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加重了人们的心理紧张和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异常问题的发生率呈进一步提高的趋势。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曾向外界宣布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称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身心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对于今后的成长与成功会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老师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本人拟根据初中生学习现状和教学实际着手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有不当指出
2、,恳请专家指正。造成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初中升高中日趋激烈的竞争,促使家长们对子女的要求更显迫切,对子女的学习表露出非常焦虑的心态,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家庭气氛紧张,导致学生感受到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成了精神负担,把自己放在背水一战之势,从而产生焦虑不安。我曾在课后进行名为“父母对我影响最大的事”进行调查,70%的同学认为父母打骂自己,5%的同学认为父母离婚对自己影响最大
3、,这说明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双亲感情破裂、双亲离异,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灵。因此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方式不当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缺乏民主作风,不了解、不关心和不尊重学生,而且在教育活动中采取强制、命令和打击的方式,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动辄就对学生进行训斥、嘲讽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乃至严重的自卑感。而这些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有的教师对做作业出错的学生要罚抄几十遍乃至一百遍;有的对有纪律问题的学生罚站一节课或一整天;还有的教师把成绩差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边上、
4、后面,把成绩好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中间、前面,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总感到精神疲倦,兴趣索然。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长时间连续不断地从事脑力劳动,致使精疲力竭,学习效率低下。在升学的压力下,只能死拼硬干,夜以继日,结果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出现心理疲劳,精神倦怠。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社会消极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污染,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
5、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社会上不正之风和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的感染,或者社会上不良品行者的勾引,使他们对生活感到彷徨和困惑,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前途悲观失望,这都会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此外,青少年时期特别是初中生是生理发育时期。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
6、备,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 “危险年龄”时期,致使这时期成为他们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
7、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日常工作来抓且紧抓,并且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异常的不良心理,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疏导呢?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解决问题的策略:首先,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学理论水平和自身心理素质的提
8、高,即“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才能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当中,从而成为合格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真正成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教师积极主
9、动参加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资正确学指导学生,并在教育教学过程减少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1、一方面教师应正确引导,树立目标,培养信心,进行成才观的教育,使有不良心理的学生解除过分的心理压力,放下思想包
10、袱,消除紧张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因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些学生会产生压抑和自卑、多疑和妒嫉,精神上萎靡不振,情绪上消沉低落,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情:上课的时候我注意到两个同桌的学生把手放在桌下面在暗地里较量,两张脸都因愤怒而涨的得通红。课后我找这两位同学谈话,原来其中一位同学认为另一位同学骂自己,我问骂的是什么,他说没有听清楚。于是我采用谈话法,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的母亲生病好几年,经济状况也不好,表现在性格上比较孤独、压抑、多疑、自卑。我在分析原因后,鼓励他上课发言,并且时常关注和赞扬他,拉近了与其他学生的距离。经
11、过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与同学相处也融洽了。再如在活动课上,我给学生创设一个诉说心里话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畅说欲言,交流思想;在班里创造愉悦的环境气氛。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关心,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保持健康的心理。2、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情感与教学是相互影响的。消极的情绪能抑制智力活动,而积极的兴趣则能将其强化。对初中学生来说,兴趣是非智
12、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也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对于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每次上课前,我努力探究教法,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例如,我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只要学生能够努力回答老师的提问,都给予真诚的赞扬和肯定,使其受到鼓励,促使大脑皮
13、层产生兴奋,减少听课的乏味与疲劳,使学生把学习当乐趣,感到有希望,从而减轻厌烦焦虑心理。这种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同时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多找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契机,让他们自己有成才的意愿和自信,帮助失败的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抹去偶尔失败带来的阴影。因此,我们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自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教育教学效果也就必将更明显。再次,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健康情感、良好习惯、优秀品质和高尚道德的第一个基地,对学生
14、的成长影响极大,对心理异常的产生和消除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上初中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要多鼓励、表扬,少责骂、批评。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
15、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最后,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当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一次题为“如何看待哥们义气”讨论课上,我发现一位同学言辞激烈,他认为哥们义
16、气是一种不好行为的同时,他又认为世界上人都很自私,包括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等等,好多尝尽人间温暖的话语。我很惊讶这些话是来自于一位尚未脱稚气的七年级学生的口中。还有一位同学认为讲哥们义气是大家要好一起好,要坏就一起坏,一般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哥们却能“办妥”。后来我深入了解,发现这和他们的经历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能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以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和帮助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预防学生心理异常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中江县普兴中学:彭 勇2010年6月17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