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可分为:一般训练学 项群训练学 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运
2、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 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身体训练 技、战术训练 心理、智能训练 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 运动员的选材 负荷与恢复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它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竞赛的胜负或名次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对手的竞技水平 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8竞
3、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 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以积极的手段激励选手,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9
4、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为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对训练效果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10建立目标训练的作用: 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11起始状态诊断内容: 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诊断)一个完整训练目标内容: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负荷(指标)运动成绩(竞技水平 名次)竞技能力(单因素特征模型 多因素 特征模型)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量度:负荷的量:次、时、距、重 负荷的强度:速、重、密、难)12训练原则:1)它是依据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训练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2)是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对实践具
5、有普遍指导意义。13训练的主要原则:有效控制原则、动机激励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系统训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直观教练原则、区别对待原则14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在训练中应准确把握和控制训练的各个方面或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的和必要的调节,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15有效控制原则理论依据:运动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有效的控制。16有效控制原则理论依据基础:现代控制论:完整了训练控制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和条件:1)施控主体(教练员)和被控制对象(运动员)。2)控制信息(讲解、示范)和前向信息控制通路3)反
6、馈装置、反馈信息和反馈信息控制通路4)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要条件运动训练信息反映着运动训练素质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信息运用主要指运用控制信息 信息反馈 对运动员训练过程和状态的诊断 对选材对象信息的测定等各种不同信息,对训练过程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调控以及利用舆论信息的扰动,去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对手的战术决策等。17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及要点:1)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18适宜负荷原则:1)概念:适宜负荷原则是指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
7、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训练原则。2)理论依据: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过度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3)训练要点: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反映对机体刺激的大小(次、时、距、重),负荷强度反映机体对刺激的深度(速、远、高、难)。渐进式的增加负荷的量度:有四种基本形式: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科学的探求负荷量度的零界值:零界值的大小受发育程度、竞技水平、健康状况、日常休息、心里状态等影响。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在计划负荷的同时就应考虑负荷后的恢复问题)19区别对待原则:1)概念: 是指对于不同专项、运动员、训练状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等都
8、应有区别的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原则。2)理论依据: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3)训练要点:(一)注意因素:运动专项:包括成绩和专项成绩的发展规律训练对象:他们有不同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及训练学方面的特征。训练条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场地、气候、同伴、环境等因素(二)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三)教练员要及时准确的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初始状况、训练表现、专门测试、批阅训练日记。20运动训练方法:1)概念:它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2)作用:它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
9、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3)正确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的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的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4)基本结构: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法安排过程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5)分类整体控制方法:A.模式训练法 B.程序训练法具体操作方法:完整、分解 、持续、间隙 、重复、变换、比赛、循环21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那个某一具体训练任务而专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
10、体现。22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由于动作的动力要素、构成要求和过程要素的变化又组合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1)身体练习的动力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2)身体练习的动作构成:动作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七种要求3)身体练习的动作过程:开始、进行、结束23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A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的训练手段改善心里的训练手段B依训练手段的效果一般训练手段专业训练手段C依应用价值基本练习手段辅助练习手段D动作结构特点周期性练习混合性练习24间歇训练法:1)概念: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
11、练习的训练方法(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A.它是发展糖酵解系统供能、磷酸盐和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B.运用要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内负荷强度大)心率每分190次左右 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每分120次开始下一个练习 练习内容为单个技术和组合技术 练习的动作机构基本稳定 能量代谢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及糖酵解供应系统(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A它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和心脏供能的一种主要方法B应用要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一次练习的负荷略长于主项比赛的时间(约在100300秒),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
12、的510,心率170180次/分,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每分120次开始下一个练习对于技能类运动项群来说,技术动作种类较多,动作练习多为组合技术,技术动作的负荷强度较高,负荷性质多又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性。强调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强调启用糖酵解系统或以其为主的混合代谢系统(三)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A. 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及心脏供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B. 注意: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每分钟16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分开始下次练习25变换训练法:1)概念: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
13、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2)基本类型: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3)负荷变换训练法的四种方式: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均保持恒定的搭配形式负荷强度恒定,负荷量变化的搭配形式负荷强度变化,负荷量恒定的搭配形式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均有变化的搭配形式应用特点:降低负荷强度,可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负荷强度和密度,可使机体适应比赛的需要通过变换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练习次数、练习时间、练习质量、间歇时间、间歇方式及练习组数等变量方式,促使运动素质、能量代谢系统的发展和提高,能够满足专项运动的需要。4)内容变换训练法:它是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广泛运用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应用
14、特点:练习内容的动作结构可为变异组合,亦可为固定组合。练习的负荷性质负荷专项特点,练习内容的变换程序符合比赛的规律,练习动作用力程度符合专项的要求5)形式变换训练法:它的运用主要反映在场地、线路、落点、方法等条件或环境的变换上。应用特点:通过变换训练环境、训练气氛、训练路径、训练时间和变换练习形式进行训练。26循环训练法:1)概念: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程序和线路逐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2)基本类型:循环重复训练 循环间歇训练 循环持续训练三种循环训练的组织形式共分三类:流水式 轮流式 分配式3)循环重复训练方法:含义:是指按照重复训练法的要
15、求,对各站之间和各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做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得以基本恢复,可全力进行各站或各组循环练习的方法。循环重复训练方法应用特点:可将各种练习设置为若个练习站,练习动作应熟练规范,练习程序符合比赛的特点,间歇时间较为充分,持续两组练习后进行一次长间歇。4)循环间歇训练方法:含义: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站和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应用特点:将各种练习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各练习站的负荷时间至少30秒以上,站与站之间的间歇较不充分,循环组间的间歇可以充分也可不充分。5)循环持续训练方法:含义:是按照持续训练法的要求,各站和各组之间不
16、安排间歇时间,用较长时间进行连续练习的方法。应用特点:各练习站有机联系,各个练习的平均负荷强度相对较低,各组循环内容站之间无明显中断,一次循环的持续负荷时间至少应在8分钟以上,甚至更长。负荷强度高低交替搭配进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可有可无,循环组数相对较多。27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发挥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为。竞技战术构成: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1)战术训练方法:分解和完整战术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 实战法2)分解战术训练法:是指把一个完整的战术组合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部分进行练习的方法。它是学习一种新的战术配合时采用,目的
17、使运动员掌握某种战术配合的基本步骤。3)完整战术训练法:是指完整的进行战术组合练习的方法。它在运动员已具备一定的战术知识和能力后采用,其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够流畅的完成整个战术组合过程。4)模拟训练方法:指在获取准确的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的主要对手的主要特点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模拟训练方法分类:(一).依据被模拟系统将其分为:A.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 B.比赛动作的模拟训练 C.比赛环境的模拟训练(二)将其分为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程序:A明确被模拟对象 B确定被模拟系统的边界 C设置同态系统并进
18、行模拟分析 D主体系统和同态系统一起练习注意点:A模拟训练虽然能够帮助运动员或运动队针对特殊对手提高战术能力,但如果运动员或队不具有相应的一般战术能力基础,效果不大,因此要实事求是的评价模拟训练的重要性和适用性。B在模拟训练中要教育作为主练系统的运动员切实树立“从实战出发”的思想,把同态系统视作被模拟系统,28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里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竞技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运动智能都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和不同状况下,心理能力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价值
19、也不同。不同类型的不同项目有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的选手比赛对人理解力的作用不同29心理能力训练常用方法:模拟训练法、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1)意念训练法:是运动员有意识的积极的运用大脑中已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意念训练法应注意:在进行冥思练习时,一定要产生一种思维运动效果,要有意识的发展思维使冥思练习与各种运动感觉结合起来,把头脑中的想象变成运动中机体“活力”使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闭目练习常可收到良好效果比赛前进行意念训练,一方面可以想象动作的完美过程,另一方面用暗示语言进行自我动员和激励,取得技术想象与心理调整的双重效果可在暗室里进行,最好在一个适舒地坐着或躺着2)诱导训
20、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另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诱导训练法注意点:所用的诱导手段应是运动员感兴趣的,能引起注意力转移的诱导者是教练、心理专家、同伴,但均要运动员愿意接受的计划安排某一次,不可滥用,以防副作用30心理紧张的克服方法:表象放松法自我暗示放松法音乐调节法排尿调节法阻断思维法31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就是要找出使运动员胆怯的原因,排除思想负担。造成胆怯的原因:运动员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缺乏胜利的信心对比赛胜负计较得多,压力巨大惧怕名气大的对手参加重要比赛时压力过大对观众、环境不适应,常感到一种特殊的刺激气氛32
21、情绪消极的克服方法:激励法转移法 升华法 暗示法体验法33情绪激动的克服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丰富比赛经验对个性倾向比较突出,易冲动的人,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高尚动机34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的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阶段性的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的最佳组合要求35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及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负荷特点:(3-5年)基础训练阶段:发展一般运动能力。负荷特点:循序渐进,留有余地(4-6年)专项提高阶段:提高专项竞技能力。负荷特点:逐年增加,逼近极限。(4-8年)最佳竞技阶段:创造优异成绩。 负荷特点:在高水
22、平区间起伏。(2-5年)竞技保持阶段:保持竞技水平。负荷特点:保持强度,明显减量。努力提高训练质量,从而提高针对特殊对手的特殊战术能力。36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内容: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基本运动技能,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一般心理品质。负荷特征: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宜负荷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有利提高竞技能力,过度负荷易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的损害,葬送运动前途。37.“高原现象”的内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后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高原现象”的成因: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
23、,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自然规律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按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的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效应减弱。训练不当(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运动员主观努力下降(训练、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引起38竞技保持阶段的主要任务: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激励他们参加比赛训练,创造优异成绩的进取动机,根据竞技需要,进行素质、技术训练。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有效地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延长竞技寿命负荷特征:此期间负荷通常低于专项技术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按照自我感觉控制训练过程。39训练的种类:身体训练课(体能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训练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