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一)客观方面家庭途径。()对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了解和懂得生理卫生知识是有的放矢教育孩子的重要前题。传统观点认为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是健康。实际上,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指躯体不生病,而且还要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提高家长心理卫生知识的水平是预防儿童心理异常的必要途径。()创立良好的家庭内环境。内环境是指孩子们所面对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待人生的态度及其兴趣、爱好等。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家长和朋友整天打麻将,三岁孩子爬在麻将桌上,学着大人“三万、五条”的叫着。自然,不会对学习知识
2、感兴趣,很难形成完美的人格。()建立正确家庭教育类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及过渡教育型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品格和开发智力。唯有民主和谐型。这种类型的教育是提倡父母、子女之间关系平等互助,以爱和尊重为基础,家长能从孩子兴趣、爱好出发,积极参与孩子活动,不起限制作用。学校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来实现。这门课是学校把学生心理知识、生理学知识和适应社会知识综合为一门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送给学生。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儿童期、青少年期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及一些心理疾病类型,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教育,消除儿童由于性成熟带来的恐惧心理和不良行为。社会途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3、。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仅限于少数大城市和高等学校,普及性还很差。绝大多数有疾病的孩子还得不到治疗。建立心理咨询,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壮大咨询队伍是当务之急。(二)主观方面中小学生可通过自身的努力,维护和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自觉地学习卫生知识。要求中小学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正视和学习生理、心理卫生知识的重要作用。学习不走形式,而从认识入手。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这一点要求中小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确定奋斗目标。目标要恰当,通过努力能达到,不要凭热情或模仿某人,不要盲目参加不切实际的竞争,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易产生心理障碍。学会情绪的
4、自我调控。生活中中小学生难免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消极情绪。除找亲友、知心朋友外,要及时提醒和告诫自己控制情绪,转移注意力,参加愉快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情绪产生,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益。生活要节奏化。中小学生精力旺盛,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占优势,脑细胞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损伤某些皮质细胞,造成入睡困难,早晨不能按时起床,白天昏昏沉沉,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学生养成生活节奏化很重要。从生理上讲,有节奏的生活,有劳有逸,神经细胞活动依次更换。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不断转移,解除疲劳。及时求助心理咨询。患有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要及时到医院神经科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按医生或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指导进行治疗。心理障碍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成为一名身体健壮、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