操作活动再如在瓶身和瓶盖上贴上数字和相应的实物(或点子)卡片,能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如果为瓶子“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还可以将它们按颜色进行归类材料不在于多,如果组合恰当,就可以使同一种材料发挥出不同的功用,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并不是教师一人在其中发挥作用,幼儿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角”。有时候,幼儿对材料的想法、玩法远远多于教师,教师要善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
12、励他们大胆探索、尝试,尽其所能地挖掘材料多方面的功用,同时教师要能够把握住各种玩法的“精髓”,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将幼儿无意识的探索变为有意识的主动发展。以上两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对材料的玩法、功能有清楚的认识。教师只有在清楚了解材料的多种玩法和功能后,才有利于教师围绕本次活动目标制订出适当的游戏规则,使得幼儿的操作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同时还能为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选用材料提供帮助。其次,对以前使用过的材料建立“档案”。这是一项节约时间成本的方法,如果教师养成了日常记录的习惯,做到这点并不难,这样做可以使教师有案可查,对曾经使用过的材料以及幼儿的使用状况比较清楚,教师在设计新的活动需要材料时,可以比较快地确定自己的思路,将以前使用过的材料提取出来,通过改变其玩法和规则,或者添加或者删减辅助材料,设计新的发展目标,也许以前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在改变之后幼儿却喜欢玩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