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82.50KB ,
文档编号:5530969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53096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资料.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资料.doc

1、 班级心理辅导培训资料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六个主要特点 1、活动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为什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一定要“动”起来?因为“活动”与“发展”是团体辅导的生命动力所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的活动主动实现的。“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主体“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以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只有活动才能打破课堂环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灌输为主”的固有模式,建立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受导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并增强团体辅导的开放性与实践性。2、情境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设计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专注投入。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学习都应从情境开始。班级辅导活动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的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又是所有的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重新进行调整,这既有它的针对性,又有它的实际效果。它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的实质性情境,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发现建

3、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筛选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模仿标准。情境性原则在操作上要考虑模拟的生活场景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同感;要注意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呈现问题;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尽可能使学生兴味盎然。3、主体性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班级辅导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这种需求,激

4、发学生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包括使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寻找自信,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必须让每个学生成为辅导活动全过程的主体和主角。辅导教师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学生。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和团体对自己的关注与尊重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得到真正的张扬。4、互动性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在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这种班级社会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成效。团体互动交流可以导致个人成

5、长的理论依据,是美国精神科学者柏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柏恩认为团体的每个成员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并从中得到他人的支持、反馈与学习,因而导致个人的成长。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座位一变,四目相对,心灵的窗户就立即打开了。这有点像被罗杰斯称为是“交朋友小组”或“会心团体”、“坦诚团体”、“个人成长团体”的形式。罗杰斯甚至认为“会心团体”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性发明。当然,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小组合作互动方式与真正的小组辅导或“会心团体”是有区别的,但它却是一种促进

6、学生在辅导过程中互动互助的有效形式,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它可以“使儿童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和谐性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要力求使学生尽量少受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尽可能揭示自己最核心的情感,尽可能揭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以便使自己能被大家如实地看待和评价,并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体会学习、生活的美好内涵。这一切,都有赖于一种彼此信任、和谐的气氛的形成,而其关键则是班主任的“角色”是否能真正到位。罗杰斯认为,治

7、疗者(或辅导者)对当事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接纳、关怀、共情,以及当事人能够体会感受到治疗者(或辅导者)对自己的这种尊重与共情,是所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这也就是林孟平所说的,辅导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能给被辅导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构成这种和谐关系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三种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 6、鼓励性班级心理辅导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它成员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回馈、鼓励和建议。因此,班级心理辅导拒绝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受到

8、伤害的状态下学习与成长。教师始终要注意保持一种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支持、鼓励学生在团体中自由发表意见,充分与同伴沟通。即使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较为偏激或是明显错误的看法,教师也不要简单否定,而应采取温和的态度,把问题反馈给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让有错误观点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也可以特地加入该组讨论,通过组内交流来澄清该生的错误认知或态度,然后在全班重提旧话,请这个学生自己再来谈谈新的认识。这样就避免了教师或同学直接的否定性评价。在团体情境中,如果出现评价不当或表述不准确的情况,就容易使个别学生受到伤害,这是任何团体辅导都难以绝对避免的局限性,因此要尽可能事先加以防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守团体活

9、动规范和“游戏规则”,以防自己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十项辅导技巧 (1)专注(接纳)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尊重、接纳学生的基本态度。 平行面对学生; 保持视线接触; 采取开放姿势; 微微倾向学生; 面带微笑,保持轻松; 注意声调语气。 (2)倾听全神贯注于学生表达的信息,而不轻易加以评判。 主动表示倾听; 表情全神贯注; 用点头、微笑或轻微的声音做出适当回应; 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叙述; 不应有丝毫的不耐烦、不悦或轻视的表现。 (3)重述教师以另一种表达方式来澄清或确认学生传达的信息,以避免对学生的误解,并表示教师对学生的专注态度。 重述语气不宜过于肯定,要保留适度的弹性;

10、重述力求精炼,不宜过长; 重述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表述,而不是中断表述。 (4)具体化避免学生笼统抽象或漫无目标的陈述。 具体化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说情“具体经历”、“具体表现”、“具体感受”; 学生表述模糊的部分往往是他想逃避的部分,因此具体化不等于贸然对质,若是学生不想具体说明,可给予接纳和关怀,待时机成熟时再深入聚焦; 具体化应采取开放式问句,不要用“对不对”、“是不是”、“该不该”等封闭式问句; 避免连续发问,以免造成压力感; 避免严肃的态度或焦急的表情; 对学生的回答应予支持、鼓励或引导。 (5)引导这是理清学生思路、避免学生偏离主体或表述明显错误见解的重要技术。 对学生的观念偏差或负向认

11、知,不宜训斥、批评,不必强求学生改正或服从,而只需激发学生群体的求异思维,并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便可基本澄清是非得失。 对偏离主题的发言可采用轻松态度做提醒; 涉及深层次情感的引导,要考虑学生的承受力和时机的适宜性。 (6)同理心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将自己共情、共感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传递自己充分理解学生的信息。 同理心的前提是专注于倾听,力求自己的语言与体态语言保持协调一致; 同理心的关键是教师设身处地的“辨识”,即体会学生明确表达或隐晦表达的感觉、行为、经验; 同理心的反应要把握“简述语言”的原则,力求简洁、富有弹性或试探性,并让学生有修正、否定、解释、澄清及确认的机会;

12、 采用适当的表达同理心的开头语和词汇,如“你是不是觉得”、“你好象是说”、”所以,你才处在一种”、“我觉得你的意思并不是”等。(7)支持(回馈)给学生以充分的关怀、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强化,以增强学生在团体中的自信。 支持必须建立在具体的事实、情感、行为的基础上,不能言不由衷; 口头鼓励、赞美、提供参考意见或引导学生自我肯定; 体态语言的支持,如点头、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等。 (8)面质针对学生语言与非语言信息的矛盾,以及前后看法的矛盾,与学生深入探讨,协助学生面对本想逃避的思想、行为、感受,以促使学生更坦然地面对自我。 面质应该是建设性的,不应带有敌意、歧视、嘲笑等态度; 面质要以良好

13、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为基础; 态度必须和蔼,语气必须明确; 面质后,要更加专注于倾听学生的说明; 要防止引发学生的激动情绪。 (9)保护让学生在团体中免受不必要的心理伤害,让学生在团体中充分成长。 巡视各组互动情况,可大大减少小组内集中议论某人缺点、嘲笑羞辱某人等现象; 制定明确的团体活动规范; 引导而不斥责违规现象; 不过分保护,以免学生丧失自己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机会; 若出现的问题有普遍性,必要时可使用“暂时中止”策略,待教师重述团体规则后再进行讨论。(10)自我开放教师投入团体互动,表达出在团体中此时此地的自我感受或人生经历,以引导学生自我开放,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促进团体更深层的互

14、动。 教师的开放自我立足于团体氛围; 注意适时性,过早过多的自我开放会使学生觉得不自在; 开放的内容必须切合讨论主题; 开放时机适合在团体过程或结束阶段; 方式必须自然,内容宜简洁班级辅导活动操作方法上的“八重八不重” 1、重感受,不重认知(是“不重”,不是“不要”。下同)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是情感的体验,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体验、行为方式在辅导教师的干预下进行调整、重组、统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实现的“塑造”、“教育”的过程。1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根本取

15、向,并不是要让学生懂得几条心理学的原理,或者掌握几种调节心态的方法技巧,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团体的助力下,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我的成长,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推动自我的完美发展。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在某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那就是一种成长,一种发展。反之,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几个心理学的概念术语,能说出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识,但却没有情意活动的介入,没有情感体验作为其认知的强化、迁移以及感染、疏导自我的动力,那么,这个过程依然不能说是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 2、重引导,不重教导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

16、和武断的解释,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辅导,顾名思义,一为“辅”,二为“导”。“辅”者,扶助,辅佐,非主要之意也。“导”者,引导,疏通也。心理辅导,重在“导”,难在“导”。这个“难”,就难在引导上。引导,要注意契机,还要注意分寸。比如对待名牌的问题,就应注意不要“导”出绝对化的结论来。此外,“引导”总是通过问题来“引”来“导”的,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而这恰恰是班级辅导活动中教师最难以把握的一点。怎么“引导”?其实,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在操作过程方面的基本程序是有相通之处的,它同样表现为一个“四段论”

17、:“倾听”(掌握更多准确的信息)-同感(设身处地予以理解)-判断(理出头绪,找到一个“切入点”)-商量(团体讨论中提出35种方案和思路,供学生个体自行选择,而且不存在“唯一”或“最佳”)。总之,如张日升教授所说:“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关于“不重教导”,不是不要适当的教育指导,不能把这个观点绝对化。这里涉及到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即辅导到底应该是指示性的,还是非指示性的?其实,提出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本身在理论上就已陷入了绝对化。1944年汤恩指出,由于罗杰斯“非指示性”的咨询理论的流行,作为“指示性的”传统的心理咨询面临着被遗忘和

18、被放弃的危机,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指示性心理咨询,还是非指示性的心理咨询,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任何偏执一端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笔者个人认为,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辅导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能排除辅导教师必要的指示、暗示和忠告。因为中小学生年龄尚小,许多方面还需要成年人的扶助,尤其是班级心理辅导课,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十几分钟,不可能像个别辅导那样可以多次访谈,在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进行非指示性的会晤,耐心等待当事人的自我成长,在这种情况下,辅导教师必要的指示和点拨恐怕就是无可厚非的了。 3、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却又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的

19、操作规范,它是辅导过程有没有动态气氛的关键。班级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生是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班级团体辅导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上,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来达到辅导的目标。口头交流的作用主要在于: 学生能发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通过交流,自己理解和支持了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比老师的评价与支持更为重要,因此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使积郁得到宣泄,并可重塑自我形象; 使学生得到社会性发展的经验; 体验到自己在同伴中有所作为,可以和别人成功地进行交往,因而增加了安全感; 在不能确定自己应持

20、的态度行为时,可以倾听并综合大家的意见,以得到最大的收获。还要说明的是,“不重书面活动”不是不可以进行书面活动。有些游戏,有些测试,有些行动计划,有些自我描述,是必须动笔的。不过从实践经验来看,动笔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团体氛围立刻就被冲淡了。另外,也不要动不动就让学生“静思默想”,以为学生只要一想,问题就解决了,这实际上还是文化课上用思考求得认知性答案的习惯做法,也不可套用到心理辅导课上来。 4、重目标,不重手段班级辅导活动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如果只考虑形式和手段的新鲜花哨,就很可能会导致舍本求末。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电教手段主要应该用于呈现情境或思考性的讨论题,尽量不

21、要用来出示知识性的标准答案。而且,过多地按编程出示标准答案还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不仅心理辅导课如此,文化课上也基本是这样。 总之,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可以为心理辅导课增添不少生气和便利,但这种手段的使用一定要服从于辅导目标的需要,不要只是为了变换一下形式。事实证明,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小学,如果教师吃透了辅导理念和辅导目标,活动设计又比较贴近学生实际,那么,虽然未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却同样可以开出效果较好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5、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开心扉。说真话难免会有错话,但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话持一种宽容而积极的态度,可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意向与努

22、力。罗杰斯曾经提出,团体指导者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态度,那就是共情、真诚、无条件关注。团体辅导者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良好的气氛,一种对团体成员接纳与信任的气氛,以致使每个成员可以不必防卫及隐藏自己,而是可以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这样就足以使团体咨询产生效果,并促使当事人的改变和成长。所以,在班级心理辅导课上,教师要努力培植一种讲真话、讲实话、不讲套话的风气,形成一种团体内的规范。但是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一遇宽松环境就难免讲出一些分寸不当的话来,而且许多时候,他们讲出一些在成人看来是糊涂的甚至是错误的话,其实是出于对教师和团体的真诚的信赖。每遇此时,辅导教师一定要放下严肃的德育标准,给学生以真心诚意的

23、宽容和谅解,使每个学生可以不必担心批评指责,不必小小年纪就学会戴上一幅假面具,而这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6、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班级辅导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氛围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每个成员的心扉就是在这种人际氛围中打开的。因此,催化出温暖、安全的团体氛围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 班级团体辅导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辅导教师的行为所建立起来的班级社会氛围,这一氛围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并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所以,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是辅导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最主要的任务、最高超的技能,也是班级团体

24、辅导活动最基本的环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证明,是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创造了辅导的氛围,而氛围一旦形成,又可以反过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有时甚至也会改变着教师的行为。所以,辅导教师要十分精心地致力于辅导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不要急于求得辅导活动的完整结论而去中止讨论,草草收兵。事实上,要追求一个完美的理性结论是容易做到的,万不得已时教师只需使用投影或口述将正确的意见加以呈现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完美的理性结论远远比不上学生积极参与、十分投入地沟通交流、甚至面红耳赤争论不休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灵震撼力和对人的启迪来得深刻、来得重要。7、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班级辅导活动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

25、的班级群体,辅导现场的社会心态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辅导活动的发展势头,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重视和落实预定的教学设计方案是一种好的教学作风和习惯,但是班级心理辅导课却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使我们难以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班级心理辅导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动感的,它的发展和推进往往是随机的、高度动态的。在师生双边多向和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潜在能力会随时随地被激发出来,各种奇思妙想、各种生动的生活经历,会在瞬间奔涌而出,学生往往会妙语连珠、才思横溢,整个现场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童稚与青春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都会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时,辅导者也将被辅导,

26、教育者也将受到教育。这样的活动过程是任何周密的设计都难以事先预料的。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应变,随机引导,不要死守原定的活动设计方案。特别是当有的学生涉及到多数同学关心的共性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抓住,充分展开。 8、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领悟是学生克服心理不适应、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它往往伴有深刻的认识飞跃。即使学生的自我升华还比较幼稚,教师也不可越俎代庖。 班级辅导活动课的结束部分,应该是学生借助自己的内省、同学的回馈和辅导教师的建议等,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来完成。比如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辅导,在总结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时,是不是一定要辅导教

27、师来加以概括?可不可以让每个小组讨论评出两三条最佳的记忆方法,汇总起来交给学生排排队、筛选一下,然后由辅导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两条呢?当然,“不重教师概括总结”也不是说教师就一定不能概括总结了。例如,“学会拒绝”,是一个人的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比较高级的要求,学生很难一下子抽象出“拒绝”的若干种巧妙而得体的方法。此时,教师如果采取打开“锦囊妙计”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拒绝”时可以:共同推想后果;延迟决定;找借口;用建议替代;转移话题等等。这样就能比较直接地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认知上的飞跃。以上谈到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技巧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不很成熟的思考和体会,只能当作管窥孔见求教于方家

28、。除此而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的,没有爱,也不会有成功的心理辅导。失去了对学生的爱,教师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也失去了自己人格的魅力,也就失去了作为教育者和辅导者的资格。辅导不是万能的,不可苛求,也不可期望过高。一句话:着眼于学生成长发展,我们就自信功德无量! 班主任如何帮助孩子悦纳自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结合我市几年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有效地开展小学心理

29、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据小学教学内在机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构筑和优化育人环境。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同时又是中队辅导员,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同样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斑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系统。 这种操作系统所体现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体建设

30、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以形成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凝聚,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2丰富班级活动 有活动,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班级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质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活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而且这是一种比较自然、比较完美的践行和发展。 3发展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校内学

31、习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积极营造和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发挥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张扬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4优化班级管理 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着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尽可能少地约束人、限制人和压抑人。优化班级管理要在实施民主管理中发展民主意识;要在自我管理中发展学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发展学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发展无形管理。 5构建班级教育合力 班级不是封闭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质都是在班内

32、班外、校内校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内外校内外,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构建整合一致的班级教育合力进行心理辅导,有赖于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设良好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整体的、特色的集体风气。班风需要靠班级中大多数学生为基础的思想、品德、作风来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来形成。而一经形成,可以对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较为积极、稳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激活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身心

33、发展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时空,唤发出一种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园文化的阵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物化工程。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础性工程。这种基础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一些设施,也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活动阵地,如: 1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黑板、园落成为“不说话的心理辅导老师”。 2随着学校的园林化发展步伐,不断创建出“开心园”、“舒心廊”、“交心亭”、“谈心室”等等。 3在校园内形成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站);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小电视台、校园网

34、)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 在这些阵地的建设中,“开心园”、“心语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乐小屋”的功能,让希望获得心理帮助的学生从中感悟愉悦,体验愉悦,释放烦恼,消除烦恼;从中获得欢乐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热线”要不断延伸、畅通,成为“宽带网”,它由师生双方或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建起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师生通信、电话、上网联络、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的局部性和个别性心理教育与沟通。“心理热线”较偏重于保守秘密、尊重隐私、尊重人格。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让“心理健

35、康教育”形成一种“主体性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新颖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就要充分让学生畅心地生活在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活动。 1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在班主任组织下,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活动。活动课可以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科技文体活动课等活动课时进行,也可以利用周会、晨会进行,有条件的可以纳入校本课程建设。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内外、校内外进行。活动课体现主体性、实践性、系统性、组织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游戏、讨论、辨析、观察

36、、演讲、表演、小品、训练、检测等方式方法,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活动课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的准备,有确定的内容,有具体的步骤,有恰当的技巧。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发展趋向、防范要求等作认真细致的处理。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少心理活动课,相比较它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活动时间一般利用课外、晚间或双休日进行。场地选择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师生家中。活动的主题也较为集中,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级、团队干部,或单亲家庭学生,或贫困生,或存有某向类心理困扰的学生,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心语沙龙

37、更重于心灵沟通,情感体验,更重于加深理解,求取共识。 3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可以是小学生自办的“手抄报”,班级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心育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办,旨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班级心育小报可以“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交流,与学校的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内容。作为“心育小报”的“双胞胎”,还可办出“心理画报”和“心理漫画”,借助美术表现、欣赏的功能,提高心育效应。 4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在小学生中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献爱心送

38、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 5心理小剧 心理小剧包括心理儿童剧、心理小品、心理故事会、心理训练操等等。心理小剧的素材来自学生,心理小剧的写、编、演、看、评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发挥支持、帮助、辅导、组织等作用。同时,还可以或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或由教师演学生看。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于乐的作用。 6“心语日记” 结合小学生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有心理认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能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成为学生健康进步的

39、“阶梯”。班主班老师通过浏览学生“心语日记”(以学生主动愿意提供为前提),能搭通学生的“脉搏”,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7“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班主任主动向学生作心理冲击。班主任的“心语赠言”可出现在学生的作业练习本的改评批语中;可出现在“学生素质报告单”的操行评语里;可出现在“家校联系卡”内;也可以是老师专门设置的“心语赠言”卡(由老师自制成的卡更佳)。“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学生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折时、心烦苦恼时、学生生日、毕业升学时等等。要选准火候,把握温度;要击中要害,引发震动。“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能

40、以“美”和“爱”来激活学生,在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成为学生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是无止境的,尤其是“软件开发”凝聚着教师的创新和智慧,同样,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以人为本 培育良好班集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形成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融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

41、关理念、方法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培育良好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一、用博爱之心浇灌每一位孩子。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一书中说到“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句话一直震撼着并指引着我。因为,你为孩子付出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爱每一位孩子,把他们当作朋友给予他们真诚的爱;爱每一位孩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有人曾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作为教师,我认为面对有情感活力的一群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露,才可获取爱之回报。记得我

42、班一个小女孩,一年级刚入校时,她全然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待同学也根本不讲礼貌,还说脏话,严重时还会大发脾气。这让我们所有老师、同学都感到担忧。面对这个孩子我告诉自己决不能放弃,一定要好好地帮助她。于是,我处处关心、照顾她、鼓励她,教她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告诉她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如何遵守纪律,每天只要我一有空都会跟她在一起,渐渐地,她与我熟识了,每天都喜欢跟在我身旁。也许是我们相处的时间长了,交流的内容更多了,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一个月后,她竟然能和大家一道学习了,也不再我行我素了。但由于她与同学交往时爱说脏话,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耍,课间总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此时,我都会耐心地

43、教她,并且鼓励她,相信她会改掉坏习惯的。同时告诉全班:老师相信她能改好的!这树立了她的自信心。同学们不再疏远她了,她也找回了自信。记得有一次她又忍不住要说脏话时,我在一旁朝她摇摇头,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张开的嘴立刻闭上了。这让我欣喜若狂,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笑了,笑得那么开心。他的家人向我连声道谢,说到:“我们家几个大人都没能教好一个孩子,可你要教那么多的孩子,她才到学校一个月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和惭愧啊!”可见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关心、爱护这些孩子们呢?作为班主任,关心疼爱学生就应该像关心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44、,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二、用宽容之心理解每一位孩子。自我防卫意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天性,小学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自我防卫意识就容易造成行为的偏差,出现说谎行为、功击行为、破坏行为等。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因为孩子一句很坦白的实话而大发脾气。一次,班上有两个孩子没交作业,我要求他们说明原因,第一个孩子没写作业,找个理由为自己辩解,说作业放在了家里。第二个孩子说是作业忘写了。结果第一个孩子没有被我批评,第二个孩子被我批评了。事后,第二个孩子得知那个孩子根本就没完成作业。这位孩子意识到,若做错了事主

45、动承认错误,不但受不到鼓励和表扬,反而挨批评。这使孩子天真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会认为一个人说真话就要被惩罚,而说假话反而可以逃避责任。后来这位孩子犯错时也学着顺理成章的给我一个理由,使自己免受我的批评。也就是说班主任在无意识当中逼着学生撒谎。说实话,我心里不禁一颤,为自己的初为人师时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此后,我每次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总会提醒自己给学生一个讲真话的机会,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而逼着孩子撒谎。要想改掉孩子爱撒谎,不敢认错的缺点,就要允许孩子做错事,允许孩子讲真话,并且要在孩子认错以后给予表扬。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明白,犯了错改正了就是好孩子。而且,他会牢记老师的宽容之心,学会控制自己,不再做错事。另外,理解孩子,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求他们自觉自律。孩子总是爱玩爱闹,难免有点淘气。所以,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淘气,不要把孩子的淘气和错误等同起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允许他犯错误,并帮助他改正错误,孩子就会逐渐改掉撒谎的缺点。三、用积极的发展观看待每一位孩子。做为孩子,本来应该是天真无邪,快乐无比的。但是,他们也会有发愁的时候。抑郁、焦虑、易怒、自卑等情绪也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言行引导有关。有些老师在批评孩子时无意中使用“笨蛋”“傻子”等字眼,这种“标签效应”会带来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