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1)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张同道 巴学园的孩子们叫她大李,家长们喊她大李老师,我称她老李我们说的是一个人:李跃儿,巴学园的创办人。 巴学园汇聚了一群个性饱满的孩子,孩子们生活在自然、自由的世界,表现出最真淳的人性状态:两岁半的探险家、三岁的哲学家、四岁的爱情公主、五岁的孩子王但您别以为巴学园是一个放养天才的处所,它只是在此打开儿童的心灵,释放人性的光辉。在这里,只要不伤害他人,每个孩子的行动都是自由的,每个孩子的天性都得到尊重,正像李跃儿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削足适履不是巴学园的工作。 每个家长都以为自己最懂孩子,最爱孩子。然而,看了巴学园孩子的生活,
2、也许家长们就不那么自信了,有些人会发现对孩子哪怕自己的孩子的无知以及无知的愚昧。在小康中国,不少父母不惜重金为儿童的身体提供一个物质天堂,却不愿为儿童的心灵搭建一间温馨的精神小屋。从传统棍棒教育理念到当代放纵教育模式,多少暴力假借爱的名义耀武扬威,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的“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巴学园是一种什么样的儿童教育?为了真切感知李跃儿教育,我的摄制组在巴学园跟踪拍摄了一年,正在制作一部关于儿童的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这里我权做放映员,泄密几个镜头: 场景一:静静的午睡中,一位2岁半的小男孩悄悄溜到教室,发现筐里放着豆子。他谨慎地回头看看,发现李跃儿站在门口,便试探性往地板上丢
3、了几颗,又小心翼翼地看一下大李,大李表情平静,他便又撒出一把,大李依然表情平静,于是他大把大把地把豆子撒在地板上,疯狂地在豆子上来回奔跑。待他跑够了,疯够了,大李邀请他一起把豆子收起来,放回筐里。 场景二:游戏结束了,大李告诉一位小男孩时间到了,必须把剪刀归位。他拒不放下剪刀,放声大哭。大李抓住剪刀,不抢不夺也不松手,只是一遍又一遍重复:游戏结束了,剪刀必须归位。僵持一刻钟后,小男孩放弃,依然哭泣,大李拥抱了小男孩。 场景三:雪中巴学园,门口站着一位4岁女孩,拒不进屋她在等一位小男孩,男孩不来她不进屋,这种情境已经坚持一年了。大李走来问道:“我可以陪你等吗?”小女孩摇摇头。雪越来越密,大李再次
4、走过来,把自己的围巾给女孩围上,大李再次问她是否可以陪同,女孩点点头。雪还在飘,大李陪同小女孩等待,一直到男孩出现。 这些场景是每天发生在巴学园的平凡细节,它凝聚了李跃儿教育的理念:耐心、原则和方法这是爱的真实内涵。她尊重孩子的意志,呵护儿童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同时,她又耐心帮助孩子们建构原则,绝不漫无边际地放纵。李跃儿正以她的理念和行动改写着中国儿童的教育版图。 李跃儿何许人也? 镜头切回1999年,为寻找纪录片选题,朋友老徐陪我驾车畅游宁夏,拜访了研究易经和宇宙之谜的王木匠、造飞机的牧羊老人、唱民歌的花儿大王、留在西海固的北京知青各色人等。中秋前夕,赶到贺兰山下的小楼老徐家
5、住这里,我第一次见到李跃儿。李跃儿并不像老徐反复预告的“家有傻妻”,墙上悬挂的风景油画提醒她的画家身份,但李跃儿还是给了我惊奇,一见面就讲述她父母的陈年爱情故事,细节、情境极为逼真。看过她为儿童美术班上的课,当即确定她为纪录片的主人公这个决定有些突然,出乎她、也出乎我本人的意料,她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理念、对待儿童的耐心与善意、调动气氛的才华触动了我的神经,这部纪录片便是后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沙湖画人,沙湖边上的儿童写生成为影片的重要内容。此事定下以后,我们就带着帐篷去体验小沙湖,晚上明月当空,凉风如洗,卜居芦苇丛里的昆虫演奏着小夜曲。那一天正是中秋。 第2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2) 此后两年,
6、我们依然漫不经心地通电话,偶尔也写信,安慰或诉说一些生活欢乐和担忧,直到有一天李跃儿告诉我她已辞去工作,专心从事儿童教育。我隐约感到,这个女人天才焕发的时刻来临了,一旦燃烧,没人能阻挡她升腾的生命火焰,正如罗曼?罗兰写到约翰?克里斯多夫“心里亮起一道神奇的光芒,命运之神叩门了”。 果然,很快,李跃儿的专著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出版了,她创办了巴学园,并从贺兰山下移到北京,她的儿童教育理念从艺术家的直觉发展为一套完整的学说,她疯狂地工作、吸纳、释放,宛如穿上一双红舞鞋。当我从美国游荡一年回到北京,巴学园已经成为北京儿童教育圈里的顶级品牌。 李跃儿以艺术家直达心灵的洞察力、儿童教育的经验破解了儿童成长
7、的心理秘密,吸纳西方现代教育成果,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模式,并以母亲的耐心和爱心实施,创办了巴学园中国儿童教育的伊甸园。这本著作正是李跃儿儿童教育探索的最新成果。 不管人生的路多么漫长,童年都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起点,隐藏着无法破译的心理秘密,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储存了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在独生子女时代,多数中国人做父母或者子女都只有一次机会,错了就无法再来,失去晨曦也将失去夕阳。我衷心祝愿李跃儿为更多儿童带去洒满阳光的童年。 孩子总是吃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管,一直吃怎么办?管,怎么管? 用替代品?用多了不好吧! 讲道理,做工作?孩子好像当时听进去了,过后肯定照旧! 威胁,恐吓,打骂心里
8、知道这样做肯定是不好的,可是火一上来,真的控制不住怎么就改不掉吃手这个毛病呢? 到底吃手是不是问题?到底孩子几岁还吃手算是大问题?到底要不要戒掉孩子吃手的毛病? 解读孩子吃手的内在原因,手把手教你解决孩子吃手问题,请看第一章:孩子,你为什么总要吃手 第一章 孩子,你为什么总要吃手 1-1 不让吃手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我儿子现已四个半月大,早在两个多月时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我看书上说,6个月前吃手指,应让其尽情吃,6个月以后反而不会再吃,所以我们目前并不阻止他吃。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女儿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现在已经不吃了,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呢? 答 孩子的生长发展从用口来
9、感知事物开始,吃手是这一过程的前奏。四个月的孩子正在练习将手伸到嘴里并将手留在那里,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孩子的手和腿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随便地踢蹬,而吃手是第一个被大脑控制的有目的的行为。 案例中那个孩子一吃手就打孩子的妈妈,等于亲手用镰刀割断了孩子发展的幼苗,这就像把山上的树木砍掉一样,是对自然的破坏。 四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抓住物品送到嘴去啃,在这个时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可供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在孩子吃饱奶后还没睡着时,将孩子熟识的某个物品塞到孩子手里,供孩子用嘴巴去探索。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可以用一个托盘多放一些物品供孩子自由选择,过一段时间
10、则更换其中一些物品供孩子继续自由选择,使孩子有新鲜感这就是成人对孩子发展的帮助。案例中的妈妈要抓紧时间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一阶段成长的状态,然后才能够养好孩子。 1-2 一岁零两个月的宝宝爱吃手怎么办 我家宝宝一岁零两个月了,最近特别爱吃手,主要是白天无聊时吃,睡前吃,半夜和早上醒来吃。目前我想出的办法就是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有事情可做就不吃手。但是睡前和半夜吃手的问题比较头痛,因为实在想不出什么可以替代作为睡前仪式,他好像是用这种办法自我安抚然后入睡。我有时给他用安抚奶嘴,但是据说用多了不好。请问各位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3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3) 答
11、孩子在睡着的时候吃手和睡觉前吃手都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想让孩子吃手,给孩子安抚奶嘴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成人担心哪类事情做多了对孩子不利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对人类都是不利的。好在人类天生有内在的平衡机制,吃饱了就一定不会再吃,累了就不会再工作,心情不愉快就一定不会去娱乐。儿童是人类最自然的时期,他们所表现出的自然状态就是人类生命的本质,他们还没有成长起对应、隐藏、压抑这些自然需求的多种方式,所以儿童做的事情大致都是生命本能的需求,因此成人也就不必担心他们做什么事情做过了头了。 就说吃奶嘴,如果吃过了头,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只能说明儿童生命的本质被破坏了,使这一行为
12、成为孩子心理的病态需求,而不是生命的自然需求。这样孩子真的容易因为做一件事情做过了头而受到伤害。 例如一个孩子吃饭,本来他的机体有这样的功能告诉他吃多少就可以不吃了,可是在他自然地感到吃饱了不想再吃了之后,成人却总是不相信他们(这就像不相信自然),还硬要逼着孩子再吃一点,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自然生命感觉被破坏,剩下的只有心理上对于别人要求他吃饭的反感,于是孩子就开始拒绝吃饭,饭也吃得越来越少,最终造成的结果与没有食物吃的儿童一样营养不良。 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吃安抚奶嘴吃过了头。只要成人不对孩子的自然状态造成破坏,不使吃奶嘴成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需求,孩子就不会被吃出问题来,否则孩子的生命状态原本
13、是需要吃的,不让孩子吃安抚奶嘴那让孩子吃什么呢?那孩子就只有吃自己的手指头了。 温馨提醒 案例中的孩子还在应该吃手或吮吸安抚奶嘴的时期,尤其在断奶后更是这样,所以家长不必干涉孩子。如果担心孩子吃手指头不好,就给孩子安抚奶嘴,如果担心安抚奶嘴不好,就让孩子自然地去吃自己的手指头吧。 1-3 一岁零四个月大的孩子吃手是否该干涉 我儿子一岁零四个月了,还是经常吃手。今天我带他去小区幼儿游乐场玩,别的孩子都在玩滑梯什么的,我儿子站在那里只管吃手。我看着觉得有点烦,就把他的手拿出来,反复拿了几次,儿子大哭。我现在很苦恼,到底这么大的孩子吃手应不应该干涉或者说引导呢?是不是我儿子这个敏感期比较长,我应该顺
14、其自然等他自动放弃吃手?如果应该引导,采取什么办法比较好呢? 我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具,或者给他磨牙棒、安抚奶嘴、磨牙饼干等替代物。但有时不管用。 答 案例中的家长为孩子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吃手的行为感觉到厌烦,其实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家长为什么会厌烦,而不是孩子为什么会吃手。如果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个游乐场活动,只要能来一定要来,这期间成人带着孩子把这里所有的游乐器械都玩熟了,对孩子进行过一个自然训练过程,使孩子对这里的所有器械都有经验,孩子就不会感到紧张,不紧张就不会由于紧张而吃手指头。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来游乐场的机会又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多,那么孩子站在那里吃
15、手指头就是最智慧的行为了。另外,家长觉得孩子站在那只是吃手指头,也许孩子是在一边吃着手指头一边观察别人的行为呢?这也是小年龄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像学习语言一样,他们在没出生前就在听成人说话,出生后一直听到10个月他们依然不会练习自己说话,一直要等到一岁到一岁半左右才开始练习说话。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孩子张口说话之前的那些听是没有用的。一个懂得孩子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发呆的权利,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孩子的小脑袋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发呆的时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所以我们不能干涉孩子发呆。 案例中的妈妈一定要相信自己生的孩子是一个人,只要是人他的童年一定是吸收的,只要成人不干涉孩子,孩子就会用发呆、试探、冲上去
16、行动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进入新的环境并降服新环境,同时自己也被环境所塑造。 第4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4) 案例中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尊重孩子的。其实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吃手是非常正常的,根本不必多虑。成人只要懂得给孩子榜样,懂得人是应该被训练的动物,懂得怎样去训练孩子,就不会凭空要求孩子出现特殊的能力,也不会因为自己孩子没有别人孩子所具有的能力而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满。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这个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在这个游乐场里感觉到恐惧和紧张,他应该是要求成人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没有要求成人抱他,而只是用吃手来缓解紧张,说明孩子对依抚对象不够信任,就是说孩子依恋的模式不够明晰。这种情况通常是
17、家长对孩子的反应不敏感,或者对孩子有不良情绪造成的,这会使孩子在紧张和恐惧时自己寻求自我安慰,而不去寻求依恋对象。 温馨提醒 对一岁零四个月的孩子家长最好不注意孩子吃手的问题,孩子一直到两岁都会在陌生环境碰到陌生物品时习惯于用口的敏感期所建构起来的探索模式先试一下,然后再决定怎么办。所以吃手是这么大的孩子所应该有的行为。 案例中的家长,要感激因为有了这个宝宝自己才能当了妈妈,应该不求回报地去爱孩子。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自己要先去做,或者至少跟孩子一起去做,一直到孩子不需要家长也能自己做为止。不应该为孩子的行为而觉得很丢面子,更不应该为自己的颜面而怪罪孩子。这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基本功。 1-
18、4 还没断奶就开始吃手,断奶以后怎么办 然然生于剖腹产,现在一岁零五个月了。每天看到她把脏兮兮的小手塞进嘴巴里,我就很着急,忍不住把小手拉出来。要说是口腔敏感期,然然现在还没有彻底断掉母乳,每天夜里和早晨还会吃一会儿,只要吃几分钟就会开开心心地穿衣洗脸,要不,就会哭。现在还在忧虑,该如何给她断呢?奶还没断就开始吃手,等断掉以后呢?担心呀! 答 成人可以给孩子一些物品:如磨牙饼干、橡胶奶嘴等又有味道又舒服的东西让孩子拿着去啃。从孩子三个月大起,成人就要把一些适合于啃的物品塞到孩子手里,这样孩子逐渐地就会忘记了啃手吃手。 案例中的家长可以试着给孩子橡胶奶嘴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孩子在早晨醒来后和睡觉
19、前吃吃手指头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利,只要孩子吃手的时间不增多,就没有什么问题。成人不必紧张地制止孩子,或一看到孩子吃手就焦虑,多做孩子的引领工作,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好。 1-5 真的就等着孩子自己不吃手吗 我女儿现在一岁半了,从6个多月起就吃左手大拇指。之前也在网上问过,说是可给她足够的关爱,有一天她就不吃了。我就在等这一天的到来。好像小巫也曾说过,一岁半前吃手是口的敏感期的表现,如果过了一岁半还吃手,就是焦虑。 我觉得我也给了女儿足够的关爱,也没发现她有什么焦虑,所以我想,她现在吃手是不是已经养成了习惯,无意识的就把手放到嘴里了?因为女儿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上周六带她去儿童医院看了中医。医
20、生说一定要想办法让她戒掉吃手的毛病,你看她这样,不知吃了多少虫子进去了。我觉得医生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不可能随时保证她的手是干净的。所以我真的很想很想让她戒掉吃手,尽管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帮她把手洗干净就可以了。 好像是在论坛里,还是在书上,看到过大李(家长、老师对李跃儿的称呼)对于吃手的建议,我记不清原话,大意是每天晚上和她亲子共读,把她抱着坐在自己腿上,这样坚持两三个月之后,再对她说不要再吃手了好像是这样。 之前有很多妈妈发帖问吃手的问题,不知现在都解决了吗?真的就等着她自己不吃的那一天到来吗?还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吃手对脾胃有影响吗?就像吐口水一样,我想对脾胃是不好的吧?! 答 成人能够给
21、予孩子关爱的形式有很多,如不停地把孩子揽在怀里抱着,任何时候都跟孩子在一起,孩子有求必应是一种;还有就是想尽方法地给孩子引领工作,找到孩子独立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为这些能力而自豪愉悦,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叫做儿童的自我建构过程。儿童的自我建构过程是一个努力而繁忙的过程,如果家长懂得怎样帮助孩子进行这样的建构,能够敏感尽心地去帮助孩子,孩子不停吃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第5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5) 案例中的孩子才一岁多,妈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方式,试着用帮助孩子建构的方式来关爱孩子,不要去注意孩子吃手,也不要把吃手当成坏毛病,不要孩子一吃手,妈
22、妈心里就紧紧地不舒服。实际上,妈妈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心感觉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这会使孩子不再感觉到舒适和放松。孩子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空乏,也不会因此要求妈妈和自己一起去工作和探索,只能靠自己在那里吃手指头解决工作需要,这种情况说明妈妈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正在用吃手指头来弥补这一缺失。 如果一岁多的孩子在1天里多次地把手放到嘴里去吃而不是去工作去探索,这种情况大都是家长给孩子营造的发展环境不够造成的。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为孩子做的够不够,不要只看孩子做了什么家长不喜欢的事。如果家长真能努力地帮助孩子很好地发展,孩子有一天会不吃手的,家长应该坚定而有信心地等待。
23、温馨提醒 妈妈要反思自己是否每次看到孩子吃手心里都极不愉快,老在计算着自己忍受了这么久怎么孩子还在吃。如果是这样,妈妈的焦虑会透过机体散播在孩子的氛围中,造成孩子的焦虑,孩子会继续吃手。 快乐放松地为孩子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为孩子引领工作,一直到孩子完全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妈妈再悄悄地退到一边让孩子自己工作。 不要给孩子定不吃手的时间。大自然从来不会按照人定的时间和规律去改变,孩子是自然的,他们还没有被社会所驯化,尤其6岁之前,孩子完全属于自然。这时,成人如果给孩子定了目标和日期,成人势必会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结果而对孩子不满,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6 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吃手的毛病咋就没见好转
24、呢 果果母乳喂养到一岁八个月,吃手却是从几个月就开始的,我也是读到书上说不应该制止,所以从来没有管过她,但我想我还是流露出我的焦虑了,也许小孩敏感的心灵也能感受到大人对吃手的态度,反正是我行我素,一到睡觉不吃手是不可能的,睡着了还使劲嘬,很难拔出来。我也抱着一线美好的希望,两岁也许就真的不吃手了。可是眼见着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咋就没见好转的迹象呢,着急。 答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在孩子婴儿期吃手时没有及时给予其他物品的引领,孩子可能就只知道吃手,断奶后如果父母没有注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吃手也在所难免。其实孩子吃手不会给他自己或别人带来什么伤害,就让孩子吃好了。孩子只要精神能够获得满足就行了。做
25、父母的如果很会爱孩子,孩子就会自行建构,由此而发展得很好。身心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吃很长时间的手,所以不要太着急,孩子五岁之前睡觉吃手都是正常的。 第二章 用好安慰物 2-1 宝宝睡觉时将浴巾塞进他手中, 立马安静下来, 这正常吗 儿子十个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是一脸的睡意,换好纸尿裤往房间走,刚到门口就开始准备哭了。我哄他“妈妈进去拿开水给贝贝喝”,才让他安静下来;往床上放时他又准备哭,这回倒没哭出来,怎么回事儿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就想“难道他要浴巾?”顺手将浴巾递给了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手抱着,然后上眼皮就开始往下掉
26、,我就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分钟他就睡了。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安静下来,神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安慰物?是不是我平时给他的安全感不足,才导致了他寻找安慰物呢? 答 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十个月就需要安慰物的孩子很少,但是在他早期的秩序建构中,睡觉时只要有那个熟悉的毛巾被在眼前,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那个毛巾被整合在一起,于是睡觉时就需要毛巾被。可能妈妈没有注意以前孩子与这个毛巾被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地这样依恋一个物品。 第6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6) 对于十个月的孩子,这种需要更是出自生命的本能,无论是出于安全感还是别的什么,只要需要
27、就给他,应该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妈妈要考虑的是,一个十个月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仍然焦虑地需要安慰物,这是为什么?有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第一,母亲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使孩子的愿望不能获得满足;第二,母亲每次在生气和痛苦时离孩子很近或者抱着孩子;第三,母亲不是经常心情愉悦或者经常放松的。如果有这三种情况,要解决的问题就在家长身上了;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存在,那就让孩子放松地去依恋毛巾被吧! 温馨提醒 十个月的孩子正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适合于嘴啃和用手抓捏的物品,让孩子沉入工作中。 妈妈要反思自己的心境,如果有不良情绪就尽快调整。 妈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
28、,给予满足,包括孩子所需要的安慰物,在孩子需要时一定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则不要用这个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如果孩子身心是愉悦的,又能获得发展的满足(即工作的满足),成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任凭孩子去喜欢任何一件物品。 2-2 一岁的宝宝非要含奶头或奶嘴才肯睡觉,要不要强行纠正 我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周岁,我、爷爷、奶奶、爸爸,四个人天天全职在家,我每天专门陪他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所以应该不存在什么安全感缺失。 他从出生起到三四个月时,睡眠就比较少,晚上非得十一二点,施以摇、抱、拍、走、含奶头等各法达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睡。后来,我不堪忍受他含奶睡觉的折腾,培养了他含奶嘴入睡的习惯,以缩短含母
29、奶的时间。 到现在,醒着玩耍时,他基本不含奶嘴,但疲倦想睡时,只要由我抱着,必然要含奶头,吸上好久才睡去。若是睡得不够沉,抱他上床一不小心弄醒了他,前面的过程又得重来一次;如果由其他人抱着,就得塞上奶嘴吸好久才睡去。 半夜醒来,必然要哭着摇我起来,抱着他吸上老久。有时,我就给他水和牛奶,都被他一把推开,大哭不止,非得含母奶,其实我都没什么奶水了。奶奶要抱他也不肯,大哭。 我真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戒掉他含奶或含奶嘴睡觉的习惯,也不知道究竟这是不是该戒掉的坏习惯。 一年来我憔悴惨了!请教教我,如何纠正比较合理呢? 答 很难想象家里四个大人照顾一个宝贝孩子的情形。很多人都认为如果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有一
30、点点不适时所有的人都去表达自己的关怀;孩子有一点需求时,身边会有好几种不同的方式去满足孩子;孩子睡觉时,成人非常礼貌地小声说话,保持室内安静,怕打扰了孩子。其实,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抗躁能力特别差。由于周边成人的精心安排,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反而使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由于过多成人的干涉,使孩子不能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自己正在探索的事物上,这样孩子就会注意环境的氛围和环境中的人。环境氛围和人是多变的,这种变化对孩子又是不利的,所以孩子会感觉到紧张和不安。 孩子只有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后才能够舒展安详地睡眠。如果孩子在醒时,无法投入地去发展自己,又过多地受到成人情绪的影响,睡眠就不会安详。又困又睡
31、不着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为了能让自己好受一点,孩子就创造了依靠自己的本能寻找安抚的方式。孩子从出生起,吃母乳就不只是为了吃饱,在吃饱的同时,孩子还获得了与母亲身体接触的机会,这给孩子带来了安全和舒适的信息。在孩子感到不舒服时,最先选择的一定是用吃奶的方式来安抚自己。 温馨提醒 如果爸爸和妈妈在家里工作,可以选择让爷爷奶奶先回老家去。如果爷爷奶奶无法离开,可以选择分工的方式,由某个懂得孩子的人负责照顾孩子,其他人负责家庭的其他工作。 多带孩子到外面去,跟其他孩子接触;给孩子介绍丰富的工作材料,吸引孩子去工作。 第7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7) 孩子半夜醒来,不睡不必非要哄他睡。家里那么多人可以轮
32、换睡觉陪孩子去工作,然后在第二天调整孩子的睡眠。白天尽量不要让孩子过多的睡觉,尤其是下午4点以后不要让孩子睡觉。这样孩子在晚上就比较容易睡得完整一些。孩子晚上哭时,抱起来在屋内走动,放上好听的轻音乐就行了,不必发明那么多哄他睡觉的姿势。成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受孩子半夜醒来这件事,慢慢想办法把睡觉的时间调整好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抱在怀里依然不停地哭,那就让孩子哭一会儿,不要因为哭了就创造新的哄孩子睡觉的姿势。过多的方式会使孩子在晚上醒来后开始无意识的挑选,而我们成人又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哪一种,所以,哄孩子睡觉的模式最好不变。 乳房如果完成了喂养孩子的任务,就不必再把它作为安慰物提供给孩子,因为它
33、是妈妈身体比较敏感的器官,过分使用容易引起母亲的不良情绪,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不必怕孩子哭,将孩子的安抚降格到把他抱起来,如孩子刚哭时不要抱他,让他躺在那里哭一会,这样,“抱”就会成为一个难得的高档次的安抚行为。如果一哭就抱起来,那下一步的提高档次就是变换其他的模式和吃奶,而后两个都会造成孩子更加不满,因为吃奶母亲会不舒服,这种不舒服被孩子感觉到就会成为孩子的不舒服。我们前面说过,过多的安抚仪式也会使孩子混乱,所以在生活上不要一下把孩子的生活需求档次提到太高,因为人类的创造资源是有限的。 2-3 宝宝怎么老喜欢摸着衣物的边儿睡觉 宝宝一岁零三个月,睡觉时喜欢摸着枕头、床单、衣服的边儿,边摸边闭
34、着眼。晚上醒来摸不着边儿就哇哇大哭,有时会闹上一两个小时,严重影响了睡眠。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这是一种综合感觉的失衡,多发于人工喂养的宝宝。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还有,我该怎么帮她改掉这个毛病呢? 答 本来孩子依靠安慰物睡觉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孩子是抱着枕头、床单、衣服而不是非要摸着它们的边儿,事情就不会那么麻烦。半夜睡得懵懵懂懂的要找到这些物品的边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说在养育孩子时,发现孩子发展中的某个行为会给成人和他自己都带来没有意义的麻烦时,一定要及时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成人要敏感的含义。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再计算怎样去调整比较有利。 像案例中这个孩子
35、,每当半夜醒来找不到那些物品的边儿,会让他以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同时因焦虑而大哭。而曾有专家研究,将人的焦虑和痛苦所产生的那些不良因素在人的血液中所产生的成分提取出来,注射给小老鼠,小老鼠很快就死去。所以说孩子由于摸物品的边儿摸不着而造成的焦虑对孩子是不值得的,由于这种担心使孩子不能踏实地睡觉,对孩子的危害就更大了。这种安慰物起到了副作用,需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下。 温馨提醒 给孩子做一个跟他的枕头一样的更舒适的枕头,让它没有边儿。把这个枕头介绍给孩子,可以这样介绍:妈妈先抱着这个枕头,每天在孩子面前演示出很舒服的样子,然后再给孩子抱。妈妈抱过之后枕头上会留有妈妈的气息,孩子会喜欢。如果需要更肯
36、定一点,妈妈可以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内用一种味道温和淡雅的香水,每天使孩子扑到妈妈的怀里就闻到 这种味道,然后在介绍给孩子的枕头上也喷上这种香水,妈妈先抱着枕头,然后把它再介绍给孩子,这种味道会使孩子依恋于嗅觉,而淡化对边儿的触觉。 孩子起来摸衣服边儿摸不到,成人就平静地将衣服边递到他手里,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打扰了成人睡觉而对他产生不良情绪,态度很不好地将衣服塞给孩子。否则,孩子就会更加依恋衣服边儿而不依恋于人。这是混乱型依恋,是一个不好的依恋模式。 还可以做一些宽的布条给孩子,白天当作玩具,晚上放在枕边,一把抓起什么地方都是边,就不会存在摸不着边儿而焦虑的问题。总之,才刚刚一岁的孩子,在妈妈还在
37、身边的时候就这样严重地依恋物品而不依恋母亲,是需要母亲思考的。 第8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8) 2-4 小侄子老是恋着过去用的奶布怎么办 我的小侄子今年一岁半,断奶大概两个月了,现在严重依恋以前吃奶时垫在妈妈乳房上的奶布。玩得好好的,就说“布、布”,像个小猫似的把布塞在嘴里,叼一会儿再去玩,时常把自己弄得都干呕了。晚上更严重,没有奶布是绝不会睡觉的,每晚会醒几次找奶布,如不给,就大哭。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答 孩子断奶时会感到内心极其失落和痛苦,这时依恋安慰物能对孩子内心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在断奶的同时,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工作引领,使孩子把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会使他们的痛苦感减
38、轻一些。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孩子依恋的物品不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什么损伤,就不必干涉孩子。等大一点,孩子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好,对依恋物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弱。对于上班族妈妈来说,孩子吃奶吃到两岁也没有什么不利,因为从很早孩子就不依靠妈妈的奶水作为其主要食物,吃奶只是维系与妈妈的亲密关系,修补妈妈离开的损失。在孩子断奶期间,尽量给孩子多分散注意力,而不要让他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免得将来为了解决不良习惯让孩子再痛苦一次。 温馨提醒 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玩,可以提着工作材料,如小铲子、小水桶去沙坑,让孩子尽情地工作,在这段时间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工作区,跟孩子一起工作,引导孩子使他对工作材料感
39、兴趣。 在孩子拿到奶布时不要盯着他看,不要加以评说。当他把自己弄得干呕时也不要加以指责和评说,孩子会自行调整对奶布的使用,不再让自己难受。 2-5 宝宝离开我才1个月,回来后为什么非要叼着水瓶或奶瓶才睡觉 宝宝一岁六个月了,自从去年年底姥姥姥爷带去深圳1个月回来后,养成了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睡前必叼着水瓶或奶瓶,直到睡着。如果给她取下,就会哭闹不止。该怎么办呢? 答 安抚奶嘴对孩子是有利的,尤其在孩子离开妈妈时,能够用安抚奶嘴解决对妈妈的思念和离开妈妈的焦虑。这是宝宝了不起的创意,所以家长要爱护孩子这个创意,不要随意地剥夺孩子的这个安慰,不必断掉安抚奶嘴。我们没有见过一个成人叼着安抚奶嘴睡觉,
40、所以案例中的妈妈不必担心。 2-6 为什么宝宝别的东西不乱往嘴里放,却非要嘬自己那个奶嘴 我的宝宝一岁七个月。我觉得他好像没怎么乱吃过东西,但是他对自己的奶嘴非常依恋,烦了累了要睡觉了没得玩了都跟我要奶嘴,含着奶嘴不带瓶子就那么地嘬。我试过给他买安抚奶嘴,他根本不碰,晚上睡得迷糊的时候给他个不一样的奶嘴都不行。反正就是特别的依恋奶嘴,别的东西他都很少乱往嘴里放,也很少吃手,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没有口的敏感期呢! 我总觉得他特别依恋奶嘴是因为一岁的时候他老跟我要奶嘴我限制过一段时间,后来放开了,但是奶嘴他拿不稳当,老是掉到地上,一掉我就拿走去给他洗再还给他,这样等一会他就哭得不行,反正奶嘴就是不能掉
41、,一掉就哭。是不是宝宝老怕奶嘴消失才这么依恋奶嘴呢?我的宝宝怎么什么都不吃只吃奶嘴呢? 答 在孩子口的工作早期就应该给孩子几个物品供孩子选择,限制的确会使孩子增加对依恋物的依恋。如果孩子每天都不工作(不探索),只坐在那里呆呆地嘬奶嘴,这时成人不要去强行拿走孩子的奶嘴,而是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引领孩子工作。孩子如果每天能完全沉入到工作之中,口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了。那时,孩子再咬东西就是探索行为,而不是安慰自己的重复行为。所以成人还是要把孩子这种对物体的依恋当成一个象征行为来看,看看孩子的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孩子就会忙着去发展自己而顾不上再吃奶嘴。解决问题一定不是只针对表面的嚼奶嘴这
42、件事,而是从内部深入地去解决。 2-7 为什么孩子总要捧着我的脸才肯睡觉,怎么办 第9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9) 我家女儿一岁十个月。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她睡觉时两只手都要捧着我的脸。每次我都拿开她的手,并对她说“不得搞妈妈。”严厉一点说的话,她就会哭。有时她也乖乖听话不摸脸,要不就拉着手才能睡着。前一阵子天气热,脸被她捂得尽是汗,难受极了。再下去就是夏天了,可怎么办呀? 答 孩子会创造各种各样与成人互动的模式,但基本上孩子只能考虑到自己的需求而不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跟成人互动时的行为让成人特别不舒服,成人可以把这种感受平静地告诉孩子。在孩子还处于小年龄段时
43、,母亲可以不动声色地建议孩子采取其他模式,比如抱着妈妈的睡衣,捏着妈妈的手绢。关键是,在孩子这种行为开始的早期,就要及时地调整,不要等着天热了手也出汗了,再去调整,那时孩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改变起来孩子会比较痛苦。 父母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发展行为要精细地计算,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哪些是有利的却无法持续的;哪些是没有利但却容易做到。当父母的意愿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时,那一定会想出办法来将孩子的行为调整到对孩子最有利的程度。 温馨提醒 不要在自己感到不舒服时突然产生不良情绪,不要将不良情绪使劲压抑到不可遏止时突然朝孩子发泄。 可以在充裕的时间里想好对策,然后边实施边调整。
44、如让孩子把两只手摸着脸,改成抱着妈妈的胳膊,或改成依恋安慰物。 不要在改变时同时指责孩子以前做得不好,这样使孩子更加留恋以前的模式。可以只告诉孩子,你非常喜欢新的方式,并感谢孩子这样为你考虑,心疼你所做出的让步。 2-8 把地上拖过的依恋物放到口里,要不要纠正 孩子一岁十个月了,每天没事就抱着、拉着那床天热后刚拆洗的被单在地上拖,再放在口里咬。总之,任何时候,只要想起就会把这张被单抱起,然后往口里塞。我知道这是他的依恋物,但把地下拖着的东西放口里,是不是不合适呀?有没有必要纠正他? 答 孩子一岁十个月,这样依恋小被子可能是工作引领不够造成的,所以给孩子营造可持续工作的环境和学会引领孩子工作是非
45、常重要的。 2-8 把地上拖过的依恋物放到口里,要不要纠正 孩子一岁十个月了,每天没事就抱着、拉着那床天热后刚拆洗的被单在地上拖,再放在口里咬。总之,任何时候,只要想起就会把这张被单抱起,然后往口里塞。我知道这是他的依恋物,但把地下拖着的东西放口里,是不是不合适呀?有没有必要纠正他? 答 孩子一岁十个月,这样依恋小被子可能是工作引领不够造成的,所以给孩子营造可持续工作的环境和学会引领孩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温馨提醒 改造室内环境,为孩子专门开辟一块可供工作的场地,买一些放物品的架子,准备一些这么大孩子需要的工作材料。可参考孙瑞雪老师的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为孩子准备适当的工作材料。 可以把小被
46、子折叠一下或者剪小做成一个小被子,这样就不易拖在地上。 这么大的孩子,只要是他做的就是他需要的,在没找到原因之前,尽量不要随便干涉孩子,问题解决了,孩子慢慢就会将注意力转到其他物体上去,这样孩子可能就不再用咬被子来安抚自己了。 2-9 一块绒布也算安慰物吗 女儿已经快两岁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晚上睡觉时需要一块绒布。孩子对毛茸茸的、触感特别的东西一直都挺感兴趣。有一次姥姥看她喜欢这块绒布,就给她玩,后来晚上也给她玩。再后来,发现她晚上有了这个小绒布就会格外地平静,入睡快。于是,这块绒布就成了安慰物,晚上睡觉必须拥有,白天发现了也会要,偶尔在玩的空隙中也会向我们要,说:布。拿到这块小布,她的表情很特别,是吮吸和平静的表情,似乎是受了委屈找到了安慰的港湾。 第10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10) 关于这个问题也问过许多人,有人说,要改过来。有人说,不需要,长大就慢慢好了。还好,白天外出的时候,给她养成习惯不能带。那以后上了幼儿园怎么办呢?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