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92.01KB ,
文档编号:5530562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53056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选.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选.doc

1、2009年10月20日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选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选 1、摸准心态,启迪诱导 与学生谈心 我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校班主任工作中推行每天午间心理素质教育课即与学生谈心课。班主任教师主要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的倾诉,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得到启迪诱导,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从而使班集体建设达到一新的层次,推动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运用心理分析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学生谈心,去了解学生心理、摸准学生心理。因为有成效的谈心活动,必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用。 与学生谈心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能使学生喜欢听你的话,服从班主任的管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所谓“谈心”,就是推心置腹的谈话。要使“谈话”上升到“谈心”,使学生能对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必须争取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而想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教师就必须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学生。我们有的教师平时老是板着脸说教,学生稍有差错,就大声呵斥、批评,甚至运用简单的体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立心理,学生一旦有了这种心理,不但不愿听教师的,甚至会破坏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跟老师作对。这样,教师的教育效果就不可能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就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在学生面前尽量倾注自己的爱心(当然,这种爱心不是随心

3、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而是温柔的理性、亲切的宽容,是滋润心田的细雨和无声的鞭策)。这样,教师可能很快发现你与学生会经常有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互动。这样,即使你提出尽量多的要求,学生也会乐于接受,并能够较自觉地遵守各项纪律,耐心地、认真地接受教,这样就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正如马卡连柯指出的“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每门课上课时基本上不带课本,绝不做作业,而且经常破坏班级纪律。问其原因是:他讨厌教师的“说教”。之所以讨厌是因为他认为上课毫无作用,老师没有什么能令他信服就是老师只有简单的、专门的甚至是粗暴的“说教”。笔者找他谈了几次话,渐渐地,这

4、位学生感觉到教师和他的谈话就象朋友间的谈心,而且在谈话中他也感觉到了教师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但能带书本来上课,而且能较自觉地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与学生谈心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有利于班主任老师的日常班级管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增进班集体的团结,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期的教育过程。因此,与学生的谈心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一定要有耐心,并能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目前,我们班主任(包

5、括青年教师,特别是第一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青年教师)都应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如果我们不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就很难与学生沟通,有时甚至连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都不知道,那就很难做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引导与教育了。通过与学生谈心,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学生就会向老师倾诉许多自己难解的心理问题。比如:“怎样让理想激励我上进?”“是习惯决定性格还是性格决定习惯?”“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如何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勉励、自我宽容?”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有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即谈心)中把这些问题摆出来,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这样一般会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

6、这时,如果教师以引导学生并能向学生推荐具有积极意义的书,或与学生平等地、以一个朋友的角度来讨论、辩论,那么就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并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得更透彻,而且可能很快付诸行动。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自主解决心理障碍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到与老师的真心交流确实解决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对班主任增加了一份信任、添上一份理解。 与学生谈心,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方法,同时也要求班主任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水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教育

7、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认清现代社会的新特点、新情况,既要认清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任务的繁重,更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因为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教师去解决。与学生谈心,教师会发现学生存在着一些书中找不到答案或解答不完整的心理问题。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对同学之间“发展真挚友情”往往充满了幻想,并出现了一些“早恋”的苗头,如果班主任针对这种情况只在班级中简单阐释一下“如何以以恰当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那么效果必然是欠佳的。笔者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某班一位女同学的学习情况不对劲,学习成绩从全年段的第十九名一下子掉到年段的一百多名为了不让她有心

8、理负担便利用午间心理辅导课也就是常规的时间来找她谈心。在充分信任的气氛下,这位女同学告诉笔者:几个月前,同班的一位男同学写信向我示爱,开始我回绝了他,后经不住他的一再纠缠,就答应和他来往,虽然我一再声明只能保持在同学友情的界限来往,但是,来往后我就不由自主了,我不但基本上都去赴约,甚至有时还会渴望和他相会就这样,我的学习成绩从全年段的第十九名一下子掉到年段的一百多名家长发现了这件事,教育了我;许多同学也劝我不要和他这样下去,我也下决心,不再和他保持这种来往。虽然坚持了近一个月,但我心里总会想起和他相聚的日子最近他又写了一封信给我,看了这封信,我真的忍不住想去赴约,虽然我很想接受老师教育、按照老

9、师所指导的“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但是总是控制不了自己,老师,我该怎么办?说着她掏出了那封信给我。打开信,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封虽带点稚气,但却是“情深意切”的情书: 某 无论某某是怎样跟你说,我都不会和你分手,因为I LOVE YOU!你也答应我,无论某某怎样说,你也不可以不要我,好吗?因为我好怕打架从不哭的我,竟会这样哭了 看完信,我感到茫然了。一是因为我虽然料到有这么回事,但没有想到是这么严重、这么难以解决的问题:老师的“恰当方式”是一个很原则也较笼统的讲法,具体交往时怎么做是恰当的,怎么做是不恰当的,并没有一一罗列分析,只是对男女生交往进行原则性、宏观性的指导,提出三点行为

10、要求:自然大方地交往,交往时要互相尊重,交往时要学会自爱。二是因为笔者一时无法给予恰当的解决方法。于是,我只得把信交还了这位同学,安慰她:老师一定会尽力帮她。为了这个许诺,也为了教育其他学生。我认真地查阅了许多有关书籍,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位女同学问题的方法。我告诉这位女同学:假如对方对你穷追不舍,一而再、再而三写信给你,你不妨径直找到他。直截了当地向他说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婉言回绝的同时,必须明确表示,珍惜双方的友谊,保持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将“求爱信”交还给对方,免得使对方觉得有把柄落在自己手中,并正告对方,如再写信就要交给老师和家长了。总之,回绝态度要坚决,方式要恰当,要使对方觉得你是为他

11、着想,既没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心又没伤害和气,因而乐意接受。这位学生根据老师教的这种方法,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一难堪的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就稳步上升了。这个事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要适应时代的更高要求,改变过去的“以我为中心”的班级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班集体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但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我素质的同时,更应加强与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充分利用与学生谈心机会,这样既能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又提高了教师教育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用。 据浙江教育在线统计,在现阶段,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严

12、重存在,浙江省十分之一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而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多,一旦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所有科目的成绩都直线下降,班集体的整体危害性便大大增加。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使学生有了更强的自尊心及逆反心理,一旦处理不当,效果必然适得其反。综上所述,在学校内推行午间谈心课,教师能通过常规固定的心理辅导课与学生谈心交流,摸准学生心态,了解班级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定然能取得良好教育效用。 2、学习、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小明,男,初一学生,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但因其父经济条件差,生活在贫困山区等原因,现寄养在伯父家。该生的伯父将他收留,但其伯母、堂姐是反对的。父母与他极少

13、联系,问他:“春节有没有见到父母。”他说:“没有”。问他:“是不是很久没见父母了。”他说:“不是。” 问他:“哪多久前见过呢?”他说:“一年多以前。” 问他:“哪你想不想念他们?” 他说:“不想”。可见他是极度缺乏父爱母爱,与父母感情淡漠。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小学老师基本上把他当成“编外生”,对他已不存在提高成绩的希望。同班同学认为他脏,行为怪异,称其为“白痴”、“垃圾虫”。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的朋友。有一次,他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有些同学甚至当着他的面说:“老师,你不用白费心机了,怎么教也是白教的,他是白痴的”。在班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同学欺负时,经

14、常哭。班主任发现其行为异常,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于是转介他来进行心理咨询。由于很多人认为他智力低下,于是我给他做了瑞文推理测验,成绩为112分,智力处于中上水平。 案例分析:由此分析,他伯父收留他是基于道义,其实在感情上并不喜欢他。因此,他是极度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的。由于在家缺乏学习上的监督,学习时间没保障,作业经常不完成,这是他学习成绩很差的主要原因。他的个人卫生是很差的,往往几天不洗澡,衣服很脏。是导致同学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原因。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拖班的后腿,教师也不喜欢他。于是成为一个不受集体欢迎的人,造成学习、社交障碍。 措施方法:由于造成他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15、缺乏家庭温暖。在校又受到各方面的歧视。导致丧失自信心、自尊心。从而进一步导致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重建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测验结果出来后,首先让他明白自己的智力是较好的。并且让班主任在全班宣布测验的结果。从此,同学们虽然不叫他“白痴”,但又取笑他聪明过头。于是我又和他一起分析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找出他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主动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是同学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共同制定其努力目标:1、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洗澡换衣服,如果他伯母不帮他洗,就自己动手洗。2、多方面共同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共同探讨,寻求一种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3、共同探讨改进人

16、际关系的方法。对于以上目标的实现,采用行为强化法,跟他制定小步子,对于他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鼓励、强化,多给予正向强化。对于其不足、尚未达到要求的地方,给予足够的耐心,基本不采取批评的办法。看到自己的一个个进步,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一步步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从他的家庭入手,由于小明成绩差,教师进行家访时总是投诉,其伯父付出了很多辛劳,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导致他不喜欢小明。于是进行家访,对其伯父收养侄儿的行为表示赞扬。向其说明小明的智力并不差,指出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小明是有前途的。让其伯父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对小明就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效果与思考:对该

17、生采取以上措施后,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情绪安定,与伯父家的各个成员关系得到改善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和谐。个人卫生情况有好转,他看起来也精神很多。从上述案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借助心理量表来对咨询者进行测量,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判断是很重要的。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该生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在内)都认为他是弱智的,如果单凭经验,咨询者也很容易听信这些人的判断。也正因为心理测量与人们的经验判断有较大的差距,心理测量遭到部分人的怀疑,但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是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除了可以对来访者进行辅导外,还有与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的有

18、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父母离异家庭是儿童心理障碍的高发区,班主任、心理咨询老师应对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去处罚,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殷切的关怀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当班主任问小明谁对他最好时,他说:“心理老师最好”。要知道当时我只是跟他进行过二、三次谈心。 3、心理惩罚个案分析 案例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张伟。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张伟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学的第一天放学时,她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

19、实地,好好学习。” 旁人听到后,都朝他大笑。在一年级放寒假时,他母亲看到其他同学个个喜洋洋的拿着奖状回家。便问张伟:“你得奖状了吗?”他回答道:“老师说买的不多,不给我了。”从小学到中学,老师都说其“不行”、拖班级后腿,甚至有的老师找张先生发牢骚,说小孩“智力有问题”。再加上贪玩,张伟的学习成绩总不理想,每况愈下。 教师的评语 我在张伟进班的第一次课外作业上打了批语,没想到短短的一句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将张伟周记中一段话摘录如下: 当我怀着对自己的些许肯定和对以前不务正业的否定的心情,交上我上高中以来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做好的数学作业时,我就在等待着。我知道老师如果还有一丝心情想管我的话,就会

20、对那前半本不著一字的风流好好批判一翻,而对我后面的努力,也会有一丝满意。 期盼中的我翻开了练习册,在那个别人都打“优”的地方,老师给我写了个“好”字,还加了一句评语:“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收获。”这是对我的肯定,这是我多年来首次得到的老师的肯定啊!那时的我几乎百感交集,我想起天真幼稚的过去,现在的感觉竟如此的相似。麻木了这么久的灵魂终于有了一丝触动,如果当时旁边没有同学的话,我一定会哭的。虽然按时做作业对别人来说,是如此稀松平常,可是我,我很久没这么认真了,我真的很高兴。 我知道我的感觉也许很幼稚可笑,可我终究要写出来,就为那心中好久不曾荡起的涟漪。 多一点鼓励 在新学校,没有人知道张伟曾是“

21、弱智生”,老师和同学们像对待普通学生那样对待他。张伟的自信心恢复了,他刻苦努力,很快就赶上了大家。老师对他很满意。不仅如此,他还在同学中荣获了“聪明人”的雅号。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语文老师利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给大家出了条谜语,活跃气氛。并且说,谁要是先猜对,那他就是今天班里最聪明的人。谜面是:楼下客满。打一成语。 谁知,张伟第一个站起来答道:“后来居上!” 老师满意地笑笑说:“对,张伟是我们班今天最聪明的人。” 我们班的老师耐心特别好,不仅不批评学生,相反,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老师就会给予适当的称赞表扬。在每一次考试之后,老师总要和每一位同学进行谈话,帮助他们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给予鼓

22、励,促使上进。张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步特别快,不但成绩达到中等,而且在期末还破天荒捧回了一张“学习积极分子”奖状。张先生感慨地对我说:“看来不是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而是老师的态度有问题啊!” 探究原因 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表现却判若两人呢?从教育心理学看,张伟的经历,体现了“心理惩罚”对青少年求学带来的“隐性障碍”。如今体罚已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但“心理惩罚”由于对学生的伤害不易被人察觉而长期被忽视。“心理惩罚”主要是指由于学校老师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等不完善或失当,给学生精神上带来的伤害,最常见的是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据了解,这类事件在学校平时教学中并不少见。正是如此,虽然面临着考试、

23、升学等压力,但学生在校最害怕的并不是考试,而是“被老师批评”、“被人瞧不起”,尤其是被老师瞧不起。因为老师的行为与态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导向性,被老师瞧不起,在同学中就会受到轻视或遭冷遇。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尊重学生,莫让心理惩罚给学生在求学道路上背上沉重的包袱。 4、“逆反心理”的疏导例说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

24、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汪锋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便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将他未听到的课给他重讲了一遍。很快地他又恢复到以前的良好心理状态,并成了我的“朋友”。对“逆反心理”的追根溯源,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及时从蛛丝蚂迹中发

25、现“逆反心理”的萌芽,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疏导。 有一女生性格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班干部时工作主动泼辣。上初一和初二时,见到有的男教师处理男女生纠纷、排座位、对男生违纪行为偏袒等。她便认为男教师对男生有偏爱,对女生存偏见。有几次她站出来为女生辩护,反遭讥讽和嘲笑。于是,她公开宣称:“我就是不喜欢男教师教!” 上初三时,他在我班上就读。刚接触“化学”这门新课,有几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女生学习感到很吃力,我便利用休息时间给她们开“小灶”。课堂上回答或讨论问题,我都尽量以公平、民主的态度来对待男女生。针对农村女生胆小的特点,课外辅导时,我经常主动询问她们有什么疑难,并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慢慢地师生

26、感情融洽了。这时我才正面接触这位女生,给她逐一分析我校教师,从白发苍苍的老校长到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他们其实都是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学生的,只是他们处理问题时有时不那么细致。并引导她寻找这些老师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地,她的成见消除了。学校一位青年男教师结婚,她组织班上同学,在该教师的新婚典礼时,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文艺书目,学校移风易俗为教师办婚事,受到群众的好评。 5、老师,我要尿尿! 基本情况:新生入学不久,我在一年级开了个“古诗文诵读班”,让其他班愿意加入的孩子也跟我在每周六一起念古典经文。第一次课刚打铃,别班的一个叫崔纪凯的小男孩就说要上厕所,我让他去了。过了几分钟

27、,他又说:“老师,我要尿尿!”我很奇怪,不是刚上的厕所吗,但一看他那着急的样子,只好又让他去了。可他没隔两分钟又喊要去,基本上一节课他就在厕所和教室间穿梭了。第二次课还是如此。 经过家庭调查,孩子在家没有不停地上厕所的现象;通过对其班主任的调查,孩子平时上课也没有这种表现。只是,孩子一向都表现出胆小。每次去一个陌生一点的环境,都要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期,即使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也不能离开父母过一夜,从来不肯离开父母单独跟别人玩耍活动;害怕陌生人,就是隔一段时间没见爷爷奶奶的面,再见时也要花时间适应;孩子住得离学校远,原来幼儿园的同学没有一个跟他上同一所小学,所以他刚开始上学表现得很胆小,不合群;经

28、常无故地担心家长不来接他,早上出门老是叮嘱妈妈:“一定要来接我哦!”有一次下雨接得迟了点,就哭了起来;开学一段时间后上课发言积极,但一有同学说他讲错了,马上就变脸,显得很难过;下课很少主动找同学玩耍,但也不会老上厕所;基本上拒绝与陌生的成人交谈。 根据细致的观察,孩子走出教室后并不急于尿尿,而是东张西望,看到他的父母后才飞快地跑进厕所。下课后他就跑到父亲或母亲的身边,也不见他要上厕所了。原来,他的要尿不过是要寻找父母的借口。 理论分析:从以上情况来看,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焦虑所致。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中,一般把有明确对象的不安、担心和忧虑成为恐惧,而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称为焦虑,焦虑是

29、恐惧的一种类别。这个孩子经常表现出不安全感,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对外部环境有很明显的戒备,但又不能明确地说出害怕什么,焦虑的特征比较明显。 精神分析家认为焦虑是个人心理不平衡的表现,我国的心理学家左成业(1984)曾论述焦虑与抑郁都是负性情绪,两者常常同时出现,但又有区别。根据罗斯(Roth,1972)、诺咿斯(Noyes,1978)和迪利(Dealy,1981)等的报告,焦虑患者常伴有抑郁的心境,人数达焦虑患者的34%65%。上海医科大学江开达等(1986)也发现,焦虑情绪严重者,抑郁情绪也较明显,两种量表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以焦虑为主的患者,52%的人伴有抑郁情绪,并且焦虑发生在前,抑

30、郁发生在后。可见,情绪焦虑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抑郁。所以这个孩子的焦虑症状只有尽快解除,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要帮助孩子,首先要分清他的焦虑的类型。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表现在人格中的焦虑是特质焦虑;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焦虑反应状态称为状态焦虑。孩子只在我的课堂表现出这种异常,很明显只是一种状态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种暂时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表现为对忧烦和紧张的主观的、有意识的情感,并且也唤醒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性。这是一种复杂的、具有个别特点的情绪状态或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强度和波动性也在变化中。在神经症、精神病和正常人身上均有焦虑的体验。焦虑与人格特征、动机、情绪

31、等许多主观体验及多种多样的身心状态都有密切关系。每个心理学家都承认焦虑会随着情绪的变化及机体的条件而波动。疼痛和损伤的惊吓、各种心理治疗、职业调动、角色变换、气候不佳、血液中酒精含量、月经疼痛等当然也包括诸于这个孩子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动均会使焦虑水平发生变化。正常焦虑持续的时间较短,程度较浅,焦虑的原因经治疗者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认识清楚,正常焦虑也可以被某些活动所代替,得到安慰和鼓励、原谅及宽恕后就心情平静了。异常焦虑找不到真实的原因,虽也有安慰鼓励的需要,但并不能因此而消除焦虑。那这孩子到底属于异常焦虑还是正常焦虑,我决定边治疗边观察。 教育方法:我让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站在教室窗外,让孩子上课的时

32、候也能很方便地看到父母,这样孩子果然就没有老喊要上厕所了。这时相机跟他说,你其实不是想上厕所,是想看妈妈是吗?其实,你上课也可以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不用上厕所的。 课堂穿插些有趣的游戏,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尽量注意教师上课时的态度、语气、表情等,让孩子心情放松;下课老师也与孩子一起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中获取安全感; 当孩子非正常提出上厕所时,拿出一个孩子想要的小奖品,告诉他,只要等一会去就可以得到它了,慢慢地要求他坚持一节课。 教育效果:往后的一个月内,孩子每节课上厕所次数逐渐减少至正常的次数,父母也不用在窗外看孩子上课了,最后不用奖品也能正常上课。

33、6、儿童人格障碍个案分析 华侨医院心理科在对部分小学生做心理调查时,发现一些典型的儿童人格障碍个案。 A一女学生长得聪明灵秀,看见她的人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12岁的孩子竟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更令人难以明白的是,别人偷东西都有惴惴不安的感觉,她每次“作案”后,却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样子。老师几乎被她气死,无论怎么严厉地批评她,她都表现得非常开心,没有半点羞耻感。另外,她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少可以静下来听课五分钟,学习成绩非常差。这孩子的智力正常,但接受能力却时强时弱,有时老师一点就通,有时是“牛皮灯笼”怎么教也不懂。 对此,专家分析,这孩子性格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

34、人的痛苦上,表现出冷酷、没有同情心,另外从她其它的行为看,她又缺乏自尊心、内省力、自我克制能力,患有典型的病态人格和儿童多动症。这种病态人格是儿童人格障碍中患者最多的一种,表现为没有社会责任心、社会道德观,对人缺乏同情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对过错屡教不改。 B一小学6年级女生成绩不错,其父母对她要求很高,希望她能考取市内一流的中学。这女孩子也很好强,学习非常用功。可是后来她却发觉自己一些莫名的烦恼越来越多,她老是怕自己的作业本上会出现一些“反动的标语”,交作业前总是把本子里里外外都检查好几遍,甚至本子交上去后又担心是不是没写完作业,坐立不安,嘴里老是唠叨着这些小事。 对此,专家分析,这是压力太大

35、导致的强迫型人格障碍。 C某小学五年级一男生,老师让他去锁电脑房门,他竟把电脑上所有软件都删掉了,当查出是他“干”的,他即刻就承认错误,表示一定改正。老师说,这个学生平时总是想表现自己,但几乎每次都是以“出位”让老师伤心,老师一批评他,他即刻就认错,但一转头就犯错误。老师也不知他是故意的还是把自己保证的话忘记了,各课老师都被他伤透了脑筋,学习也越来越差。 专家分析,这个小男生患了较为严重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儿童喜欢破坏家庭设施和学校社会公物,而且故意不听话来“显示”自己的反叛性。一些缺乏母爱或父爱的不幸家庭,多出现这样的孩子,像这个小孩,母亲一生下他就和别的男人跑了,父亲常年酗酒,他

36、从小由爷爷奶奶拉大,一些亲戚经常瞧不起他,甚至当着他的面喊他“野杂种”。爷爷奶奶也说他常撒谎,听不进大人的话。专家说,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儿童如不及时治疗,将来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华侨医院心理科肖计划教授指出,儿童人格障碍常见的还有分裂型、反社会型、抑郁型。分裂型患者经常发生幻觉和妄想,思想、感情和行为不协调。如别人关门的声音稍大,就认为是生自己的气;大家都想去看电影,自己也想去,却偏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有的小孩还老是认为周围的人在说自己坏话,没有可信任的人。反社会型的儿童患者攻击性很强,喜欢破坏家庭设施和学校社会公物,忧郁型的则敏感多疑,郁郁寡欢,自我评价非常低。 7、润物细无声 【立案

37、】:学生刘,男,岁,家住镇郊农村,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该生性格倔强,歪点子多,多次触犯校纪校规。初一时,曾因打电子游戏机,多次离家出走。该生学习态度极差,经常不做作业,成绩不及格。如若该生在初二一学年中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调查】:调查:据初二时的老师反映,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 调查:该生在家母亲关系紧张,对其态度冷淡粗暴;该生也由此对母亲产生了较强的逆抗心理,常常话不到一处,个人生活处境十分尴尬。 调查:通过与该生多次个别谈心,发现该生避而不谈

38、自己家庭的事,同时多次出现“无所谓,反正我是差生,习惯了”等自我厌弃的话语,在交谈过程中,该生表现也较随便,显示出“毫不在乎”的样子。 【分析】:该生由于家庭生活的变故,出现了心理异常情况;由于缺乏同龄学生所拥有的亲情关爱,已由心理上的孤独感、冷漠感,逐渐发展到自我怨恨感,并外泄为异常行为。解决该生的问题,应从心理疏导入手,消除他原有的异常心理,帮助他通过新的生活体验,去逐渐重新感知、认知和把握自己。 【操作】:通过班级师生热线,主动与他进行“交心”,发展师生间心理上的“相知”关系,缓解其“孤独心理”负荷,建立师生间教育信任的心理基础。 我班开展了一月两次的师生热线通信交心活动。开学第一天,就

39、开始了第一次活动。刘同学的信中只有寥寥几个字:“我是差生,没有什么可说的。”很显然,他对我抱有不信任态度。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采取主动,热诚地写下了两页多纸的回信,向他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一个人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在学生时代,老师也写过检讨,你在我面前,就像一张白纸,你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师表明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问你过去犯过什么样的错误,我只相信现在。我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希望你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自我。”通过多次书信往来,他开始逐步向我接近,由相识到相知,彼此信任,建立了较为巩固的师生情感。 通过集体生活中的积极关注,帮助其走出自我“冷漠心理”的误区,发展其与其他学生之间的

40、合作及情谊,提高他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热情。 初进班级,他与班集体“绝缘”,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许多同学对他抱以鄙视的目光,围在他周围的是几名不求上进的同学。在作业中,我发觉他写字工整大方,于是就安排他进了班级黑板报宣传小组,并负责每天更换“老师寄语”栏目。我们每天见面,每次我总把自己对“寄语”的理解告诉他。在轮到他对寄语的理解作小演讲时,我精心修改了他的演讲稿,并两次进行了试讲及辅导,结果,他的演讲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并将自己的摘抄本借给他,由他选择寄语的内容,建议他也每天摘抄一条,毕业时交换摘抄本作为纪念。他工作更加认真,摘抄也注入了自己许多新的内容。在学校黑板报比赛中

41、,由他参与的班级黑板报被评为校优秀奖,他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开始接近同学,走近集体,并被集体所融纳。 帮助其与养父建立起“亲合”的父子关系,改变其自我审视的角度,谈化其“自我怨恨”意识,使其对生活充满新的期待与追求。 每次与他谈心,他总是避而不谈自己家庭的事。养父对他冷漠粗暴的态度,使他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的心理“雪上加霜”。每当养父与生母为此而吵架时,他就采用躲避方式离开了家庭。幼稚的人生观和孤独自悲的心理使他在闲荡中走向了游戏室,结识了几位游手好闲的社会不良青年,开始了抽烟、喝酒和赌博。经过几次“暗访”,我的行为感动了其养父,与他达成了共识:决定家校密切联系,共同搞好转化工作。在此基

42、础上,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家访。对于我的到来,刘同学深感意外和警觉。我出乎意料地在他母亲和养父面前大谈其进入初三后的变化和进步在某些细节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其养父也在他面前作了自我批评,表示今后会好好地看待他,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了 在热线通信中,他十分感激我对他的看重和信任,发誓要报答我,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承诺,启发他用不断进步的成绩作为最好的回报,建议他与社会不良青年断绝往来,不再进游戏室,并与他一起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合理安排双休日的具体措施。在班级向“三室一厅”告别的签字活动中,他第一位走上讲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帮助其积极评价、认可自己,在扬长避短中学会自尊,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

43、。 在组织参加校运动会时,根据其在班中“身体高大”的特点,安排他进中学以来第一次参加了铅球、标枪两项比赛,经过赛前训练、赛时指点,在我和同学们的助威声中,他取得了铅球第三名、标枪第四名的好成绩,取得了宝贵的分,为班级夺冠立下汗马功劳。赛后,抓住契机,我找他进行了总结:其实,你各方面的潜力都很大,你的名字不叫“差生”,只要你去尝试、去投入,你将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此后,在学习中,我经常鼓励他去发现、去创造,并取得任课老师的一致配合与支持,对其实行“特护”政策,使他感受到每个老师的一份关爱。他学习热情高涨,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就有门功课改写成了蓝色,获得了校优秀进步奖。 第二学期,我与团支部商

44、量,把他列为本学期入团的发展对象,并进入少年团校学习。我把要求和希望留在了他的“热线通信”本上,留在了他的心里:严格要求,努力学习,接受团组织的考验,用汗水填写自己的入团志愿书。在毕业前夕,他不负众望,如愿以偿。 【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一学年的心里疏导和教育帮助,刘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自暴放纵”变为“尊师守纪,关心集体”;在学习上,取得了各科均在及格线以上的较好成绩。 刘同学的转化,道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学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将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中学心

45、理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 8、扬起你的笑脸 处理学生恋爱的个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升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习。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外,接踵而至的青春期情感问题不经意间就撞上了他们单纯、幼弱的心灵。 当前,中学生恋爱日渐成风,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当中成绩好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青少年生理成熟的提早,加上社会上性信息的猛增,使学生的恋爱年龄提前,在初中一、二年级就开始萌生爱的幼苗。 针对此类现象,本人通过搜集信息,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情况入手,正面疏导,使学生正确认识恋爱问题及本质,正确对待此类问题,争取早

46、日摆脱,重新振作,建立起乐观、向上的心态,重新扬起他们的笑脸,扬起生命的风帆。 1.学生简介:冷某某,初二女生,性格内向、文静。曾与本班男生通过写信的方式互诉爱慕之情,此信被遗忘在校图书馆,被同学拾到后交给班主任。于此次谈话前,班主任已与她有过两次交流。 2.学生自述摘要:冷某某:“我的父母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离异,我一直想让他们复婚,可是现在已经没有用了,他们都有了各自新的归宿,我一直一个人住在外公外婆家;每次当我看到同龄人与父母开心交谈,我就会莫名伤心!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离婚?既然如此,当初干嘛还要结婚。” 冷某某:“刚开始,我们并没有什么,我理科不太好,于是一有问题我就请

47、教他(他理科好),每次问题被他解决,我会很开心,觉得他很棒!” 冷某某:“大家看见了,常常起哄,我很烦,见到他反而尴尬了,于是就偷偷写信,交流多了,我发现他对我也有好感,就这样我们定期通信” 冷某某:“现在,我真的感觉到自己很喜欢他,因为只要哪天见不到他,我就会心神不宁” 3.教师分析:虽然,此类恋爱行为具有明显的隐蔽性,但还是比较健康,没有任何越轨行为。 从家庭原因分析,该名学生是出生于八十年代末的独生子女,按常理,她应该生活优越、幸福。可事实上,她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在她三年级就离异,她与外公外婆生活多年,导致情绪一直低落,使得她的性格孤僻、冷漠、自卑感强。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保护,使得她希

48、望在生活中寻找一个温暖的一个受关爱的港湾。这是她过早恋爱的内因。 从生理和心理分析:青少年的身体尤其是性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由此产生朦胧的性意识直指异性。再一点,青少年人格正处在一个相对不完善的阶段,学习压力,父母压力乃至社会压力都会给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心灵的天平向异性倾斜。最后,他们这个年龄对异性充满好奇,对自身变化急于了解,可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引导,而且他们缺乏经验,缺乏是非的判断能力,往往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从社会、学校环境出发:不健康的大众传媒的影响,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同学之间的调侃、起哄,都是导致学生过早恋爱的外因。 4.教师疏导:采用先扬后抑再扬的疏导方法 扬:这件事情发生

49、至今,你的学习未受影响,说明你能控制学习与恋爱的心态,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处理得不错。你父母的情况老师了解不够,对你的关心不够,也应该向你表示歉意。不过你在这种特殊状况下,不靠别人帮助,取得学习上的成绩,老师要再表扬你。(肯定她的学习、生活不受恋爱、家庭影响) 抑:你是一个初中生,年龄还很小,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你的前途很光明,可是,老师却看到了你的前面将会有一座冰山,阻挡了你前进的步伐。也许别人说你们是早恋,可老师认为不,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你们处于各个器官成长发育的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并被他深深吸引也是正常的。不过,分析你的情况,你对他还有一种崇拜的成分。你们之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需要承担责任与义务,可你们有这份能力吗?你们之间的精力大量花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