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82KB ,
文档编号:5535055      下载积分:1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53505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doc

1、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建议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建议王德敏一、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常识(一)、什么叫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非障碍性心理问题(普通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演化为人格化的不良后果;二是障碍性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会演变成人格化的心理障碍,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心理问题,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且需要妥善解决的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及时矫正,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当然教师心理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心理障碍的含义:是个体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在

2、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心理障碍有时候也称为“心理机能失调”。其特征:一是个体持久地感受到痛苦(一般以6个月为界线);二是社会功能受损,表现为人际关系太糟糕,学生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表现出对教师、家长或者社会,产生反感、对抗甚至敌对行为;三是表现出非当地文化类型的特殊行为。如头发染成几种颜色、男生戴大耳环,甚至鼻子上也戴耳环等。当人们遭遇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重大挫折、重大创始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异常愤怒甚至冲动报复。有的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

3、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就容易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的产生。产生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会遇到,较长时间内不良心境的持续积累,就可能会造成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怪异等等,这些都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也适用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还适用于生理心理障碍(即身心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二)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

4、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2、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冲冲;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焦虑和焦虑症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把自己的紧张或者焦虑称为神经衰弱。焦虑是面对未来,紧张是面对现实。什么情况可能产生焦虑呢?一般讲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不确定未来事件,就容易产生焦虑。广泛性的焦虑症一般指持续性时间超过六个月(短时间的一般只称为一种焦虑现象),

5、老是有对可能性不高的无理由的担忧,明明不可能也要过份地担忧。特征主要有:(1)思绪狭窄、紊乱;(2)长时间过分担忧;(3)情绪急切、过于激动紧张(有时候歇斯底里);(4)往往伴随失眠、反复恶梦等。广泛性的焦虑症几乎是一切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一般特征。恐怖症也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和应急障碍”,亲临车祸、凶杀、战争、地震等都容易产生这样类似的后遗症。当今学术界还认为焦虑性障碍还可以包括十分典型的病态“完美主义”人格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如:(1)过度的自我批评、过多的体念失败、自我强加的过高标准或者过高的目标追求;(2)恐惧失败;(3)不顾后果地追求成功;(4)饱受应该得到目标的折磨;

6、(5)一般都很难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6)喜欢把意志强加给别人。如华为集团追求完美事件、绵阳一高考“机器”等例子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典型事件。3、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主要表现特征有:(1)心境恶劣;(2)对事物没有兴趣;(3)人际关系紧张,好像看哪个都不顺眼,缺乏亲情感;(4)自我评价降低,无自我价值感。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注意对抑郁症“盲点”的理解和处理重度心理障碍抑郁症的才可能产生自杀孩子死亡,不能

7、把一般的抑郁症的现象就同自杀或者死亡过多的联系;但是一般说来,自杀必然是有重度抑郁症为基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并不一定就不会产生抑郁症;有些抑郁症还是可以不出现典型发作的;不少人都可能有“抑郁症倾向”只是未表现出来,也许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发展就会表现出负面行为出来。4、恐怖性障碍。患有恐怖性障碍的人,所害怕的对象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仍出现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

8、闷等症状。5、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6、疑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地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的心理倾向就是疑病性障碍的表现。早在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

9、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三)、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四)、健康的具体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10、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五)、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

11、,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2、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中国目前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

12、;(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人类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表明,全人类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仅仅是针对那些心理不正常的6的人,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4、判断心理健康与否,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

13、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第二、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二、聚焦教师心理问题(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1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2职业心理问题。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的职业观念问题包括: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3人际

14、交往问题。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5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6.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

15、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身上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二)、教师健康心理的重要特征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7能适应

16、和改造教育环境。(三)教师心理疾病的案例:古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谓,也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这都是在说明老师在人类文明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要培养具有完善健全人格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但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屡发报端,令人震惊:案例(1):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版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

17、没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案例(2):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打100棍子;第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第四是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2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强迫何卫生把苍蝇

18、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苍蝇往嘴里放,吞下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潘认为分量不足,又令何卫吃下吐出的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案例(3):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严重障碍疾病,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留下的遗书如下:“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噪,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案例(4):抑郁症女老师杀死3名学生2007年2月16日是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乐山小学女教师毛淑英女儿的生日。当天下午,毛淑英让女儿叫自己的同学到家里来吃蛋糕过生日,于是有2名女生和1名

19、男生应邀来到了毛淑英的家中。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毛淑英竟将来家做客的3个孩子一一骗到卫生间杀害后,当场自杀身亡。经公安机关调查,案发前不久毛淑英刚刚调动了工作,且患有精神抑郁症。经公安机关调查,由于毛淑英已自杀身亡,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面对这样的结局,3名受害学生的家长先后向永登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他们除了将毛淑英的丈夫和父母列为被告外,还将毛淑英年仅6岁的女儿杨奇(化名)也列为被告。他们认为,正是杨奇的邀请造成了悲剧的发生,所以,杨奇的行为与毛淑英的犯罪行为形成了间接联系,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名受害学生的家长还认为,永登县河桥镇政府作为毛淑英的主管单位,于2006年9月将毛淑英从河桥镇小

20、学调往乐山小学,半年来,毛淑英承担着巨大的思想包袱,最终导致毛淑英患上精神抑郁症,造成了今天的惨案,河桥镇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受害学生家长将永登县河桥镇政府也列为被告。同时,其中1名受害学生的家长还将永登县教育局、永登县河桥镇小学也列为共同被告,他认为,毛淑英的行为主要是因为该县教育机关和学校没有给毛淑英做好调动工作的思想工作,永登县教育局和河桥镇小学也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赔偿责任。案例(5):年轻女教师上班3个月后自杀22岁的重点中学女教师,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在宿舍上吊自杀。亲人、同事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震惊长相漂亮、工作出色,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她,没有自杀的理由。警方在马的寝室找到两样东

21、西:一张写于11月22日的留言条和一本包装精美的笔记本,笔记本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工作以来,除了第一个月相对开心以外,后面这段时间,我连笑是什么感觉都不清楚了我感觉到我的生活没有阳光,一片灰暗,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一名教师彻夜失眠,使得第二天精神不振,上课质量更差。教学工作做得不好,我自觉得没脸面管理班上的学生许多该做得来的题不会做,该讲得清的题不会讲,我觉得自己愧对教师这个称号,甚至当别人叫我马老师时,我真想叫他们别喊按理说,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教数学是不成问题的,可我做不到”(中国教育先锋网)案例(6):代课教师该“下课”了2005年月日上午,河北曲周县侯村镇东高固小学岁的代课教

22、师刘丽娜,强迫她所教班级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成一片,一名男学生被吓得大小便失禁,晕了过去。据学生反映,该教师自月份代课以来,经常在自习课时讲鬼故事,经常告诫学生晚上时以后就开始鬼上身了,许多学生被吓得不敢走夜路。三、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中小学教师在高期望、强竞争、快节奏的工作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强迫症、抑郁症时有发生,敌对情绪、嫉妒心理干扰着正常的人际交往,失眠、身体无力极其影响生活质量,精神难以集中、烦躁不安使得工作效率急剧下降,轻则患得患失、重则精神恍惚。这些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们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着,并把他的

23、消极情绪投射到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生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几年,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报道了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事件,让人强烈感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教师罚学生吃苍蝇、粪便,在学生脸上刻字,撕掉学生耳朵,切断学生手指,当众羞辱学生而迫其自杀对此,人们对一向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刮目相看”,而且往往把此类事件一律归结为教师职业道德低下。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不容忽视的是,施暴教师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说是心理扭曲,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社会期望教师“无所不能”教育本身是社会共同的责任,而我们的思维

24、习惯却将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等同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的超负荷状态,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甚高,教师在现实世界中倍受煎熬。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道德的引领者、模范公民、家长代理人等等,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学校工作中“为人师表”,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行为世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敢于创新,但教育创新是容不得失败的,教育经不起失败的实验。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

25、学生走向崇高。”这样教师在无形中就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漩涡”,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二)教师过于追求“完美主义”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学识上要求自己胜人一筹,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奋自学;在工作上要求自己尽善尽美,追求学生的喜爱、同事的赞同、领导的欣赏;在生活上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有为人师者的风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这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心态容易忽略自身个性、能力、机遇等条件的限制,无形中会大大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再加上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回报少,职业的心理落差会越来越大。如果不能积极面对这些工作中的挫折,及时调整、

26、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就会对自己自怪、自责,甚至是自虐,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三)评价体系令教师“左右为难”目前,中小学教师评价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教师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许多学校都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这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与我们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是相矛盾的。“分”已不仅只是学生的“命根”,更是教师的“命根”,教师们长期处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艰难而无奈的生存着。二是教师评价结果的兑现过于注重物质奖励。东芝公司前总裁土光敏夫曾经讲过:“给员工增加工资、增加待遇,只能减少不满意,不能增加满意。而

27、构成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真正动力不是经济待遇,而是成就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管理者要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不要总把目光聚集在工作业绩上,不要让“钱”和“利”把教师的积极性、进取心消磨,不要让物质奖励令教师急功近利,不要让片面的评价让教师心灵扭曲。不少例子说明的确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行为频频出轨,表现出的是师德缺失与个性泯灭,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却是老师自身的心理危机。我们认为,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做以下比较仔细的分析:(四)高要求的职业特点产生的压力(一)、教师职业特点带来的压力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所以,我们教师的工作量较大,难度较高,时

28、间较长,情感投入较多;而收入相对不是太高,而且控制感相对差(教育成效不仅依靠教师努力,更主要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工作环境相对稳定和自闭。教师自我人格特征:教师群体普遍要求完美,不管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学生和同事,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要求完美本身是好事,但是有时候过于要求完美,既给自己难题,也给别人难题。重大生活事件:比如买房、结婚、生子、中大奖;又如婚姻家庭破裂、家里被偷盗、丢了贵重物品;再如评职称、公开课、比赛、考试、工作调动等等。整体社会环境:社会历来对教师角色过度神化,“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比喻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而事实上,教师地位和待遇又无法与我们被赋予的

29、光环匹配。所以,教师群体心理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同教师群体的压力:(1)新教师:一方面正经历学生(受教育者)教师(教育者)迅速转型和适应,另一方面又是学校各个部门关注的焦点,面临课堂质量、学生成绩、公开课、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业务水平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压力不言而喻;(2)青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前面的资深教师赶不上,后面的新教师接踵而至,很有危机感;在个人生活方面,受人关注,往往正是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3)中年教师: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顶梁柱和教育的中流砥柱;同事之间的竞争和比较激烈,易导致挫折感;再加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明朗化,最易出现“职业倦怠感”;(4)

30、老教师:生理上慢慢走向衰老,子女各自成家,不再是教育事业的中坚人物和关注重心,失落感和孤独感强烈;(5)班主任:生理和心理耗竭最严重的群体,日常事务繁杂,压力很大,需要各位老师和领导的关注关心。(二)、教师工作特点产生的压力(1)、作坊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效果的集体性教师日复一日,年年如是的备课、上课、改作业、搞辅导、与学生谈话、找家长家访等等活动都是以“个体劳动”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决定了工作进程和内容都具有为人师表的个人特色;工作效果则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知识是博大精深还是杯水之量、修养是成熟完美还是不尽人意。教师工作的个体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顽强的使命意识和坚定的自律精神,使自己的

31、教育行为成为经得起公众的评价和时间检验的成功之举。而现代教育的内容的丰富性和长程性又决定了教育注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科教师通力合作、接力推进的“人才培养工程”。作为教育效果的“满天桃李”的成长则是教师群体努力的结晶。教育效果的集体性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同事间的协调一致,这从而也说明了教师间人际交往与协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付出劳动的艰巨性和教育所成的延迟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教师真实的写照。教师要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展进行不懈的努力与积累,另一方面,学生每一点知识的习得、品德的形成,都需要教师周密细致的设计、指导。毕竟,教育非同其他行业,农业春季减产还可秋季补产,工人出次品也可重新

32、加工返修,惟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允许出差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本身未来发展的长利益,教育学生三年,为其三十年着想。所以教师应安于默默无闻的教书育人。急功近利之徒、沽名钓誉之辈是难以适应教育工作的。(3)、潜移默化的教育性与无所不在的表率性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扮演角色的特殊性,以全身心的优秀品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学生的表率。(4)、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与教育方法的智慧性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要求教师必须是富有智慧的教学方法的“大百科全书”。教师的工作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方程式,它永远是充满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劳动,而且还是一种塑造新一代心灵的

33、艺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教师当之无愧!(三)、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常处于超负荷状态现阶段以来,教师超负荷工作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素质教育的春风下,“分分分,沉重的命根”虽已成为学生们的历史,可却成了“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它紧套在教师的头上。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关系到个人的“饭碗”,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还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变得脆弱、多虑,总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总是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这些都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难宁!(四)、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间的冲突,让教师的心理产生极端不平

34、衡现象现阶段,效率与公平的价值观念和教师的实际付出与收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自愧不如,内心很不平衡。超负荷的工作又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同时面对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及社会现实中其他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导致自己对原有价值观的怀疑和不公平感,心态更易失去平衡。(五)、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带来了心理冲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转型期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多重。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的父母代

35、理人,在一定时间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交往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还要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种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使得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多种关系,加重了心理负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他们从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

36、成心理状况的失调。另一方面,教师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的孤独、无助、穷困、焦虑、自卑乃至绝望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这种反差,往往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几近承受的底线。四、教师心理问题的调节与矫正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绝大部分时间都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姿态、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表现等等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快无比;人格有缺陷的教师,容易使教学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同样的教室,却如两样的天地。如何才能提高教师良好

37、的心理健康素质呢?(一)呼吁社会的理解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创设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大胆而充分地发挥自我。同时,期望政府的关注,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目前推进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的自我强度,减小症状出现率。(二)改革教育评估标准目前,存在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为了素质教育,我们取消百分制、等级制,严禁给学生成绩排队,严禁集体补课,并极力为学生减负,减到家庭零作业。然而,另一方面却以全学科竞赛、抽样调查竞

38、赛、中考考查、高考角逐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这种过程要求与评估结论的不统一性,致使教师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因此,学校应该改革教育评估体系,同时深入教学实际,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激励方式,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三)教师个人要重视心理保健我们身边有教师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人际关系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其他不良心态;如果这些常见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调节,将会带来严重躯体的症状和疾病,例如,心因性的偏头痛、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哮喘、糖尿病等,都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另外,社会学家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我们教

39、师,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师源性心理障碍”。所谓“师源性心理障碍”顾名思义就是由于教师心理健康引起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家源性心理障碍”、“社源性心理障碍”;对我们教师而言,还可以提出“生源性心理障碍”;对家长还有“子女源性心理障碍”等等。似乎大家都可以找到自身以外的很多因素,而我们每个角色在无形中也扮演了其他不止一个角色(除了我们自己)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如果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每个人都是罪魁祸首!1、正确定位我们的职业一直以来,社会对于教师角色赋予了太多过于神化的光环: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自己往往也被这种光环催眠了;教师并非圣贤,而是一个

40、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教师职业首先是一份工作,其次才是职业,最后是事业。与其它职业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我们的工作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情感。2、学会控制我们的情绪:ABCDE理论A诱发事件B不合理信念C导致的结果D与其辩论E效果评估比如:公开场合与学生发生争执时,主要有以下不合理信条绝对化要求:“你是学生,你必须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不能说不!”过分概括化:“你居然公开顶撞老师,无药可就,肯定是个坏胚子!”过分夸大/糟糕透顶:“学生居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顶撞我,我真是无地自容、威严扫地,以后怎么见同事和学生啊!”又比如:教师不良情绪例举(1

41、)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忽视群体大局的心态;(2)以偏概全、见风是雨,缺乏周全意识的心态;(3)完美主义、争强好胜,追求急功近利的心态;(4)小题大作、鸡蛋挑骨,动辄激动易怒的心态;(制造于己难下台阶的心态)(5)不顾大局、自私自利,轻视他人感受的心态;(6)事不关己、高高在上,顾守自我中心的心态;(处处表现唯我独尊的心态)(7)独往独来、封闭自守,难以交流沟通的心态。(似乎万事不求人的心态)3、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1)放松训练和冥想: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在个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完成某种特定的动作程序,经过反复练习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可以降低机体唤醒

42、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节因紧张反应而紊乱的心理生理功能。由于这种松弛是持久、有益的,是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对环境和自身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对减少压力所造成的紧张是非常重要的。放松分为呼吸放松和机体放松等,冥想最好先通过专业咨询师的指导和训练,然后自己应用到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去。(2)寻求社会支持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另外,由于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既要加倍用心于教学,而获得的心理报偿却又相对渐少,容易导致心理枯竭感的产生。所以,当你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心里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

43、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些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因为担心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宁可一个人默默忍受;事实上没有人会比你对自己要求更高,而你到最后也总会有忍受不了的时候,如果平时没有积极寻找社会支持的习惯,到时候容易转向内部攻击!例如还可以:(1)在学生文化中体验快乐;(2)在积极师生关系中体验满足;(3)真正地去关怀你的亲人、朋友,爱你周围的人并使他们快乐(3)合理适度发泄:(1)坚持适合自己的体

44、育锻炼和业余爱好:锻炼或许是一个老土的办法,但事实证明它总是有效的。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感。(2)安排一个休假,和能使你快乐的人去过一天和平常不同的生活,工作时工作,休息时休息。当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光是教师个人的问题。我们希望全社会重视起来,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给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教师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压力。4、中小学教师维护、保养心理健康的其他建议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小学

45、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管理者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本人更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教育管理者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诸多工程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政治觉悟、思想认识、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升,而经常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如同生理疾病一样,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身上,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样也需要保健。第一,建立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测试制度。

46、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按照我国通常确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定期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测试,并形成制度。这样,管理者才能有效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指导,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第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北京市各中小学中,本科学历以上并且是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不到10%。现在获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都已经学过心理学,但以前学的倾向于理论,对于案例分析和心理辅导却很少涉及。把“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列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全体中小学教师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

47、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掌握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或指导的手段和方法,并能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接受专业培训、心理训练,提高心理保健能力。第三,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机构。心理健康的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心理治疗能帮助教师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学校应积极创造师资条件、配备相关设施,建立规范、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治疗室。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教师的素质,因此一定要选择专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当前师资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择优选拔高素质的教师接受心理健康的专业培训后再上岗。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教师在工作中

48、要善于研究心理问题案例、勤于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与咨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尽快摆脱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四,要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内部环境。在充满敌意、争吵不休的心理气氛中,教师经常会感到内心压抑、痛苦,个性与能力的正常发展都受到限制,教学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而教育成果显著的学校,往往集体心理气氛十分和谐。因此,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心理氛围,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荷。要深入了解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在工作上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组织教师参加有关的学习活动,使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建立有效奖励机制,通过评先树优活动,激励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